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资源ID:9926809       资源大小:28.0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高中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致敬英雄辛弃疾 【教学目标】1、诵读,学会赏析借景抒情和用典言志抒情的技巧,领略其豪放词特点。2、品读,探究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3、深读,培养爱国情感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揣摩写景语句,把握情景关系。【教学难点】解读典故内容,体悟词人衷情。【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阅读梁衡散文把栏杆拍遍,了解辛弃疾坎坷的政治遭遇。【教学过程】 一、导入:著名作家梁衡:“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2、与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学过的破阵子。(温故而知新)二、诵读感知风格1.指读检查预习,注意字音、节奏、语气。2.齐读体会风格(悲壮、豪放)3.听读,听名家朗诵,感受情感。名家之所以朗诵的好,除了得天独厚的声音条件之外,还要融入对词的情感的深入理解。三、品读体会情感1.齐读上阕思考:上片写景选用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移情景物预设: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寓情于景首先,表明了当时是秋季,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长空、江水,天高水长,水天一色,浩荡江流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景象。辽远苍凉,气象阔大,突出浓浓的秋意。豪放词起笔雄健有力。其次,一个千里,一个无际,辽

    3、远苍凉秋色无边,愁思不尽。“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风一起,人们往往产生萧瑟凄凉之感;秋上心头,便凝结成了万般愁思。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移情及物1、为何“江山如画”词人看来却是“献愁供恨”? 人心中有愁有恨,山影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壮美河山触发了英雄悲情。2、移情及物,则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投射于客观景物之中,语多一层曲折,情多一份含蓄。3、远山愁什么,恨什么?山河破碎风飘絮。志士效力无由。景色虽美,但北面沦陷的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痛苦悲愁C、落日楼头,断

    4、鸿声里,江南游子。 借景抒情1、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夕阳快要西沉,残阳如血;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入耳畔,词人诉诸视觉、听觉,从色彩和声音写黄昏冷清寂寥之景。这“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景,让人倍觉流离孤单之苦,勾起游子乡思,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2、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游子”自己。宋金以淮水为界。辛弃疾23岁率部下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只把辛弃疾看作“归正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并无归属感,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3、如果你是辛弃疾,面对此情此景你还会想到些什么?“落日”残照比喻时光流

    5、逝感和南宋国势衰颓、危机四伏、日薄西山。“断鸿”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苦无依的心情。不仅是思乡之苦,更有国事衰微的沉重郁闷4、“落日”“断鸿”是古典诗词常见意象,你还能不能想出相关诗句?补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小结:上片融情于景,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辽远的水天一色和如簪似髻的山影,营造了浩渺壮阔、苍茫悲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丧而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山河虽好,仅存半壁。)(2)融情动作预设: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炼字 动作描写1、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重要? 看 拍2、为什么这两个字最能传达情感? 看看

    6、了又看,翻来覆去地抚摸佩在腰间的宝剑、不断擦拭,“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摆设;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拍很郁闷,很无奈,很悲愤、很压抑的情绪。“拍遍”咚咚咚的撞击声,恰似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却无人理解自己的满腔怨愤。这里把作者35岁正当华年,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愤懑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小结:吴钩闲置,只能把玩,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知音难觅,百无聊赖,“知音少,弦断有谁听”?(3)寄情典故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典故,典故中的哪个词表明了作者的态度?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3

    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预设:每句典故都有各不相同的意蕴,准确传达出作者思想情绪。用三个典故褒贬四位历史人物,表达辛弃疾耻于归隐,一心报国的壮志雄心;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忧惧的叹惜年华逝去、北伐无期,请缨无路的痛苦。为什么词人不直接表达感情,而要用典故的形式呢?言简意赅,充实内容;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具体形象,贴切自然。(4)直抒胸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设问:纵观全词,你能读出他的泪为何而流吗?国土沦丧壮志难酬知音难觅故土之思无人赏识英雄坐老四、深读传承精神“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为那个时代的声音。 提问:历史上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于辛弃

    8、疾这样的英雄人物,并说出他们的一两句名言。学生发言小结:中国文人独有的忠勇文化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千古绝唱: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却仍旧高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陆游一面慨叹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面又希冀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文天祥身陷囹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林则徐发配伊犁,但他们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绝唱,却演绎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因为他们心中都刻着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五、探究感悟人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同样是做官时怀才不遇,下面这几

