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3470822
- 上传时间:2023-05-01
- 格式:DOCX
- 页数:156
- 大小:5.23MB
2022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22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这些植物的种子传播到任何地方都能发芽吗?
预测:
不能,落在南极不能发芽,温度太低了。
干燥的沙漠里不能发芽,缺少水分等。
引出:
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板书课题:
种子发芽实验。
(二)研讨种子发芽的条件
1.以绿豆种子为例,它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阳光、空气、营养(土壤)、水分、温度。
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举例的同时说出理由。
2.教师进一步引导:
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
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呢?
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
对于种子发芽的条件,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
每个学生的经验不同,对种子发芽的条件猜测也会有所不同。
讨论从种子发芽具体到绿豆种子发芽更有针对性。
同时,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教师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保留学生的不同猜测,从而激发学生用实验进行验证的兴趣。
二、探索——设计对比实验计划
(一)以“土壤”条件为例设计实验计划
1.在做实验之前要先设计一个实验计划,选择一个要改变的实验条件进行研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确定研究内容,填写在纪录表上(及时进行统计,尽量使每个计划选择的人数差不多)。
我们组选择研究: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和土壤有关。
3.以“土壤”条件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二)以“土壤”条件为例完善实验计划
1.你们计划怎样做实验?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2.你们预测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并说说理由。
3.为了让实验更公平,你打算怎么做?
做两组,一组加土壤,一组不加土壤。
引导:
无土壤的一组可以加入纸巾来固定绿豆。
4.除了土壤以外的其他条件怎么设置?
其他条件保持相同:
例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
教师引导:
实验中只能改变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化,这样的实验方法叫做对比实验。
列出相同的实验条件有哪些,不同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5.关于绿豆种子的数量问题,为什么要放多颗绿豆?
可以放三颗绿豆。
如果只放一颗,假如这颗绿豆是坏的,实验就不能成功,绿豆数量多点可以让实验更准确。
在科学上,这种做法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6.小结:
出示完整的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
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吗?
预测
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相同的条件
温度、水分、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各3粒、阳光、空气。
不同的条件
提供土壤和不提供土壤。
实验方法
A.准备两个盆;
B.在一个盆里铺上一层土壤,另一个盆里放纸巾;
C.在两个盆里各放3粒绿豆种子;
D.给两个盆里定期浇同样多的水。
7.如何保证两个杯子里浇的水一样多?
用滴管浇水,每次滴10滴,并且要定期补水。
三、研讨——完善实验计划并实践
(一)研讨其他实验计划
1.每个实验选一组同学上来汇报,其他小组补充讨论。
(1)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
一组学生展示设计计划,其他同学讨论,完善实验计划。
①学生讨论:
关于土壤这个条件,两组都不放土壤可以吗?
学生回答:
如果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那么这两个杯子就都不会发芽,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
当我们不确定这个因素会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时,两组就要有所区别,一组要添加这个因素,而另一组则不添加这个因素,否则可能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
②学生讨论:
我们把两个杯子里的绿豆放在什么地方呢?
阳台上、房间里(阳光也会透进来)、学校走廊上。
(2)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①如果把两组绿豆放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等条件不一致,要把两盆绿豆放在一起保证阳光条件不同,该如何如何操作?
学生预测:
可以给其中一个罩上黑塑料袋。
②塑料袋罩起来会导致空气不流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黑袋子上扎几个小孔保证空气的流通。
(出示材料实物)一盆可以用黑色大塑料桶罩住,另一盆用透明塑料桶罩住。
教师在黑板上画图。
(3)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问题:
放在冰箱里没有阳光了,怎么办?
把冰箱外面的常温组用黑色塑料桶罩住,这样就可以和冰箱中的光线条件保持一致了。
(4)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
怎样设置没有空气的环境?
