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理综生物Word解析版.docx

    • 资源ID:9937339       资源大小:769.6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理综生物Word解析版.docx

    1、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理综生物Word解析版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 1. “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其内涵是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下列叙述不符合该观点的是()A. 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B. 动物的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C. 胰岛B细胞内有大量线粒体,有利于该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D. 小肠内的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表面积,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

    2、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胞吐)细胞外,整个过程中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来决定,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不符合题意;B、动物卵细胞的体积一般都相对较大,相对表面积较小,不利于加快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B符合题意;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故胰岛B细胞中还有大量的线粒体,C不符合题意;D、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不符合题意。故选B。2.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经过水解、冲洗涂片和染色后,再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B. 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验中,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高度近视等,调查某个家族的全部个体可得出该病的发病率C.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经过研磨、过滤、画滤液细线后,再制备滤纸条进行层析操作D.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漂洗和染

    4、色后,再制作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提取绿叶中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丙酮)、SiO2、CaCO3,其中无水乙醇(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详解】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先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再经过水解、冲洗涂片和染色后观察,A错误

    5、;B、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在人群里随机抽查人数若干,调查并记录,计算,而不是调查某个家族的全部个体可得出该病的发病率,B错误;C、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经过研磨、过滤、制备滤纸条后,再画滤液细线进行层析操作,C错误;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漂洗和染色后,再制作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D正确。故选D。【点睛】3. 下面甲、乙、丙、丁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内的四个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可进行丁图的全部过程B. 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能进行甲、乙过程,但不能进行丙、丁过程C. 丙过程中有多个核糖体共同参与一条肽链的合成,提高了翻译的效

    6、率D. 甲、乙、丙过程均可发生于根尖分生区细胞,且均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过程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DNA的过程,即DNA的复制;乙图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即转录;丙图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翻译过程。丁图表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完成甲DNA复制

    7、、乙转录、丙翻译生理过程,而丁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B、细胞核内能完成DNA复制、转录过程,但叶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故不能进行甲DNA复制,只能进行乙转录。而丙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而丁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C、丙过程翻译中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同一条mRNA共同合成多条多肽链,提高了翻译的效率,C错误;D、甲DNA复制、乙转录可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丙翻译可发生于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核糖体,三个过程中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只是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D。4. 水稻(2N)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的个

    8、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杂交亲本实验结果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50%,正常二倍体占50%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A. 该变异类型没有形成新基因,不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B. 将水稻(2N)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不是水稻单体植株C. 由表中数据可知,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雌配子有较高的致死率D. 若缺失两条6号染色体会致死,则6号单体自交,子代中单体约占2/3【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

    9、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该单体变异类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没有产生新基因,但仍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将水稻(2N)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是单倍体植株(N),不是水稻单体植株(2N1),B正确;C、在杂交亲本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后代中,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说明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C错误;D、6号单体自交,子代染色体组成为2N(N-1)、NN、(N-1)(N-1),由于缺失两条6号染色体会致死,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故子代中

    10、单体比例不可能占2/3,D错误。故选B。5. 实验:向植株上的一个叶片喷施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即使其他叶片发黄脱落,被处理的叶片仍然保持绿色,长在枝上;实验:用一定浓度6-BA在植株上一个叶片随机涂抹4个面积等大的小圆点,周围其他叶片组织开始发黄,小圆点区域仍然会维持绿色。有关上述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A. 实验证明了6-BA具有抑制叶片衰老和脱落的功能B. 实验没有对照组,不能证明6-BA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C. 上述实验均证明6-BA能调节植物生命活动,可推知6-BA是一种植物激素D. 叶片衰老和脱落是受环境变化致使植物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引起,与基因表达无关【答案】A

    11、【解析】【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实验和实验中用6-BA处理的区域可与未用6-BA处理的区域形成对照,实验结果显示用6-BA处理后液泡可以保持绿色,而未处理部位会发黄脱落,则可证明6-BA具有抑制叶片衰老和脱落的功能,A正确;B、实验的4个面积等大的小圆点可与周围未用6-BA处理区域形成对照,B错误;C、

    12、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上述实验均证明6-BA能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但实验喷施的是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无法证明其是植物激素,也可能为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D、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叶片衰老和脱落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仍与基因表达有关,D错误。故选A。6. 下图所示为20世纪南半球须鲸属中四种滤食性鲸的捕获量变化情况,其中蓝鳁鲸的体型最大,长须鲸次之。图示期间内各种鲸的捕获数量到达峰值后,其捕获数量主要受海洋中鲸分布密度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海洋中自然分布区域中群体数量的基本情况。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 对鲸

    13、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记名计数法B. 四种鲸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营养等级最高的是缟鳁鲸C. 人类的过度捕杀、栖息地的破坏是导致鲸类衰亡的重要因素D. 自然界中个体越大、成熟越晚的鲸群密度越低,竞争力也越差【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灯光诱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用灯光诱捕法。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四种鲸鱼在上个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都表明鲸鱼的数量在后期大幅降低,种群密度极小,呈衰退型。【详解】A

