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

    • 资源ID:10675448       资源大小:57.28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

    1、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心理学的创立时间A 1978 B 1897 C 1879 D 17982科学心理学在哪个国家诞生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希腊3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位于( )A 莱比锡大学 B 哈佛大学 C 剑桥大学 D 牛津大学4科学心理学创立的标志是:A 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发表 B 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C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体系 D 大量的人才的出现5弗洛伊德手上的戒指是:A 斯芬克斯像 B 钻石 C 宙斯像 D 俄狄浦斯像6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A 师生关系 B 同伴关系 C 校园设施 D 校长7狼孩的例子展示了( )因为对心理发展的影响A 遗传 B 环境

    2、 C 内因 D 先天8下列那个学派更有可能是环境决定论: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9把学生看作“较慢的计算机”的学派更有可能是: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10、1982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正式成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的成员。心理学的科学性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其原因之一是( )。A 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B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严谨可靠,实验设计严密C 心理学的理论是绝对正确的D 心理学的历史非常悠久11、同卵双生子分开抚养后在许多人格特征上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49,而一起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为0.52;相比之下,分开

    3、抚养与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间对应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21与0.23。这说明了心理发展受到( )的影响。A 环境因素 B 遗传因素 C 学校因素 D 家庭因素12、( )认为人的行为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动和激发,且这些力量是与生俱来的。A 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学派 D 先天本能学派13、根据操作性条件发射,行为是否自发的出现主要是受( )支配。A 条件刺激 B 无条件刺激 C 本能 D 强化14、读书看报属于( )A 认知过程 B 情绪过程 C 意志过程 D 人格过程15、前几天,重庆阴雨绵绵,小明觉得非常“郁闷”。随着天气放晴,小明也变得活跃起来。小明的心理变化反映了( )

    4、的不稳定性。A 性格 B 气质 C 心理状态 D 心理过程16、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 B 亚里士多德 C 冯特 D 弗洛伊德17、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表明( )A 两个因素负相关 B 两个因素不相关 C 两个因素正相关 D 两个因素伪相关18、在一位研究者设计的“智力对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A 智力 B 中学生 C 物理问题 D 物理成绩1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类心理现象属于( )A 认知过程 B 心理特征 C 情感过程 D 心理状态20、“爱之愈切,知之愈深”反映了( )A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B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C 情

    5、绪对认知的影响 D 心理对环境的能动性21、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调查问卷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可以分为( )A 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 B 纸笔问卷和电子问卷C 等级问卷和顺序问卷 D 公开问卷和非公开问卷22、“爱情天梯”让人们感动的主要是男主人翁的( )A 认知过程 B 情绪过程 C 意志过程 D 人格过程23、日本核电站因海啸发生核泄漏期间,许多老百姓跟风“抢购食盐”以防核辐射的从众现象属于( )的研究范畴A 社会心理 B 教育心理 C 管理心理 D 学习心理24、“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更可能得到( )的支持A 人本主义学派 B 行为主义学派 C 精神分析学派 D 认知学派25、

    6、信息加工取向把人脑比作电脑,认为人的认知历程包括信息的( )A 感觉、知觉和记忆 B 感知、记忆和思维C 接收、贮存和运用 D 感知、加工和反应26、“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A 安全需要 B 匮乏性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情感需要27、要比较两种教材的优劣,较好的办法是( )A 实验研究 B 调查研究 C 观察研究 D 个案研究2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主要表现了( )对心理发展的影响。A 遗传 B 生活环境 C 饮食 D 后天因素29、总体来说,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的最可能比例为( )A 15%30% B 35%5

    7、0% C 55%70% D 70%90% 30、孤儿院和弃儿往往有更多的心理问题,这折射出( )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A 遗传 B 家庭环境 C 主观努力 D 自然环境31、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是( )A 论灵魂 B 梦的解析 C 生理心理学原理 D 性学三论32、把学生看成“较大的白鼠”的流派是(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33、个案研究一般要求研究人员选择单个的、典型性的,且能够代表研究对象总体的个案。因此,( )。A 个案应当是单一的个体,不可以是团体 B 个案一般是随机抽样的C 个案一般是有意抽样的 D 个案与其他个体是独立的 34

