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力 与 运 动.docx

    • 资源ID:9971998       资源大小:316.66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力 与 运 动.docx

    1、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力 与 运 动第一讲 直线运动考点一运动图像的应用一对x t图像和v t图像的理解(1)无论是x t图像还是v 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 t图像和v t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 t图像和v 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二运动图像及其应用斜率的意义纵截距的意义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x t图像速度初位置倾斜的直线抛物线v t图像加速度初速度位移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1注意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制约关系。2充分理解图像“面积”对应的含义,如v t图像中v 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在

    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1.考查直线运动的x t图像设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如图所示曲线为一质点沿y轴运动的位置时间(yt)图像,已知图线为一条抛物线,则由图可知()At0时刻质点速度为0B0t1时间内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C0t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一直减小Dt1t3时间内质点相对坐标原点O的位移先为正后为负2考查直线运动的v t图像和x t图像的比较物体甲的v t图像和乙的x 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整个t4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B甲在整个t4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C乙在整个t4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D乙在整个t4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03.考查由

    3、v t图像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多选)(2016全国乙卷)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中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4考查由x t图像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多选)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即x t图像如图所示,甲图像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t3时刻甲车在乙车

    4、的前方C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D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公式”二符号法则(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公式”都是矢量式,应用时注意各量符号的确定。(2)一般情况下,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掌握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种方法1公式法:根据题目要求,应用基本公式直接求解。2推论法:如果条件允许,应用tv,v2v022ax,xaT2等推论求解问题,可快速得出答案。3比例法: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求解。4逆向思维法: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为零的过程,可认为是初速度为零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5一

    5、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是3 m,第三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则()A物体的加速度是1 m/s2 B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0.6 m/sC时间间隔T1 s D物体在第1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0.6 m6.(2016全国丙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 B. C. D. 7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在B处连接,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经过B、C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为3 m/s和4 m/s,ABBC。设球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则球在AB、BC

    6、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及球由A运动到C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分别为()A34 , 2.1 m/s B916 , 2.5 m/sC97 , 2.1 m/s D97 , 2.5 m/s8一个小球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下滑,接着又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它共运动了10 s,斜面长4 m,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为6 m。求:(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考点三刹车和追及相遇问题本考点近几年高考难度有所降低,针对此类问题只要沉下心来,画出运动示意图(或v t图像),抓住问题的关键点,逐步分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建议不必深挖一、牢记一个“思维流程”,让你解题有方向

    7、二、掌握“四种方法”,让你解题更快捷1情景分析法首先,要认真审题,构建形象的运动图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1)恰好追上(或追不上)、最远(或最近)距离速度相等是临界条件。(2)追上、相遇两物体同时到达某位置。2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位移关系式,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0,即有两个解,则可以相遇两次;若0,则刚好追上或相遇;若,两物体间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两根绳子拉力分别为FTA和FT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TAFTB BFTAm2 Dm1m27考查整体

    8、法与隔离法、物体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桌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竖直挡板,现将一个长方形物块A与截面为三角形的垫块B叠放在一起,用水平外力F缓缓向左推动B,使A缓慢升高,设各接触面均光滑,则该过程中()AA和B均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BB对桌面的压力越来越大CA对B的压力越来越小D推力F的大小恒定不变8考查整体法与隔离法、摩擦力的分析与判断(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及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30。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则()A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B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

    9、为(Mm)gD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g考点三动态平衡问题一、掌握一个通法分析动态平衡9. (2016全国甲卷)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 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10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O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F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先增大后减小,F2一直减小BF1先减小后增大,F2一直减小CF1和

    10、F2都一直减小DF1和F2都一直增大11 用与竖直方向成角(F2 BF1F2F3F2 DF1F2F312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连接两轻环A、B,两环分别套在相互垂直的水平杆和竖直杆上 。轻绳绕过光滑的轻小滑轮,重物悬挂于滑轮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B所受摩擦力变小B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B所受摩擦力不变C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A所受杆的弹力不变D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A所受杆的弹力变小1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相连,B球用长为L的细绳悬于