    14、、鲸的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故对鲸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但要注意标记物不能影响鲸的活动,且无害,捕获过程也不能对鲸造成伤害,A错误;B、四种鲸均为滤食性鲸,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C、人类的过度捕杀、栖息地-海洋环境的破坏是导致鲸类衰亡的重要因素,C正确;D、蓝鳁鲸的体型最大,长须鲸次之,分析曲线可知,个体越大的鲸群密度越低,竞争力强,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仔细分析图像,回答相关问题:(1)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据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膜上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膜蛋白 _。(2)假如这是一种分泌细胞

    15、,那么合成并分泌蛋白质时,要经过的细胞结构路径为_(请用序号和箭头表示)。(3)新生儿能通过膜蛋白吸收母乳中的抗体,抗体进入新生儿细胞的方式是_,推测该抗体没有被蛋白酶水解的原因是_。(4)膜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顺浓度 梯度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中,这个过程中没有ATP提供能量,请推测葡萄糖可以逆浓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原因为_。【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D (3). (4). 胞吞 (5). 该抗体表面没有蛋白酶的酶切位点(或蛋白酶不能特异性结合该抗体) (6). Na+顺浓度进入细胞的势能为葡萄糖逆浓度运输提供了动力【解析】【分析】图示

    16、可知:核糖体,是高尔基体,是内质网,是细胞膜,是核膜,是线粒体。【详解】(1)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据图可知,膜蛋白A可运输钠离子、葡萄糖,膜蛋白D可催化二糖水解成单糖,膜蛋白C为受体,故小肠上皮细胞膜上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膜蛋白D。(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假如这是一种分泌细胞,那么合成并分泌蛋白质时,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3)新生儿能通过膜蛋白吸收母乳中的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大分子物质,故抗体进入新生儿细胞的方式

    17、是胞吞,由于该抗体表面没有蛋白酶的酶切位点或蛋白酶paic不能特异性结合该抗体,故推测该抗体不会被蛋白酶水解。(4)膜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中,钠离子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葡萄糖逆浓度排出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但这个过程中没有ATP提供能量,推测葡萄糖可以逆浓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原因为Na+顺浓度进入细胞的势能为葡萄糖逆浓度运输提供了动力。【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跨膜方式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8. 黄瓜种植范围广,营养丰

    18、富。选取生理状况良好的成熟黄瓜绿叶,用打孔器打出小圆叶片若干,倒入装有NaHCO3溶液的大试管中,使用真空泵抽气使小圆叶片沉降到试管底部。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每一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并计算平均时长。改变NaHCO3溶液浓度,重复上述操作,所得结果如图2。图1为黄瓜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图中ag为物质,为反 应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1中过程为 _,物质d是_。(2)若其他培养条件不变,降低图1中光照强度,则叶绿体中C3的含量变化情况为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上述实验目的是_。以每组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的平均时长表

    19、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相对值大小,合理的解释是_。(4)图2中CD 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圆片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延长,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水的光解 (2). ADP (3). 增加 (4).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5). 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叶肉细胞释放O2速率越快,叶片因叶肉间隙填充气体而上浮所需时间也越短。 (6). 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叶肉细胞失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氧气释放速率减慢,上浮时间延长。【解析】【分析】分析图1:a为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泪囊体薄膜上,b代表氧气,c代表ATP,d代表ADP,e为NADPH,即H,f为NADP+,g为二

    20、氧化碳;表示水分的吸收,表示吸收的光能一部分用来形成ATP的过程,表示水的光解,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表示暗反应过程中糖类等有机物的形成。分析图2:图示是叶圆片沉浮法测定光合作用的相关曲线,图示结果表明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先缩短后延长。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产生的氧气增多,叶片浮起来的时间变短。【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1中过程为水的光解,物质d是ADP。(2)若其他培养条件不变,降低图1中光照强度,光反应减弱,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C3的消耗减少,短时间内其生成不变,最终C3的含量增加。(3)该实验中NaHC

    21、O3溶液可为黄瓜提供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其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即纵坐标为上浮到液面的时间,可用来反应因变量净光合速率大小,故实验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叶肉细胞释放O2速率越快,叶片因叶肉间隙填充气体而上浮所需时间也越短,故可用每组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的平均时长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相对值大小。(4)NaHCO3溶液可为黄瓜提供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又作为黄瓜的外界溶液,图2中CD 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圆片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延长,可能的原因是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叶肉细胞失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氧气释放速率减慢,上浮时间延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

    22、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因素和叶圆片沉浮法测定光合作用的速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 人们发现口服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等量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推测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进食葡萄糖的行为;葡萄糖对小肠细胞 的刺激;两者都有。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材料:成年健康狗一只、食道引流管(将食物从食道中引出)、食物注射器(将食物直接注入小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备注:引流和食物注射等手术行为对狗无影响,实验所用试剂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忽略消化道吸收葡萄糖的时间,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测定具体

    23、操作不做要求。)实验思路:第1组(空白对照组): a ;第2组:静脉注射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并记录:第3组:正常饲喂24小时后,口服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并记录;第4组:正常饲喂24小时后, b ,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并记录;第5组:正常饲喂24小时后,安装食道引流器,然后让狗口服等量的葡萄糖溶液, c ,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并记录。(1)请将上述实验思路中的空格补充完善:a:_;b:_

