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

    • 资源ID:9883251       资源大小:31.7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

    1、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2013年高中历史知识考点狂背古代史: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 、 和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的义务: 、 、 、 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 、建立 、征派 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 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遭到破坏。(2)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 关系分配 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 制。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

    2、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和 的结合,尚未形成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 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 ;太尉:负责全国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

    3、令,并负责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 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 的统一,有利于 的发展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 : 制与 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 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 省(负责审批诏令)- 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3)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 ,是我们现

    4、在 制的开端(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 手中。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 设 至此中国古代的 制度被废除了, 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清朝 的设置: 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 和 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 的进步和 萌芽的成长。古代希腊和罗马:一、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的背景。前6世纪初, 改革,奠定民主政治基础;前

    5、6世纪末, 改革,使民主政治起来。 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 统帅军队,参与政治。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首席将军执掌 大权。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考点、罗马法(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 制和 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 。可以购买 ,保护

    6、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 面前人人平等。(2)作用: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 统治。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 ;它维护 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 和 利益;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最 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现代欧洲 系的基础。对近代欧美 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史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 ”革命后,颁布了 时间:1689年。 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 ;不得侵犯议会的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 ;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 ;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 召

    7、开议会。目的:限制 ,扩大 的权力。(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前期,英国 制形成,首任首相是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是 ,但处于 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是国家 的中心,是国家最高 机关;内阁行使 权,对 负责。 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考点、美国共和制联邦政体的确立(1)1787年宪法A主要内容: 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 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 ,任期 年,由选民 选举产生,有权任命 、缔结条约,但须得到 批准方可生效 ;最高立法机构是 ,由 和 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 。B特点:体

    8、现了 的原则。C作用::是世界上第 部比较完整的 成文宪法;宪法体现了 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 ;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 制度;打上了 歧视的烙印。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 地位,拥有一些州权。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 和 的关系。考点、法国共和制和德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任职 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

    9、、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 同意,有权解散 。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 选举产生,有权否决 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 负责。(2)评价: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 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 派和资产阶级 派相妥协的产物。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1)内容:宪法确定了 政体,规定:联邦主席由 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 ,拥有任命 、创制 、统率 、决定帝国 政策以及主宰 等大权。 只对皇帝负责。议会由 议会和 议会两部分组成。 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议会由 产生,但作用很小。(2)评价: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

    10、时期的标志,德国资本主义 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 残余,不彻底、不完善。近代中国: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 和 产地,打开中国的 ;直接原因:中国的 ;导火线: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规定:割 给英国; 赔款 银元;开放 、 、福州、宁波、 5处为通商口岸;

    11、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5)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鸦片战争后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 。(2)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

    12、化程度加深了。考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1)背景: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1894年朝鲜爆发了 起义;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2)经过:1894年 海战标志着爆发;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 大战、辽东战役和 战役中均告失败。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黄海大战中 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 全军覆没。(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割 、 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两;开放 、 、 、 为商

    13、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 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 的反动统治。(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 。1901年签订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 。考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 ,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

    14、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 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 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

    15、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考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个团体: 、华兴会、光复会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 建立者: 。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武昌起义 时间: 年10月10日。 参加力量:湖北 中的革命党人。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考点、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 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 为国旗。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 制定的 法。(2)主要内容:中华

    16、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 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 宪法。(4)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考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 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 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 ,使 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考点、五四运动(1)导火线: 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2)过程:1919.5.4-6月初,中心 ,主力 ,口号 ,内惩国贼。1919.6初开始,中心 ,主力 。(3)初步成果:北洋军

    17、阀政府被迫释放 ,罢免亲日 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 上签字。(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开端。考点、中共的一大和二大(1)中国共产党一大, 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A主要内容: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 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 。B意义:标志着中国 的诞生。(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时间: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 ,推翻国际 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 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纲领。

    18、考点、国民大革命(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 的实现和革命 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2)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的顺利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初,占领南京、上海。(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 政变和 政变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犯了 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 。(4)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 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考点、南昌起义时间及领导者:1927年8月1日, 、 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意义

    19、: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 枪。考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 。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 革命根据地,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 。 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1931年冬,在江西 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考点、红军长征(1)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 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 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 ,1935年10月,中央红

    20、军同在陕北的红军在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 转危为安。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 ,播下了革命的 。考点、遵义会议(1)召开: .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意义:会议结束了王明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 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 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共从幼稚走向 标志。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1937年12月, 沦陷,日军对放下

    21、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杀戮, 万人被杀害。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建立的原因:中日 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建立的过程: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军和 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战线正式建立。(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考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主要战役: 会战、 会战与 大捷、徐州会战与 战役、 会战。考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洛川会议: 年8月,

    22、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 路线。1937年9月, 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 ,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1)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2)原因: 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 的支持。(3)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

    23、巨大贡献,中国的 地位得到提高。考点、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 ,揭开了 反攻序幕。考点、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 、 、 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 军队的主力。考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 召开。(2)内容: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 社会的总任务。考点、新民主主义革

    24、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 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 的主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 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 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现代史现代世界: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二月革命:推翻了 政体,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 范畴。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 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四月提纲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

    25、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国际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 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同时也为殖民地、 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 和实践指导力量。现代中国: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 召开, 当选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6、共同纲领具有临时 的性质。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 旗为国旗,以 为国歌,采用 年。(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 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考点、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 和 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 和 社会主义发展奠定 基础。共产党领导的 合作和 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

    27、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 阶段。 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 、民族 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 最恰当的制度。考点、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97

    28、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 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 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9年, 人大把 ,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1984年

    29、,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1982年,英国首相 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7月1日,香港回归。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双方达成了 。1995年初, 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进程提出八项主张。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0、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新中国面临有史以来最困难的经济困难。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1)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 和对外 政策(2)对内改革包括: 体制改革和 体制改革(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重新确立了 ,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 上来;以 为中心; 决定实施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考点狂背填空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