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告别惰性和拖延症.docx

    • 资源ID:9984665       资源大小:70.13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告别惰性和拖延症.docx

    1、告别惰性和拖延症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拖拉是阻碍个人成功的绊脚石,却时常出现在我们左右。 形成1 一个人认为自己在5天之内就可以做完某件事情,所以在离deadline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也不着急,直到只剩下最后5天了才开始。2 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3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这种自己最适合在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这一个部分写得非常符合大部分有拖沓习惯的中国学生的经历。因为中国学生往往非常聪明,所以哪怕最后只剩一点点时间了,也会完成得不错;

    2、从而自认为自己最适合这样子的工作状态。周而复始,反复循环。这个帖子真的好长好长,但是看的却很有感触,彷佛看到另外一个自己。里面有很多作者自己治愈自己的方法。包括一些比较不错的书记的推荐。在看豆瓣的这个帖的时候,看到下面有好多同样的人的留言。拖拉真的不是少数。或者说,真的是完美主义作祟。大家一起看看学习一下吧。附豆瓣的原帖链接:深度拖延症的危险(转自译言)深度拖延症的危险 深度拖延症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会经历的那种想要逃避任务的恼人感觉。它要更为强大。一个受深度拖延症折磨的学生会把一个重要的工作拖到很紧迫的程度。他非得拖到深夜才愿意学习,天快亮了才开始写论文 不久,他开始错过最后期限,不停地跟老师

    3、要求再拖延些时间。有时候,他甚至错过了延长之后的期限,情况就很糟糕了:有可能会完不成任务,考试过不了。但是无论任务有多紧急,开始工作都成了不可能跨越的任务。 我曾经辅导过许多遭受不同程度拖延症折磨的学生。在所有的案例中,起因都是基本相同的:所学专业或是就业前景和真正的兴趣不符,而工作量偏偏很大(其实也没有到无法驾驭的程度)。 当然,许多学生都会有很重的工作量。但是,当这个工作通向的目标和学生真正的兴趣不相符时,他们就会出现对工作的恼恨。他们开始把双学位的功课或者繁重的劳动看作外界的侵犯,是对他们幸福生活的侵犯。最终,一种对工作深深的厌恶感在心里形成了,他们发现自己患上了深度拖延症。 这可能正是

    4、Leena的朋友在斯坦福时遇到的问题。他一直都被人当做数学天才,但是有些时候,他开始厌恶自己要做那些工作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这个愤怒最终爆发,就是他彻底放弃数学了。 避免深度拖延症 对于避免拖延症,我有非常简单的建议,但是这个建议很难实行出来。这就是,盘点一下你在大学期间真正想做的事情,诚实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你的道路。 要想清楚这个问题,请把下面的建议铭记于心: 不要为了取悦你爸爸去学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比如化工专业之类。就像我前面说的,让别人影响你专业的选择,可能会使你失去动力。不要以为学些奇怪的课程或是参加奇怪的课外活动,然后把时间表排的很紧,就会让别人觉得你很特别。其实根本不是。

    5、这只能代表你很勤奋。但是,人们并不在意你有多勤奋,你尽可以在周末和你的朋友放肆大醉。也不要因为贪图实用而去学商科。你关于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很可能是错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学你喜欢的专业。 关于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说的。比如,不要把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或者焦虑症,和深度拖延症混淆了。如果这样,你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开始工作,就和你大学辅导员聊聊,帮助你克服吧。确保没有其他问题就好。(不要担心,大学辅导员不吃人,学生来找他们聊天时,他们也很乐意的)。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建议要讲:要想真的克服拖延症带来的混乱状况,要花一些时间独立的去思考“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规划”这一重要问题。思考清楚了,就去努力

