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docx

    • 资源ID:9821359       资源大小:71.8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docx

    1、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2010-2-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 钱伟长 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

    2、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重要贡献】 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

    3、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推荐词:杜玉波:奠基中国近代力学,他是伟大的教育家,而一生坎坷,从未放弃理想,为国家谋,为天下谋。纪宝成:论语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钱先生以毕生的身体力行,昭示了一位学着的坚持与信仰。颁奖词:“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赤子”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2. 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

    4、东林 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

    5、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推荐词:陈淮: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个人照,值得我们整个社会照,值得我们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照。喻国明:他们如期还薪原本是普通的,因为生死接力,才显得具有特

    6、别的意义,透过这件事情,引起的巨大的社会反响,也许应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令人痛心的缺失。颁奖词:“不欠工人良心债”“信义”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3. 才哇 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

    7、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推荐词:陈彤:他是一个普通的村干部,当大灾到来之时,才哇展示出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应该有的担当和力量。丁俊杰:村民就是自己的亲人,有了

    8、亲情才能干好基层工作,关键时刻才会有这样的风范。颁奖词:“先救村民 再顾家人”“铁汉”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4. 郭明义 雷锋传人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

    9、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推荐词:王振耀:长期奉献,不计报酬,于普通岗位拓展慈善,的确是当代雷锋。阎肃:谁言雷锋去,请看郭明义。萦怀热心肠,满腔浩然气。颁奖词:“

    10、雷锋传人”“传人”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5. 王伟 大荔军人 舟曲之子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武警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集合哨响起,73名武警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集合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

    11、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推荐词:陈章良:送别妻儿他落泪了,当他深信,爱人就是爱所有的人。英雄坚强,舟曲人民永远是你的亲人!朱玉:那个夜晚燃起的灯火,将成

    12、为无数人今生不灭的火把。颁奖词:“丧妻之痛化为救人之勇”“砥柱”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6. 王万青 草原曼巴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

    13、。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

    14、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 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

    15、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推荐词:彭长城:他以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牧民解除病痛,温暖了草原民族的心。王晓辉:医者仁心,不同民族有着共同的爱,共同的善良,普通人之间的爱和给予,能让友爱更长久。颁奖词:“草原好医生”“仁者”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7. 王茂华 谭良才 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男,198

    16、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17、。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推荐词:刘姝威:普通的教师,普通的农民,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少舍己为人的英雄。涂光晋:当他们义无反顾冲进火海的时候,近乎于本能的行动,折射出今天亟需弘扬的善与爱。颁奖词:“英雄翁婿”“炽爱”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8. 三栖尖兵何祥美自电视剧士兵突击在中国播出以来,关于狙击手的种种故事一直是民

    18、众的热门话题,而现实中的狙击手要比虚构的冷酷杀手要“柔情”得多。 将到而立之年的上士何祥美已是一个4个多月大孩子的父亲。每天在训练之余都要给家人电话或短信问问小孩的成长情况。 担任过何祥美所在部队狙击手集训队队长的郭依衡介绍说,何祥美好奇心强,爱钻研,经常订阅电脑书籍和杂志,现在已经从一窍不通发展为电脑的行家里手。 “平时,他还喜欢摸摸吉他,现在居然弹得有模有样了,”郭依衡说。在部队的十年时间里,何祥美不仅完成了从普通士兵向神枪手的转变,也完成了自己从初中文化到大专文凭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何祥美已经是一名精通枪械,能够潜水并能在空中操纵新型装备的三栖战士。何祥美告诉记者,驱动他成长的是对祖国

    19、和人民的信念。“一名狙击手最重要的是忠诚和信念,”他说。 曾是何祥美第一任连长的柴道国说,从士兵到尖兵,何祥美的经历,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各级领导战友的关心和他自己的勤奋好学。 何祥美所在南京军区某部副政委朱永和介绍说,何祥美的成就体现了这几年部队大抓军事训练的成果。他说:这个兵很全面、很冷静。人民群众希望看到这样的士兵。而这几年部队训练抓得紧,训练强度加大,训练领域不断拓宽。他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军队,推进军事转型是要让人民睡得安稳、过得踏实。 朱永和说,作为“80后”的一个兵,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有狙击手的灵性,而部队里像何祥美这样的士兵很多。他们民主

    20、意识比较强,喜欢提意见,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发展、建设。 崇尚不断学习的何祥美正在自学大学本科课程。他入伍时,部队里的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2009年12月,13万“80后”、“90后”大学生跨入军营大门,为和平之师带来一抹靓色。面对未来,何祥美对记者说:很珍惜留在部队的机会,部队的需要才是最大的光荣。同时,他表示很想去国外交流学习,把好的经验带回来。推荐词:陆小华:士兵当精忠报国,但是没有精湛的武艺,又如何却敌报国?拥有足以制胜的能力,才能享有和平。陈小川:我们有一百万条居安思危的理由,却没有一条安享太平的借口,这就是这个兵心中的忧患和肩上的使命。颁奖词:“这个狙击手不太冷”“神兵”百折不挠,百

