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表里的生物》教案完美版部编2.docx

    • 资源ID:14038873       资源大小:506.51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表里的生物》教案完美版部编2.docx

    1、表里的生物教案完美版部编216.表里的生物 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能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看法。相关课件2课时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2.熟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生物图片,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物体。)2.学生自由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生物。3.启发思考:那你见过表里的生物吗?4.

    2、板书课题:表里的生物,学生齐读课题。5.认识作者。本文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回忆他儿童生活的散文,你了解他吗?你课下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了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蝎(xi)子钵(b)子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4.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指导书写“脆”“蟋”“蟀”,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书写。三、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理解大意。(1)边读边思考:“我”探究了什么问题?“我”是怎么探究的?(2)分小组交流。(3)全班共同探讨。2.提取关键词,梳理行文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3、(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2)启发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好奇痛苦高兴愉快)(3)全班交流:结合这一系列的变化,你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4)汇报总结。板书设计课时目标1.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品读句段,体会人物形象1.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4、谁?(2)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引导学生圈画出描写人物的句段,体会人物形象。(1)聚焦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形象。 心理活动一a.学生朗读句子并思考:为什么越不许“我”动,“我”会越想动?b.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然后谈谈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从“越不许”“越想动”等词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心理活动二a.学生朗读句子并思考:表里真的被关了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吗?b.试对这段心理描写作简要赏析。(这段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看出“我”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可以看出“我”想象力丰富。)(2)聚焦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形

    5、象。a.学生朗读句子并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问些什么问题呢?b.从“我”连续的发问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天真烂漫,好奇心强,爱思考。)(3)聚焦夹杂在叙事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形象。a.学生朗读句子并思考:为什么“我吓了一跳”,却还“感到愉快”?(“我”弄清缘由之后感到很满足。)b.从“我”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长于思考,心中充满了美妙而奇特的想法,想象力丰富,富有童真童趣。)(4)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其他能体现人物形象的文字,相互交流。(5)教师小结: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探索,同时具有强烈

    6、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我”的探究过程看似幼稚,其实却有着自己的逻辑思路,是基于生活经验,依托各种证据,然后大胆展开想象的。三、回顾课题,理解结尾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题中“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2.作者在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为什么又不说了?四、拓展小练笔1.联系生活: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2.请你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课时14文言文二则学弈

    7、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两人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通过讲两小儿与孔夫子讨论太阳的远近问题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知识是无穷的,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2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216表里的生物本文主要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因此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

    8、子的话。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2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本文以两个小主人公托米和玛琪关于阅读、学习的对话作为主体,描绘了身处未来的他们的学习场景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1口语交际:辩论了解辩论的常识及技巧,提高表达、倾听以及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学会收集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标记。1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了解科幻故事的写法;清楚、完整地编写科幻故事。2语文园地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了解赵孟及其楷书的特点。背诵关于

    9、发展、创新的名言。1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点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事例,并分析事例,让学生明确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观点的。授课方法探究14文言文二则本课可以按照“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道理”的教学思路展开。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研读三个具体事例,着重理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16表里的生物由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引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接着找出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个性。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比较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上学方式的异同,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搜集相关信

    10、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教学过程典案14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学弈【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援、俱、弗”3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4.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本课可以按照“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道理”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最后引导学生试着讲述故事,领悟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重点】根据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11、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文言文言简意赅,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解题:(出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弈,下棋)学习下棋。3.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弈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主要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引导学生由题目引出质

    12、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按朗读节奏读准课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本课生字。援俱弗书写指导:“援”左窄右宽,右部横撇与捺要写舒展。“俱”横笔间距要均匀,最后一横较长。“弗”是独体字,第三笔为竖折折钩。3.读一读,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学弈(y)与(y)之俱(j)学弗(f)若之矣(y) 诲(hu)鸿(hng)鹄(h) 弓缴(zhu)弗若与(y)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音。设计意图

    13、: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以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读准字音,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2)小组内把不懂的字、词记下来。2.学生汇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点拨。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擅长。(2)使弈秋诲二人弈诲:教导。弈:下棋。(3)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引,拉。弓缴:弓箭。(4)弗若之矣弗若:不如。4.说说文中“之”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2)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3)虽与之俱学。(专心致志的那个人)(4)弗若之矣。(专心致志的那