    6、,坚持自己所选的道路。虽然这个建议看起来非常平常,但是相信我,它可以有效的帮助你避免很多严重问题的出现。攻克拖延症-经历记录与心得分享闲话少说,简单介绍自己情况:典型拖延症患者,从记事起便有拖延恶习,吃喝玩乐等一点不拖,只拖学习。仗着点小聪明,一路顺风顺水,从中学到大学。并非不曾反省拖延的危害,却屡屡化险为夷,无形中强化了拖延的行为。如今读博,学术不同于学习,不能一两日内一蹴而就,于是焦头烂额,却恶性不改。生活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玩乐不学习-最后期限迫近-焦虑紧张却仍旧无法开工-发誓下次一定从一开始就努力-火烧眉毛赶出了些差劲的东西蒙混过关-最后期限过去-精神松懈,玩乐不学习-下一个最后期限

    7、迫近 周而复始。 往日尽管拖延,却不曾真正带来任何危害,相反,满足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只用很短的时间却能取得不错、甚至比别人好的结果,为什么不呢?如今,拖延已经严重危害了我的生活:学术上捉襟见肘、奖学金岌岌可危;生活上情绪周期性剧烈波动,痛苦时甚至想过自残;男友一直不离不弃支持陪伴,但近日他找工作受挫,自顾不暇,感情也有了危机。 我想,不能这样下去了。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我上网搜索了很多procrastination的资料(很庆幸找到了这个小组,有不少有用的信息),不停反省自己拖延的前因后果。另外,开始求助于心理医师,今天上午是我和他的第二次见面。往下,我会一次次记录我和他的见面情况,以及分享

    8、一些我认为比较有用的资料。 下周一又是一个最后期限,我至今拖了两周还是未开工,只一味在这里反省着,似乎有些嘲讽。这也是我为什么多次想着开帖、却迟迟没动工总觉得时间应该用来做正事、应该多看论文多学习,于是牺牲了这样那样的兴趣爱好,呆坐在电脑前。觉得开帖经营需要时间,自己支付不起。但是,不开帖又如何?学习却仍旧只是一个空想,一整天、一整夜地上网看帖、玩QQ游戏,还不如实实在在经营好这个帖子,给自己一个追踪记录的动力,也希望同时能给其他的拖延症同病相怜者一些帮助。 我会继续下去的。(1)第一次和心理医师见面我是在有些忐忑的心理下预约的心理医师。心里有个幼稚的想法,总觉得心理疾病需要严重到一定程度,比

    9、如抑郁得夜夜不能成眠、或是仇恨得想手刃仇人等,才有看心理医师的必要。此外,电视、电影里的心理医师多数是那种能和你亲切交谈、洞若观火的模样,让我钦佩之余也有些抗拒,有些害怕在这样的人面前,自己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泄露无数的秘密。但是,如上所述,我真是咬牙切齿也不想再拖延了,但我没有足够的信心,凭我自己一个人,就能攻克拖延症,我需要帮助。 第一次见面是上周的事了。医生是个很和蔼的中年男人,能引导你描述你现在的状态,说出你所认为的你的问题所在等等。和他讲话使人觉得很放松,专业素养使他显得十分认真并且乐意倾听你的所有话,而且能及时表示理解同情和鼓励等等,最重要的,并没有我所担心的,一副“我什么都知道”的样

    10、子。 一个半小时的谈话太过短暂,基本上,使他了解了我现在面临的危机。而我也因为得以彻底倾诉,觉得有短暂的如释重负的快感。 医生推荐了我一本书,The Now Habit: A Strategic Program for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and Enjoying Guilt-Free Play,让我好好看看前两章,并按照里面要求的做一些记录。我会尝试翻译这两章的中心意思,正常的话,晚上再来更新。2008-11-28 22:54:20 完美是个梦 刚才计划读书来着,结果上网搜索了一堆self-help的书,后来便出门逛街,以及去书店买书了。买了两本,一本是这个

    11、The Now Habit,一本是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第二本书是Amazon上面链接来链接去看到的,似乎评价不错。我先看看,觉得有用的再和大家分享。 THE NOW HABIT它归纳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全书我还没有看完,但是前两章基本上是归纳得很完整的。下面简单翻译一下书里第一章的内容。 第一章:我们为什么拖延 当被问及为何拖延时,很多人会回答说:因为我太懒了。但是,即使是最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在他们生活的某些方面,比如运动、阅读、音乐等,他们完全不会拖延。根据此书的观点,懒惰、无条理不是拖延的原因。此

