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高分辨率).pdf
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高分辨率).pdf
《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高分辨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高分辨率).pdf(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 前言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级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的标准化程 度,实现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的规范化,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设计编制了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 册(以下简称图册)。 图册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 版)、地面气 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气发2008491 号)、新型自 动气象站安装布局和相关业务规定(气测函2012264 号) 等相关业务技术规定,并结合近年来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综合业 务试点成果,对地面气象观测场的仪器布局、管线布置、仪器基 础、风塔、围栏、地沟小路、场室防雷、各类标识标牌等进行了 统一的规划设计,绘制了成套、详细的设计和施工图纸,该图册 的印
2、发实施对提升地面气象观测场的标准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图册的主要编写人员有:陈汝龙、赵宝义、汪腊宝、吴健、 李林、张帆、潘磊、董德保、童应祥、刘立群等。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 年 8 月 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 总平面布局 A 01 仪器布置规划总平面图 02 仪器基础规划总平面图 03 路面竖向规划图 A 04 路面竖向规划图 B 05 电力工程规划图 06 桥架及 PVC 管布置图 07 整体鸟瞰效果图 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 仪器安装示意 11-1 大型蒸发器 11-2 蒸发传感器 12 小型蒸发器 13 酸雨采样桶 14 地面和浅层地温 15 日照计 16 深层
3、地温 17 辐射观测仪器 18 电线积冰架 19 GNSS/MET 20 采集器 21 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 01 天气现象仪 02 能见度仪 03-1 风塔 03-2 风杆 04 雪深传感器 05 雨量筒 06 激光云高仪 07-1 百叶箱 07-2 温湿传感器 08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09 雨量传感器 10 闪电定位仪 B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400mm4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用 3 件 M12 螺栓和适量钢筋作成钢框架将地脚螺栓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并使其顶部高出 混凝土表面约 35mm。基础中央预埋入 50mm 的 PVC
4、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 通向地沟。 2. 天气现象仪采样区域中心距地高度 28010cm,横臂为南北向。 3. 用 16mm 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HY-MPW11 设计。 01 天气现象仪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400mm4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用 4 件 M16 螺栓和适量钢筋作成钢框架将地脚螺栓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并使其顶部高出混 凝土表面约 50mm。基础中央位置预埋入 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 通向地
5、沟。 2. 能见度采样区域中心距地高度 28010cm,横臂为南北向。 3. 用 16mm 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HW-N1 设计。 02 能见度仪 1. 本塔基础施工时,需预先开挖尺寸 1400mm1400mm1000mm(长宽深)的基坑,挖到设计深度后, 将基坑底面夯实后,先灌注块石垫层,待垫层初凝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基础,具体施工要求详见上图说明, 风塔安装完毕后,混凝土上填埋 20cm 高的土层与地面齐平。本基础适用于 9 米风塔,风塔基础及风塔安 装施工应由专业施工公司按设计图纸施工。特殊地质或气候条件的,建议请具有相关资质条件的公司
6、另 行设计施工或进行安全评估后参考本设计施工。 2. 两套风传感器安装在平台东西两端的风标支架上,距离为 1.5m,东边为主用传感器,西边为备用传 感器。风传感器的横臂南北向,风向传感器的指南(北)针与横臂平行。风传感器信号电缆和防雷引下 线各穿在一根 50mm 的线管内,沿风塔立柱角钢内侧从顶部下行至地沟内。 03-1 风塔 03-2 风杆 1. 风杆底座基础大小为 400mm400mm1500mm, 高出地面 50mm,用 3:1 的沙石水泥浇铸,浇铸时 应加钢筋笼。浇铸风杆底座时应将定位板一同浇铸,并用指北针精确定位南北方向,预埋 3 个地脚螺栓, 同一侧的两颗螺栓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 4
7、5-48mm,另一侧的一颗螺栓高出 84mm。 2. 拉线基础应距风杆基础 5m,3 个拉线基础为等边三角形,两根拉线基础与风杆基础之间的夹角为 120。 3. 风杆基础旁边预留两根 PVC 管,高出地面 600mm,一端直接通向地沟。一根为 100mm 用来穿观 测场内各个传感器的信号线,另一根为 50mm 用来穿从观测室接到观测场的交流电源线。 4. 安装风传感器的横臂应呈南北向,风向传感器的指南(北)针与横臂平行。 04 雪深传感器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300mm300mm(长宽),基础深度应超过非永久冻土层且不小于 300mm,高出 地面 50mm。传感器支架应牢固安装在基础上。在
