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设置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是科普说明文标题设置悬念的写法.docx

    • 资源ID:9886200       资源大小:26.3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设置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是科普说明文标题设置悬念的写法.docx

    1、设置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是科普说明文标题设置悬念的写法设置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是科普说明文标题“设置悬念”的写法 篇一:设置悬念就这么几招 设置悬念 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起首提出疑问,或是设置一个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悬念,再在后文阐释,慢慢揭开疑团。开头设置悬念,可以是情节方面的,可以是感情方面的,也可以是人物方面的。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这样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能让人思绪万千:作者先前肯定是在散步,什么样的奇景能让他把脚步留住,什么样的瑰丽能把他的心挽住,什么样的仙境能让他留

    2、下永久的惊叹,读者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 拟写方法主要有: 1、设置问题,引出下文 用问题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2、巧用省略号。(该省略就省略) 我们常常看电视剧或电影,往往为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的某一个主人公快要死的时候,对着旁边的人说两话以后,没有说完就断气了?,这种手法在我们的写作时同样具有魅力。且看,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吃酒,劈头就遇到掌柜讨帐,面兜里只有四个铜板,处境十分狼狈,却又不能不开口,“这?下次还清吧!”这句

    3、中一个间断,就把说话人的狼狈处境和状况活画出来了。随后掌柜又逼问偷窃和断腿的事,孔乙己窘到极点,也慌到极点,本想说:跌断的。可是不惯撒谎的读书人孔乙己只说出了三个这的两个这就结巴了,结果成了:跌断,跌,跌?。这里运用省略号,创造出语言的情韵义,让人读后回味思索。曹雪芹红楼梦写到: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这里黛玉临终有满腹话儿要说,但是体力不支,欲说又止,而且只在“你好”二字上,这后面有多么丰富的潜台词,让人去品味。 3、进行倒叙(巧设悬念法) 采

    4、用倒叙手法,把全文中的结局放在开头说,让读者一开头就陷入疑问之中,有了疑问,就有急于读下去解开谜团的欲望。如:同志的信任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文章一开始写鲁迅先生与一个陌生的女青年会面,女青年将一个纸包和一封信交给鲁迅先生。读罢开头读者自然要问:这个纸包里面藏的什么?这封信写的什么内容?有了这么多的疑问迫使读者产生追究起源的想法,情不自禁地、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这样的文章,读者想不说好也难,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倒叙开头,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但大多数同学的表达角度常以显示文章结局的角度为主,这样

    5、的形式出现得多了,就往往显得比较单一。 其实,倒叙开头的角度是很丰富的,如: (1)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段。 (3)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4)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5)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6)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 4、对比法 这种方法往往先写人们已经认定定势的东西,然后提出与之相反的看法。因为任何事物都有正与反、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承认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抓住“这另一方面”大做文章就会使人感到突兀的同时体会到主题的新颖别致。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的开头这样写道:“愚公,早已被称为艰苦创

    6、业、持之以恒的楷模,但我却认为愚公确实是愚。”读了这样的开头,读者会产生疑虑,因此就必须读下去。 5、行为反常法 文章一开始以人物的反常行为开头,引人发思,产生疑问。初中语文小小说两篇就是一例。这种开头好就好在它能调动读者的思想:这个小鞋匠每天在路口张望的这个高大的身影是谁?为何张望他?其妙处就是利用小鞋匠的反常行为。6、回忆法 其一、文章开头写作者事后对事或人的看法、评价。一件小事就是用了这种方法。其二、文章的开头触目伤怀、睹物思人。 例如有一篇学生作文开头这样写道:每当打开那像集,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我的思绪便回到那孩提时代。于是读者的思绪也被带到作者的孩提时代。 7、引用寓言法 如:河水

    7、对河道说:“你为什么要阻碍我自由前行呢?”河道说:“没有我的限制,你早枯涸了,你不会见到蔚蓝的大海。” 小草对野火说:“你为什么要阻碍我顺利的成长?”野火说:“没有我的烧烤,你早枯萎了,你不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唐僧对佛祖说:“你让我取经,为什么又让我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佛祖说:“没有这些妖魔鬼怪的阻碍,你那几个劣徒早就作乌兽散了,你不会取得真经。” 以寓言开头,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的道理或事物的兴趣。以上用三小段寓言故事引出所要讲的道理,这种方法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8.疑问法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是形成悬

    8、念的好方法。 例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听说仇人陆谦来到沧州,并与管营密谋,心知是要加害自己。但接着,管营却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于是林冲心想:“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一怀疑不无道理;这一疑问形成了悬念:敌人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他们究竟设下了什么圈套要林冲钻?布下了什么陷阱让林冲跳?看罢后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敌人派林冲看管草料场,是想火烧草料场,烧死林冲;即使侥幸逃出,也难逃死罪。其用心之险恶、歹毒,令人发指! 这一悬念的设(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设置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是科普说明文标题“设置悬念”的写法)置,推动了故事情节

