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会考必备神器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知识.docx

    • 资源ID:9856105       资源大小:710.7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会考必备神器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知识.docx

    1、会考必备神器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知识必修一知识总结第一章 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适宜温度;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2)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赤道最大,向两侧高纬度递减。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太阳活动周期11年,活动标志黑子和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暴发生在日冕层。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 a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受阻; b扰乱磁场,出现磁暴现象;c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d气候异常,

    2、出现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自转公转旋转中心地轴日地共同质心旋转方向永远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1个恒星年365天6小时9分10秒1个太阳日24小时1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角速度南北两极为0其他各地均相等,约为15/小时1月初 近日点速度最快7月初 远日点速度最慢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交角,2326)5)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往返运动,其运动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6)昼夜长短:同一条纬线,昼

    3、夜长短均相同,日出日落时间时间均相同。a、 某地的昼长,即昼弧占整个纬线圈的比例,再乘以24小时。b、 夜长 = 24小时昼长c、 某地日出时间(当地时间)= 12h昼长/2 = 夜长/2d、 某地日落时间(当地时间)= 12h+昼长/2 = 24夜长/2 = 24日出时间7)晨昏外壳: 就相当于表盘上的指针,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昼半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夜半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次日0时; 赤道和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8)区时、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东早西晚。区时(中央

    4、经线所在地方时为所在时区的区时), 地方时(因经线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计算:15/时,1/4分)9)日界线变化规律: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1天);10)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纬度差:赤道同侧,大值减小值;赤道两侧,度数相加。 即“同减异加”11)五带名称(热带、温带、寒带),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有无极昼极夜现象。12)沿地表水平运动偏向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愈向高纬偏向越大。 应用: a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沉积左岸(北岸),冲刷右岸(南岸); b北半球气旋(逆时针)和反气旋(顺时针); c气压带风

    5、带的形因;d洋流的形成动力因素等。13)地球内部圈层的认识基于地震波的研究, 地震波的变化规律: 横波(字母S)速度慢,仅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字母P)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不连续面:33km处莫霍界面,2900km处古登堡界面。14)大气圈分布最广,水圈连续不规则、生物圈一跨三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两部分。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大气逆辐射特指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夜晚云层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阴天比晴天温差小。3)月球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大气稀薄,大气

    6、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4)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热上升,冷下沉; 上升气流的近地面对应低压, 下沉气流的近地面对应高压。 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 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 应用: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北半球为例( 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低压气旋: 近地面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近地面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多晴天。5)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6)风的方向是由以上三个力共同决定的。 理想状况(只有F梯 ) 高(考虑F梯和F偏) 近地面(考虑F梯、F偏、F摩)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7、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由高压指向低压 相对于F梯“南左偏北右偏” 相对于F梯“南左偏北右偏”7)绘制某地的风向(高空或近地面、高压或低压、南北半球): 从该点为起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然后根据半球位置偏转45,画出箭头。8)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风速越快。9)三圈环流(环流方向,气压带风带位置、名称、性质)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二分日气压带以0,30,60为中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而南北移动。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多雨 温暖湿润 炎热干燥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10)北半球冬季、夏季的气压中心名称: 夏季:亚洲大陆上较热

    8、,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较冷,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11)我国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春末(3-4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5-6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短暂的雨季。 因此,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12)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13)冷锋和暖锋共性:冷暖气

    9、团相遇,暖气团上升,形成降雨。区别:冷锋 冷气团主动 暖气团被迫抬升 速度快 时间短 降雨强度大 伴随大风、降温、降雨 暖锋 暖气团主动 暖气团主动爬升 速度慢 时间长 降雨强度小 多连续性降水14)几种典型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成因特点热带雨林南北纬10之间,刚果河流域、东南亚、亚马逊流域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终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地中海最为典型副热带高压(夏)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欧、南、北美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15)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增温的原因:人

    10、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所致。16)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海平面上升(南极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影响农业(中低纬减产,高纬度增产)、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1)河流补给来源及其作用方式: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 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夏季气温最高,流量夏季最大。 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之间可相互补给。(河水水位高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反之相反。)2)我国河流汛期差异: 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 我国东北地区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 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3)水循环的类型、过

    11、程及其意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各环节其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的是:地表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4)世界大洋洋流分布规律:(注意:记的是图和模型,而不是下面总结的文字) 中低纬度 洋流圈:北半球 顺 时针; 南半球 逆 时针; 北半球 中高纬 逆 时针方向洋流圈 北印度洋(以 赤道 为中心)形成季风洋流,冬季 逆 时针,夏季 顺 时针。 南极绕极环流方向:自 西 向 东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气候:暖

    12、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四大渔场) 顺流节约燃料,加速航行;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 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物范围6)四大渔场成因:北海渔场A、北海道渔场B、纽芬兰渔场C寒暖流交汇; 秘鲁渔场D上升流7)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8)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原因: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水资源短缺问题治理措施:开源与节流。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1)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使地表趋于平缓) 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13、外力作用:地表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对地表形态塑造(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2)受风力、流水、冰川和生物等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3)岩石成因分类: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有化石、分层),变质岩。4)地壳物质循环,三大岩石转化关系: 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岩浆岩, 地表的所有岩石经过沉积作用沉积岩, 所有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变质岩, 所有的岩石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岩浆 关键:岩浆 (三进一出)-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一进三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形成。 5)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除太平洋板块全部由海洋构成,其余五个均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14、板块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边缘多火山地震,如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A 阿尔卑斯山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 喜马拉雅山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C 落基山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D 安第斯山脉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6)断层及断块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若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断块山有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平地起高山-断层)7)背斜和向斜是受内力挤压形成的,判别的关键要看岩层的弯曲方向。 背斜:岩层向上弯; 向斜:岩层向下弯。 而地表的形态则是内力作用和外力