    9、个人对此的态度却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陶渊明 屈原 辛弃疾 苏轼 学生回答小结:辛弃疾不管经受怎样的吹打,怎样的贬斥,对国家,对民族,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在他63岁时,他还高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他把“栏干拍遍”,把爱国之歌唱响,把悲怆之声喊响。他曾经埋头苦干,他曾经拼命硬干,他曾经为民请命,他是中国历史的脊梁,他是中国民族的支柱,他是中国文化的血肉。六、致敬辛弃疾,诵读全词。每一首诗词中,都有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份真挚的情感。读诗,就是读人。要倾情诵读,用心体会,切不可用漠然藐视了这些思想

    10、,亵渎了这些灵魂。让我们都来爱诗词,爱这些高尚的灵魂,爱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瑰丽迷人的文化,爱我们这片生长过无数古圣先贤,盛开过无数思想之花的沧桑厚重的土地。现在,让我们用齐声诵读,向这位流泪的悲剧英雄辛弃疾致敬!(配乐 齐读)学情分析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许多优秀教师也正是这样做的。于漪老师曾在拨动学生心弦一文中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应是意料之中的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功夫。”钱梦龙老师谈到自己

    11、备课的时候,也说到:“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有时候自己在阅读中遇到难点,估计学生也会在这些地方发生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这些优秀教师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十分重视研究学生,认真进行学情分析。我一直以为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最真实的英雄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武功修为均冠绝当世,而文彩风流更是千古一人。你了解了他的一生,然后再去读他的词,便一定会惊异于我中华青史竟有这样光明俊伟的人杰。他会让我们看到的所有西方大片中的孤胆英雄黯然失色:比得上他的勇猛剽悍比不上他的奇志大勇,比得上他的卓绝功业比不上他的忠义之心,比得上他的风流潇洒比不上他怒澜排空的滔滔文才。

    12、中国文人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辛弃疾一生却有进无退,始终没有忘记收复故国,真大英雄也!为了教好这节课,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了解。学生在初中对辛弃疾的破阵子等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也略知一二,高一第四册课本里选了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这样在课堂的容量上就可以加大一点。我怎样用一节课来完整地展示词人的一生,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全面的辛弃疾是我着重考虑的问题,那就是课前布置学生背诵课本中的词,并印发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一文,让学生课前阅读体会。作为高二学生,虽了解一定的诗词鉴赏技巧,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运用这些技巧,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所以在课堂上要多设置几个问题

    13、,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效果分析:1.较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预期目标设计,切乎学情、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使教师的合适的指导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能力及态度价值观建构、个性发展等有机结合,使经典作品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了。2.课前能布置有价值的预习,这是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思考结果呈现,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颇有价值的预习。3.个性鉴赏环节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4.课堂上,能根据时间的有限性,使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等基本上做到恰到好处、见好即收,从而保证了课堂效率。课后作业中,有让学生继续深化思考的题目,使学生的学习得以延续而且是与生活

    14、相沟通、与生命完善相融合的深度延续。教材分析: 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报国无门依然痴心不改的坚定信念。 本次课堂设计是将一个专题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浓缩式的展示。课前先前置性作

    15、业要求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背诵辛弃疾,阅读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一文。课中引导学生诵读并感受词中的情感,分析词中的意象,比较诗人与其他人物人生追求的不同,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辛弃疾壮怀激烈的一生。让学生设计两次展示活动。学习活动结束时,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课前课后分别检测对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专题知识测评(100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稼轩(xun)揾泪(wn) 舞榭(xi)迄今(q)B岑寂(cn) 菜羹(gng) 巷陌(m) 屹然(y)C螺髻(j) 鲈鱼(l) 金戈(g) 敛财(lin)D脍炙人口(kui) 汜河(s) 嘉许(ji)

    16、 粗犷(gu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流年雄才大略苍皇哗众取宠B愤概谋取利益频繁发号施令C南渡徒然虚度祭祀矫揉造作D理睬惊慌失措合谐鸦雀无声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4下列句子中“风流”一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B千古风流人物(英俊,有才华)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杰出不凡)D当年的好友早已风流云散(

