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doc.docx

    • 资源ID:10900908       资源大小:17.7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doc.docx

    1、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doc“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周运琼 【教学内容】 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 学生通过“力”“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的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创造了一些可利用的条件。 【教学流程】 【研究提示】 1预习教材“超重和失重”内容,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是不是指物体增加和减少了重力?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观察、体验、调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自行设计一个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 学生完

    2、成自主探究任务,教师检查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课前按老师要求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这节课我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我们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一些。 二、进行新课 1体验交流,分析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验过超重和失重状态?先请这些同学介绍他们的体验经历。 生1:(介绍他暑期旅游时,在香港海洋公园玩“极速之旅”游戏的经历,并讲解“极速之旅”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此运动过程中感到了失重。) 生2:(受生1的启发,介绍了他乘升降机上、下楼,在升降机开始启动和停止前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并说明了原因。) 生3:(通过向家长调查,他介

    3、绍了农民挑重担时,为了减轻对肩部的压力,让担子上下振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即利用了失重。) 师:前三位同学结合体验和调查,给我们分析了几例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现象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概括一下: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失重 师:从定义上看,我们能不能说超重和失重就是某一物体增加了重力和减少了重力?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重力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决定,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实验展示,挖掘条件 师: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找到了用

    4、实验显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下面由他们来为我们进行实验演示,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通过投影反映在大屏幕上,每生演示完毕,师生及时点评。) 生4: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在钩码静止时,按图示方向粘贴纸条ab、cd;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纸条ab断裂;(演示超重)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下加速运动时,纸条cd断裂。(演示失重) 生5: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手握木条的一端,另一端加挂钩码,悬停空中; 增挂钩码个数,至木条折断; 手握另一相同木条一端,另一端挂好钩码(n-1),悬停空中; 手举木条加速上移,木条折断。 生6:演示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饮料瓶静悬空中和匀速上下移动时

    5、,均有水从小孔流出; 饮料瓶从高处自由落下,无水流出; 饮料瓶竖直上抛,无水流出。 生7:演示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手握玻璃瓶静止或匀速上下移动,看到平常所见的火焰; 手托玻璃瓶竖直加速下落时看到火焰变成椭圆形。 生8:演示实验如图5所示。 一只手将纸条一端紧按在桌面上,纸条另一端压在重物与吊盘间,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绳缓慢下降,纸条拉紧后断裂。2017-04-16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周运琼 【教学内容】 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 学生通过“力”“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的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创造了一些可利用的条件。 【教

    6、学流程】 【研究提示】 1预习教材“超重和失重”内容,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是不是指物体增加和减少了重力?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观察、体验、调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自行设计一个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教师检查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课前按老师要求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这节课我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我们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一些。 二、进行新课 1体验交流,分析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验过超

    7、重和失重状态?先请这些同学介绍他们的体验经历。 生1:(介绍他暑期旅游时,在香港海洋公园玩“极速之旅”游戏的经历,并讲解“极速之旅”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此运动过程中感到了失重。) 生2:(受生1的启发,介绍了他乘升降机上、下楼,在升降机开始启动和停止前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并说明了原因。) 生3:(通过向家长调查,他介绍了农民挑重担时,为了减轻对肩部的压力,让担子上下振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即利用了失重。) 师:前三位同学结合体验和调查,给我们分析了几例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现象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概括一下: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

    8、,叫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失重 师:从定义上看,我们能不能说超重和失重就是某一物体增加了重力和减少了重力?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重力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决定,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实验展示,挖掘条件 师: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找到了用实验显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下面由他们来为我们进行实验演示,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通过投影反映在大屏幕上,每生演示完毕,师生及时点评。) 生4: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在钩码静止时,按图示方向粘贴纸条ab、cd;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纸条ab断裂;(演示超重)

    9、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下加速运动时,纸条cd断裂。(演示失重) 生5: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手握木条的一端,另一端加挂钩码,悬停空中; 增挂钩码个数,至木条折断; 手握另一相同木条一端,另一端挂好钩码(n-1),悬停空中; 手举木条加速上移,木条折断。 生6:演示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饮料瓶静悬空中和匀速上下移动时,均有水从小孔流出; 饮料瓶从高处自由落下,无水流出; 饮料瓶竖直上抛,无水流出。 生7:演示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手握玻璃瓶静止或匀速上下移动,看到平常所见的火焰; 手托玻璃瓶竖直加速下落时看到火焰变成椭圆形。 生8:演示实验如图5所示。 一只手将纸条一端紧按在桌面上,纸条另一端压

    10、在重物与吊盘间,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绳缓慢下降,纸条拉紧后断裂。2017-04-16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周运琼 【教学内容】 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 学生通过“力”“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的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创造了一些可利用的条件。 【教学流程】 【研究提示】 1预习教材“超重和失重”内容,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是不是指物体增加和减少了重力?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观察、体验、调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自行设计一个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完成