    8、、“心理现象是内在的,看不到,也摸不着。由此可见,“人心叵测”,我们无法对其进行研究。”对此观点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否定了心理学研究的可行性B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看到了心理学研究面对的困难C 这个观点的合理之处是它看到了心理现象存在形式的特殊性D 这个观点的合理之处是它否定了心理现象的客观性35、梦的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 )最早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介绍。A 周公 B 弗洛伊德 C 弗格森 D 布罗伊尔36、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 52个组块 B. 72个组块 C. 无限大 D.无限大且保持时间短37、( )认为

    9、每个人最了解自己的情况,都在积极地自我调整,从而自我实现。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二、多项选择题1、属于精神分析理论范畴的理论是:A 梦的分析; B 催眠; C 条件反射; D 需要层次2、下列学说哪些属于伪心理学:A 手相学; B 颅相学; C 笔迹学; D 占星术3、下列哪些说法都可以用来说明心理学的概念:A 心理学是阐述心灵的学问。B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C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D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的科学4、下列心理现象哪些属于人格范畴: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学习5、下列哪些概念属于动机范畴:A 需要 B 兴

    10、趣、 C 情感 D目标6、内因包括:A 学习策略 B 原先知识水平 C 智力因素 D 人格7、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过程包含()A 认知 B 情绪 C 动机 D 人格8、人类的基本情绪包括( ) A 喜悦 B 悲伤 C恐惧 D 愤怒9、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10、定性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A 观察法 B 相关法 C 访谈法 D 经验总结法11、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 桑代克 B 华生 C 罗杰斯 D 斯金纳 12、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斯金纳 D 奥尔波特13、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有:A 学生中心 B 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C

    11、有意义的学习 D 习得性无助14、什么是人的心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B 人脑产生心理,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C从动态与稳态的角度划分,心理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D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15、在15501880年间,巴赫家族出现了大约60名音乐家。这一事例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 )对心理发展有影响。A 遗 传 B 家庭环境 C 社会氛围 D 学校教育 16、下面那种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A 消极性格(如偏心、神经质等)的教师可能使学生自暴自弃、不求上进B 皮革马力翁效应C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D 非正式团体17、马斯

    12、洛通过对杰斐逊、爱因斯坦和罗斯福等成功人士的文献分析或访谈,发现“自我实现者”具有( )的特征A 内心生活、思想、行为自然率真B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C 具有批判精神,不容易被社会诱惑D 富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 18、“天昏昏兮人郁郁”体现了( )对心理的影响A 先天因素 B 外部因素 C 环境因素 D 后天因素19、冯特的心理学贡献在于( )A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 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C 探索出了一套心理学研究的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D 为世界各地的大学培养了心理学人才20、下列哪些家庭形式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 )A 留守家庭 B 单亲家庭 C 离异家庭 D 工人家

    13、庭21、以下这些数值可用于表示相关系数的是( )A 0.05 B 1.05 C -1.05 D -0.0522、心理学的任务是()A 描述心理现象 B 解释心理现象C 控制心理和行为 D 了解自我三、辨析题(5分/题)1. 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是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2.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3. 学习心理学能让你看透别人的内心4.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5. 心理学家都是变态6.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四、问答题(10分/题) 1.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可谓“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请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个角度,分别举例说明心理学当前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15分)。2.为什么伪心理学有那么

    14、多信众?3.心理学对成为优秀教师有什么帮助?第二章 题 库1、单选题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2、要使学习的知识达到自动化,主要通过()A形成策略化 B反复练习 C多问为什么 D使用联想法 3、对如何游泳的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 D程序性记忆4、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A 过度学习 B 记忆的恢复现象 C 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 无前摄抑制的影响5.学习某材料,10次正好记住,那么学习多少次效果最好呢?()。A 10次 B 12次