    17、风度,气质)5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6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第一句,用叙述的语句交代出登临的季节、地域的辽阔,第二句写水国景象,长天空阔,无际无涯,水天相接,秋意无边。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写山,既写了山的形也为山传了神。“玉簪螺髻”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山形的,“献愁供恨”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山的“神情”的。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之句,写登楼眺望时的环境。照应题目,

    18、点明地点、人物,并进一步交代登楼的时间。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四句写诗人登楼的种种表现,抒发他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苦闷。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法,

    19、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8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_9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

    20、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_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牧牛图田锡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注】这是一首题画诗。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10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_答案:1.C 戈应读g。2.C A项苍仓;B项概慨;D项合和。A、D根据字义区分,B项根据读音区分。3.A B项断鸿: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4.D 风流:像风一样流逝。5.D 前三个备选项涉及三个典故,并未涉及知音难觅情怀,只有D项合乎题意。6.B 比喻、拟人颠倒。7.B A项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

    21、词人。C项认为所有的词都必须有题目,不妥,例如柳永的望海潮就只有词牌名。D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豪放词的代表作。8.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9.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10.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表达了对现实战乱的厌恶

    22、之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后反思学校建成录播室以来,我就想着每学期录一节课,既想借此激励一下自己别偷懒,也想为每一级学生留个影像,算是一种纪念吧。这个学期我录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登建康赏心亭,录完后有些感慨,写下来以备改进。先说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一、导入:著名作家梁衡:“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与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学过的破阵子。(温故而知新)二、学习目标:1、诵读,学会赏析借景抒情和用典言志抒情的技巧;2、品读,探究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3、深读,培养爱国情感和

    23、审美情趣。(诵读品读深读,由语言到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深入)三、教学主题部分(一)诵读感知风格1.指读检查预习,注意字音、节奏、语气。2.齐读体会风格(悲壮、豪放)3.听读,听名家朗诵,感受情感。名家之所以朗诵的好,除了得天独厚的声音条件之外,还要融入对词的深刻理解。(二)品读体会情感1.齐读上阕思考:上片写景选用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移情景物上片融情于景,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辽远的水天一色和如簪似髻的山影,营造了浩渺壮阔、苍茫悲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丧而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山河虽

    24、好,仅存半壁。)(2)融情动作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闲置,只能把玩,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知音难觅,百无聊赖,“知音少,弦断有谁听”?)(3)寄情典故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典故,典故中的哪个词表明了作者的态度?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4)直抒胸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设问:纵观全词,你能读出他的泪为何而流吗?国土沦丧壮志难酬知音难觅故土之思无人赏识英雄坐老(三)深读传承精神“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为那个时代的声音。 提问:历史上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于辛弃疾这样的英

    25、雄人物,并说出他们的一两句名言。小结:中国文人独有的忠勇文化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千古绝唱: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却仍旧高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陆游一面慨叹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面又希冀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文天祥身陷囹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林则徐发配伊犁,但他们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绝唱,却演绎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因为他们心中都刻着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四、探究感悟人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同样是做官时怀才不遇,下面这几个人对此的态度却不

    26、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陶渊明 屈原 辛弃疾 苏轼 小结:辛弃疾不管经受怎样的吹打,怎样的贬斥,对国家,对民族,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在他63岁时,他还高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他把“栏干拍遍”,把爱国之歌唱响,把悲怆之声喊响。他曾经埋头苦干,他曾经拼命硬干,他曾经为民请命,他是中国历史的脊梁,他是中国民族的支柱,他是中国文化的血肉。五、致敬辛弃疾,诵读全词。在我们这片生长过无数先贤,盛开过无数思想之花的沧桑厚重的土地上,每一个为之付出的英雄都值得尊重。让我们齐声诵读,向这位流泪的英雄致敬!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讲完课后,我马上结合老师们的评课,写了一个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预设多,生成少。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接受能力,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分成了四大部分,也就是“诵读感知风格、品读体会情感、深读传承精神、探究感悟人生”,希望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和精神。因为有了这些想法在,所以在设计活动时多了预设,少了生成的东西。至于能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一节语文课可能只能传递一种理念,之后还要通过学生慢慢消化来提升精神层面的东西。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