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1.docx
生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1.docx
《生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1生理学试卷简答题1、 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一共有三种方法:一、寄予离子通道偶联受体的信号传导。在这种方式中,受体既是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其受激活后通过构象的改变使孔道开放,阴阳黎姿即可进入细胞。二、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传导,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蒋保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功能。主要有两种通路,1、CAMP信号通路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三、基于酶偶连受体的信号传导。当胞外配基与酶偶连受体(跨膜蛋白)结合时,即激活受体胞内段酶活性,这条通路的特点是不需要信号偶联蛋
2、白,没有第二信使的产生。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点位形成的机理是什么?答:当动作电位传至神经末梢(突触小体时),末梢细胞膜产生除极,引起对Ca+的通透性增加,膜外的ca+内流进入胞质,胞质中ca+增加,促进突触小泡向前膜方向移动,并与前膜融合、破裂,以胞吐的形式降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这里ca+起着神经递质是否过程的触发因子和信使分子的作用。释放出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对不同的离子通透性变化,因而产生不同的突触后效应,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这是如果突触前末梢若有少量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则突触后膜产生了局部除极,也就是产生了兴奋
3、性突触后电位。而如果突触前末梢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当它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时,就会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3、小脑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小脑对于维持姿势、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性运动云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前庭小脑:主要是由绒球小结叶构成,它直接与前庭神经核发生连接。保持身体的平衡脊髓小脑:a.小脑前叶,接受视听信息的传入。b.后叶的中间区,不仅接受脊髓传入还接受桥核来的反映大脑皮质运动区活动的传入。皮质小脑:接受经桥核来的,由大脑皮质广大区域(感觉皮质、运动皮质和联络区)传来的信息。4.何谓牵涉痛?有何实例?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是什么?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
4、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阑尾炎的早期,疼痛常发生在上腹部或脐周围;心肌缺血或梗塞,常感到心前区、左肩、左臂尺侧或左颈部体表发生疼痛;胆囊疾患时,常在右肩体表发生疼痛等等。引起牵涉痛的两种机制假说:(1)会聚学说:此学说认为由于内脏和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同一水平的同一个神经元会聚后再上传至大脑皮质,由于平时疼痛刺激多来源于体表.因此大脑依旧习惯地将内脏痛误以为是是体表痛,于是发生牵涉痛.(2)易化学说:此学说认为内脏传入纤维的侧支在脊髓与接受体表痛觉传入的同一后角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从患痛内脏来的冲动可提高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使微弱的体表刺激成为致
5、痛刺激产生牵涉痛.目前认为牵涉痛的发生与这两种机制都有关。5.何谓脊休克?主要表现是什么?其产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指脊髓(C5以下)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产生原因:反射消失是由于失去了高位中枢对脊髓的调节作用。表现为:脊休克时断面下所有反射均暂时消失,发汗、排尿、排便无法完成,同时骨髓肌由于失去支配神经的紧张性作用而表现紧张性降低,血管的紧张性也降低,血压下降。脊休克的恢复说明脊髓具有一定的反射调控能力,是躯体运动反射,排尿排便反射等反射活动的基本中枢。6.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动物的上下
6、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出现全身肌紧张亢进、四肢伸直、脊柱挺硬、头尾昂起。其发生首先是通过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实现的。在上下丘横断脑干后阻断了大脑皮质和基底核下行对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激动作用,从而使易化区的活动大大加强,出现肌紧张亢进。7.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和急救方法有机磷对人畜的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的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严重患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表现为流涎,流汗、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心跳缓慢,全身肌肉时时颤动。有机磷对人畜的毒性主要是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
7、动。其急救法首要的是制止毒液继续被吸收,包括立即转移中毒现场,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洗涤,口服者应迅速彻底洗胃,常用25%碳酸氢钠溶液、稀肥皂水或清水洗胃,反复冲洗至无特殊蒜臭味为止,也可使其饮大量洗胃液,再对其催吐。 8.什么是神经递质?作为一个神经递质要符合什么标准?神经递质是指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特异受体的特殊化学物质。它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兴奋或抑制作用。确定神经递质的标准有:A.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前体物质和酶系统;B.该物质可以从突触前末梢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发挥特定的生理效应。C.将适当浓度的该物质时加到突触后
