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五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9829309       资源大小:31.4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五新人教版.docx

    1、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五新人教版阶段滚动月考卷(五)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艺及西方人文精神(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2.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

    2、家、儒家 D.法家、墨家3.孟子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5.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孟子的主张相比,

    3、董仲舒的主张()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6.某学者指出: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衡,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索,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A.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B.得到了当朝统治者的推崇C.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D.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4、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8.南宋叶适认为“理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强调“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并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以“功利之学”反对理学空谈B.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C.主张国家扶植商品经济的发展D.用道家思想管理国家经济9.“正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翻地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材料反映出()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B.由明入清儒学发展受挫C.实学理学经学是宋至清儒学的发展

    5、路径D.清代学者力图恢复先秦儒学10.顾炎武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坚守理学教诲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发扬孔孟之道11.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1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

    6、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宗教化 B.逐渐贵族化C.逐渐平民化 D.逐渐神秘化13.宋朝文人认为“唐诗无避讳”,论及本朝时则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由此可见()A.唐人写诗不受礼义纲常约束B.政治环境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C.文学的使命就是反讽现实政治D.唐诗水平明显高于宋诗14.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说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C.宋代庶民社

    7、会崛起,故道教强调人世苦行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15. “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一思想观点属于()A.陆王心学 B.宋明理学C.智者学派 D.启蒙思想16.柏拉图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这表明了柏拉图具有()A.广泛民主思想 B.法治思想C.理性主义思想 D.人民主权思想17.古希腊人留下了表现力与美的掷铁饼者(如图)等艺术品。这种以裸体为美,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的风尚说明古希腊社会()A.效仿神灵,无拘无束B.

    8、古风浓厚,世情淳朴C.崇尚自然,歌颂人性D.人民主权,个人自由18.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这是因为()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C.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 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19.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B.揭露教会腐败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D.反对禁欲苦行20.某学者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

    9、中心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21.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罪名杀人罪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伪造文书赦免价8个金币6个金币7个金币A.因行称义 B.先定论C.信仰得救 D.教随国定22.马丁路德说:“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他想强调的是()A.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C.人在上帝面

    10、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23.孟德斯鸠曾说:“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下列符合孟德斯鸠此言论含义的是()A.理性思考可以完美了解世界B.人民有权以暴力推翻专制统治C.近代社会思想家追求限制王权D.启蒙运动倡导社会各阶级平等24.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着;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A.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C.无授予则无权

    11、力D.防止集权是制度设计的根本25.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表明()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取言论自由B.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C.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

    12、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

    13、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6分)(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

    14、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材料二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

    15、吕后当政时发生的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并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发展的因素。(6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它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16、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它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

    17、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2分)(2)根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其目的何在?(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3分)(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3分)29.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

    18、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材料二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材料三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殿堂。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人文

    19、精神的核心。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6分) 答案解析 1.DD中的“礼”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正确。2.A“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正确,B、C、D错误。3.A从“善教,民爱之”和“

    20、善教得民心”可知强调的是教化功能,故A正确;题中没有涉及兴办教育,故B错误;C是孔子思想,故C错误;D是荀子思想,故D错误。4.D“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其核心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错误;董仲舒吸收了法家学说改造了先秦儒学,故B错误;作者论述的是新儒学与法家思想的关系,而不是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故C错误;董仲舒新儒学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故D正确。5.A由题目中的信息“孟子说:君有大过反覆不听,则易位”“董仲舒说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董仲舒修改了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君轻民贵”的理念,认为“君权神授”,强调了对君主的服从,故A正确。6.C董仲舒新儒学

    21、宣扬“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他只是开启了儒家宗教化的进程,故A错误;朱熹的思想在南宋以后才成为官方哲学,故B错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论,朱熹的“理欲二分”“以理制欲”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故C正确;汉武帝时期,开始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D错误。7.B“存理去欲”“存心去欲”“格物”“格心”“成贤成圣”“齐家而平天下”都体现了理学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故B正确。8.A“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是指叶适反对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重本抑末”;“理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物

