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解题锦囊.docx

    • 资源ID:9905236       资源大小:34.0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解题锦囊.docx

    1、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解题锦囊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解题锦囊【解题锦囊】高考文言文翻译易错点分析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直译和意译是文言文翻译的两种基本形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在不能直译的情况下才能意译。高考设题大都是要求直译,做到逐字落实,意译容易失分。通常有十种简易的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

    2、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2)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不表意的虚词。(3)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4)换:翻译时应把古代词语换成现代词。(5)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7)译:一字不漏地译出实词(含活用的词、通假字)和有表意的虚词。(8)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内容,无法直译的就要意译。(9)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10)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高考文

    3、言文翻译有九大易错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以减少失误:一、误译文言实词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读“nn”,困难,与易相对;“nn”,责难,责备。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守”也有“镇守、防守”“太守”等义项。根据语境,上文讲“光武定河内”,下文问“诸将谁可使守”,“守”字显然是“防守”“镇守”之意。正确译文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问道:“领将中谁是

    4、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二、误译文言虚词例2.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宋濂杜环小传)误译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但是道路遥远难以到达。解析句中的“但”是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正确译文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成行罢了。”三、译文用词不当例3.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后汉书樊英传)误译不合礼义的工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

    5、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解析“俸”即俸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二者虽有相似之处,时代感不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正确译文不合礼仪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四、语言不合规范例4.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后汉书樊英传)误译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之身,使君王翻白眼儿。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匡救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文白夹杂,“身”

    6、“匡救”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身”可译为“生命”:“匡救”可译为“匡时救世”。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翻白眼儿”显然是口语化的。正确译文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五、不辨感情色彩例5.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解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译文中的“沉湎”是贬义词。正确译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六、误译原句语气例6. 诸将谏

    7、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后汉书邓寇列传)误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难道不可以吗,初中学习方法?解析译文处理为一种强烈的反诘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是一段“谏”辞,话语方向是“下”对“上”,适合用委婉的语气:“无乃乎?”这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也表示一种商量、请求对方重新考虑的委婉语气,译为“恐怕吧?”正确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七、误译语法关系(单句)例7.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张养浩传2006年高中重庆卷)误译已经用

    8、刑法处罚了他们,又派强盗看着他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解析在这个句子中,“目”,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看待”。“以目之”,译为“把当作看待”。“盗”,名词作状语。“以盗目之”应译为“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译文处理为连动结构,也错解了文意。正确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八、误译分句关系(复句)例8.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史记儒林外传)误译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杀了国君。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固定结构,应译为“不是,而是”,译文处理为承接

    9、关系是错误的。正确译文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九、不懂修辞和文化知识例9.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误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正确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考生做文言文翻译题时,不防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检查,看看自己的译文是否正确,以提高得分率。【真题演示】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 使 者 所 过 调 夫 治

    10、 舟 骚 然 烦 费 傅 言 索 民 力 以 妨农 功 而 于 中 国 无 丝 毫之 益宰相 谓其所 论同 苏 轼 奏 贬 蕲 州 安 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

    11、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

    12、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_(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_二、(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 南 所 住 白 土 村 地 居 疆 埸 数 见 军 旅 护 儿 常 慨 然 有 立功 名 之 志 及 开 皇 初 宇文 忻等镇 广陵 平 陈 之 役 护 儿 有 功 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

    13、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

    14、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译文:_(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译文:_三、(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上池州李使君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

    15、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

    16、、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

    17、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谬”。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18把文中画线的

    18、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译文:_(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译文:_四、(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

    19、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

    20、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译文:_(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译文:_2018年高三一轮总复习名

    21、师伴学【解题锦囊】高考文言文翻译易错点分析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直译和意译是文言文翻译的两种基本形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在不能直译的情况下才能意译。高考设题大都是要求直译,做到逐字落实,意译容易失分。通常有十种简易的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2)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不

    22、表意的虚词。(3)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4)换:翻译时应把古代词语换成现代词。(5)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7)译:一字不漏地译出实词(含活用的词、通假字)和有表意的虚词。(8)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内容,无法直译的就要意译。(9)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10)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学科#网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九大易错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要特别

    23、注意,以减少失误:一、误译文言实词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读“nn”,困难,与易相对;“nn”,责难,责备。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守”也有“镇守、防守”“太守”等义项。根据语境,上文讲“光武定河内”,下文问“诸将谁可使守”,“守”字显然是“防守”“镇守”之意。正确译文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问道:“领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二、误译文言虚词例2.

    24、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宋濂杜环小传)误译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但是道路遥远难以到达。解析句中的“但”是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正确译文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成行罢了。”三、译文用词不当例3.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后汉书樊英传)误译不合礼义的工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解析“俸”即俸

    25、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二者虽有相似之处,时代感不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正确译文不合礼仪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四、语言不合规范例4.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后汉书樊英传)误译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之身,使君王翻白眼儿。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匡救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文白夹杂,“身”“匡救”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身”可

    26、译为“生命”:“匡救”可译为“匡时救世”。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翻白眼儿”显然是口语化的。正确译文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五、不辨感情色彩例5.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解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译文中的“沉湎”是贬义词。正确译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六、误译原句语气例6.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

    27、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后汉书邓寇列传)误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难道不可以吗,初中学习方法?解析译文处理为一种强烈的反诘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是一段“谏”辞,话语方向是“下”对“上”,适合用委婉的语气:“无乃乎?”这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也表示一种商量、请求对方重新考虑的委婉语气,译为“恐怕吧?”正确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七、误译语法关系(单句)例7.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张养浩传2006年高中重庆卷)误译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又派强盗看着他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解析在这个句子中,“目”,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看待”。“以目之”,译为“把当作看待”。“盗”,名词作状语。“以盗目之”应译为“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译文处理为连动结构,也错解了文意。正确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解题锦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