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四川省乐山十校高二下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题.docx

    • 资源ID:9964854       资源大小:106.1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四川省乐山十校高二下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题.docx

    1、学年四川省乐山十校高二下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题2018-2019学年四川省乐山十校高二下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2、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殷墟甲骨卜辞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考察卜辞可以发现,商代的宗教崇拜经历了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的过程,这反映了A. 宗教信仰逐步确立B. 王权统治的神秘性C. 人

    3、本意识日益显现D. 宗法观念的制度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朝的人本主义意识。材料中“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说明商朝的宗教意识逐渐从自然转移到人,体现出人本意识逐渐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宗教信仰主题的变化,不是说明宗教信仰逐步确立,故A项错误;商代统治方式是实行王权和神权结合,材料并没有说明王权统治的神秘性,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宗教观念在商代逐渐变化,并不是说明宗教观念的制度化,故D项错误。2.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

    4、中。这说明A. 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B. 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 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D. 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中逐渐形成的规范观念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深远,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规矩形成于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之前并不存在,并非贯通整个中国历史;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通过中西比较表明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更多体现的是理性精神,不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

    5、,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C.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儒家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和有为而无求”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为无求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入世不求回报的义利观及责任意识,故B项正确。A项,材题干信息未能反映诸子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C项,墨家家信鬼神而儒家不信鬼神,可知二者思想主张差异明显,不能形成理论上的互补性,排除。D项,材料只

    6、是体现儒家讲人道,并没有提及儒家早期民本思想,排除。4.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这反映出秦律A. 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B. 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C. 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D. 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来看,说明秦朝试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来保障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反映出秦律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故答案为C项。规定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是为了粮食收成,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项;这一规定不能反

    7、映条目繁杂琐细,也没有涉及苛酷的刑罚,排除B项;这一规定没有涉及对贵族特权的处置,也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D项。5.从汉高祖到汉宣帝,都在关中以帝陵为中心设置陵县,直属于九卿之首太常管辖,并迁徙关东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充入陵县。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充实关中B. 牵制豪富C. 奉守帝陵D. 强干弱枝【答案】D【解析】【详解】从汉高祖到汉宣帝迁徙关东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充入陵县,目的是强干弱枝,打击和限制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势力发展,故D正确;充实关中、牵制豪富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材料举措目的是加强对豪强大姓、富商大贾的控制,并非奉守帝陵,排除C。6.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

    8、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A. 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B. 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C. 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D. 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针对汉代田庄“闭门成市”的现象传统观点认为“闭门成市”是一种田庄内部商业行为,后者观点认为“闭门成市”仅为田庄自给自足特点的体现,反映了对同一历史现象的不同解释,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新的史料发掘,排除。C项,材料两种观点未体现出时

    9、代性,排除。D项,题干并非就“闭门成市”的真实性进行争鸣,排除。7.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现了A. 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B. 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 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D.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学者董仲舒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发展了儒学,唐宋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排除A;材料只是体现中国文化吸纳多种文化,具有包容性,无法体现先进性,排除B;材料只是体现中国文化吸纳多种文化,具有包容性,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

    10、位,排除C。8.通过对比下图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A. 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 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D. 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答案】A【解析】【详解】从示意图可以看出,汉朝时期南方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州的数量较少,而唐朝时期南方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道的数量大有增长,说明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政府对南方的重视程度增强。故答案为A项。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隋唐时期还没有完成,排除B项;唐朝时期吐蕃与内地的联系增强,不是“实施了有效管理”,排除C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排

    11、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应当从两幅示意图的变化信息来确定答案。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和东汉十四州示意图相比较来看,唐朝时期在南方设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数量上看明显增多。联系史实可知,这是由于南方经济有较大发展,为适应社会状况,在地方行政单位设立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9.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A. 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B.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C. 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D. 从以门阀为中

    12、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始不以进士握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入翰林知贡举”可知,唐宋时期出现从注重门第声望到注重官位升迁、以登相位为荣的转变,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中未涉及向平民社会转化,排除。B项, 材料未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材料未体现科举制对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排除。10.封禅大典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礼仪,礼仪的执行者往往是封建帝王,但在唐高宗举行封禅泰山时,皇后武则天随行并参与祭拜。690年,武则天做了皇帝。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 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彻底改变B. 武则天具有超强的能力和意志C. 儒家思想地位受到较大的冲击D. 唐

    13、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和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武则天违背传统礼制参与封禅,后自立为帝的做法打破了儒学伦理等级观念,使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故C项正确。A项,武则天做了皇帝只是个別现象,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没有改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武则天的个人素质,排除。D项,武则天做了皇帝不拘儒家男尊女卑的礼数,但只是个別现象,井不能代表唐代的传统和风气,排除。11.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这种局面客观上A. 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B. 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 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14、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适应了当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减少土地垦荒面积无关,A选项排除。在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宋代租佃经济高度发展,农民可以维持生计,不一定抑制生产积极性,C选项排除。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程度,D选项排除。【点睛】宋朝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宋朝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对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率。另一方面,宋朝“不抑兼并”

    15、的土地政策,与前代相比,加速了封建社会对于土地所有权竞争与垄断机制的运行速度。12.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促进了文化发展B. 疆域的扩大为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C. 宋代社会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基础D. 活字印刷技术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可知史尧弼、陆游均认为宋代文化成就非凡、超越前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繁荣,成就卓越,主要得益于宋代社会经