    11、O点,A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当小球B平衡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T1,弹簧的弹力为F1;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原长相同但劲度系数为k2(k2k1)的另一轻弹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T2,弹簧的弹力为F2,则下列关于FT1与FT2、F1与F2大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FT1FT2 BFT1FT2CF1F2 DF1F2第三讲 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由因推果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情况首先根据物体的受力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加速度特点及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速度变化的规律。如诊断卷第1题,所加的恒力即为质点的合力,质点的加速度方向

    12、与恒力同向,但与质点的速度方向关系不确定,如不共线,则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变化快慢恒定,但速率变化快慢不恒定,故A、D均错误。2由果溯因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则应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受力情况。1.有一质量m2 kg的小球套在长L1 m的固定轻杆顶部,杆与水平方向成37角。静止释放小球,1 s后小球到达杆底端。(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sin 370.6,cos 370.8)(1)求小球到达杆底端时速度为多大?(2)求小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3)若在竖直平面内给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杆方向的恒力,静止释放小球

    13、后保持它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且沿杆向下运动,则这样的恒力为多大?2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在瞬时问题中的应用(多选)如图,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线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的大小记为a1,S1和S2相对于原长的伸长分别记为l1和l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的瞬间()Aa13g Ba10Cl12l2 Dl1l23.如图所示,质量m5 kg的物块(看作质点)在外力F1和F2的作用下正沿某一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1大小为50 N,方向斜向右上方,与水平面夹角37,F2大小为

    14、30 N,方向水平向左,物块的速度v0大小为11 m/s。当物块运动到距初始位置距离x05 m时撤掉F1,g10 m/s2。求:(1)物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撤掉F1以后,物块在6 s末距初始位置的距离。4考查已知运动求受力问题粗糙的地面上放着一个质量M1.5 kg的斜面体,斜面部分光滑,底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倾角37,在固定在斜面的挡板上用轻质弹簧连接一质量m0.5 kg的小球,弹簧劲度系数k200 N/m,现给斜面体施加一水平向右为F的恒力作用,使整体向右以a1 m/s2匀加速运动。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1)求F的大小;(2

    15、)求出弹簧的形变量及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考点二运动图像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本考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因其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称其难点,因为借助图像来考查,信息抽象隐蔽,考生不能准确获取信息而导致思维受阻。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从已知图像中得出有用信息,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结果。因此需要考生对这两部分知识学会互联互通5.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a t图像的综合应用(多选)(2015江苏高考)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Ct8.5 s时

    16、最大 Dt8.5 s时最小考点三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一、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原则1当连接体中各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整体法;当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同时,一般采用隔离法。2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必须用隔离法。二、三类连接体问题的解题结论1通过滑轮连接的两个物体:加速度相同,但轻绳的拉力不等于悬挂物体的重力。2叠加体类连接体:两物体间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物体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3靠在一起的连接体:分离时相互作用力为零,但此时两物体的加速度仍相同。6.(多选)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

    17、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轻绳的拉力等于MgB轻绳的拉力等于mgC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gD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7. (多选)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对A施加水平推力F,则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B若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C若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mgD若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

    18、动摩擦因数为,则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考点四传送带模型传送带问题,是考生最熟悉的陌生人,说其“熟悉”,是因其年年遇到;说其“陌生”,是因其每每考出新意。针对此考点,大量做题不是上策,抓住破题关键,内化思维流程,可“以不变应万变”一、抓好一个突破点摩擦力的分析对于传送带问题,分析有无摩擦,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以及摩擦力的方向,是问题的要害。分析摩擦力时,前提是先要明确“相对运动”,而不是“绝对运动”。二者达到“共速”的瞬间,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状态”;如果遇到水平匀变速的传送带,或者倾斜传送带,还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共速”后的下一时刻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二、注意三个状态的分

    19、析初态、共速、末态8.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4 m/s的速度逆时针传送,水平部分长L6 m,其左端与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足够长,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右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0.2,g10 m/s2。求物块从放到传送带上到第一次滑回传送带最远端所用的时间。9.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则下列选项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10如图所示,传送带长6 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以5 m/s的恒定速度向上运动。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沿平行于传送带方向以10 m/s的速度滑上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1)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大小;(2)物块到达传送带顶端时的速度大小。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力 与 运 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