    11、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教师检查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课前按老师要求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这节课我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我们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一些。 二、进行新课 1体验交流,分析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验过超重和失重状态?先请这些同学介绍他们的体验经历。 生1:(介绍他暑期旅游时,在香港海洋公园玩“极速之旅”游戏的经历,并讲解“极速之旅”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此运动过程中感到了失重。) 生2:(受生1的启发,介绍了他乘升降机上、下楼,在升降机开始启动和停止前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并说明了原因。

    12、) 生3:(通过向家长调查,他介绍了农民挑重担时,为了减轻对肩部的压力,让担子上下振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即利用了失重。) 师:前三位同学结合体验和调查,给我们分析了几例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现象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概括一下: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失重 师:从定义上看,我们能不能说超重和失重就是某一物体增加了重力和减少了重力?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重力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决定,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实验展示,挖掘条件 师:这次研究

    13、性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找到了用实验显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下面由他们来为我们进行实验演示,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通过投影反映在大屏幕上,每生演示完毕,师生及时点评。) 生4: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在钩码静止时,按图示方向粘贴纸条ab、cd;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纸条ab断裂;(演示超重)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下加速运动时,纸条cd断裂。(演示失重) 生5: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手握木条的一端,另一端加挂钩码,悬停空中; 增挂钩码个数,至木条折断; 手握另一相同木条一端,另一端挂好钩码(n-1),悬停空中; 手举木条加速上移,木条折断。 生6:演示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14、 饮料瓶静悬空中和匀速上下移动时,均有水从小孔流出; 饮料瓶从高处自由落下,无水流出; 饮料瓶竖直上抛,无水流出。 生7:演示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手握玻璃瓶静止或匀速上下移动,看到平常所见的火焰; 手托玻璃瓶竖直加速下落时看到火焰变成椭圆形。 生8:演示实验如图5所示。 一只手将纸条一端紧按在桌面上,纸条另一端压在重物与吊盘间,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绳缓慢下降,纸条拉紧后断裂。2017-04-16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周运琼 【教学内容】 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 学生通过“力”“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的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

    15、,创造了一些可利用的条件。 【教学流程】 【研究提示】 1预习教材“超重和失重”内容,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是不是指物体增加和减少了重力?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观察、体验、调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自行设计一个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教师检查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课前按老师要求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这节课我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我们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一些。 二、进行新课 1体验交流,分析

    16、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验过超重和失重状态?先请这些同学介绍他们的体验经历。 生1:(介绍他暑期旅游时,在香港海洋公园玩“极速之旅”游戏的经历,并讲解“极速之旅”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此运动过程中感到了失重。) 生2:(受生1的启发,介绍了他乘升降机上、下楼,在升降机开始启动和停止前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并说明了原因。) 生3:(通过向家长调查,他介绍了农民挑重担时,为了减轻对肩部的压力,让担子上下振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即利用了失重。) 师:前三位同学结合体验和调查,给我们分析了几例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现象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概括一下: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

    17、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失重 师:从定义上看,我们能不能说超重和失重就是某一物体增加了重力和减少了重力?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重力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决定,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实验展示,挖掘条件 师: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找到了用实验显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下面由他们来为我们进行实验演示,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通过投影反映在大屏幕上,每生演示完毕,师生及时点评。) 生4: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在钩码静止时,按图示方向粘贴纸条ab、cd;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上加速运

    18、动时,纸条ab断裂;(演示超重)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下加速运动时,纸条cd断裂。(演示失重) 生5: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手握木条的一端,另一端加挂钩码,悬停空中; 增挂钩码个数,至木条折断; 手握另一相同木条一端,另一端挂好钩码(n-1),悬停空中; 手举木条加速上移,木条折断。 生6:演示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饮料瓶静悬空中和匀速上下移动时,均有水从小孔流出; 饮料瓶从高处自由落下,无水流出; 饮料瓶竖直上抛,无水流出。 生7:演示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手握玻璃瓶静止或匀速上下移动,看到平常所见的火焰; 手托玻璃瓶竖直加速下落时看到火焰变成椭圆形。 生8:演示实验如图5所示。 一只手将纸

    19、条一端紧按在桌面上,纸条另一端压在重物与吊盘间,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绳缓慢下降,纸条拉紧后断裂。2017-04-16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周运琼 【教学内容】 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 学生通过“力”“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的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创造了一些可利用的条件。 【教学流程】 【研究提示】 1预习教材“超重和失重”内容,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是不是指物体增加和减少了重力?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观察、体验、调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自行设计一

    20、个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教师检查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课前按老师要求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这节课我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我们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一些。 二、进行新课 1体验交流,分析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验过超重和失重状态?先请这些同学介绍他们的体验经历。 生1:(介绍他暑期旅游时,在香港海洋公园玩“极速之旅”游戏的经历,并讲解“极速之旅”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此运动过程中感到了失重。) 生2:(受生1的启发,介绍了他乘升降机上、下楼,在升降机开始启动和停止前

