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984476       资源大小:31.5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1、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校级联考】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琐屑(xi) 箴言(jin) 擅长(shn) 巧妙绝伦(ln)B俯瞰(kn) 重峦(lun) 遒劲(jn) 惟妙惟肖(xio)C荫庇(b) 汁液(zh) 嶙峋(ln) 长途跋涉(b)D谦逊(sn) 枢纽(sh) 田畴(chu) 无动于衷(zhng)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五一期间,乌梁素海游人如织,摩肩接踵。B张美丽的

    2、美貌使在场的其它姑娘都黯然失色。C韩国政府自出心裁地部署“萨德”,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D网络是柄双刃剑,它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是也会藏污纳垢。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从国家公布了“全面取消漫游费”的政策后,迅速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热议。B红海行动上映时,电影院内坐满了人,只有一个位子还空着。C“三月三”期间,我市进行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传播壮乡文化的活动。D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牺牲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

    3、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BCD5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背影-散文- 朱自清 -现代作家B愚公移山-神话 -列子 -战国C饮酒-五言律诗-陶渊明-东晋D我为什么活着-散文-罗素-法国作家二、字词书写6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题b 推chng 秀q三、综合性学习7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根据内容,概括出两个要点。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缺乏科学知识,我们可能连

    4、报纸上的新闻、电视上的节目都看不懂。英国学者CP斯诺曾经说过:“对科学的无知,就是对现代社会的无知。”(两种文化)现代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站在时代文化的前沿,感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感受科学更改的魅力,更为真切地体验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而不被“边缘化”。 科普作品种类很多,如解说科学原理、探讨科学问题、介绍科学应用、展望科学前沿、回顾科学历史等,可谓洋洋大观。科普作品的写作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抽象的事理,以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2)如果你是一个科学爱好者,并且经常写一些科普文章,现在让你代表你们学校去参加市里的“科普作品展”,并让

    5、你在大会上发言。请先写一篇发言稿提前做一下准备。(不少于50个字)(3)“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此选段出自_作者是_国的_。这本书作为科普著作,其文学价值也极高,被称作“_”四、句子默写8默写(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2)_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3)_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4)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5)_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

    6、照渔家傲(6)_ ,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古诗,回答下列小题。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9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以人为镜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

    7、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选自资治通鉴)(注释)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妻(q):以女嫁人。薨:古代指王侯或高官死。羽葆鼓吹: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上遣使者问讯(_)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_)悉辞不受(_)上思征不已(_)12用“”标出下面句

    8、中朗读时的停顿(各一处)。郑 文 贞 公 魏 征 寝 疾 ,上 遣 使 者 问 讯。13翻译下列句子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14唐太宗对魏征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乡村的炊烟张峪铭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去,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 就拿炊烟说吧。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

    9、温暖的人间至味。在那食物贫乏的年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窿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 一户人家的炊烟,是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A) 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着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那就是外

    10、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 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会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父亲用单拇指,放在刀刃上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有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柴挑回到家,左右邻居的炊烟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B)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还看家里的炊烟。哪

    11、怕你在割稻或耕田,当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又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耙,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 (C)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 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烟升起,只有门牌升到了空中,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了做锅粑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里,汽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过程简洁了,可那

    12、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憾的是,没有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D) 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15请说说文章以“乡村的炊烟”为题有什么好处。16结合文意,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人间至味”的含义。17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其实炊烟也是乡村人的时间坐标。A(A)处 B(B)处 C(C)处 D(D)处18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9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苏州西山雕花楼马杰深藏于苏州太