    22、之所在,道则在焉”,是指叶适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以“功利之学”反对当时的理学空谈,故A正确。9.A根据材料信息“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可得出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是从理学到经学,根据材料信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可得出是实学演变的背景,故A正确。10.D从材料“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主张取先秦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把孔孟之道视为儒学根本,故选D。11.D材料通过列举古代中国向西方传播科技与西方传入中国的科技对比,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故D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在清朝才推行,故A错

    23、误;材料所述只是史实,没有体现作者的立场,故B错误;C不符合史实。12.C随着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学兴起并不断发展,反映主流文学表达形式逐渐平民化,故C正确。13.B唐朝政策开明,言论较为自由,宋朝时君主专制加强,不允许自由发挥,从题干“唐诗无避讳”,到宋朝则变为“今之诗人,不敢尔也”可以印证,故B正确。14.C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因而道教强调苦行,改善社会,故C正确。15.C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这与材料信息“全在于人的感觉”相符。故选C。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

    24、排除。16.C从材料中可得出信息: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从而强调了他鼓励人们理性思考,为公正而努力,故C正确,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B、D错误。17.C“以裸体为美,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展现的是人的力与美,歌颂的是人性,不是效仿神灵,故A错误,C正确;掷铁饼者无法看出古风浓厚,世情淳朴,故B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错误。18.C材料主要提到文化转型,而资本主义萌芽属于经济层面,故A错误;“率先开辟了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是意大利,故B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意大利是西方文化奠基者,故C正确;最先开展宗教改革的是德意志,故D错误。19.B

    25、据题干故事的内容可知目的是揭示教会的腐败,反对教会的腐败与控制,故选B。A、C、D只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20.B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之处。文艺复兴强调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世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利,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故选B。21.C观察表中信息,可知反映了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信仰得救,赎罪券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却反映出教皇的贪婪,故选C。A、B、D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22.C马丁路德认为传教士之所以享有较高地位,是由他充当的教职带来的。一旦去除这个教职,则与他人无异。强调了在上帝面前,每个人的地位和权

    26、利是平等的。故选C。23.B题目中未提到理性,故A错误;“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就意味着反抗、暴力推翻,故B正确;题中讲“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限制王权”和“社会各阶级”没有体现出来,故C、D错误。24.B根据题干“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说明议会的重要,故选B。A、C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约关系,而是说立法权的作用;D在材料中并未体现。25.C据题干“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的信息,说明了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故选C。26.【解析】第(1)题第一问,材料叙述这一时期文化时,是分地域进行,同时不同地域内容不同,

    27、故概括特点可从此二角度出发,指出地域性、内容多样性。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奠定我国文化的基础,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等。第(2)题材料对文艺复兴的介绍主要从内容及影响范围两个角度展开;同时结合材料中的“文化运动”,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等提升到社会转型、文化发展的视角予以总结提炼概括。第(3)题第一问,抓住材料中“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即可得出其特点。第二问,联系所学知识、时代背景,从主客观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地位: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开创了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的先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的推行提供

    28、理论依据;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6分)(2)特点: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地位和价值;促进了社会转型。(4分)(3)特点:现代化启蒙(答救亡图存可得1分)。(2分)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2分)27.【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一中两部史书所记载的主题及涉及的范围回答;第二问可以从生产力水平、民族意识、地理知识及世界联系的程度等角度分析。第(2)题第一问由材料二中“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政权颁行”“天象观测有助于”“日食记录”等信息和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从机构设置、完善历法

    29、、仪器制造、观测记录等角度概括;第二问由材料二中的“从政治角度解释”天象及古代科技的指导思想、服务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答案:(1)共同点:以本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2分)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状态。(4分)(2)表现:中央政府支持和组织建立专门的机构;多种观测仪器的制造和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历法不断完善。(4分)因素: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2分)2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从思想和政治实践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体现

    30、在权力的制衡方面;第(3)题,从美国政权组织形式及体现的思想等角度分析;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2分)(2)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2分)目的: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2分)(3)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3分)(4)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3分)29.【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保持一种和谐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提出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等概括古代人文思想;由材料二中“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等概括古希腊人文思想;从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两方面分析社会根源。第(2)题第一问应从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属性回答;第二问要结合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和思想文化状况等方面分析。答案:(1)核心:古代中国: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古希腊:对灵魂的塑造和理性精神的培养。(4分)社会根源: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2)区别: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


    注意事项

    本文(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五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