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

    • 资源ID:10231593       资源大小:34.7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课时备课单元名称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课 题1.燕子课型新授使用教师陈泉教学目标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课文重点第1、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第1、2自然段。读说(写)

    2、训练点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教学时间2第 1、2 课时(总第 1、2 课时)教学过程学生行为预设一、展示预习成果。(一)认读生字词:燕子 乌黑 轻快 翅膀 剪刀 尾巴 活泼 机灵微风 赶集 聚拢 增添 生机 掠过 稻田 偶尔一圈 音符 演奏 赞歌 一转眼 光彩夺目指名读、正音抢读齐读(二)学生开火车接读课文。(三)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四)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3、,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2)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二)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进行学习。预设:学习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2讨论: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难道他观察不仔细吗?3小结: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去写。4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

    4、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5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6指导朗读: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2讨论交流。(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

    5、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3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

    6、什么?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7指导朗读: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1)辨析“几痕”和“几根”。(“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三、总结全文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

    7、美丽和燕子的可爱。四、指导书写。(一)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二)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写时应注意什么?(三)师重点指导:燕:上部分不要写成“草字头”。聚:下部分不要写成“水”。漾:下部分是“永”,不要写成“水”。五、限时作业。六、课下作业。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三),如果学生说的不完整,师可提示,引导生说出,如:外形、停歇-师再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板书。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让学生领了任务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结挺好,重视学法的指导。指导朗读时要有方法的指导

    8、,比如语调方面,加上自己的感受 等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第三段。重点指导“聚”字的下部板书设计 羽毛外形 翅膀尾巴 赞热 燕子 飞回增添生机 美爱 春大 姿态优美 天自 飞行 速度快 然单元名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课 题2.古诗两首课型新授教师陈泉教学目标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 剪刀、万紫千红”等词。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难点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重点全诗感情朗读训练点全诗读说(写)训练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9、句的意思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春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 3、4课时(总第3、4课时)教学过程学生行为预设一、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检查预习.(一)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二)抽读。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三、学习咏柳(一)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 (二)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

    10、(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三)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四)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3.朗读。4.交流汇报3、4句: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

    11、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5.思考: 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这儿学生可能说不上来,进行引导。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四、学习春日。(一)解题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2.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二)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

    12、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

    13、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 朗读全诗,感悟诗境,背诵古诗。六、作业。1、 背诵古诗2、 收集诗歌。重点指导”裁”字与”栽”的区别先让学生看着插图,结合字词的意思,加上自己的想象,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诗句意思。指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学生可以补充。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诗人还看到了什么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咏柳 碧玉妆成 绿丝绦 写实咏柳 谁裁出 赞美春天春风似剪刀 想象春日 万紫千红总是春单元名称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课 题3.荷花课型

    14、新授使用教师陈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舞蹈,翩翩起舞,蜻蜓”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培养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3、观察图画,结合课文中描写的准确生动的语言,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课文重点2、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第2自然段读说(写)训练点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 预习

    15、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第5.6课时(总第5.6课时)教学过程学生行为预设一、展示成果。(一)出示词语: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二)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三)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了解是否已把课文读通顺。二、精读细悟。(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把这幅插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启发: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画,图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16、?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了什么?“我”站在荷花池看: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2.“我”站在荷池边看到的荷叶,荷花,花骨朵是怎样的。3.特点:小朋友们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4.作者在这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分别是那几种呢? 这一自然段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5.指点:“冒”字写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本来是躲在下面的

    17、,而现在显露出来,就好像把头探出来一样,露出头来了。6.指名读,齐读课文。(二)学习三、四、五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我”看关卡眼前一朵一朵的荷花,产生了什么想法?2.指名读。3.欣赏阅读。第四自然段:.(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是一朵荷花。表情朗读第四自然段。2.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出示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我()看着满池的荷花”3.诱导:现在请同学们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4.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5.指名朗读。6.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7.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如:(

    18、1)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中采蜜去了。(2)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8、练习背诵。三、扩展阅读,展开想像。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四、质疑,释疑。五、指导书写。(一)找出上下、左右、左中右结构的字。(二)重点指导:佛、蹈要注意笔顺。(三)学生练习书写。六、限时作业。强调“莲蓬”读轻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老师先教大家一个读书的好方法:边读边想象,使文字变成画面浮现在脑海里。(学生自由读) 作者笔下的荷花带给你什么感受?(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板书:看) 师:这句话写出荷叶什么特点? (

    19、板书:叶: 碧绿 大) 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师:作者说荷叶挨挨挤挤,说明(荷叶很多、荷叶很挤,很茂盛。(板书:多 ) 谁能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来?练练。 再读读这句话。 板书:花:有的有的有的你可以把自己当做荷花池中的景物,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蹈与稻换偏旁识记。教学过程(此页可多次复制使用)学生行为预设板书设计 一、荷花色彩美、姿态美爱单元名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课 题4.珍珠泉课型新授使用教师陈泉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

    20、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课文重点2.3.4感情朗读训练点2.3.4读说(写)训练点说说自己家乡美好的风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时间课时第 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过程学生行为预设一、成果展示(一)学生交流自己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二)生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三)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二、精读感悟(一)默读课文思考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

    21、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1)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2)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二)品读体验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或换种方式问:家乡人为何称他为珍珠泉?全班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此页可多次复制使用)学生行为预设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

    22、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三)学习第四段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四)以用促读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三、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之后,你能否说说你的家乡中像珍珠泉这样的美景。四、总结全文本文介绍珍珠泉介绍的非常美,除了它本身美之外,关键是作者能仔细去观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周围的人或物,以便能写出好文章。五、作业摘抄好词句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学生行为预设板书设计 4、珍珠泉 位置 清、绿、深 叙 美丽述 特点 水泡色彩斑斓 顺 有趣:冒水泡序 喜爱 之情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