    15、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乙背斜易被侵蚀变成谷地,甲向斜不易被侵蚀反而保留成山地)。8)流水侵蚀地貌 落差大的区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型谷; 地形平坦的区域以侧蚀为主,形成宽浅的槽形谷( )。9)流水堆积地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10)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第五章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1)区域内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区域内各要素间统一演化;牵一发而动全身。2)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差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差异);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和热量组合差异)垂直地带性。3)判断迎风坡-背风坡,要看雪线: 迎风坡降雪多,雪

    16、线低。 判断阳坡-阴坡,要看自然带的倾斜: 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较高。 判断山脉所处的位置,要看山麓基带对应的自然带类型。必修二知识总结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1)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表现不平衡。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原因: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降低开始,到出生率下降到较低水平结束,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原始型高高低缓慢传统型高低高较快现代型低低低缓慢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分布:发达国家

    17、或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上实现了向现代型转变。4)人口迁移的特点: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10年|)、空间移位(跨行政界限)。 二战前后,大洋洲、北美洲都是人口的净迁入地区。 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5)1984年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特点:流动量大、频繁,其迁移原因:务工、经商6)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 推力表现在: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拉力表现在: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7)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确定性

    18、。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资源(正)、 科技水平(正)、 对外开放程度(正)、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8)我国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第二单元的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平原地区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山区和丘陵地区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交点即功能区边界)2)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 常见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3)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城市土地用途: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因素:交通的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距

    19、离。4)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城市人口规模,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5)城市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城市腹地(城市周边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6)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相距越远,服务范围越大,职能越多。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同一等级城市一般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7)中心地理论中,高一等级的城市应该位于低一级居民区的中央,才能最大程度方便全体居民,促进经济发展。8)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9)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化特点:人口规模增大、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衡量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

    20、城市化的进程过程曲线形状:一条稍被拉伸的S形曲线, 城市化三个阶段特点:城市化阶段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扩展趋势常见问题后期阶段70%以上缓慢慢犯罪率和失业率上升,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加速阶段30-70%较高加快快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初期阶段25-30%(低)缓慢缓慢功能区用地混杂,分异不明显 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区位选择的 实质 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2)自给自足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低):季风水田农业,也叫做水稻种植业 主要分布: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包括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水稻产量最大的是中国,播种面积最大是印度,出口最多的泰国。 发展条件: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形

    21、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耕作历史悠久、饮食大米的习惯。 特点: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一小一大一高三低)3)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较高):主要有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等 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广人稀 机械化程度高 农业科技先进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区域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其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形成专门的玉米带和小麦带。5)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属于典型的混合农业。6)混合农业的优点: 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22、 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时; 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适应性。7)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工程促进农业发展。8)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畜牧业是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代表。 有利条件: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发展措施:改善运输条件、合理易用草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开辟水源、培养良种牛。9)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边发展乳畜业的条件:市场广阔、冷藏保鲜技术进步、交通便利。1

    23、0)西欧-乳畜业区位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多雨雾,平地势坦,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和饲料的种植 经济发展快,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城市水平高,有饮奶习惯11)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选择考虑: 农业类型单位面积产值:花卉乳牛果园棉粮。 地价高低。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所以近郊农业首选花卉、乳牛。 农业需水量、地 形等。 运输条件等。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 原料 动力 科技 市场 交通 信息通达性 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数量2)工业分布原则: 从经济利益看,厂址应选择花费生产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但同时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4、3)不同类型污染物企业布局原则: 固体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液体污染: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气体污染:(单一风向)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 (季风)垂直于盛行季风的郊外; (最小风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4)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 工业地域分为自发形成的和规划形成的;也可以分为发育程度高的和发育程度低的。5)工业的分散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6)工业分散后,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条件: 现代化的交通、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7)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形成较早, 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 生产规模大, 以重工业为主。 新工业区: 形成较晚, 没有工业基础的乡村,

    25、中小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为主。8)德国鲁尔区(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发展条件:市场广阔、水路交通便利、优质煤炭、临近铁矿、充沛水资源。 衰落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生产过剩、新技术冲击、重化工环境污染。 治理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转向西部和南部)、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9)意大利工业小区(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 发展条件:政府支持、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开放的经济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地价低廉、用水用地方便。 特点:企业生产过程分散,生产高度专业化,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信赖,生产质地优良的轻工业产品。10)美国硅谷(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

    26、发展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交通便捷、市场稳定(军事订货)、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了解)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

    27、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优点:安全性能高、连续性能强、运量大、能耗小、管理方便、运营成本低。缺点: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按运量由大到小排序: 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按投资由多到少排序: 铁路、公路、航空、河运、海运 按运费由高到低排序: 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按速度由快到慢排序: 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交通线网延伸) 按灵活性由好到差排序: 公路、航空、铁路、河运、

    28、海运 (受自然影响程度) 按连续性由强到弱排序: 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公路运输:一般情况下,短程运输的首选;铁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较快捷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最经济的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数量较少、体积质量较小、贵重或急需的货物:管道运输:适合运输气体或液体。3)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4)南昆铁路修建意义:资源开发、发展旅游、带动沿线经济发展。5)修建铁路和公路干道的意义: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合理布局交通网,资源优势和经济区位优势相结合,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29、6)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 由于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已经超过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7)商业网点布局原则: 市场最优原则:建立在市中心(消费人群集聚)。 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环路边缘和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第六章人地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采集渔猎文明:敬畏自然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生态文明:人地协调2)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3)可持续发展内涵: 目的(社会持续发展); 基础(自然持续发展); 条件(经济持续发展); 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工业)、发展生态农业。5)北京发展生态农业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注意事项

    本文(会考必备神器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