8、安装基础正西面做一边长为 90cm 的正方形且与观测场 地面齐平的平整裸地作为测量基准面,测量基准面中心距安装基础中心 60cm。 2. 测距探头距地面垂直高度一般选择 1503cm,在北方雪深较深的个别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至 2005cm。传感器测距探头应朝向西方,测量路径上无任何遮挡。 1.人工观测雨量筒使用配套支架安装,支架基座用水泥混凝土浇注,大小约为 350mm350mm550mm,高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 2. 支架应安装牢固,筒口水平,距地高度 70cm3cm。 05 雨量筒 06 激光云高仪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600mm600mm550mm(长宽深)
9、,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采用定 位板将7个地脚螺栓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其中4个用于安装云高仪,3个安装电源箱), 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约 50mm。基础安装云高仪位置中央预埋入 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 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通向地沟。 2. 云高仪电源箱和云高仪背靠背,采用独立支柱安装。 3. 用 16mm 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CL51 设计。 仪器照片 1. 采用专用独立支柱安装,安装支柱的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600mm600mm550mm,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地
10、脚螺栓同时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 80mm。基础中央位置预埋入 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通向地沟。 2. 百叶箱安装在支柱上,安装应牢固水平。 07-1 百叶箱 07-2 温湿传感器 1. 温湿传感器安装在百叶箱内特制的支架上,支架用聚四氟乙烯或亚克力材料制作,立柱为直径 35mm 的空心管,上部为一镂空的圆盘,每隔 90 度留一卡扣。 2. 支架安装于百叶箱水平面的中心,电缆线由支架底部穿入管内,管顶取出,传感器用圆盘四周 的卡扣固定,头部向下。保持垂直,传感器感应部分中心距地高度 1.5m,各传感器感应部分中心水 平间距 2
11、0cm。温湿分采安装于百叶箱底板的背面。 3. 多只温湿传感器安装位置:若温湿传感器为一体式的,按主用在东、备用在西的原则布设;若 为分体式的,则按先东西、后南北的原则布设。 支架部件 安装支架 卡扣 底座 圆盘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1100mm11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地脚 螺栓同时浇注在混凝土中(使用厂家提供的预埋件,注意方向),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 35mm。基 础中央位置预埋入直径为 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通向地沟。 2. 承水口保持水平,距地高度 1203cm (北方积雪较厚的个别地区可以
12、选择 1503cm),防风圈 开口朝北,高于承水口约 2cm。 3. 用 16mm 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DSC1 型称重雨量传感器设计。 08 称重雨量传感器 1. 雨量传感器用自制支架安装,安装支架的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350mm350mm550mm(长宽深),高 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地脚螺栓同时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并使其顶部高 出混凝土表面 35mm。基础中央位置预埋入 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 底部通向地沟。 2. 承水口保持水平,距地高度 70cm3cm。 3.
13、用 16mm 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安装支架需自制,高约 10cm(如右下图所示)。 5. 图中螺栓定位尺寸按 SL3-1 型雨量传感器设计。 09 雨量传感器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400mm4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浇注混 凝土基础时,预先埋进三根螺栓(M12300),均布在 288mm 的圆周上,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 35mm。基础中央预埋入 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通向地沟; 2. 仪器支柱通过其底盘上的安装孔固定在基础上,固定可采用每根螺杆上加四个螺母的方式
14、,其中 两个用于固定在基座上,另两个用于固定仪器舱的底盘。通过调节后两个螺母上下位置即可调节观测设 备的水平度。其它安装技术要求详见相应技术手册或规范。 3. 用 16mm 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ADTD 闪电定位仪设计。 10 闪电定位仪 1. 蒸发桶基础:在蒸发桶安装位置挖圆柱形土坑,土坑的直径约为 80cm,深度为 40cm。百叶箱 基础和蒸发桶安置土坑之间挖南北走向,宽 20cm、深 20cm 的管道沟。安装时,力求少挖动原土层。 2. 埋放蒸发桶:蒸发桶器口离地 30cm,水圈高度低于蒸发桶口缘的 7.5cm,土圈宽度为 30c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面 气象 观测 规范化 图册 高分辨率 2015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