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政治期末哲学复习题.docx

    • 资源ID:14551723       资源大小:2.03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政治期末哲学复习题.docx

    1、高中政治期末哲学复习题2014年哲学期末考试范围(必背)一、选择题 (在考试中占56分)121. 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 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A. B. C. D. 122.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 人类的大脑 B. 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生理状况

    2、 D.人类的实践活动12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 B C D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124126题。124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25.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

    3、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12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科学的物质观 D.辨证唯物主义观点12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信仰宗教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不同回答 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A B C D128.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

    4、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 B. C. D. 129.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再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130.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

    5、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 和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B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 D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131.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6、132.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 B C D133.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134. 通过人体感官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那浩渺烟波、重峦叠嶂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解释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性

    7、 创造性A. B. C. D. 135.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 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认识是具有生动、具体和丰富特性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136.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A.客观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规律性 137. 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这种联系是否是物质运动中固有

    8、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水往低处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A B C D138. 30多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果以此为主题筹办“我国改革开发35年成就展”,你认为最切合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 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139. 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40. 对物质和意识辩证

    9、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转化141.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

    10、决定性影响A B C D142. 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尽量乘坐公交车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段话启示我们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A. B. C. D. 143.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D.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144. “地球不是我

    11、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这句话警示我们 A.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C.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事物的复杂性145.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根本动力的是 A矛盾 B.量变与质变 C. 前进性与曲折性 D.共性与个性146.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纷繁复杂,其原因在于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客观性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47. 歌德有一首小诗写道:“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不同

    12、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149在四名队员组成不变的情况下,排列顺序的优化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说明A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B要重视量的积累C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D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0关注民主、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政府抓住和解决现阶段凸显的主要问题,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恰当处理次要矛盾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C.善于解决主要矛盾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51. 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事物之间

    13、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 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他敢剪吗?”A B C D152.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 “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 B C D“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

    14、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回答153156题。15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54.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孝”的方式因人而异A B C D 155.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守关的士兵对他说:“法令规定

    15、不能带马出关。”公孙龙回答:“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方面的关系156.“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这些说法表明A.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 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 要集中力量解决特殊矛盾 D. 要善于解决次要矛盾 157. 在物质经济链条中,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家企业“废弃物“及副产品可能就是另一家企业的原料。这一材料给予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积极创造条件

    16、,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方向转化要走循环经济之路,把资源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起来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A B C D158. 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所示。 从健康与非健康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15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A. 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B. 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

    17、性的统一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D.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160. 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B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C要坚持适度原则D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曲折的161. 辩证法就其本质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A.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B.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不具备连续性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D.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162.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

    18、深入水底觅得骊珠。”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正确的思想出发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办事情成功 C真理不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63. 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的成败 C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164.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

    19、分歧是A.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B.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C.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D.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65.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科学实验性A B. C. D. 166.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67.右边漫画中的这位干部A.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B.否认了矛盾的普

    20、遍性和客观性C.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 D.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 168.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 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69.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当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A. B. C. D. 170. 右边漫画表明A.社会意识具有

    21、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填空题(在考试中占12分)2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 。24.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25.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26

    22、.唯物辩证法和形式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27.填出下列名言体现的辩证法观点。28.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下列空格中填入恰当内容。名言辩证法观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2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物质的根本属性是_。3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真理是_。31、事物

    23、的性质主要是由_决定的。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和_,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_。三、问答题 要求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在考试中占32分)(答案中红色加粗是重点原理依据一定背诵,黑色是解释说明或者从题目中抄写的话可以灵活写)要仔细阅读题,读出中心思想,再结合哲学原理,理解、记忆1. 在人们选择前进目标和获得幸福感的关系上有三种状态:当目标唯一且难以达到时,幸福感往往很低,因为只有一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不唯一且有多种选择时,幸福感会随之增加,因为有多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切合实际且实现时,幸福感就会变为最大,因为走到哪里,那里就成为“罗马”。 三个“罗马”带来了三种

    24、“幸福感”,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答案:选择前进目标,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坚持辩证的观点,防止思想僵化。2、北京某中学组织高一年级近800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存体验”活动:选取可以赢利的项目,不管投入本金多少,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赚钱。同学们打起北京旅游经济的主意,开始了五花八门的设想:矿泉水、鲜花、气球、都成了他们的“大单生意”。经过市场竞争洗礼后,有的同学赢利,而有的亏本了。但同学们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更多的。生存经验除了读书还有更辛苦的事。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谈谈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大课堂”?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大课堂体现了这一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25、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原理)所以实践决定认识,这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方法论)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种:一、读书学习,间接经验;二、实践,直接经验。所以,我们既要重视书本知识,更要重视社会实践,自觉投身社会大课堂。3、有人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正确认识,尽量避免任何错误。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答:“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抄材料)是正确的,正确揭示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的反作用的二重性。因此在实践中获取正确的认

    26、识是必要的。但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可能经过实践到认识一个过程就获得,需要多次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反复才能完成。所以错误难免。我们应树立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挫折,自觉纠正错误,获得正确认识。4、地球孕育了生命,起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的利用自然;滥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答:从联系的普遍性来看,事物内部及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人类为了眼前利

    27、益破坏环境,没有重视这种直接关系。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这种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破坏自然。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联系表现千差万别,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直接、表面的联系,而忽视长远的、间接的、本质的联系。只顾眼前、直接联系会加剧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5、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造福子孙后代。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

    28、,为什么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的发展要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但是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地球造成负担,阻碍经济和威胁人类生存。人类生存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且要依靠一定的资源,而环境恶化、资源滥用乃至枯竭,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正确处理(。抄设问)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6、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29、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分析其中的哲学道理。答: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把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只有改善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才能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以下是某高二学生的暑期计划:主要安排实际效果利用暑假恶补数学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其他学科受到影响每天安排2小时篮球或上网由于约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篮球或上网超过4小时实施魔鬼瘦身计划(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体重有所下降,同时患上了轻微厌食症参加两次社会实践活动应付任务,收获不大请运用哲学与生活的有关道理,分析该同学的得与失。答:得:该同学能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主要问题,找到自身弱点,并有计划安排、实施。失: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该同学没有处理好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没能实现系统优化。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该同学没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打篮球和上网自控能力不够。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同学患上轻微厌食症,不利于身体健康。8、大凡那些在事业上达到巅峰而后来跌入低谷的人,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政治期末哲学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