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单元测试题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

    • 资源ID:11886609       资源大小:242.6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单元测试题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

    1、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单元测试题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最新】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单元测试题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唐朝手工业发达。下面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技术高超B造船业、造纸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等举世闻名D南方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2“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3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A唐朝 B宋

    2、朝 C元朝 D汉朝4“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来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专制与跋扈B颓废与反抗C任性与狂妄D开明与开放5清朝诗人赵翼这样评价李白的诗:“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材料说明李白的诗具有A浪漫主义精神B现实主义精神C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D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6北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

    3、方各族D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7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8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C唐朝的建筑成就 D唐朝的经济繁荣9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A藩镇割据局面形成B唐玄宗天宝年间任用奸臣C唐末农民战争爆发D安史之乱10强大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几个朝代统治,历史上合称为()A十国 B三国

    4、C七国 D五代11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束魏晋南北朝分裂,使国家重新实现统一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2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经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请你仔细想想,这位商人最早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隋朝1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14隋朝虽然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在我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隋朝的历史作用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A B C D15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

    5、定,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16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ABCD17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奖励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B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C她的统治没有使社会有任何变化和进步D重用人才,提拔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1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

    6、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1919根据“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以揭示唐朝盛世的由来经历太宗、武后、玄宗诸朝唐朝基本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国内安定、未曾有政局动荡科举制发挥积极作用ABCD20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二、综合题21观察下列电视剧的海报,回答问题。(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哪位皇帝纵横跌宕的一生?请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他在位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2)结合图二,请你说说武则天对唐朝起了什

    7、么作用。(3)结合图三说说唐明皇是谁,他统治的前期被后人赞誉为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它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近5万首,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1)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方面的进步?(2)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材料一图3中捕捉到哪些信息?(3)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个朝代?请写出三位当时涌现的杰出诗人。(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能在这些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3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8、头!”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我们所知道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中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1)材料一中的“太宗”是指谁?“长策”指的是什么?(2)“太宗”实施“长策”出于什么目的?(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的“考试制度”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24 隋唐是经

    9、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隋朝、唐朝分别于哪一年建立?隋朝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2)隋朝在谁的治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唐朝先后形成哪两个治世局面?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3)上述繁荣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有哪些?(4)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参考答案1D【解析】此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只要确定每一个选项本身是否正确,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景德镇在元朝成制瓷中心,明朝成“瓷都”,D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为D2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赞普是吐蕃王号,赞普是吐蕃的最高统治者。所以答

    10、案选择D。3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变化趋势,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的最高时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所以答案选择A。4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中外交往和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社会生活等,显示了昂扬进取、生气勃勃、兼容并蓄的盛唐气象 ,故D符合题意。ABC都是负面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A【解析】题文材料大意是:李白诗句的不可超越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超乎神仙,潇洒自如而

    11、来,灵峰一转而去,不屑于字句的雕琢,也不费神费力的去让人铭心刻骨,全然有一种天马行空,自由洒脱不受拘束的气概。由此可见,这段材料与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相一致。BCD三项与题文材料中不符,故选A。6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这是出现民族关系友好的最根本原因,B项符合题意;A项较为片面,没有深入分析,唐太宗时并不完全是因为强大,而在于有效的民族政策,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我国国力强盛,吸引了好多日本人来中国学习。其中典型的事件是日本政府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故D正确。倭寇侵略我国沿海是明朝时期,故

    12、排除A项;日本政府没有派商人与唐朝通商,也没有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故排除BC项。故选D。8B【解析】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一日本的“和同开珎”在本土都不常见,却在我国出土,是大唐与日本经济文化交流的最好见证;图片二是唐朝的法师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这些文物都体现了唐代的对外交往,故选B。9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所以答案选择D10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

    13、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所以答案选择D。11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2D【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词是“经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隋炀帝开辟京杭大运河,使我国南北方经济交流进一步加强,所以答案选D点睛: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13B【详解】试

    14、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B【解析】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在我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朝代。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15C【详解】根据“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魏征”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出现了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6C【解析】题干考查的是唐太宗

    15、时期的文学成就.C项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没有唐朝的历史记载。所以答案选择C17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女帝武则天的内容,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所以C说法是不正确的。18C【详解】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16、C。1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知识,武则天的统治,郭沫若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我们可以判断出所述均是正确的,所述太绝对,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0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唐朝时创制的用于农业生产的灌溉工具是筒车,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是筒车,最早出现于唐朝。D项符合题意;水车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灌溉工具。根据文献记载大约东汉时出现。A项不合题意;三国时期魏国发明家马钧发明的翻车灌溉农

    17、田,B项不合题意;隋朝时期没有发明新式灌溉工具。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题干“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以灌田稻”“这种灌溉工具”是解题的提示信息,据所学可知是唐朝筒车。唐朝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21(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政治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统治;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改善民族关系(2)承前启后,使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3)唐玄宗;“开元盛世”(4)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统治

    18、者励精图治,勤勉治国【解析】(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唐太宗纵横跌宕的一生;他在位期间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原因是他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政治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统治;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改善民族关系。(2) 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的风范,对唐朝所起的作用是:承前启后,使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3) 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明皇是唐玄宗,他统治的前期被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4)

    1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勤勉治国。22(1)农业和手工业(陶瓷业)。(2)妇女骑马、打球,从事男子的活动,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3)唐朝。李白、杜甫和白居易。(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唐代发明的曲辕犁,表明唐代农业的进步;图二是唐三彩,表明唐代手工业发达;(2)依据图三信息可知,唐代妇女骑马、打球,从事男子的活动,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它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

    20、诗歌有近5万首可知,它是唐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的杰出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4)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23(1)唐太宗。科举制度。(2)笼络人才,维护封建统治。(3)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4)加大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太宗”是指唐太宗。“长策”指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

    21、的取士制度。(2)根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的信息可知,“太宗”实施“长策”出于笼络人才,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3)根据材料二“我们所知道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材料三“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的内容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的相同之处是: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的“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影响有:加大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士科重视考诗赋,

    22、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24(1)581年;618年。标志:隋朝灭掉陈朝。(2)隋文帝(杨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太宗;唐玄宗。(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人才;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4)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了中国;(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在谁隋文帝的治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玄宗统治时期,重用贤能、整顿吏制,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形成了“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3)依据所学可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人才;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单元测试题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