    13、湖西山堂里古村中的百年古宅仁本堂,是一处建于清朝的古建筑群。仁本堂又称西山雕花楼。仁本堂老屋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乾隆年间,堂里族人徐治堂、徐赞尧在清康熙明式祖屋上进行了翻修和扩建。道光元年正厅竣工,取名“仁本堂”,意为“以仁为本”。老宅和新宅在形式、装饰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民居建筑史的发展变化,由于时代跨度不大,总体风格大同小异,是一个结合得比较完美的建筑群体。拾级登门,绕过大理石立屏,眼前就是一个开阔的庭院,以前那里是仁本堂老宅建筑的一部分。原来的仁本堂老宅,共有三落,自南而北是门厅、轿厅、王厅、楼厅、后楼。建筑层次由底而高,各组建筑中有天井间隔,门厅仍在,只是将墙门改成将军门。轿厅、主厅后

    14、楼已毁,在废墟上修建了的将军门楼,叠筑山池,构建亭榭,移栽树木,一泓池水,游鱼摆尾,进入老宅的甬道贯通其间。大门中轴线的甬道上是当年的正厅门楼,原刻有“世德永承”四字,可惜因年久失修,正厅及其砖雕门楼在1978年被拆毁。第四进楼厅翻建于乾隆四十四年,楼下三开间东西各带一厢,呈“凹”字形。对着楼厅的砖雕门楼,有横额“礼为教本”四字,取自颜氏家训。楼厅西侧是老宅仅存的堂楼厅,东、西各带两厢,楼下两厢是过道,隔天井遥遥相对。楼上是见峰楼,推窗远眺,缥缈峰映入眼帘。由堂楼厅往西,就是仁本堂新宅,即雕花楼的主体。雕梁画栋,竭尽建筑雕刻之能事。梁柱、门楣、窗扇、楼梯、栏杆上,处处有精工细作的木雕花饰。在地

    15、穴、月洞、门景、墙面、裙板等清水砖上,也有秀逸精雅的砖雕花饰。因此,它是名副其实的雕花楼。新宅现存三落,正落两进,东落最后一进是东花厅,为花篮厅建筑样式。它的前步柱悬于室内上空,柱下端雕镂成花篮状,前后加轩,以扩大空间。楼下朝南十二扇花格长窗,东西两壁为清水墙,整个厅堂精致雅洁。在这栋气势宏伟的深宅天院中,最让人惊叹的是满目精美的雕刻。据统计,仁本堂里里外外、楼上楼下总共有各类各式的木雕、砖雕、石雕三千余件,各种格调的花窗花格花栏杆620余扇,无一雷同。这些精美的雕刻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是一栋精美绝伦的雕花艺术博物馆。整个仁本堂占地约十亩,建筑面积约四千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和宅后丘陵,是西山目前最

    16、大的清代建筑群,建成以来,基本格局得以完好保存。一幢古民宅就像一部书,记载着历史的痕迹,也记载着前人在人居环境上集生态、人文、规划、建筑于一体的设计智慧。20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西山雕花楼的?请分点概括。21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什么?22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3“建成以来,基本格局得以完好保存”这句话中的“基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八、作文24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一)请以“初二,和 一起走过”为题作文。(二)未来的精彩永远生长在不断努力的枝干上。前方,究竟是贫瘠的荒漠,还是葱郁的原野,取决于每一阶段的努力。有的人下定决心,不在吃苦的

    17、年纪选择安逸;有的人做好打算,在书香中找寻更好的自己不想在未来留下遗憾,就必须不断刷新自我。请以“刷新自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总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要有真情实感(4)不许抄袭套作。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A.箴言(zhn)。B.遒劲(jng)。D. 谦逊(xn)。2C【解析】【详解】C项,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3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

    18、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自从”;B项前后矛盾,应该改为“电影院内只有一个位子还空着”;C项搭配不当,应该把“进行”改为“开展”。故选D。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4A【解析】试题分析:先要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可知本段介绍的我对春天的热爱。“不是而是”为关联词语,所以应放在第一个空。有过度的效果,可以