用抽气机抽干空气。
出示密封袋,教师演示将绿豆种子浸泡在水中,将气泡排出并密封。
另一组加入等量水,密封袋敞口放置。
2.每个小组根据讨论修改实验计划。
(二)种植绿豆
(1)小组按照实验计划将绿豆放置好。
(2)每个实验请一组学生介绍并展示操作过程。
四、拓展——观察并记录绿豆种子的生长情况
1.出示观察记录表——绿豆种子发芽和_____的关系,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课外观察记录。
教师布置:
下节课将对实验情况进行分析,欢迎大家带来实验装置和绿豆种子。
2.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拍摄绿豆种子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1.1种子发芽实验
设计实验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并写出实验计划。
绿豆种子发芽和的关系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
相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
实验的方法:
本课记录的是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条件的实验方案。
学生先独立地从“研究的问题”“预测”“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条件”“实验的方法”等角度进行思考并记录,为之后的研讨活动做准备。
在研讨交流中,学生将从以上几方面逐一研讨、修改与完善,为课后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做铺垫。
在交流实验设计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针对不同的想法开展独立思考来完善自己对实验方案设计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坚持每天观察并记录绿豆种子萌发状况,从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经历过对比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状况的科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将基于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享、研讨并最终形成共识。
“研讨”是社会性学习的重要载体,是科学探究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认识层面来看,交流与研讨属于不同的层次,“交流”属于浅层次而“研讨”则是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的深层次学习活动。
在研讨活动中,要求学生能在课前收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证据,形成一定的解释。
由于每个学生在课前只研究过一种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所以本课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倾听并充分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才能有效地思考分析,最终建构起对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新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过程与方法: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聚焦:
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吗?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
①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了什么发现?
②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发现了什么?
讲授新课
一、探索与研讨
1、收集观察记录
日期
种子的变化
1号组
2号组
()月()日
2、交流观察记录
首先介绍实验内容,比如我们组实验设计是“种子的发芽是否与xxx有关。
”
其次交流在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包括种子的变化及其数量。
最后谈谈我们的发现。
示例:
某组关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观察记录
1号组(在土壤里)
2号组(无土壤)
3月14日
种子膨胀,数量3
3月15日
种皮破裂,数量3
3月16日
出现根,数量3
3月17日
长出子叶,数量3
3、整理观察记录
研究同一个条件的小组集中到一起,整理实验信息,分析数据,解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单上。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我们的解释
1号组()
2号组()
4、分享与交流
①和做相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看看和实验前的预测是否一致。
②和做不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发现,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实验数据来解释结果的。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记录
1号组(有土壤)
18
土壤的有无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
17
1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温度的实验记录
1号组(18度)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2号组(3度)
2
16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照的实验记录
1号组(有光照)
光照的有无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
2号组(无光照)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记录
1号组(有空气)
种子发芽需要足够的空气。
2号组(无空气)
【温馨提示】
种子发芽的过程:
吸水膨胀→种皮破裂→出现根→长出叶
【讨论】
1、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明确:
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
①实验中的两组对照数据一样或基本一样,说明实验结果和预测一致;
②如果两组数据差别很大,说明实验结果和预测不一致。
5、资料卡片: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一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
一般需要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二、合作探究:
种植绿豆芽
1、已经发芽的绿豆芽该怎么办呢?
把实验中已经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植到花盆里,放到合适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2、移植的材料
一个带孔的花盆、土壤、发芽情况良好的绿豆芽、水
3、移植过程
①将土壤填至花盆三分之一处,用工具把发芽的绿豆从杯中取出来,小心不要破坏了根。
②轻轻地疏松花盆里的土壤,把绿豆芽放在花盆中间,将花盆里的土壤加到离花盆口两三厘米处。
③轻轻压一下绿豆芽周围的土壤,给花盆彻底浇水,然后把花盆放在阳台上。
4、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三、课堂练习
1、给下列图片排序
2、下面是一名同学设计的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的实验。
他找来了六粒饱满的菜豆种子,进行如下图的操作,然后将甲放在20℃左右的房间内,将乙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
请根据图分析:
(1)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是____号种子,因为只有它具备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___________
(2)⑤号种子不能发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布置
把一盆移植的绿豆芽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黑暗处,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状况,做好观察记录。
种子总数量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实验说明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必要条件是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其他的如光照、土壤对种子的发芽影响不大。
我们能够通过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充分认识到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表
1号组()
2号组()
本课要求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将与自己相同研究主题的小组数据进行汇总,从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三方面进行记录,并通过组内研讨而形成自己的解释。
表中1号组与2号组直接写实验中改变的条件,如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实验中,如果1号组是没有土壤,那么2号组就是有土壤。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个条件,如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分、无机盐等。
阳光是植物叶绿体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植物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能量的来源:
在阳光照射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根吸收的水分在叶绿体内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其中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处成为植物生长的养分。
无机盐主要来自土壤,其种类与含量直接影响植物的健康状态,不同的植物对阳光、水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在本课中,学生将对绿豆苗生长情况进行观察。
在此过程中,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种在土壤中的绿豆苗生长得都一样好。
对于该现象背后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思考,这也将成为本课教学意义所在。
本课将对“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先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绿豆苗生长对环境的需求;
接着通过关于其他植物对阳光、水需求的探讨,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经过前两课对“绿豆种子发芽条件”的探究,已经初步掌握了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科学地得出实验结论,知道了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空气。
本课中学生将继续顺势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也能说出“光合作用”这个科学词汇,但对于光合作用内涵的理解是很模糊的。
对于“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能举出一些例子,但是内容并不丰富。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比观察并记录绿豆苗的生长状况。
表现出对植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认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设计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
教师:
学生: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两盆长势差不多的绿豆苗、透明大塑料瓶、黑袋子蒙住的大塑料瓶。
一、聚焦:
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复习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预设:
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空气。
2.讨论:
绿豆苗的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呢?