    21、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并说明了原因。) 生3:(通过向家长调查,他介绍了农民挑重担时,为了减轻对肩部的压力,让担子上下振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即利用了失重。) 师:前三位同学结合体验和调查,给我们分析了几例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现象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概括一下: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失重 师:从定义上看,我们能不能说超重和失重就是某一物体增加了重力和减少了重力?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重力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决定,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

    22、实验展示,挖掘条件 师: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找到了用实验显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下面由他们来为我们进行实验演示,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通过投影反映在大屏幕上,每生演示完毕,师生及时点评。) 生4: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在钩码静止时,按图示方向粘贴纸条ab、cd;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纸条ab断裂;(演示超重)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下加速运动时,纸条cd断裂。(演示失重) 生5: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手握木条的一端,另一端加挂钩码,悬停空中; 增挂钩码个数,至木条折断; 手握另一相同木条一端,另一端挂好钩码(n-1),悬停空中; 手举木条加速上移,木条折断。

    23、 生6:演示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饮料瓶静悬空中和匀速上下移动时,均有水从小孔流出; 饮料瓶从高处自由落下,无水流出; 饮料瓶竖直上抛,无水流出。 生7:演示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手握玻璃瓶静止或匀速上下移动,看到平常所见的火焰; 手托玻璃瓶竖直加速下落时看到火焰变成椭圆形。 生8:演示实验如图5所示。 一只手将纸条一端紧按在桌面上,纸条另一端压在重物与吊盘间,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绳缓慢下降,纸条拉紧后断裂。2017-04-16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周运琼 【教学内容】 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 学生通过“力”“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

    24、的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创造了一些可利用的条件。 【教学流程】 【研究提示】 1预习教材“超重和失重”内容,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是不是指物体增加和减少了重力?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观察、体验、调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自行设计一个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教师检查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课前按老师要求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这节课我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我们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一些。

    25、 二、进行新课 1体验交流,分析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验过超重和失重状态?先请这些同学介绍他们的体验经历。 生1:(介绍他暑期旅游时,在香港海洋公园玩“极速之旅”游戏的经历,并讲解“极速之旅”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此运动过程中感到了失重。) 生2:(受生1的启发,介绍了他乘升降机上、下楼,在升降机开始启动和停止前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并说明了原因。) 生3:(通过向家长调查,他介绍了农民挑重担时,为了减轻对肩部的压力,让担子上下振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即利用了失重。) 师:前三位同学结合体验和调查,给我们分析了几例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现象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概括一下: 超

    26、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失重 师:从定义上看,我们能不能说超重和失重就是某一物体增加了重力和减少了重力?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重力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决定,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实验展示,挖掘条件 师: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找到了用实验显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下面由他们来为我们进行实验演示,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通过投影反映在大屏幕上,每生演示完毕,师生及时点评。) 生4: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在钩码静止时,按图示方向粘贴纸条ab、

    27、cd;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纸条ab断裂;(演示超重) 当手提细绳竖直向下加速运动时,纸条cd断裂。(演示失重) 生5: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手握木条的一端,另一端加挂钩码,悬停空中; 增挂钩码个数,至木条折断; 手握另一相同木条一端,另一端挂好钩码(n-1),悬停空中; 手举木条加速上移,木条折断。 生6:演示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饮料瓶静悬空中和匀速上下移动时,均有水从小孔流出; 饮料瓶从高处自由落下,无水流出; 饮料瓶竖直上抛,无水流出。 生7:演示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手握玻璃瓶静止或匀速上下移动,看到平常所见的火焰; 手托玻璃瓶竖直加速下落时看到火焰变成椭圆形。 生8:

    28、演示实验如图5所示。 一只手将纸条一端紧按在桌面上,纸条另一端压在重物与吊盘间,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绳缓慢下降,纸条拉紧后断裂。2017-04-16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周运琼 【教学内容】 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 学生通过“力”“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的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创造了一些可利用的条件。 【教学流程】 【研究提示】 1预习教材“超重和失重”内容,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是不是指物体增加和减少了重力?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观察、体验、调查、收集生活中出

    29、现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自行设计一个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教师检查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课前按老师要求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这节课我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我们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更丰富一些。 二、进行新课 1体验交流,分析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验过超重和失重状态?先请这些同学介绍他们的体验经历。 生1:(介绍他暑期旅游时,在香港海洋公园玩“极速之旅”游戏的经历,并讲解“极速之旅”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此运动过程中感到了失重。) 生2:(受生1的启发,介绍了他乘升降机上

    30、、下楼,在升降机开始启动和停止前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并说明了原因。) 生3:(通过向家长调查,他介绍了农民挑重担时,为了减轻对肩部的压力,让担子上下振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即利用了失重。) 师:前三位同学结合体验和调查,给我们分析了几例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现象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概括一下: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叫失重 师:从定义上看,我们能不能说超重和失重就是某一物体增加了重力和减少了重力?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重力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决定,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实验展示,挖掘条件 师: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找到了用实验显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下面由他们来为我们进行实验演示,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通过投影反映在大屏幕上,每生演示完毕,师生及时点评。) 生4: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在钩码静止时,按图示方向粘贴纸


    注意事项

    本文(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验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