    19、承上启下,故放在第三个空。所以选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5A【解析】【详解】B. 愚公移山-寓言。C. 饮酒-五言古诗。D. 我为什么活着-散文-罗素-英国作家。6题跋、推崇、秀颀【解析】【详解】考查字形书写。“跋”不要写成“拔”,“崇”不要写成“祟”。“秀颀”美而高。颀:高。7(1)科普

    20、作品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介绍了科普作品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抽象的事理的特点。(2)例: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x,今天我们共同迎接即将开幕的(中间所内容必须与本次活动的主题有关)最后,预祝本次圆满成功!谢谢大家!(3)昆虫记、法国、法布尔、昆虫的史诗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内容概括要点。通篇阅读材料,全盘把握,分出层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找到关键词句,材料一的第一句“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材料二是最后一句“都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抽象的事理,以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2)发言稿先要写称呼,然后围绕此次活动鼓

    21、励人们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或参加此项活动,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最好运用大众语言。最后写出祝福词。(3)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这部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8(1)山山唯落晖 (2)月下飞天镜 (3)岂不罹凝寒 (4)浑欲不胜簪 (5)天接云涛连晓雾 (6)微动涟漪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解析】【详解】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

    22、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唯、晖、罹、簪、涟漪、拂。9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意思对即可)10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意思对即可)【解析】9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

    23、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10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悟的理解。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11

    24、讯:问 第:家、家中悉:都 已:停止12郑 文贞 公 魏徵 / 寝 疾,上 / 遣 使 者 问 讯。13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他,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 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14第一,派人问讯,赐以药饵;第二,派人留宿,闻其动静;第三,携太子探视,将公主嫁给其子;第四,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第五,望灵痛哭,亲撰碑文。【解析】【分析】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讯:问。第:家中。12本题考查划

    25、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句意: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故句子划分为: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

    26、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志:愿望。兴替:兴衰更替。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结合文中句子“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分条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洁。【点睛】译文: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

    27、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15全文围绕炊烟叙事抒情,炊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清晰;作者通过炊烟,描写了温馨朴实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温暖乡村生活的向往及对有炊烟的那个时代的遗憾和怀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8、16人间至味原指人间最美好的味道。文中指乡村炊烟的烟火味带给“我”的情愫是无可比拟的,是令人怀念的最温暖的味道。17B18环境描写。“一弯冷月”渲染了乡间凌晨的清冷,写出时间之早,体现了父亲的辛劳。19表现了作者对温暖质朴的乡村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过去有炊烟的那个时代的遗憾和怀念。照应文章标题,收束全文,揭示文章主旨,呼吁“留住炊烟”。【解析】【分析】15考查题目的好处。题目的好处作用: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交代文章主题、情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此文围绕炊烟来叙事,是文章的线索。通过对乡

    29、村炊烟的回忆,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向往及对如今没有了炊烟的遗憾,突出主题。16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一般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再要结合语境分析出语境义。“人间至味”本义指人间最美的味道。这里指的炊烟散发的烟火味,带给我的是静谧、安详,让我感受到温暖的味道。17“坐标”是用来确定位置、时间的。只有B处,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耙回家,人们把炊烟稀薄当成回家的时间,故放在B处合适。18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渲染气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等。划线句子描写的是天上的“一弯冷月”,渲染清冷气氛,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衬托

    30、父亲劳作的辛苦。19考查结尾段抒发的情感和作用。“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是作者对炊烟的喜爱与怀念。“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 表达了对如今没有炊烟的遗憾。结尾段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首尾呼应。20 地理位置;建筑历史;结构布局;主要建筑特色;面积规模。 21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仁本堂的雕刻数量之多从而表现仁本堂是一栋精美绝伦的雕花艺术博物馆。 22 空间顺序。作者按照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的空间顺序介绍了仁本堂的结构布局。 23 不能。“基本”是大体上的意思,表示大体上的格局得以保存,但不排除有细微之处受到破坏不。如果去掉“基本”一词,句子的意思过于绝对


    注意事项

    本文(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