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特供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高考命题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40.docx

    • 资源ID:9964024       资源大小:75.3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特供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高考命题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40.docx

    1、高考特供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高考命题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40高考命题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 形象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

    2、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知识链接1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2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

    3、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深入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砖石。考向一人物形象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

    4、)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类型举例傲视权贵的形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5、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钟情田园的形象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这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爱贤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朋友离别的形象王维的

    6、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送别朋友时,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依依不舍的情怀报效国家的形象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身经百战,黄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通过诗人和童子的对答,塑造了一个整天在云雾萦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7、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二)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四策略策略一:要联系诗歌的景象和物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象如: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所用的物象、典故有:“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及典故“老马识途”。分析: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

    8、的怨愤。人物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效国家的儒士形象。策略二:要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1.抓住作者生平经历、思想主张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或词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2.抓住注解,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背景了解写作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如:诉 衷 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9、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此词写作的背景:词后“沧洲”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词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分析:此时的词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能不感慨万千,怎能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提示作用,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人物形象: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策略三:抓住人物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要赏析人物形象,还必须具体分析诗歌语言,包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的,言为心声

    10、,行动反映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言行。外貌、神态同样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赏析人物,也要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入手。鉴赏人物也不可放过分析心理描写,因为心理描写最直接地表现了人物个性。如: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有关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的词语有:“蓬头”“侧坐”“遥招手”“怕得鱼惊”。分析:“蓬头”的外貌、“侧坐”的动作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机灵,“遥招手”“怕得鱼惊”的动作和心理体现出小孩的聪明。人物形象: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机灵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 策略四: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同一形象赋予的不同的感情同一时代的作者

    11、以及不同时代的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塑造了同一形象,也会赋予诗歌形象不同的情感。如: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人形象: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法,借饱受摧残和打击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贵品格和坚贞节操的词人形象。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词人形象: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法,借坚强不屈、斗志昂扬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鲜明性格和高尚品格的在艰危中奋不

    12、顾身、在成功后乐于奉献的先行者和公仆的形象。(三)诗歌中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五方法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表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上。如崔颢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人公的言行描写得活灵活现。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这样,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便跃然纸上。2.烘托。

    13、如柳宗元江雪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3.对比衬托。如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本是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它春日的情景。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败;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4.比兴手法。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述思远恨别之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5.抒情方

    14、式。作者或直抒胸臆,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事,借以塑造人物形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三、规范答题三步骤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者、诗人等)。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明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诗歌描写了一个(特征)的(身份)形象。诗句用了手法写出了(或翻译重点诗句)。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15、。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诗句进行分析解说,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运用上面所讲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诗歌的具体词语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在同一道题中,塑造形象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艺术形象的意义可能也不止一个,所以,“步骤二”和“步骤三”可能会重复出现。 即时小练(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

    16、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

    17、襟!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考向二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高考设题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3.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种

    18、意象类别常见意象举例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爱情类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事物形象鉴赏三方法1.读诗歌,确定意象每一首诗歌中往往有多个意象,高考题题目的意象都是确切的,做题时,要

    19、吃透题目要求,通读诗歌,确定意象。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3.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

    20、国情”。 意象在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分析事物形象类思路:审清题意筛选描绘事物形象的有关词句分析事物形象的基本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描写该形象的寓意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三、规范答题三步骤(1)这首诗描写了(具体物象)的特征(物象的特征);(2)(具体物象)的特征体现在(具体分析相关诗句);(3)诗人借此抒发了的感情。即时小练1结合古代诗歌中常见事物形象类型,联系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三方法,试概括下面诗歌中所塑造的事物形象。(1)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

    21、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刘孝绰咏素蝶诗) 答:答案: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着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时而出没于百花之中,时而穿行于密叶之间。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和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与向往。(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咏蝉) 答:答案:蝉自持高洁、处境艰难,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答:答案:柳树风姿美好,春风力量神奇,透露出诗人对春的热爱之情。(4)脸腻香薰似

    22、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郭震莲花)答:答案:莲花含情脉脉、姿态轻盈,令人怜爱。(5)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韩愈芍药)答:答案:芍药外形雍容、气味狂香、色彩鲜艳,让人惊疑是否身处仙宫,表达了对芍药的赞叹。(6)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答:答案:辛夷虽然平凡却美丽,不为外人欣赏,却生命力顽强。2(2013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

    23、,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也可联系课文离骚中学到的关于这三个意象的特点,由此确定它们的共同内涵。答案:“兰”“蕙

    24、”“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考向三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即“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因此,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多简单考查,如只要求

    25、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常见意境特点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另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

    26、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两方法方法一: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感情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1.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清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冷的感觉。2.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7、”;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方法二:分析意境,理解作者的感情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互契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

    28、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即时小练1结合常见意境,运用一定的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写写这些诗(词)句表现出来的意境。(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答:(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答:(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答: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特供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高考命题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40.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