    14、个人)(5)通国之善弈者也。(的)(6)惟弈秋之为听。(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来理解词句,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小组交流合作理解古文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鸟要飞过来,想拿

    15、弓箭去射它)。3.二人学弈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后一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棋艺却不如前一个人)。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样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人专心致志,后一个人三心二意。)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成功。)2.联系实际说一说你觉得影响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专注和勤奋。学弈中的二人,一人专心致志,最终学有所成;一人三心二意,

    1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历史上关于勤奋学习的事例不胜枚举。高尔基曾说:“天才出于勤奋。”华罗庚曾经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这些都说明了专注和勤奋是影响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设计意图: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概括的能力,彰显了本课的教育意义。六、背诵课文。七、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2.运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下一篇文言文。【板书设计】学弈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辩”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流利地朗读古文,并达到熟读成诵。3.

    17、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过程与方法:本课可以按照“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道理”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最后引导学生试着讲述故事,领悟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朗读短文,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同时说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2.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

    18、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收录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黄帝神游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为了什么事情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设计意图:由题目质疑,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问题中探寻本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

    19、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设计意图:在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教师适时指导、相机点拨。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通过与同学合作、与老师互动,可以弥补学生自学的不足。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了什么事情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0、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看到的太阳的大小来判断的。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请分析“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个小孩从视觉角度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睛看到的太阳的大小。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貌似很有说服力。(4)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5)你同意哪个小孩的观点?

    21、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日初出如车盖、日中如盘盂的原因:A.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昏暗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日初出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

    22、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白天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在夜里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经过一个上午太阳的照射,地面温度持续升高,所以中午时感到热。设计意图:了解两个小孩争辩的原因;用事实做依据,对日初出如车盖、日中如盘盂,日初出凉、日中热给出科学的解释。4.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5.怎样看待两小儿的“笑”

    23、?学富五车的孔子尚且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侧面反映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三、拓展。1.背诵课文。2.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_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域、惯、圃”等12个字,正确读写“真理、领域、司空见惯”等20个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文的观点及说明观点的方法。学习本文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3.能概括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事例的表达顺序。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再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5.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过程与方

    24、法:1.研读三个具体事例,着重理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2.总结写法,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能概括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体会用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域、惯、圃”等12个字,正确读写“真理、领域、司空见惯”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3

    25、.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文的观点及说明观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精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学生齐读)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由标点符号“?”到“!”的变化形式导入

    26、,令学生眼前一亮,紧接着自然引入本文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为下文内容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1.自读课文,用自己常用的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以备交流。2.读课文时,要注意读准字音。3.检查初读课文的完成情况。(1)指名读课文,听读正音。出示会写字:域、惯、圃、盐、溅、蕊、魏、搜、蚯、蚓、版、阶(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域”左窄右宽,“土”稍小,第三笔横变提。“圃”是全包围结构,口字框要大小适中,“甫”字的几个短横要匀称。“蕊”笔画较多,三个“心”组合要紧凑。“搜”左窄右宽,

    27、右部“叟”要注意笔顺。“蚓”左窄右宽,“弓”写得瘦一些,末笔直而有力。要求:坐姿端正,书写工整。(3)重点词语释义。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成对儿。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出示新词,齐读强化读音。真理、领域、建树、司空见惯、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独有偶、无聊、不可思议、吻合、偶然、文献、证据、系统、整理、见微知著、灵感、机遇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字词,帮助

    28、学生扫清了文字障碍,为下面的学习夯实了基础。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通过紫罗兰遇盐酸变色、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三个例子,说明了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弄清文章是通过三个事例来说明观点的,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学习第2自然段。1.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什么意思?2.理解句子:“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29、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的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这样表达能把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题目意思,体会生动形象的表达特点。五、总结。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的过程,那么三个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真理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板书设计】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不断发问 发现真理追根求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研读三个事例,着重理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2.归纳三个事例的相同点。【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2.题目是什么意思?3.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事例就经历了“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找到真理”的过程。(板书)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注意事项

    本文(《表里的生物》教案完美版部编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