    24、;c:_。(2)实验思路中,间隔24小时的作用是_。(3)预测实验结果:下图是第1-3组的实验结果。若进食葡萄糖的行为和葡萄糖对小肠细胞刺激都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且两者具有累加作用。请预测第4组和第5组结果,并在下图中绘制曲线,文字标注_。【答案】 (1). 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并记录 (2). 使用食物注射器将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注射到狗小肠中 (3). 同时静脉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 (4). 让狗恢复到处理前的状态(或消除之前处理的影响,恢复初始状态等) (5). 【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口服葡萄糖引起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升高的原

    25、因,根据推测的两种原因(进食葡萄糖的行为和葡萄糖对小肠细胞的刺激),实验自变量设置应为是否有进食葡萄糖行为和葡萄糖是否对小肠细胞存在刺激,因变量为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分泌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详解】(1)实验思路:组1(空白对照):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并记录。根据组2中“静脉注射适量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组3中“口服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的操作,以及实验变量的设置,组4应使用食物注射器将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注射到狗小肠中,能除去进食葡萄糖的行为,只保留葡萄糖对小肠细胞的刺激,并维持相同的葡萄糖摄入量。组5应对狗安装食道引流器,然后让狗口服等

    26、量的葡萄糖溶液,同时静脉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能除去葡萄糖对小肠细胞的刺激,保留进食葡萄糖的行为,并维持相同的葡萄糖摄入量。(2)实验过程中各组处理使用的是同一只成年狗,间隔24小时的作用是让狗恢复到处理前状态,避免各组处理过程的相互干扰,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3)若进食葡萄糖的行为和葡萄糖对小肠细胞刺激都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且两者具有累加作用,根据组3中存在两种作用,而组4、5只存在一种作用,组2两种作用均无,可推测各组处理后胰岛素分泌量大小关系应为组3组4=组5组2组1,因此实验过程中(0-180分钟)的胰岛素浓度(uU/mL)变化情况如图:【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过程相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27、,意在考查考生根据实验设计的相关原则准确补充实验步骤,并能根据相关知识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和变量的设置是解题关键。10. 下图是某遗传系谱图,甲、乙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 ,控制甲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乙病的基因用B、b表示,已知-6不携带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分析均不考虑突变)。(1)由图可知,甲病的致病基因是由位于_染色体上的_性基因控制的,-9的甲病的致病基因 _(“一定”或“不可能”)来自于I-1。(2)-4的基因型是_,-7的基因型是_。(3)如果-8与-9结婚,则他们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约为_。已知乙病群体发病率为1/3600,

    28、则-7与一表现型正常的女子婚配后,子女患乙 病的概率为_。【答案】 (1). X (2). 隐性 (3). 一定 (4). BbXAXa (5). BbXaY或BBXaY (6). 1/16 (7). 1/183【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5和-6都正常,且-6不携带两种病的致病基因,而-9为患甲病的男性,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4和-3正常,而-8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图和分析可知,甲病的致病基因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9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5,女性-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父亲I-1。(2)-8患乙病,可知正常的-4

    29、和-3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Bb,-7只患甲病,则-7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XaY,-7不患乙病,则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B_,-7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7甲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4,故-4是甲病的携带者XAXa,即-4的基因型为BbXAXa。(3)-8患乙病不患甲病,但其母亲-4是甲病的携带者,故-8基因型为1/2bbXAXA或1/2bbXAXa,-9患甲病但不患乙病,其母亲-5是乙病的携带者,父亲-6不携带两种病的致病基因,故-9的基因型为1/2BBXaY或1/2BbXaY。如果-8与-9结婚,则他们所生子女中患甲病(bb1/2Bbbb)的概率为1/21/2=1/4,患乙病(1/2

    30、XAXaXaYXaXa、XaY)的概率为1/21/2=1/4,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约为1/41/4=1/16。-7的基因型为2/3BbXaY或1/3BBXaY,表现型正常的女子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BB或Bb,又因乙病群体发病率为1/3600,即bb=1/3600,正常人群的概率为3599/3600,则b=1/60,则B=59/60,Bb概率为21/6059/60=118/3600,正常人群中Bb的概率为118/3599=2/61,则-7与一表现型正常的女子婚配后,子女患乙病bb的概率为2/32/611/4=1/183。【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和理

    31、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二)选考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有机磷农药使用不当有时会造成瓜果蔬菜等食品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类健康。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土壤中可能存在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2)为了获得能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菌种,可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中取样。为提高降解有机磷农药细菌的比例,可以进行选择培养,即以_ 作为唯一碳源的 _(填物理状态)培养基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有机磷农药的 细菌比例逐渐下降,原因是_ ;_。(3)统计选择培养基中菌种密度时,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需要在一定培养时间范围内完成,若培养时间过短,一部分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繁殖快而先被观测到,因此导致计数


    注意事项

    本文(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理综生物Word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