    15、C 15次 D 20次6、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香蕉总是被看成黄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 知觉适应 B 明度恒常性 C 知觉的理解性 D 颜色恒常性7、“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是知觉( )的表现。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构造策略 B深入理解策略 C高效练习策略 D保持记忆策略9、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A中间部分 B开始和结尾部分 C不一定 D都一样10、有人在学习解高次方程的思路时,概括为“四化换一元”,这是使用了( )A.图表归纳法 B.形象

    16、联想法 C.简语归纳法 D.符号纲要法11、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构造策略 B深入理解策略 C高效练习策略 D保持记忆策略12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13.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 52组块 B. 72字节 C. 72组块 D. 72词 14.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 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 1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A 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1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17、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7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18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 ( )规律。 A再认 B先快后慢 c倒摄抑制 D消退18、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A. 识记和保持 B、接受和储存C、储存和提取 D、编码、储存和提取20、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21、有人在记忆值

    18、时,记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这是使用了( )A形象联想法 B歌谣归纳法 C谐音联想法 D简语归纳法22.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记忆属于(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感觉记忆 D机械记忆 23.、对一个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业余新手只有18%。由此可见,( )对组块有着很大的影响。A.加工深度B.觉醒状态 C.记忆内容D.个体的知识经验24.、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25.、“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

    19、性D.恒常性26、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27、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的记忆为(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28、有人记忆有关马克思出生和去世的时间(18181883),联想为“马克思一爬一爬,一爬爬上山”,这是使用了( )。A组织构造策略 B深入理解策略 C高效练习策略 D保持记忆策略29、以下哪个不属于元认知的三个成分(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策略30、以下哪种情况运用了元认知( )。A

    20、、自学时在一书里的要点下划线 B、阅读某张税收表格的说明C、到超市购物 D、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31、“预感到自己在将参加的活动中会成功”属于(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策略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体验32、“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属于(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监控 C、元认知体验 D、元认知策略33、考前复习中不断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种做法属于( )。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策略34、以下描述不适合在写作过程的“自我提问单”中呈现的是( )。A、作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B、作文的字数要求是多少?C、这一段符合预定思路吗?有没有

    21、更好的表达方式? D、我想表达什么情感?35、以启发小学生写作文为例,下列哪个提问属于过程启发式( )。 A描写人物的作文开头通常描述人物的什么特征? B这个描写对象的外貌特征是什么? C你觉得这个描写对象有什么性格特征? D如何才能让作文流露真情实感呢?36、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能较好的照顾全班同学的活动,谁在认真听讲,谁开小差,谁传小纸条,谁偷看课外书,他们都一清二楚。这些教师合理的利用了(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37、下列哪个是元认知的核心(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监控 C、元认知体验 D、元认知策略38、舌尖现象的情况,指的是明明知

    22、道某件事,但一时就是回忆不出来。这种现象可以用那种记忆遗忘的理论来解释(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39、新换一副眼镜时,开始会觉得不习惯,半天或一天后,这种不适感就消失了。这是因为知觉的( )。A、 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恒常性 C、知觉适应性 D、知觉整体性40、司机手扶方向盘、脚踩油门、眼睛注意路标和行人。司机在同时做这几种活动时运用到的是()。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选择 D、注意的起伏二、多选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他们是( )A、指向性 B、集中性 C、随意性 D、不随意性 E、目的性2、记

    23、忆是在头脑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号进行( )A、编码 B、存储 C、提取 D、应用 E、遗忘3、遗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 ).A. 信息错误 B. 记忆痕迹消退 C. 信息的干扰 D. 有意识的抑制/4、有效的学习知识,可按以下的目标实现条件( )A.概念化 B.条件化 C.结构化 D.自动化 E.策略化5、知觉的规律主要是在知觉的基本特性中表现出来的。知觉的基本特性有(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得恒常性 E.知觉的起伏性6、认知学习过程涉及以下哪些概念(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注意