8、膜能产生与刺激突触前成分相同的反应。D.突出部位存在消除该物质的方法和途径。E.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能够分别模拟和阻断该物质的生理效应。9.描述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Na-K泵作用是:1.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2.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3.造成膜内外钠钾离子浓度差成为生物电活动的来源。4.维持胞内PH的稳定。5.泵每分解一个ATP把3个Na移除胞外把2个K引入胞内。6.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10.试述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膜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内外K+浓度的差别和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
9、通透性(比Na+通性高出50100倍,K+外流形成了膜内侧的电位较膜外侧的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即为跨膜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迅速通过离子通道内流除极而产生。静息状态下(-70-90mV)Na+通道呈关闭状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50-70mV)时,许多Na+和Ca+通道开放,大量正离子内流,引起快速除极和超射,由此而产生动作电位(+30mV)。11.试述兴奋收缩偶联的几个主要步骤。答:兴奋导致收缩的联系称之为兴奋收缩偶联。由膜的兴奋到肌纤维的收缩至少至少有一些下几个步骤:(1) 兴奋通过T管传向肌细胞深部。横管膜是肌细胞膜向内的延伸,也可以产生以Na+内流为基础的动作电位。当肌
10、细胞膜因刺激而出现动作电位时,电变化可以沿横管膜一直传到细胞内部,深入到三联体和肌小节近旁。(2) 三联体把T管的电变化转变成终池释放Ca2+。当横管膜除极时,电压感受器蛋白发生构型变化,这一变化信息直接传递到终池Ca2+通道蛋白,引起Ca2+通道开放,Ca2+顺浓度梯度想肌浆扩散,到达粗,细肌丝交错区,触发肌丝的滑行。(3) 肌浆网对Ca2+的释放与回摄。在Ca2+和Mg2+存在的情况下,钙泵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逆浓度把Ca2+肌浆运到肌浆网,使肌浆中的Ca2+浓度降低,原来和肌钙蛋白结合的钙重新解离,于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横桥的相互作用被抑制,肌肉舒张。12.何谓椎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
11、各有何生理功能?答:锥体系一般指椎体束及其发出锥体束的皮层神经元。锥体束是指有皮层发出并经延髓椎体而下达脊髓的传导束,即皮层脊髓束。由皮层发出到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虽然不通过延髓椎体,但因为它在功能上与皮层脊髓束相同,所以也包括在锥体系的概念中。生理功能:(1)加强肌紧张。 (2)执行随意动作指令。 (3)其他如抑制传入冲动的传递。锥外体系:锥体外系是一个功能概念。指不经过延髓椎体的管理躯体运动的下传系统。生理功能:它的功能视具体通路而异,主要调节肌紧张,肌群的协调性运动有关13.什么是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特点?特异性投射系统:各种特异感觉向中枢的传入一般要经过三
12、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在脊神经节或有关脑感觉神经节内;第二级在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神经核内;第三级在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内)。这种特异传导系统可引起明确的特定感觉,感觉不为与大脑皮层间一般有点对点的对应关系。不同感觉的特异投射纤维在大脑皮层投射区有一定的区域分布。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各种特异传导路径经过脑干网状结构时,发出侧支,经过多突触多次换元后,投射到丘脑非特异核群,在丘脑换元之后,再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从丘脑到大脑皮层的这种投射系统叫做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大脑的醒觉状态。脊髓和低位脑干中感觉通路的传输特点是:躯体感觉的传入冲动是经脊髓(躯干部)
13、,低位脑干(头面部)的传导径路传向大脑的。躯体感觉的特点是传入具有阶段性分布,皮神经分布有重叠性。14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信息在突出的传递过程中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突触前轴突末梢的动作电位突触小泡中的递质向突触间隙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改变IPSP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原理:若突触前少数突触小体传来冲动时,在突触后膜可记录到一个持续一定时间,波幅较小的除极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波幅的大小对突触前兴奋的突触小体的数目不同而异,数目多波幅就大,反之就少。当EPSP波幅达到一定水平(阈电位)时,突触后神经元就会快速除极,产生一个动作电
14、位,此动作电位就会沿着神经元的轴突传向与之相连的靶细胞。15.试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答: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分布特征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侧角神经元,一个借钱神经元一般能和多个节内神经元联系,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的轴突称为节后纤维。交感神经的另一个特征是作用弥散。副交感神经分散比较分散,一部分起自脑干有关的副交感神经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骶部相当于侧角的部位。副交感神经节离效应装置近,有的神经节就在效应器旁甚至就存在与效应器官的壁内,故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长而节后纤维短。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比较局限。主要功能:效应器官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循环器官心率加快,收缩性和传导性加强(1
15、受体);皮肤,肾,胃肠道,外生殖器血管收缩(肾上腺素能,受体);冠状血管,胃肠道,骨骼肌血管舒张(受体2);骨骼肌血管舒张心率减慢,收缩性和传导性减弱;软脑膜动脉,外生殖器血管扩张呼吸器官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受体2)收缩,促进粘膜腺分泌消化器官分泌粘稠唾液,一直胃肠活动,促进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活动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液,胰液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和括约肌舒张,促进胆囊收缩泌尿生殖器官逼尿肌舒张,内括约肌收缩。有孕子宫受体(受体),无孕子宫舒张(2受体)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眼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上眼睑平滑肌收缩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促进泪腺分泌皮肤竖毛孔收缩,汗腺分泌竖毛孔收缩,汗腺分泌代谢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期末考试 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