    16、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中未体现科举制对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说明宋代疆域扩大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题干信息与活字印制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无关,排除。13.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A. 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 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C. 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 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的绘画创作。儒家思想到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倡导“格物致知”的求理方式,就是对事务进行精细的研究,材料中“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波纹、树叶

    17、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说明这种绘画精神与理学求理方式比较类似,故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绘画技术,不是自然科学发展,故B项错误;宋代山水画并不是平民化的艺术形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绘画风格受到理学思想影响,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4.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A.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B. 制约了行省长官权力C. 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D. 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二官员同堂议论”“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可知

    18、上述议事程序对行省长官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有监管、制约的作用,故B正确;A项,中书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行省是地方制度,排除。C项,材料中“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并不能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的,排除。D项,议事程序加强了行省官员间的制约,不利于提高行省议事的效率,排除。15.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官窑4758346官搭民烧(窑)26941民窑220285356A. 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 官窑技术水平落后于民窑C.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 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民窑数量剧增,反映了官营手工

    19、业走向衰落,私营手工业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A项,图表未能体现制瓷利润的变化,排除。B项,官窑技术水平历来代表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排除。D项,图表不能体现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排除。16.明朝在中央各部均设六科给事中,除对六部进行科抄、科参(均指稽察各部事务)外,还具有侍从、规谏、封驳(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等职能。据此可知A. 内阁学士形同虚设B.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 皇帝直接掌管六部D.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具有侍从、规谏、封驳(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等职能”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具有规谏和封驳之权,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0、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六科给事中的职能,并未涉及内阁学士;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六科给事中的职能,并未涉及六部;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是明朝六科给事中设立的影响,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六科给事中的设置能够对皇权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并非重在体现皇权专制的强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7.明代学者丘浚曰:“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自中唐到明清,国家赋税大多出自江南。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A. 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 政府以重税削弱江南财力C. 京杭运河便利赋税北运

    21、D. 政权的建立者都是北方人【答案】A【解析】【详解】从丘浚的观点和“国家赋税大多出自江南”可知,江南文化繁荣和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A项正确。题目未体现政府是否征收征税,以及削弱江南财力的问题,故B项错误。题目未涉及京杭大运河,故C项错误。题目未涉及政权的建立者,故D项错误。所以选A。18.明初,有隶属官府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答案】A【解析】从“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的变化说明了官府对

    22、工匠控制的削弱,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故D项错误。点睛:明确“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变化,从而分析出答案。19.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A. 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 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答案】C【解析】【详解】理学推崇重义忘利,但从材料信息来看,知识分子经商现象普遍,说明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故答案为C项。材料只反映

    23、出“士商相混”,不能反映四民社会瓦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20.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时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任期2.954.732472.712.762.201.581.46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A.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安徽知县任期时间在顺治到同治年间总趋势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利于政策执行的持续性

    24、,总的来看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故A项正确;官吏的任期长短和吏治清明与否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前期,社会发展相对稳定没有列强施加压力,故C项错误;官吏任期制的长短不能体现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中央集权的完善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21.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A. 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C.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答案】D【解析】根据“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表明商人和官僚把他们的财富主要用来

    25、购买土地,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这造成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绅衿商贾拥有大量田产,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排除B;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判断得出商人和官僚把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上,使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积累。22.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把顾炎武视为清代学术开山之第一人,认为顾炎武对清代思想界具有深远影响。梁启超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顾炎武A. 批道学、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B. 谈心性、分权众治的治国方略C. 明义理

    26、、扶植纲常的价值取向D. 兴实学、明道救世的经世主张【答案】D【解析】【详解】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故答案为D项。李贽的思想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排除A项;顾炎武反对空谈心性,排除B项;顾炎武的主要学术成就不是表现在明义理、扶植纲常,排除C项。【点睛】顾炎武反对空谈性命,要求经世致用,解决国计民生等实际问题。顾炎武所理解的圣人之道,就是要求把个人的命运和社会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在各种场合下都能保持自己的人格。他还认为,学术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以致用,经世利民,否则就会成为“空虚之学”。顾炎武一方面认同文化的历史传承性

    27、;另一方面将先秦儒学的历史哲学智慧落实于实践实用,学用一致。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对清代思想界具有深远影响。23.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 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B. 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C. 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D.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从古代科技成果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数学等所占比例比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成果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都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故B项正确;图中只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故A项排除;中国古代科技没

    28、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24.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自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发现以来,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便不证自明。可见A. 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 遗址需要古书辅证才能得出结论C. 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D. 逸礼的其他记载也真实无误【答案】C【解析】逸礼王度记为古代书籍,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考古遗存为历史遗址,古书记载和考古遗存均有“六马驾一车”的史实,说明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史实互证有多种方式,排除;B项说法绝

    29、对,排除;D项结论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4题,共52分。3.选做题:请在27题、2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5.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

    30、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答案】(1)不变:皇位世袭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互为补充、相互牵制。评价:通过分权,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渐腐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的阻碍;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科技停滞不前。【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从最高执政者的权力继承方式阐述”不变“的含义,原因从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结合所学从地方行政制度及国家政治体制特征阐述”变“的含义;原因从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四川省乐山十校高二下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