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文言文18个虚词讲解总.docx

    • 资源ID:9816295       资源大小:74.76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18个虚词讲解总.docx

    1、文言文18个虚词讲解总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一、考纲表述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筛选稳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知识点分解1.文言文常见实词考查(资料:古汉语常用字典、120个常见文言实词释义、训练30篇高考文言文)2.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考查(资料:18个常用虚词释义、虚词训练)3.文言文翻译考查(资料:文言文翻译方法解读、文言文翻译专题训

    2、练、30篇高考文言文)4.文言文特殊句式考查(资料:文言文特殊句式例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及翻译)5.文言断句考查(资料:文言文断句方法解说、断句训练)6.文言文综合阅读考查(资料:30篇高考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虚词一、18个常用虚词讲解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 之1.用作代词2.用作助词3.用作动词4.音节助词、复合词1.用作代词:一般作宾语,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有时也可代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可以作兼语。所谓兼语,是指“之”既是它上面动词的宾语,又好象是它下面述说词(动词或形容词,又

    3、称谓词)的主语。(例:輮使之然也)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此”,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例: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至则无用,放之山下。(黔之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

    4、溪,皆产梅。(病梅馆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被后置的定语之前,可译为“的”。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

    5、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时间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用作动词,“之”用作动词只有一种一丝:“到”。例: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4.复音虚词由“之”结合的复音词有“之类”“之属”“之徒”“之流”等

    6、。这类词基本同义,“之”似有“这”之义,可根据上下文翻译为“这一类”“这一批”“这一群”等。例如: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六国论)辨析下列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国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2 其用作代词用作副词用作

    7、连词用作助词1.用作代词: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等。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

    8、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也可省去。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使”等;或表选择,可译为“抑或”“还是”。常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用,译为“是还是”。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4.用作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作

    9、用,无实际意义,可不译。例: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辨析下列“其”字的用法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3 而1.用作连词 2.用作代词 3.用作名词 4.用作动词 5.复音虚词1.用作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或译为“又”例:永州之野产异

    10、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石钟山记)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伶官传序)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渔公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以致”等。例: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11、。(石钟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等。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齐桓晋文之事)表示修饰关系(即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可不译。例:徐而察之。(石钟山记)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2.用作代词:同“乃”“尔”,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3.用作名词例:深

    12、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周礼考工记)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逍遥游)4.用作动词,通“如”,好像。例:军惊而坏都舍。(察今)5.复音虚词附在别的虚词后,构成“以而”“既而”“俄而”等固定结构,可译为“一会儿”“不久”等。 例:已而英霍山师大起。(梅花岭记) 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以衾相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而已”连用,为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师说)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净过日而已。(与妻书)“而后”连用,作为连词,表示前后两件事的连续关系或条件,相当于“方才”“才”。例

    13、: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辨析下列“而”字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用心躁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执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若夫乘天地之气,而御六气之变。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掩口葫卢而笑。封府库,籍吏民,而待将军。习题训练自戒 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

    14、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5、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遗善为闾里传 为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3.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

    16、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2)虽贫

    17、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4 以1.用作介词 2.用作连词 3.用作动词 4.用作名词 5.用作助词 6.复音虚词1.用作连词: “以”作连词与“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可以用“而”替换它。二者的区别是:“而”是用得最广的连词,可表各种关系,而“以”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秦王大喜,传以

    18、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承接,可译为“而”“就”“接着”或不译。例: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表示因果关系。因为例: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表示目的关系。以便,来,用来。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问说);楚人伐宋以救郑。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与妻书;为

    19、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柳毅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2.用作介词:“以”字作为介词,它后面一定带有一个名词或者词组。“以”字和它后面的名词或词组组成一个介宾词组。以”字后的名词或词组即是“以”字的宾语。整个介宾词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凭借”“用(凭借)的身份”“按照”。例:娘以指叩门扉曰。项脊轩志;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段太尉逸事状;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雁荡山)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捕蛇者说) 表示

    20、动作处置的对象。把例: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与妻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为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段太尉逸事状;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在,从。例: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苏武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和,与,跟。有时可以为“率领”,“带领”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羽本纪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与“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上”。 关于这一意

    21、义究竟是连词还是介词,尚有争议,本人比较同意作介词,因为“上”“下”“东”“西”等词是方位名词。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注意:介词“以”,一般说来都需要宾语部分,以便组成一个介词词组,来修饰动词,但是在文言文中,有时介词“以”的宾语可以省略。比如,宾语太长或者宾语已在上文中出现过。这种省略不会影响文义。例:明日,子路行以告。(论语微子)关于“以”字组成的介宾词组,在词序上有两种变化值得注意:其一,整个介宾词组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也可以放在动词(及其宾语)后面;其二,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以”的前面。有时候,提前的宾语

    22、是代词“是”,“是以”等于说“因此”。3.用作动词:认为、以为,使用、任用,率领,有,通“已”停止。自以寿不得长。屈原贾生列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农民以鬻子者管子无以,则王乎!孟子4.用作名词:原因例: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5.用作助词:与“来、往”等连用,表时间、范围等。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指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6.复音虚词:以是、是以、以为、有以、无以例:寡人之国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孟子梁惠王下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逍遥游此可以为援(隆中对)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

    23、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7.用作副词,通“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辨析下列“以”字的用法及意义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以勇气闻于诸侯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习题训练(共19分)姓名: 座号: 成绩:伯父墓表 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

    24、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

    25、,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

    26、:“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 )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 B C D3.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译文: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28、3分)译文: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译文: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5 于1.用作介词 2.用作助词 3.复音虚词1.用作介词:“于”是古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今翻译时多应改作状语,有的可改作宾语) 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条件。在、从、到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洞庭于兹,相远不止几多也。柳毅传;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赤壁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引进动作趋向、对象。给、在、对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爱其子

    29、,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胜过、比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同“与”,和,跟,同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引进动作的主动者。被、受到例: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柳毅传;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作动词词头,有补足音节的作用,使语句和谐的作用。例:黄鸟于飞3.复音虚词。于是介宾短语,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例:于是予有叹焉。游褒禅山记;于是宾客无不色变离席。口技表示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用法相同。例: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鸿门宴;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辨析下列“于”字的用法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伤仲永)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18个虚词讲解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