    12、书是基于马丁博士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认为人体、人性都是自我修复、自我保护的系统,都有积极向上的潜能,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弄得一团糟。所以,事实上,拖延是一种自我防卫的结果。防卫什么呢?防卫内在的恐惧。 紧接着,此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很多。我把基本的意思归纳如下: (1) 我们最严厉的批评者,就是我们自己。(最不能认同我们错误的,就是我们自己。而且,多数时候,我们容易犯错误,把我们所做的事,等同于我们自己。比如说,我们某件事搞砸了,我们心里想的不是:我这件事做得糟透了。而是:我这个人糟透了,我真差劲。) (2) 拖延有时得到了鼓励。(拖延的结果并不总是很差:有

    13、时因为拖延,我们反而阴错阳差做得比较好;有时因为拖延,别人称赞我们的小聪明和高效率;拖延后,在最后期限过去时,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消说,无形中也是我们非常享受的。)和其他的好的或是不好的习惯一样,在一次次的这样类似的鼓励下,我们才逐渐养成了拖延的习惯,强化了拖延的习惯。 (3) 有时因为憎恨,我们拖延。(比如我们讨厌某个领导,那么就可能对他所布置的任务消极怠工,作为消极反抗的一种形式。) (4) 拖延也经常是因为对失败的恐惧。(我们是完美主义者,我们容不得自己失败,我们害怕接受失败,所以我们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不愿意轻易开始,就一点点不停拖延。) (5) 拖延有时也是因为对成功的恐惧。(这里

    14、,对成功的恐惧指的是,比如跳高,我们跳过了1米3,那么往下的目标就得是1米4,1米5,不停往上升,越来越难。所以无形中,我们拖延着跳过1米3,因为怕成功之后要面对更艰难的挑战。事实上,这个也可以归结为对失败的恐惧,因为更艰难的挑战意味着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这些大致就是这一章节的内容,作者举了不少他作为心理医师时见过的例子来论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深层挖掘拖延的原因:不是懒惰,而是自我防卫,害怕失败等等。我看了这章“我们为什么拖延”之后,开始反反复复思索,我自己为什么会拖延。我从我自己的童年想起,追溯了很远,列举了数十条我认为我为什么拖延的原因,等第二次见面时和医生讨论了一下。分析了之后,感觉

    15、很好,我不再觉得那么有负罪感:P 想起在电影Good will hunting里面,罗宾威廉姆斯对着马特戴蒙坚定地喊了很多次:Its not your fault! Its not your fault! 每次看到这幕就热泪盈眶。扯远了。想表达的就是:一切都是有因必有果,我们拖拉,但不是我们的错,至少不完全是我们的错,拖拉的习惯跟我们的成长经历等有绝对的关系。不要一味自责、一味憎恨自己拖延,而是应该追本溯源,找出我们拖延的原因,这才能对症下药。今天应该不会更新了。明天或过两天可能会更新这本书的第二章,以及我和医生的第二次见面。*试着翻译The Now Habit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我们

    16、是如何拖延的 知道自己是如何拖延的,比知道自己为什么拖延可能更为重要。 (1)知道自己是如何花时间的 第一步很简单,首先,我们详细记录自己典型的三天里,醒着的每一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医生建议我记录一周,我于是照做,第二次见面时给他了,下次见面才有反馈。)样本如下: 日期(2008.7.7) 活动 时间(分钟) 1. 上午,在家(7:00AM-9:15AM) 起床前听广播 15 伸展运动,瑜伽 10 洗澡 15 穿衣 20 边看电视边吃早餐 30 洗衣服等 15 坐车 30 总计 2小时15分钟 2. 上午,工作(9:15AM-12:45PM) 和老板聊天 10 查邮件,看报纸 20 打电话