    9、的发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避免了行文的平淡。 总之,“文无定法”具体运用那种方法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而定。但是给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应注意:一是开头悬念的设置要简明扼要,不能啰嗦,与悬念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写,悬念的点要集中。二是要围绕悬念一步一步地解开谜底,一层一层地解除悬念,慢慢地完成,直到结尾时才让人恍然大悟,这样,既符合读者的阅读思路,又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姿,前后呼应。 9.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

    10、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会。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再如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不厌其烦地运用了误会法。在没有见到孔明之前,却先后将孔明的朋友崔州平、孟光威、石广元以及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等误当作诸葛亮。这一次次的误会便构成了一个个悬念:这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人?故事波澜起伏,曲折跌宕,读来趣味横生。 .10.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有许多巧合,正是这些巧合的事情,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写记叙性的文章,就是要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巧合,去构思故事,兴起波澜,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说:“偶然是

    11、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要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了。”的确,在编述故事的时候,巧合是一种黏合剂,它能把本来各不相关的人物联系起来,把互不相连的事件贯穿起来,从而使故事呈现为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巧合是一种过滤器,它能把时代生活中的杂质加以过滤,从而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快速地展开动人心弦的故事。巧合还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在一连串的奇遇、误会等意外事件中,促使人物性格、情节产生突发性的转变,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篇二:东师写作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写作16秋在线作业1 一、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科普说明文的题材选择的原则有 A. 选

    12、择自己最熟悉或比较熟悉的题材 B. 选择自己不最熟悉题材 C. 选择多数人关心、寻求“答案”的题材 D. 选择少数人关心、寻求“答案”的题材 正确答案: 2. 调查报告的分类有 A. 经验型调查报告 B. 问题型调查报告 C. 情况型调查报告 D. 科技型调查报告 正确答案: 3. 构思过程有 A. 定题 B. 审题 C. 拟题 D. 听题 正确答案: 4. 了解观众需要做到 A. 了解听众的一般情况 B. 了解他们对其中的哪一部分内容更感兴趣 C. 了解他们对演讲的内容热心程度 D. 了解他们密切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5. 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有 A. 简明扼要 B.

    13、不加雕饰 C. 夸大其辞 D. 通俗易懂 正确答案: 6. 应用文语言特点 A. 确切 B. 简洁 C. 平实 D. 语言确切7. 调查报告真实性需要划清哪三个界限 A. 客观性和客观主义的区别 B. 主观性和主观主义的区别 C. 正确、必要的分析与主观成见的区别 D. 全面性和现象罗列的区别 正确答案: 8. 科普说明文的特点有 A. 传播广泛,深入人心 B. 融科学性、知识性于生动性、趣味性之中 C. 言短意长,通俗畅晓 D. 内容枯燥、系统、繁琐 正确答案: 9. 材料详略的原则有哪些? A. 主要的详,辅佐的略 B. 强调的详,含蓄的略 C. 陌生的详,熟悉的略 D. 难懂的详,易解的

    14、略 正确答案: 10. 科普说明文的标题有哪些写法 A. 提出问题 B. 设置悬念 C. 设置比喻 D. 直接描述 正确答案: 写作16秋在线作业1 二、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75 分。) 1. 教学论文是在教学领域内专门探讨教育教学领域里的学术问题、反映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 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一个特立不可或无的组成部分,应否出现 ,在何时何地出现,不是根据文章主题的表达需要。 A. 错误 B. 正确3. “论据”,就是用论证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在议论类文章中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 幽默是言语

    15、风格的一种,但不同人的幽默又有细微的差别。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5. 构思的水平,和作者的思想修养、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审美趣味等基础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6. 导语是消息的精华、灵魂,是消息最重要的开场白。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7. 好的教师,必有好的教案;教案的有无,不仅关系到能否上好一堂课,还会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8. 政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政治性、鲜明的针对性、一定的时效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9. 举例说明,用具体例子来说明事物特点、本质及其规律。所

    16、用例子必须有代表性、典型性,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及说明的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0. 附录是论著或论文的主要部分,一般有:正文不便全文摘引的权威资料;参考文献;重要的解释、说明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1. 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是科普说明文标题“设置悬念”的写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2. 艺术语体使用专业术语多,抽象性强,科学语体则较少使用术语 A. 错误 B. 正确13. 运思动笔起草之后的一个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4. 在浅层次上人云亦云地套用现成的观点,或重复他人的感受,文章就不会有很大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17、。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5. 网络的超文本功能,使电子文本结构同传统文章相比呈现出独特变异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6. 消息结尾要力争写出新意,在深刻、含蓄、发人深省中结束全文,切忌画蛇添足的赘笔。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7. 演讲稿中对问题的论断应留有一定余地,语句应相对灵活,各部分长短可以即时适当调整等。这样便可适应现场变化,做到应对裕如。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8. 在表述形式上,书面语能过多地省略。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9. 书信常见的结束语是“此致敬礼”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0. 如