3.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光对植物生长起什么作用?
需要。
光能使植物长得快、更绿、提供营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二、探索:
实验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一)设计实验计划
1.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出示记录单,小组讨论,每人填写。
我们的预测
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2.学生交流,完善实验计划。
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计划
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光照
水、温度、空气、土壤、绿豆苗的长势、绿豆苗的数量
一盆绿豆苗有阳光照射,另一盆绿豆苗没有阳光照射
3.学生思考:
我们如何操作,才能在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光照条件?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材料:
两盆长势差不多的绿豆苗、透明大塑料瓶、黑袋子蒙住的大塑料瓶。
学生讨论并完善操作步骤:
把两个塑料瓶的头部剪掉,分别倒扣在两盆绿豆苗上,把它们同时放在阳光下,每天加等量的水,连续观察一周,记录现象。
如图:
5.学生操作。
(1)在两个一次性杯子上贴标签并写好组号,注明“有光照组”和“无光照组”。
(2)将两杯绿豆苗按对比实验的实验计划放置好。
(二)观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1.我们怎么知道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呢?
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比较?
从“绿豆苗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角度进行比较观察。
2.实验至少需要一周时间,如果当堂完成观察记录,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之前做的实验视频或照片,完成记录单。
绿豆苗高度
茎、叶的颜色
阳光下的绿豆苗
黑暗处的绿豆苗
3.学生汇报交流。
有阳光照射的绿豆苗长得矮些,茎的颜色偏绿,较粗壮,叶子的颜色是绿色的,较大;
无阳光照射的绿豆苗瘦长,茎比较细,颜色是黄绿色,叶子偏黄色,呈病态状等。
实验说明:
有阳光照射的绿豆苗长得好,所以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
(三)阅读资料,提高认识
1.同学们从实验现象中发现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看看科学家的发现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2.教师出示光合作用图片并介绍: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可以茁壮成长,那植物的生长对周围的环境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周围的环境。
三、研讨:
植物与环境的联系
(一)绿豆苗生长需要的条件
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苗的生长还需要哪些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土壤等。
2.我们可以制订怎样的实验计划,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只改变一个条件进行研究。
(二)植物适应环境
1.讨论: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的需求相同吗?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几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概括: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地适应环境。
3.你还能举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四、拓展:
光的照射方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学生猜测:
两盆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用两个纸盒罩住。
一个纸盒在左壁挖个圆孔,一个在纸盒在右壁挖个圆孔,使光能从圆孔中射入。
一个星期后,两盆植物会生成什么样?
2.鼓励学生回家实践,验证自己的推测。
【作业要求】
1.四人小组带走实验材料,完成“植物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现象记录(观察一周时间)。
2.尝试实践拓展活动“光的照射方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绿豆苗的生长
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记录表
高度
阳光下的
绿豆苗
黑暗处的
本课要求学生记录绿豆苗分别在两种不同环境下(阳光下和黑暗处)生长一周后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
由于同时播种的绿豆有多粒,所以在进行高度计算时,教师需提醒学生计算绿豆苗的平均高度。
接着通过组内分享、交流形成对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共同认识。
第4课蚯蚓的选择
【教材分析】
对于动物而言,与植物一样,其生存、生长发育的相关需求都来自周围的环境。
该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其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对此,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较为零散且缺乏足够的依据。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所需的条件。
即在“蚯蚓对光的需求情况”及“蚯蚓对水分的需求情况”两个实验中,学生根据蚯蚓爬行状况判断蚯蚓对环境的选择来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需求。
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享、分析研讨而形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其他动物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动物的身体结构不同,对环境的需求也不同。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有观察蚯蚓的经验,知道能在花园、菜地等地方找到蚯蚓,但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进行研究的学生并不多,不清楚蚯蚓是否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基于此,对蚯蚓喜欢的环境展开对比实验研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学能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的能力。
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究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教 科版五 年级 下册 科学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