    24、 E元认知7、深入理解的方法有( )A.自问理由法 B.形象比喻法 C.异同比较法 D.感性经验累积法 E.自我举例法8、下列属于归纳策略的是( )A.分类归纳法 B.歌谣归纳法 C.简语归纳法 D.图表归纳法 E.纲要归纳法9、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纲要法时应注意( )A提要性原则 B层次性原则 C自动化原则 D掌握性原则 E目标性原则10、应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B.避免分散注意 C.运用有意注意规律进行教学 D.使用各种形式增强持续性注意 E.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组织教学11、选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时应注意:( )A.采用背读结合的方法 B.

    25、整记与分记相结合 C.尽量减少抄写时间 D.多种形式复习相结合 E.多种感官协同记忆12、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涉及( )。A.语义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长时记忆13、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说明( )。A.遗忘的原因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B.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干扰C.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压抑 D.遗忘的原因是由于提取失败E.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14、传统的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式,往往( )。 A针对具体的问题 B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结果 C启发式成了简单的问答式 D导致学生对教师提问的依赖

    26、15、过程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 A指向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B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 C导致学生对教师提问的依赖 D最终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16、以解答物理题为例,下面哪些不属于过程启发式提问方式( )。 A气球开始时是什么运动? B木箱脱离后,气球作什么运动? C解决物理力学计算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D解出答案之后应该做什么? 17、以下描述中属于元认知知识的是( )。 A、自己更擅长数学而不是化学 B、我在班级中属于很有创造性的人 C、竞赛比的不仅是能力还有心理素质 D、我觉得在这次数学竞赛中一定能获得胜利18、元认知知识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 关于个

    27、人因素的元认知知识 B. 关于任务因素的元认知知识C. 关于监控的知识 D. 关于策略的知识19、元认知在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A. 元认知是学生智力开发的突破口 B. 元认知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C. 元认知能促使学生学会高效率学习 D. 元认知能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20、牛顿第二定律是什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如何正确高效地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在这三个问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类型有(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理解性知识21、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划分的标准是( )A、容量的大小 B、时间的长短 C、记忆的内容 D、神经

    28、机制的差异三、论述题请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阐述遗忘的规律和特点,并举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复习策略?(15分)四、应用题1、某学校李老师自己研究了一种新的训练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为了检验这种方法的效果,请设计一个教学实验的研究方案,考察这种新的训练方法是否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是否对学生元认知能力提高有效?是否对所有同学有效?(15分)2为了把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张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实物、图片,还有摸型。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你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吗?(10分)第三章 问题解决及其教学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

    29、哪一项不属于构成问题的基本成分( )A问题的起始状态 B解决问题的策略C. 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D. 给定与目标之间的隔阂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考虑某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底,钻牛角尖,这是( )A. 功能固着 B. 定势 C. 习惯 D. 偏执3、常常用盒子装东西,确没想过用它来当置放蜡烛的平台,这种情况属于( )。 A功能固着B思维定势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4、桑代克用猫做的迷箱实验中,猫踩到踏板打开迷箱的方法是( )。A. 试误法 B. 爬山法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5、当限于条件,对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差距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不断缩小与最终目标之

    30、间的距离的时候,一般采用哪种问题解决策略方法( )。A. 试误法 B. 爬山法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6、人们在解决“传教士与野人过河”问题时采用的策略是( )A. 爬山法 B. 试误法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7、能有效解决河内塔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为( )。A. 爬山法 B. 试误法 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8、逆推法在哪种问题情境下适用( )。A. 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时常用B. 对如何解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常用C. 限于条件,只能走一步算一步D. 从初始状态出发有多种可能;但对目标而言,只有一种可能方法的问题9、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 )A爬山法 B手段-目标分析法 C类比法 D逆推法10、人们通过对鸟翅膀构造的研究,设计飞机机翼;通过对蝙蝠超声波定位的仿效,制造出雷达。这些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是( )。A酝酿效应 B负向迁移 C思维定势 D原型启发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