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3291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8.15KB
【公开课教案】《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公开课教案】《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尤溪五中刘敬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印度的位置、地形及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
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了6个国家:
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
希望通过对6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只是一个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国家地理的学习方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印度是继“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和东南亚之后接触到的南亚最大的国家,这一节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
◇教学资源整合
为了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有条理,对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
采取从服饰、饮食等人文特征入手探究自然原因的教学思路,把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频繁的水旱灾害等自然地理特征糅合在人口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使学生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正含义。
然后通过中印国情对比进入“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相关教学,进一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教学流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设
置
情
景
导
入
新
课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
电视剧《西游记》的插曲《天竺少女》
玄奘西游印度前后17年,行程5万多千米,取回大量佛经,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印度的魅力。
学生注意感受影片中的歌曲及舞蹈的特色。
学生思考回答:
1.这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
2.《西游记》讲的主要故事是什么?
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课前收集的有关印度的资料
国旗国徽面积风俗
旅游注意事项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共同整理好搜集到的资料,派代表在班级做汇报
看课文30页至34页
教师提供导学目标。
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30页至34页小组交流导学目标问题。
对印度本节课有关问题能大致了解一些。
为了后续学习,起个铺垫作用。
引
导
探
究
寻
找
印
度
二、印度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
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教师总结: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洲的南部,南临印度洋,印度扼守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课件展示:
印度的政治地图
我们运用地图了解了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下面我们就共同走进印度,领略一下印度的风情。
学生结合地图观察
1.印度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南临哪个大洋?
2.印度周围有哪些邻国和海洋,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3.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什么纬度范围?
进一步巩固认识一个国家位置的方法。
自
主
交
流
印度的地形特点
三、印度的地形特点
展示:
印度地形图
在地图上找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单元
基本的运用地图的能力
引
导
探
究
印度的主要河流
展示:
印度河流图
在地图上找出印度主要的河流和注入的海洋
基本的运用地图的能力
引导探究
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印度的人口状况
中国和印度两个文明古国非常具有可比性,有很多相似点,例如,中印两国都是位于亚洲的文明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取得独立,又先后实行了改革开放,中印两国在国情方面还有一个很大的相似点就是人口中国第一、印度第二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的人口状况。
课件展示:
印度人口增长图、中印人口增长趋势图、印度人均耕地图、人口增长的影响图
1.学生回答课文35~36“活动”第一题
2.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
3.中印计划生育效果对比,预测印度人口增长的趋势
4.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压力。
5.人口红利
6.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7.预测印度政府采取的措施
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人口和资源观;通过比较进行国情教育。
总结提升
谈收获
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分别从印度的风俗、国旗、国徽等方面了解了印度这个文明古国,同时分析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人口等特点,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1.教师画一幅印度空白轮廓图
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板书,形成重点鲜明的提纲
1.学生1分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
2.请几个同学说出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并请1个~2个同学到黑板上填写周围的海、洋、地形单元。
3.提出想要了解的知识。
锻炼学生对问题重点、非重点的处理能力,学生自主处理整堂课的知识,效果更好。
课后巩固
布置
作业
1、作业本中画一幅印度的地图(邻国、临海、主要地理单元等)。
2.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简单、形象的漫画,反映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用简单的语句提示其寓意。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查找资料,各尽所能,各施其才,画出一幅简单的漫画
小组合作探究使知识再现,既深化本堂课的重点,又可以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等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邻国) 纬度位置
2.邻国西北:
东北:
东:
隔海相望:
3.地形地势:
南北高,中部低
4.河流:
恒河
5.人口:
第二人口大国 劣势和优势 措施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
位置一地形——人口,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
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二、改进之处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
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开课教案 印度 公开 教案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