    21、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9. “最美的洗脚妹” 刘丽小时候,她因家贫辍学外出打工,被人称为“洗脚妹”。她省吃俭用,把工资分成三份,除去自己开销,一份寄给父母,一份资助贫困学生。 10年来,她用辛辛苦苦洗脚打工挣的钱资助了逾百名贫困学生。这位80后的颍上女孩叫刘丽,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美洗脚妹”,当选2010年安徽十大新闻人物。刘丽家在阜阳颍上县的偏僻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她是长女,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家里穷,为了供兄弟姐妹读书,刘丽初一还没有读完就被迫辍学外出打工。 1995年开始,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

    22、务员,当过保姆。1999年,刘丽来到厦门打工,进了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在同事眼中,刘丽拼命工作是出了名的。为了挣钱,她把“家”都搬到了足浴城:上完晚班,几张凳子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床,眯一会儿,客人来了继续上早班。 “看看我的手,就知道这些年我工作多么勤奋。”刘丽摊开双手,她的手指关节早已变形,手心都长出厚厚的茧,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符。2001年,刘丽的弟弟妹妹有的开始参加工作,家里的情况好转,这让她松了口气。不过,刘丽开始挂念起家乡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和当年的我一样,因为没钱而失去上学的机会,不在家种田的话,就只能出来打工。 ”刘丽说,家乡十分贫穷,这样的孩子很多。“我读书时很刻苦

    23、,成绩也很好,要不是因为家里穷辍学,现在我也许是位老师,或者医生。 ”刘丽说,当老师或医生一直是她儿时的梦想。“不想那些家里穷的孩子再走我的路,不要像我一样遗憾,这就是我帮助他们的原因。 ”于是,刘丽开始资助颍上县的贫困学生。在足浴城为了生计艰辛打拼,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那些贫困学生,自己却仍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刘丽做着这样的“傻事”,不仅家人不理解,不少同事私下里甚至叫她“神经病”,还有人说她是炒作、想出名。 “我自己也曾想过放弃。 ”刘丽说。刘丽心中一直记着一件好几年前的事情。当时,她在厦门捐助一个贫困学生,孩子的父亲因病去世,爷爷奶奶年迈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工地打零工,挣钱养

    24、活一家四口。 “当我把学费送到他家时,孩子的奶奶拉着我的手泪流不止,尽管她说的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但她的眼神我能懂。 ”刘丽说,就是这样的触动让自己坚持下来。 “我希望这些孩子不要因为贫困而放弃读书,不要让贫困给他们带来遗憾,希望他们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读书成材”。除了资助老家的贫困学生,刘丽后来又通过厦门妇联,开始资助当地的贫困孩子,还联系朋友资助贫困学生。如今,刘丽把每个月工资分成三份,一份日常开销,一份寄给父母,一份资助贫困学生。“我的开支很少,就是租房、吃饭、手机费,衣服、化妆品都很少很少买”。为了资助更多贫困学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刘丽建了三个爱心QQ群,目前已有400多位网友

    25、加入爱心群。现在的刘丽是一家足浴城经理,她同时报名参加了远程教育,攻读工商管理专业。 “希望自己有更强的能力帮助别人,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推荐词:孙伟:刘丽以自身朴素的生活经验,坚守着善良的底线,展现了当代青年没有熄灭的爱的光芒。王晓辉:她和她代表的80后女孩,是都市森林中的蒲公英,真正中国的希望将在他们脚下生根。颁奖词:“洗脚妹资助贫困生”“姐姐”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10. 孙炎明 警界保尔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

    26、守所任监管民警。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08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被

    27、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五年前,他不幸被查出患有脑癌,短暂的绝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用微笑面对病魔;作为看守所民警,他恪尽职守,将每一个在押人员视为亲人,用真情感化和挽救那些误入歧途的灵魂。对他来说,每天上班像打仗,下班就是凯旋。推荐词:涂光晋:耐心,诚心,坚守,坚持,他用生命诠释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任卫新:职守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却让死囚的心灵,重新感受到久违的人间温暖。警界保尔,特殊的爱献给了特殊的你!颁奖词:“警界保尔”“活着”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

    28、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感动中国特别奖1. 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烈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男,汉族,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郭宝山,男,满族,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树林,男,汉族,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李晓明,男,汉族,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警察队长; 李 钦, 男,汉

    29、族,47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 钟荐勤,男,汉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宣传官; 和志虹,女,纳西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警察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 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

    3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为烈士。2. K165次列车乘务组 英雄列车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铁道部授予西安

    31、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3. 中国志愿者群小白菜小白菜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对自己和同伴的昵称,由于穿着绿白色相间的志愿者服装而得名。2010年5月上海举办第四十一届世博会,一批80后、90后的年轻人幸运地作为志愿者进入了世博园区,为观展的客人提供服务。他们接受了严格的上岗培训,除了具有过硬的服务技能外,都具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 在场馆,在车站,在广场,他们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世博园中显得十分抢眼。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狂风暴雨,不管多么辛苦和忙碌,他们总是面带微笑,驻守或奔忙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从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到胸有成竹、沉着面对,赢得了中外游客与世博组织方的一致好评,也为中国完善志愿者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84个日夜,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了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的承诺。他们的微笑不仅成为一道独特亮丽的世博风景线,同时也成为了全世界了解中国年轻一代的重要窗口。


    注意事项

    本文(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