    17、20 做白日梦,列血拼计划 10 清理桌子,找文件夹 15 上午茶 15 工作(次要的) 45 接电话 20 工作(重要的) 60 总计 3小时30分钟 3. 下午,工作(12:45PM-6:15PM) 午饭 75 回电话 30 会议 60 工作 (次要但紧急的) 30 休息 15 工作(重要的) 45 咨询 30 工作(中等重要的) 30 整理,为明天开会做准备 15 总计 5小时 30分钟 4. 晚上,家里(6:15PM-11:30PM) 坐车 30 购物 20 查邮件 15 锻炼 25 洗澡 10 准备晚餐 30 晚餐 45 看电视 60 电话 20 付帐单等 20 阅读 30 整理准备

    18、睡觉 10 总计 5小时 15分钟 一日总共: 16小时 30分钟 工作时间: 3小时 30分钟; 锻炼时间: 35 分钟 仔细看了这份每日记录,当事人和作者讨论之后,就决定取消早晨听广播的习惯,立刻起床。另外因为这一阵子时间紧张,就取消上午和晚上看电视的时间。当事人估计这样一来,他每天能省出75分钟的时间,就能早点睡觉。另外,将一些私人事务放在晚上处理而不是放在上午处理,也能更好的工作。当事人希望能增加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和锻炼时间,于是她就打算减少自己在邮件、电话等等上面花费的时间。还有一些诸如此类的调整。 总之,保持若干天这样的记录,你就能对自己每日的时间花在哪里心中有数,然后结合你想取得

    19、的目标,来进行调整。你可能会惊讶的发现,其实你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做和重要工作不相干的事。这是正常的,不要指望每天能有满满的八小时时间都在处理重要工作。我们的工作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社交、会议、人际交往等活动。我们只需要寻找那些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我们不必立即处理那些不紧急的电话、邮件,相反,可以留待方便的时候一起处理,而不要让它们打断我们的注意力和状态。 你可能也会发现,在真正开始做事情前,你需要一个小时以上的准备时间。那么,如果改在上午做这些重要工作,效率是不是会比下午高呢?通过这每日记录,我们可以观察出那些容易使我们开始拖延的事情,知道什么事会诱发我们的坏习惯很重要。 咳,不好意思,翻译得很偷

    20、工减料。总之,我的建议就是,可以拿出典型的一周的时间,仔细记录自己都在做些什么。我用了excel记了一个星期,统计了一下自己真正在学习的时间,吓了一跳,不到两小时。另外也统计自己逛论坛、玩QQ游戏的时间,更是惊人。另外也可以观察到,自己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拖延的。比如对着电脑只打算查邮件就去读书的,结果却鬼使神差开了网页,然后一整天泡论坛,等等。 除了这个每日记录,这一章的另一个内容是拖延记录,就是记录自己每次犯拖延病的情况,包括心理活动什么的。下次我会更新这一部分的翻译。说得对今天我看完了The Now Habit,里面作者强调,拖延症的人总是觉得要充分准备,认为要准备好了才能开始着手做。事

    21、情越重要,准备时间越长。但是很多时候,过分准备是我们拖延的一个方式而已。 今天原本是一个很关键的任务的最后期限,我过去两周里却什么也没做。在最后两天里,仍旧没有一丝一毫行动的决心。我害怕直面问题,逃避去想这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和步骤。我也很怕朋友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工?”之类的问题,因为知道一旦开始思考什么时候开工,那么就有那么一个时刻要开始做事。 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停做白日梦希望出一些小事故,比如学校突然大面积停电而且停很长时间,比如自己出小小的交通事故(说来好笑,我不停纠结是手受伤好还是脚受伤好,思考的结果是都舍不得:P)。终于什么事也没有出。 我做了个对我而言蛮重大的决定,给自己的两个导师写

    22、了一封信,坦言自己没有进展,不是遇到困难是根本没有做。说了自己内心的挣扎。让我挺惊喜的是,他们表现得挺支持,愿意一起商量如何来克服拖延症,比如将工作更细化以制定更短期限等等。 发出信以前,我忐忑不安,不知道这样的信会有什么样的反馈,毕竟这是私人的问题不应烦扰导师,也害怕被误以为找借口或假装受害者。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也怕,这样的信,只是我拖延的一种方式而已。如今平静了不少,无论我之前初衷如何,至少现在看来,让他们了解我的情况是好的,且不说他们是否能帮上忙,自己心里有种袒露秘密的轻松。(2) 和医生的第二次见面 这次见面,我带了自己一星期里所做的每日记录和拖延记录(每日记录是一天到晚事无巨细的

