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促教让语文课变得趣味活跃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7965981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86KB
以歌促教让语文课变得趣味活跃Word下载.docx
《以歌促教让语文课变得趣味活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歌促教让语文课变得趣味活跃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在教五代李煜有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时,在通读全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接着对学生提出:
谁看过电视剧:
《春花秋月何时了》和《小楼又东风》?
借此提问诱导学生专心听讲。
学生学习该课的内容不多,但意境很深,如何让学生由此加深对该文的理解则是重点。
然而,对于追求现代流行歌曲的中专学生来说,仿佛学古文如同登山还难。
对此,在学习如上诗词时,我先让问学生会唱《卷珠帘》歌曲的同学,那么,有谁知道《卷珠帘》歌词的创意来源于哪些古诗词?
同时,告知“卷珠帘”词牌名,意思是卷起珠帘向外探望,其来自《卷珠帘魏夫人》,词中托为一个多情女子的身口,以追忆的方式,叙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不幸爱情的怨恨、懊悔和悲伤,谴责了玩弄女性、背叛爱情的负心男子,表现了作者对时代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
同样,“虞美人”同卷珠帘一样也是词牌名,关于“虞美人”名称的来源,有多种可能。
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
项羽之姬妾,常随侍军中。
汉兵围项羽于垓下,羽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
虞姬以歌和之。
虞美人还有丽春花、锦被花之称,传说此花闻《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动。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寄寓此词的意境开始有了写作的冲动,才有后来的千古名句。
教师用《卷珠帘》引出“虞美人”,借花移木,让学生去了解古诗词的词牌名,从而了解字词隐喻的更多故事或涵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挑起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引发学生爱好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明白中国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需要下一代去认知,学习,而非仅仅追风于现代的流行文化,而在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之中也会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让学生学会一节课并不难,但难的是,让学生因一节古典文化课,喜欢上更多的古典文化才是目的,因为现在学生将在几年后成为国家未来的接力人。
2以歌促学,启发学生学以纵深
以歌促学,还要启发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深入了解。
譬如,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为开始,让人在听歌中进入文中情景,然后再做细节讲述,从而让学生在有兴趣之中,加深对本篇全文的理解。
用通俗话来说,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囚犯?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
c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用这种深入细致的剖析,可以让学生能够加深古典文学的执爱,感受传统文化的意寓之美。
3用歌选学,激发学生学以会意
用歌选学,可以在唱歌的同时,让学生各自找一篇属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诗词,从而激发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能够辨别原文的本身字意,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或者教师用一首传唱的歌曲引发众歌迷的争议,或许更能让学生在文学写作中不要顾此失彼。
借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歌词的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本意。
《卷珠帘》原作是小姑娘思念远行的郎君,有淡淡的忧伤,古典空灵,楚楚动人;
修改作变成了怨妇悲伤远行的负心汉,寂寞孤独,满腹幽怨,俗不可耐。
也就是说,歌词的修改只顾及到了字面的古典高雅,但歌词的含义却格调降低艳丽庸俗、词音佶屈混淆不易辨识,广大网民自然不会买账。
从《卷珠帘》歌词原作来看,此曲表达的是,一个姑娘对远行郎君的深情思念。
歌词的意境优美静谧,情感真挚细腻,演唱纯净空灵,有淡淡的忧伤,但充满希望,非常感人。
歌词、曲风与演唱均古典高雅,在流行音乐中独树一帜,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颤。
也可看作是古典诗词之美在当代人心中的回响,非常难得。
要想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歌词的古典之美,还需要知道“卷珠帘”的含义和隐喻。
“卷珠帘”的字面含意是,姑娘把闺房窗户上的珠帘卷起来,眺望窗外的世界。
而“卷珠帘”的文化含义是词牌名,是词牌《蝶恋花》的别体。
北宋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魏夫人曾作《卷珠帘》一词,评价很高: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
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
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词中以女子追忆的方式,叙写了一段爱情悲剧,表现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同情。
全词凄艳婉秀,非常感人。
《蝶恋花》词牌分上下两阕,共60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很多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这些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歌曲《卷珠帘》的文化背景。
这首歌曲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广阔浩瀚的文化背景,它的歌词与旋律才更显得独特与隽永。
4借歌修学,引燃学生学以探究
譬如,以《卷珠帘》歌词为例,在原唱版与刘欢改修版后,出现两个不同的版本,让学生自己评判其修改的优点与缺点,但并不评论学生说的对与错,而是借题引入,让学生开始喜欢古诗词的韵律,让学生愿意自觉去看古诗词。
《卷珠帘》(原唱版)的“都泛黄”改为“尽泛黄”;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徘徊”改为“妩媚”;
“她眷恋”改为“犹眷恋”;
“不见高轩”改为“高轩雾褪”;
“此时难为情”改为“袖掩暗垂泪”。
原最后整段: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听微风耳畔响,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修改为“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卷起愁对春伤,残烛化晓风凉,归雁过处留声怅,天水间谁抚琴断肠。
”那么,学生如何看待这两个不同的版本哪?