    18、情感性的主题,常常要求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理论材料,以及具有雄辩说服力的事实性论据。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1. 教案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转化规律,事实确凿,表述清楚直白。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2. 掌握语言材料最主要是积累词汇,同时也包括熟知典故,掌握语言技巧等。 A. 错误B. 正确 正确答案: 23. 教学论文的语言要求晦涩艰深、空洞无物。切忌严谨、准确、简练、通俗易懂。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4. 文本的比特形态可供无限多的人阅读,其文本价值会因读者的增加而越来越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5. 文艺评论

    19、要挖掘文艺作品外在的,轻易被人发现的外在的美,明朗的美和浅层次的美。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6. 有的题目比较含蓄,审题时可以停留在题目字面上把握文题的内蕴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7. 而在我们评论中,要使自己的“情”站住脚跟,就要以热情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评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8. 准确,就是要以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手段确切地表达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9. 从札记的内容性质上划分,有学习札记、工作札记、教育札记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0. 作品的时代背景,它所反映的特定生活的有关

    20、知识,作品的读者层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文艺评论没有更多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写作16秋在线作业1篇三:巧设悬念 作文指导:巧设悬念起波澜 许小河初中.老廖 传说“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一次应邀到一个富翁家给他母亲的寿辰绘画题诗。他画了一幅画后,接着题诗,第一句便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刚写完,满座皆惊,富翁也十分愤怒。唐伯虎接着写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下四座宾客转惊为喜,富翁也转怒为乐。唐伯虎又写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大家又惊得发呆,富翁一家更是怒气冲天,这时唐伯虎第四句脱笔而出:“偷得蟠桃献母亲。”这时满座宾客赞叹不已,富翁也顿时对诗画赞不绝

    21、口。唐伯虎的诗悬念迭生,反差强烈,跌宕起伏,充满了智慧和幽默。 什么是悬念?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设置,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手段。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引人入胜的魅力。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悬念在故事发展中只亮开谜面,而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民间艺人说

    22、书时的“卖关子”,其实就是利用人们总有“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用悬念来抓住听众。设置悬念的常见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拟一个富有悬念的标题。 这一点只针对半命题或话题作文。标题上设置悬念,可以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如一篇题为请扔掉它的文章,醒目的标题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扔掉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扔掉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看完文章后,再看标题,觉得既准确无误又醒目含蓄,原来谈的是戒烟。若改为谈戒烟就不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开头设置悬念。 万事开头难,开头好了自然引人阅读。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就很容易达到这一效果。常见的有倒叙法和设疑法。 1.倒叙法就是先叙述事件的结果或事件

    23、中最突出的片段,使读者产生期待、关注的心理,然后再叙述事件的经过。如萧乾的枣核一文,开篇点明身在异国他乡的友人竟然再三索要几枚枣核。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索要枣核的原因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读者心头,让人想一探原委。这样作品就把本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写得曲曲折折,颇有韵致,最后才点明老人那颗深沉的爱国之心,让人读完感觉荡气回肠。倒叙法的好处: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2.设疑法就是在篇首设置悬念。这种形式运用很广泛,它有助于创设氛围,展开矛盾,引出下文。可以这种人物某一刻的神态为悬念,可以人物某一刻的言行为悬念,也可

    24、以环境为悬念。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始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读了这些,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小女孩是干什么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光头赤脚?天快黑了,又是大年夜,她为什么不赶快回家?她究竟会有怎样的命运?文章一开头,就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给读者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于是便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知道事情底细的阅读兴趣。 三、巧妙处理情节,悬念迭生。 把情节处理得“一波三折”,能够极大地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切记这些“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

    25、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常用的有误会法。 四、结尾余味无穷,意味深长。 结尾处适当地运用悬念,可使文章显得意味深长,还能让人在读后回味无穷。如湖北荆门某考生的作文香茗,通过品茶及听对门父女俩的对话来表达“弱者总给自己找借口”这一主题。文章结尾写道:“对门的谈话,让我思绪万千。我又呷了一口绿茶,确实很苦,但很快我就品尝到一股源自心底的清香,使我十分坦荡舒心。我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绿茶,向对门走去?”“向对门走去”,去干什么呢?没有写,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同时也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余音袅袅,耐人回味。 总之,设置悬念不能滥用,要合情合理,不牵

    26、强、生硬。所设悬念要简明、干净利落,不能枝蔓横生、故弄玄虚,以致使人眼花缭乱,甚至厌烦,从而失去悬念应有的效果。 范文引路 生日 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妻子边找酒瓶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得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面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

    27、“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它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为此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绝不限于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年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比我的早两天! 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作些许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将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注意事项

    本文(设置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是科普说明文标题设置悬念的写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