    23、记录,拖延记录是记录自己每次拖延时的内心挣扎和结果)。医生说下次会给我反馈,接着便开始谈话。 我先说了自己在日记里总结的自己拖延的原因,包括:每次拖延后结果仍旧很好,所以拖延行为受到了激励;家长没有很好引导,所以仍旧需要即刻满足;无形中我享受每一次赶死赶活过了最后期限之后的全身轻松的愉悦感受;我自视甚高,凡事都求尽善尽美,无形中将自己所做的事等同于自己,比如我研究做得差,我在心里自责时,都是觉得自己是个差劲的人,对人却不对事,因此,我做事的筹码比别人高,更怕输,潜意识里对失败的恐惧让我不肯轻易开始做事,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失败,而不停拖延;等等。 解释一下即刻满足,immediate gratif

    24、ication, 有理论认为,人总是不愿意推迟自己的满足,一有什么欲望都需要立刻实现,比如孩童,想要什么东西便要家长立刻去买,不然就哭闹不休。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学会自控,学会推迟满足。我认为我的爸妈没有很好地教导我学会自控,仍旧不怎么懂得推迟满足。所以,学习着学习着,一旦想起什么好玩的,比如突然想起某本小说了,就要立刻停下学习,搜索来看看。 医生鼓励我说总结得不错,然后又引导我说说自己的家庭,说说自己的童年。我从小爸妈几乎放任自流,小学一年级拿卷子回去给爸爸签名,他签过以后,就叫我以后可以自己模仿他的签名,不用每次都等他签。平时大事小事爸妈都很少过问,诸如报考学校之类的决定也都让我自己下

    25、。初中起开始住校,和爸妈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在他们心目中,我是一个独立的、能干的、坚强的、聪明的女儿,几乎没让他们操过心。我慢慢长大了,家里的大事爸妈也都会跟我商量着来。我有一个亲弟弟,从小学习不好,也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在父母心目中就特别不独立,弟弟初中时,在腊月二十八摔断了腿,全家人在医院过的年,可能爸妈以及我自己心中都心疼弟弟,都觉得要更好地照顾他。弟弟现在已经上班了,我爸妈还几乎每天打电话,叮嘱他一些注意交通安全、好好吃饭之类的小事。爸妈从来没有说过,但是亲戚朋友们见面时都会说:“哎呀,你现在是家里的主心骨啦,你爸妈都非常听你的话,你弟弟不争气,你爸妈以后都靠你了,你也要好好照顾

    26、你弟弟啊!”我家在农村,这种养儿防老、兄弟姐妹守望相助的文化特别浓。我反感亲戚反复说这些,但是自己也下了决心,立志出人头地,让父母生活得更开心。我和弟弟血浓于水,也不在话下。 医生问我,那你享受这种“主心骨”的地位么?我愣了一下。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觉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医生又问我,假使有一天,你失败了(比如无法继续博士学业,奖学金被停,灰溜溜回家),那么你还会是家里的“主心骨”么?还有一些相关的问题,我现在有些记不清了。总之,当时我心里的冲击是巨大的,觉得外在正被慢慢剖开,内心一点一点呈现。尽管觉得有压力,总体而言,我满足于家庭里的“主心骨”地位,我知道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而

    27、且竭力维持;在我心里面,我也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无数次反复对自己说:要快乐,要勇敢,要坚韧,要温暖)。我的痛苦来源于现实的我与设想中完美的我的差距,而且因为拖延,这差距似乎越来越大。而我为什么拖延?因为我心中对完美形象坍塌的恐惧。 我问医生,既然我心里有维护自己完美形象的追求,那么为什么这不会成为我奋发的动力,而会成为阻碍呢?医生举了个例子: 一块长木板,长五米,宽半米,放在地面上时,我能轻松地走过它。假使这块长木板慢慢升高,架在两栋20层楼高的建筑间,我站在一头,另一头是我所追求的东西。对摔下去的恐惧就会让我止步不前。我太害怕摔下去的结果了。(医生描述到这里的时候,说:you are

