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docx

    • 资源ID:9978352       资源大小:102.8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docx

    1、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2018届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可与侵入内环境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A正确;CO2和尿素是代谢废物,经内环境由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B正确;过多的组织液大部分由血液循环回收,少部分经淋巴循环回收,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但不是稳定不变,D错误

    2、。答案D2(2017宁夏银川育才中学四次月考)人体的组织细胞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选项所述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神经递质、胰岛素B大分子蛋白质类,如呼吸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C营养物质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D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解析:选B。神经递质、胰岛素都由相应细胞产生进入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呼吸酶、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进入细胞外液,通过血浆运输,是内环境的组

    3、成成分。3(2017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选A。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O2、CO2、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4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1、5受阻时,会引起

    4、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仅存在于丙中D甲与乙的主要区别是甲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解析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过程1、5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答案A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单位:mmol/L),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NaKCa2Mg2ClHCO蛋白质其他153.04.32.71.1111.0

    5、27.018.09.0145.04.01.51.0117.028.09.010.0159.00.520.03.07.045.0155.0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机体中比的含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分析题表可知,中Na的含量明显高于,中K的含量明显高于,因此为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又由于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故为血浆,为组织液或淋巴液。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项正确;若是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使的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扩散到中,导致增多,B项

    6、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成分存在差异,C项正确;机体中细胞外液的含量比细胞内液的含量少,细胞内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项错误。答案D6.(2017湖北九校联考)如图代表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解析:选D。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正确;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

    7、物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不正确。7(2017湖南益阳月考)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选B。图中AB段上升是由机体无氧呼吸增强造成的,A项错误;人体无论是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

    8、件下,细胞呼吸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的,C项错误;整个过程中,进入血液的乳酸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D项错误。8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解析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稳态主要表现在体温、血浆pH、血浆渗透压和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是36.537.5 ;血浆pH的变化范围是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 kPa(

    9、37 时);血糖浓度正常水平为0.81.2 g/L。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选D。答案D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概念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表示体温和酸碱度B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内环境中的HCO、HPO等离子有关解析:选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的主要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

    10、温度和酸碱度。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不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而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10(2017四川宜宾一模)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由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四个系统共同完成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通过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C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组织液会增多、淋巴会减少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解析:选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不仅仅涉及题中这四个系统,A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分级调节

    11、和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B错误;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组织液会增多、淋巴增多,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正确。11(2015高考全国卷)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选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

    12、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12(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选D。机体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

    13、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13(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选A。A项,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

    14、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B项,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C项,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项,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14(2015高考江苏卷)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 B渗透

    15、压CK浓度 DO2浓度解析:选B。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K浓度低于细胞内液,组织液中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相同,B项正确。15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析:选D。血浆和淋巴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16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解析:选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为细胞内代谢过程

    16、。17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血红蛋白异常C效应T细胞只分布于乙中D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均可分布于丙中解析:选D。分析图解,甲、乙、丙分别是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错误;T细胞主要位于淋巴中,但也会随淋巴回流进入血浆中,C错误;各种激素、淋巴因子等可以分布在甲、乙、丙三种成分中,D正确。18图示为动物某组织细胞及其所处内环境(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

    17、动后,处pH会明显下降B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和C葡萄糖由经到达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D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解析:选B。图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组织细胞、为淋巴、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处为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剧烈运动后,虽然产生了乳酸,但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血浆pH不会明显下降,A错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于血浆和细胞内液,B正确;葡萄糖由血浆经组织液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错误;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因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D错误。19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

    18、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解析:选A。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均为单向箭头,其余箭头为双向箭头,A正确;血浆蛋白、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在物质交换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D错误。2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

    19、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C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解析:选D。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A正确;饥饿时肝糖原会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故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B正确;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D错误。2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

    20、状态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多,所以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C人在冬泳过程中,体内的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内环境pH会下降解析:选A。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B错误;人在冬泳过程中,体温维持稳定时,产热与散热基本相等,C错误;高原地区缺氧,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不是二氧化碳增多,D错误。22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

    21、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D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解析:选B。NaHCO3、Na2HPO4可以与乳酸反应,A正确;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B错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补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达到降血糖的目的,C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失衡,D正确。2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神经元细胞膜内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

    22、位的基础解析:选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24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解析:选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以排出多余的水分,不能引起组织水肿,所以答案选C。2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中,甲状腺和肾上腺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分泌的激素起拮抗作用B各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均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完成的C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

    23、功能实现的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选D。体温调节中,甲状腺和肾上腺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分泌的激素起协同作用,A错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B错误;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C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2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表示免疫物质,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

    24、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解析:选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二、非选择题27如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_组成(填序号);D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填序号)。(2)与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3)的流动受到阻碍,人体将会出现_现象。(4)若图中C为肌细胞,则它所利用的O2直接从_中获得。(5)中,CO2

    25、浓度最高的是_(填序号)。解析:(1)代表的液体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的。D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2)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少。(3)毛细淋巴管的堵塞会造成组织水肿。(4)肌细胞所需要的氧气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5)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其产生部位组织细胞内,即细胞内液中CO2含量最高。答案:(1)(2)蛋白质(3)组织水肿(4)组织液(5)28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1

    26、)图中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_,图中的是指_系统,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_(症状)。(2)中的_(物质)对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甲”、“乙”或“丙”),大多数物质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_层磷脂分子层。解析:(1)图中甲表示淋巴、乙表示血浆、丙表示组织液,三种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据图可知,图中的可以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且有B(重吸收)过程,所以是指泌尿系统;A表示淋巴回流过程,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组织水肿。(2)表示由呼吸系统()排出代谢废物CO2和水蒸

    27、气等,其中的CO2对呼吸系统()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丙(组织液)。物质表示O2,大多数物质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要依次穿过以下结构: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时要穿过2层肺泡壁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红细胞膜共5层细胞膜;在组织处进行气体交换时要依次穿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肝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因此大多数物质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11层生物膜,22层磷脂分子层。答案:(1)内环境泌尿组织水肿(2)CO2(3)丙2229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

    28、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含量明显降低的激素是_,该过程属于_调节。(2)寒冷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图中_(答图中序号)来实现。(3)饭后34小时,机体通过_分解和_转化成糖类使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4)机体稳态的维持是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1)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浆渗透压;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寒冷状态下机体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途径属于神经调

    29、节(如骨骼肌战栗),途径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及作用)。(3)饭后34小时,血糖含量因消耗而降低,这时机体会通过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糖类来补充血糖,从而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4)由图可知,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抗利尿激素神经体液(2)和(3)肝糖原非糖物质(4)神经体液免疫30 (2017内蒙古师范大学附中质检)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细胞3的种类最多A BC D解析:选D。根据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可判断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大部分组织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细胞3的种类最多,血浆中成熟红细胞不消耗O2,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