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地理第0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讲解与练习中图版必修1.docx

    • 资源ID:9973803       资源大小:236.6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地理第0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讲解与练习中图版必修1.docx

    1、学年高中地理第0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讲解与练习中图版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圈莫霍面(平均17千米深处)上地幔(有软流层)地幔 下地幔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古登堡面(平均2900千米深处)地球的圈层结构外核(熔融状态)地核 铁镍组成 内核(固态金属)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电离状态,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高层大气特点:上热(O)下冷 空气水平运动好处:利于高空飞行臭氧作用:吸收阻挡紫外线平流层大气圈各圈层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地球的圈层结构氮 :生命体的组成部分氧 :生命活动必须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植物的“食物”

    2、保温干洁空气 组成成分 水汽 固体杂质特点:下热(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上冷,空气对流运动,天气现象的发生地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流层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海洋(71%)、湖泊、河流、冰川(南北极) 地下水、沼泽水作用: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水圈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特点: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生物圈【巩固练习】1.地壳的平均厚度约是()A7千米B17千米C35千米D1000千米【答案】B【解析】地壳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约35千米。2.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A.地质钻探

    3、B.研究地震波 C.地层和化石 D.理论建模【答案】B3.读图,地质波传播速度在地表以下约2900千米处的变化是()A.纵波消失B.横波消失C.纵波速度变大D.横波速度变大【答案】B【解析】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在地表以下约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急剧变小。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答案】A【解析】目前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研究地震波,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石油属于液态,A图出现了横波消失的情况。5.关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正确的是()A.古登堡界面以上是地壳,莫霍界

    4、面以下是地核B.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核C.岩石圈是古登堡界面以上的地幔和地核组成的D.软流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中,是划分岩石圈的重要依据【答案】B【解析】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莫霍面以上是地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A. A为水圈B. B为生物圈C. C为大气圈D. E、F合为岩石圈【答案】B【解析】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岩石圈,EF合为地幔,G为地核。7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下地幔B软流层C图中D层D图中G层【答案】B读图,运用所学

    5、的有关地理原理,回答78题。8.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 B.水C.岩石和土壤 D.生物【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它非常活跃,是极其重要的地理圈层。9.图中A、B、C、D四圈层中处于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中的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答案】B【解析】地球上的水圈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和转化之中,形成了水循环。2018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南部当地时间凌晨3时08分(北京时间2时08分)发生6.7级地震,震中位于胆振地区中东部,震源深度约40公里,造成41人死亡。据此回答1819题。10在此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

    6、)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答案】C11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居民的感觉是()A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答案】D【解析】地震波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因此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1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 B.峡谷C.大洋 D.大陆断层【答案】C【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不一,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约35千米。13.下列各地的地壳

    7、厚度,最厚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 .渤海大陆架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答案】C【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不一,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约35千米。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因此地壳最厚。14.岩石圈是指()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和上地幔【答案】C【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合称岩石圈。15.下图中、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可能为()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答案】D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

    8、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15题16.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答案】D【解析】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莫霍面以上是地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读下图,完成下题。172018年5月,夏威夷时间基拉韦厄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来自地球圈层中的()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软流层【答案】D18.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A大气圈、水圈、地壳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地壳、地幔、地核D岩石圈、水圈、上地幔【答案】

    9、B【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19.下列圈层,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岩石圈【答案】D【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20-21题。20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答案】B【解析】组成瀑布的主要要素是水,因此构成“黄果树瀑布景观图”的主题要素属于水圈。21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B22四

    10、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答案】A【解析】大气圈其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000-3000千米处,没有哪一个圈层厚度超过它。23.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地壳结构的特点是厚度均匀【答案】D【解析】地壳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约35千米。24.下列关于地球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

    11、动的主要动力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答案】D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 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25-26题。25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B圈层C圈层D圈层【答案】B【解析】在上地幔上部大约60-250千米(上界)至400千米(下界)深度之间,物质组成与地壳相似,但由于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故这一部分被称为软流层,人们认为它是岩浆的故乡。图中为地壳,为地幔,为

    12、外地核,为内地核。26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答案】B【解析】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地球内部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而其所需能量主要有三个部分,即地球内能、重力能和太阳辐射能。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图9“地球图层构造示意图”,回答27-28题。27.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

    13、、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答案】D【解析】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的上层。28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答案】B【解析】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9.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 B. C. D.【答案】D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回答30-31题。30.图中序号依次

    14、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C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BCD【答案】B【解析】落红”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到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所以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32“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反映体现的圈层作用是ABCD【答案】D【解析】雨是空气在沿着山坡向上爬升的过程中形成的,符合地形雨的形成特点,属于岩石圈对大气圈的影响,对应的是。33.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15、)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答案】D【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合称岩石圈。34.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_;B_。(2)A、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_(不连续面)。(2分)(3)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A波_,B波波速_,从而发现了D_(不连续面)。(4)C面以上为_,C面和D面之间为_,D面以下为_。(5)E和F的主要不同点是_。【答案】(1)横纵(2)33千米莫霍界面(

    16、3)消失变慢古登堡界面 (4)地壳地幔地核(5)E成熔融状态,F处为固态(3)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4)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35.读下面的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左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在右图上标出地幔、地核等圈层。(2)左图中的“莫霍界面”,对应于右图中的_(字母)。(3)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4)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

    17、是_和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之中。(5)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6)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答案】(1)图略(2)A(3)大气圈水圈生物圈(4)氮氧循环运动(5)大气水岩石联系制约(6)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平均为7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

    18、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海洋地壳薄,大陆厚,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地理第0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讲解与练习中图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