    28、so afraid of falling down. You cannot afford it. 我心中浮现自己彻头彻尾失败的情景,喃喃重复道:right, I just cannot afford it. 心理医生就是有一套啊,我快哭出来了。)而每次我拖延,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危机,也就是说,我拖延着拖延着,最后期限迫近,等于在自己的身后放了一团火,来自身后的火的更急迫的威胁让我短暂战胜心里的恐惧,往前迈了几步。 可是,我能一直依靠在身后放火么?不能。总有那么个时刻,我快不过这团火,还没摔下,就被烧着了。而且,我的心脏久而久之也无法承受所有这些焦虑,抑郁,内心挣扎,受害感,无力感。 那

    29、么,该怎么办呢?医生说,两种办法: (1)慢慢降低木板的高度。逐渐放下内心的恐惧; (2)在木板下铺好安全网。做好最坏的准备,想好退路。 我很认同医生的话,不过知易行难。下次就想和医生探讨我该如何做到这两点。昨晚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天的状态。我想我或许有些矫枉过正。一些天前,因拖延而导致的内心的负罪感使我对自己憎恨得无以复加,而现在,我反复对自己重复着:拖延不是你的错,心中不再愧疚了,似乎自己是一个无计可施的被动的受害者-都是拖延症惹的祸,我有什么办法呢?尽管我提醒自己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却已经有些如此了。这几天,仍旧没有学习,所做的事,除了部分时间是看一些相关材料,多数时候,重复过去

    30、的套路:游戏、看帖而已;更糟糕的是,心中连负罪感都没有了。我想我是潜意识里开始依赖心理医生,期望等着他引导我走出这样的境地。 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要对自己负责。 根据我自己的每日记录和拖延记录,又综合了一些材料,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我希望牢记在心的,想一点点改变: (1)保持积极的心态。无论是不是拖延症又反反复复,都要努力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像以前那样,每次一拖延,就觉得自己真是垃圾,怎么也没治了。一切都会有办法了,首先要相信自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当因为拖延又情绪低谷的时候,多翻翻这段时间的记录,多和朋友交流,尽快走出情绪低谷,不要沉湎其中。 (2)分清生活的主次。父母和爱人是我最

    31、大的财富,其次是健康,再次才是学习。永远不要因小失大。锻炼、休息在学习之上。 (3)继续积极配合心理医师指导,慢慢学会如何放下心里的恐惧。这个我会在下次和医生讨论。 (4)改变心中自己同自己交谈的语言。The Now Habit有一章专门讲这个,我觉得很不错。我同意书中的意见,在我心里有两个我,其中一个我强权、激烈,要求严格,不停指手画脚:你应该快点开工,你应该做到完美,否则如何如何。另一个我胆怯、恐惧,忍受强权的我的各种职责和严厉要求,却以拖延为手段来无声抗议,有深深的无力感。我要反复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如书中所说,将消极的语言转为积极的语言: (a)“我必须得、不得不” vs “我选择,我

    32、打算要”; (b)“我必须完成” vs “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c) “这任务太大了“ vs “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 (d) “我一定要完美” vs “我也可以是人(意即人都是不完美的)” (e) “我没空娱乐休息” vs “我一定要有时间娱乐休息” (5)轻松地玩,高效率地工作。作者很强调无负担的娱乐对高效率的工作的正面意义。对这点我自己也有体会,痛快打球后全身心的健康的疲惫是我怀念已久的,每每都以学习繁忙为理由而放弃。 (6)在沉湎对过去的叹息和对未来的设想时,提醒自己专注此刻。这一类的名言警句太多了,要反复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朴素的真理。 (7)明确一个信念:除了工作,没有任何事可以消除我内心的焦虑,没有。游戏、上网、聊天都只


    注意事项

    本文(告别惰性和拖延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