附:
《卷珠帘》原唱版和修改版歌词对照
原唱版修改版
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墨色淌沾染了墨色淌
千家文都泛黄千家文尽泛黄
夜静谧窗纱微微亮夜静谧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拂袖起舞于梦中妩媚
相思蔓上心扉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恋梨花泪犹眷恋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胭脂香味啊胭脂香味
卷珠帘是为谁卷珠帘是为谁
啊不见高轩啊高轩雾褪
夜月明此时难为情夜月明袖掩暗垂泪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
悄悄唤醒枝芽卷起愁对春伤
听微风耳畔响残烛化晓风凉
叹流水兮落花伤归雁过处留声怅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天水间谁抚琴断肠
对此,也可以找出相关文献,例如,有学者认为:
刘欢想把歌词的风格前后统一起来,这个想法是好的,改词也很见古典诗词功底,用了很多诗词典故,但可惜用力过猛,弄巧成拙。
主要原因是,刘欢对歌曲含义的把握出现了偏颇,扭曲了歌词原意。
原作的中心含义是“一个姑娘对远行郎君的深情思念”,但修改作却把它改成了古典式的怨妇词,把原作的清新亮点――也是希望的象征“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彻底删除,使歌曲的格调降低显得艳丽庸俗。
把“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改成“拂袖起舞于梦中妩媚”,又显得过于直露。
“夜月明,此时难为情”表达的是姑娘思念郎君的样子突然让明月看见,有些害羞难为情,此情此景非常美好。
但改成“夜月明,袖掩暗垂泪”,就变成了独守空房的妇人坐在明月下掩面垂泪,多么凄惨,真是大煞风景。
把结尾句“谁在烟云处琴声长”修改成“天水间谁抚琴断肠”也是败笔,“琴声长”是悠扬的琴声,由上面的希望的象征而来,而“琴断肠”则是把怨妇的凄惨进一步强化。
这是一个重大分野,也是广大网民不买账甚至愤怒的深层原因。
还有修改歌词的常见病就是“好看不好听”,也就是单看歌词含义确实挺好的,但歌曲演唱时词音佶屈混淆不易辨识,听众感到听感差不好听。
现在很多歌曲,如果不看歌词很难听清歌手唱的是什么,原因正在于此。
如把“千家文,都泛黄”改成“千家文,尽泛黄”,刘欢可能觉得“都”字不古典,所以改成了“尽”字,但却忽视了“文”与“尽”是近音字,“千家文”与“尽泛黄”两句的尾首两字重韵,连读便非常拗口。
其实,“都”字在古典诗词中是可以用的,根本没必要修改。
如“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刘欢执意修改,只能说明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熟悉程度不如英文或法语,也是对“古典”和中国风的误读。
还有“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这句,应该是从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和北宋诗人宋祁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化用而来,但却忽略了字词之间的平仄和音韵和谐,显得拗口,甚至没有原诗易懂,这是乱用典故的毛病。
当然,为了更加完美,《卷珠帘》的歌词是可以适当修改的,但要非常谨慎。
刘欢如果?
X得“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这两句中的“的”字有些太跳,我建议这样修改“细雨飘落在初春清晨/悄悄唤醒枝芽”。
此段与第二段是重复结构段,修辞手法叫复沓,而且这两句还对提升歌曲格调有重大作用,所以不能大动,“唤醒枝芽”更不能删除去。
希望刘欢先生能够听取广大网民的意见,从善如流,在正式大碟中恢复这首歌曲的古典、清纯与秀美,而不要搞成浓妆艳抹庸俗不堪的当代怨妇词。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教授马东瑶认为,有的地方修改的好,但有的地方作改并不好。
原来的歌词中有“起舞”又有“徘徊”,词都堆砌到了一起,改成“妩媚”则更能表达出女子在心爱的人面前跳舞的甜蜜感觉,也使得整个表达更合理。
“她眷恋(改“犹眷恋”)梨花泪”这处改得好。
因为这是一首写女性春愁、相思的词,主人公是一个女性,原版中又用了“她”,就造成了视角混乱。
“啊不见高轩(高轩雾褪)”,“不见高轩”的意思也就是说高楼被掩盖住了,表达出一种心碎的感觉,而“高楼雾褪”则显得有一种朦胧的画面感,此外,改后也更押韵。
“夜月明此时难为情(袖掩暗垂泪)”值得商榷。
这个改动有押韵上的考虑,但是“此时难为情”本身也是很有古意的表达,并且很有抒情意味,改编之后“袖掩暗垂泪”则直接刻画了形象,并没有改编出特色。
不过有网友认为在意境上将主人公的年龄改大了,可能还是把“难为情”用现代语理解为“羞涩”的意思了,其实本身说一个女性的闺房也没有规定说女性的年龄有多大。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值得商榷。
最后两句,原版在意境上有自己的特色,也更柔软、更女性化,改后的“晓风”“残烛”“归雁”则更中性了。
而评判古诗词修改的好与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古文化基础,这也会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如同想当教练必须自己是内行,否则,是教师不好,学生自然也学不好。
同时,指导学生翻看网上对该歌词的修改评论,提出自己的相关意见。
5总结
中专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探究,找出适合自己教材内容,用相关联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实,教师以歌促教的方法有很多,智能手机的出现,学生能够在喜欢某篇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视频播放到业余观看相关影视剧等,当今的互联网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很多教学素材,如何将这些素材运用到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地,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运用得对,可以促教,相反则促玩。
因此,恰当合理运用以歌促教,则需要与时俱进,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因生制宜,因校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玮.《卷珠帘》改词到底好不好?
[N].新京报,2014-02-24(C03).
[2]黄源镜.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互动结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4):
22.
[3]任娟.音乐在耳边萦绕文字在心中飞扬[J].教育教学论坛,2011(6):
37-38.
[4]徐卫东.古诗吟诵:
返璞归真的天籁[J].语文建设,2015(6):
43-45.
[5]华锋.传统吟诵与新吟唱[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
91-98.
[6]秦坤.语文教学中的音乐运用研究[D].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2014:
1-3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歌促教让 语文课 变得 趣味 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