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docx
- 文档编号:14732
- 上传时间:2023-03-08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24.17KB
推荐下载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docx
《推荐下载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下载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
[键入文字]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
明之故。
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
你喜欢。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
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
候的形成
1
[键入文字]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
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
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消失。
7、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8、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2
[键入文字]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
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
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
市。
9、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
10、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
00-昼长/2(或0: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
00
日落时间=12:
00+昼长/2(或24: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
00
11、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3
[键入文字]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12、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
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12
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
逆时针流动
4
[键入文字]
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
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
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
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
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
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
强风、暴雨、风暴潮)寒
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
第三单元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
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
5
[键入文字]
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
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
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
一期末考试章节复习要点,希望你喜欢。
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地质作用包括: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其中内力作用是主导
2.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6
[键入文字]
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地、盆地
●地壳运动:
(1)水平运动:
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拉伸形成断裂带。
(2)垂直运动:
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海陆变迁。
其中以水平运动为主。
3.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留在原地)
(2)侵蚀作用(产物离开原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如冰斗、角峰、风蚀柱)
(3)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
7
[键入文字]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趋于平坦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二、山岳的形成
1.褶皱山:
●褶皱:
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变形产生一系列的弯曲就是褶皱。
其
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
(1)背斜:
岩层向上,中心岩层较老两翼较新。
可修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
地。
(2)向斜:
岩层向下,中心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可修水库。
注意:
有时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向斜山岭。
2.断块山:
●断层:
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沿断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8
[键入文字]
●成因:
(1)岩体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2)岩体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火山:
构造:
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
在火山口积水容易形成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
4.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
在山岳地区一般先修公路再修铁路,主要考虑到对地形的要求
和成本的问题。
●影响线路的分:
布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三、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侵蚀作用:
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组成。
9
[键入文字]
●侵蚀地貌:
河谷。
河谷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成熟期后成槽形。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凹岸可建码头,凸岸可淘金。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地貌类型,由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
平原(河流入海口)组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
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
10
[键入文字]
明显的条带状
山区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
带状、团状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章节复习要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气温与天气:
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
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
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11
[键入文字]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
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
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
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2
[键入文字]
13.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
愈密风速愈大。
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
成一夹角。
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
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
晴。
13
[键入文字]
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
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
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
晴朗;
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14
[键入文字]
1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1、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1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如右图)
东亚:
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
同作用形成。
1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
15
[键入文字]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14、气候形成因数: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
季)
16
[键入文字]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
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
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
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
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
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
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
主要在夏季。
1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
年降
水量少。
17
[键入文字]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17、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
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
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
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
1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
O3)、酸雨(SO2、NO2)
1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18
[键入文字]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
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2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19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下载 地理 必修 期末考试 知识点 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