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 资源ID:9803373       资源大小:197.3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1、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一历史命题: 审题:(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3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

    2、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4西周发迹于富庶的渭河谷地,定都岐山脚下的镐京。如何控制新增的广大东部地区?周公决定继承武王的规划,在洛邑新建一个都城,称为成周,镐京则称为宗周。镐京为“宗周”,意在强调( )A周为天下之大宗 B周公是天下共主C镐京是周的发迹之地 D镐京是周的都城所在5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 )A建立和维系

    3、宗法制 B确立贵族等级秩序C维系社会秩序稳定 D弥补分封制度缺陷6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中作者意在表明 ( )A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7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层,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这里引起“百姓”词义变化的

    4、主要因素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化出现,宗法制遭到破坏B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推行,导致世家大族开始衰落C两宋时期城市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队伍迅速扩大D近代“西学东渐”,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8周初分封,受封诸侯从周天子那里不仅得到土地、部族民众和表示身份与权力的彝器等,还获得了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由此可知,当时分封( )A削弱了国家一统政治格局 B提高了诸侯国的政治地位C有利于各地区开发和管理 D旨在拓展周王室统治疆域9据载,周文王在周地举行过祈请商远祖先王成汤、太甲等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武王灭商后,继续保留这项礼仪。周王的这一做法( )A. 意在强调周政权的正统

    5、性 B. 使商朝文化得到了传承光大C. 使中国古代政权一脉相承 D. 表明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10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 )A. 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B. 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 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 D. 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11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 )A控

    6、制农业生产区 B加强对东方的控制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防止地方离心力12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 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 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1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1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

    7、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5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君主专制 D家国一体16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17下表是秦朝“九卿”和唐朝“六部”的职能对比,对此比较的正确

    8、理解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大大加强C机构精简效率更高 D官僚政治走向成熟18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19汉武帝给刺史规定了明确的监察职责,叫“六条问事”,除第一条外,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二千石郡守的,监察王国的内容没有载入明文。据此可知,当时( )A郡守势力已日益膨胀 B监管郡守成国家工作重心C王国问题已基本解决 D国家大一统局面已经形成20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

    9、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得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21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7%19%-38%世家大族49%-64%78%49%-64%A. 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 B. 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 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 D. 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2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10、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舒中高一历史 第3页 (共6页)23通过对比下图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 )A. 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 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 D. 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2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25. 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其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它们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明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使“权不专于一司”。宋明此举旨在

    11、( )A.加强中央集权 B.革除藩镇弊端C.强化君主专制 D.提高行政效率26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一做法( )A. 有利于中央决策的制度化 B. 意在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弊C. 促成了宋代大一统的局面 D. 推动宋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27在中国古代各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多会采取强硬措施,迫使各地富商大贾向王朝政治中心迁移。历朝政府采取此类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缩小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 B促进政治中心的经济发展C削弱地方动乱的经济基础 D缓和各地尖锐的社会矛盾28.文献通考

    12、载:“五代承唐藩镇之弊,兵骄而将专,务自封殖,横猾难制。祖宗(宋太祖)初定天下,惩创其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地,率一二年而更。宋太祖此举( )A避免了中央出现权臣擅权现象 B形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C采用分权手段铲除了割据局面 D改变了宰相机构事无不统的状态29宋初,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为“二府制”,因此无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后来因用兵西夏,在庆历年间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西夏用兵结束,又恢复原状。宋初统治者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控制兵权 B重文轻武 C节省经费 D加强君权30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

    13、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B.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舒中高一历史 第4页 (共6页)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31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面去冗兵,循周、汉故事,安天下也。”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 B. 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C. 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 D. 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32.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

    14、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33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34下表是关于科举制创立的几段历史叙述。由此可知( )A. 科举制度在隋朝时期已经创立 B. 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进士科C. 科举制度的形成是渐进的过程 D. 史学无法考证科举制

    15、的创立35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6小题15分,37小题15分,计30分。)36(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

    16、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9分)37(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对“陈桥兵

    17、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晦”,“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6分)(

    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9分)舒城中学2019级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 题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6小题15分,第37小题15分,计30分。)36.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9分)37.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

    19、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9分)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ADBACBACABACBCDADCCCBBAAABCBDBCBB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6小题15分,第37小题15分,计30分。)36. (1)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保存相对完整;设计、修建科学合理。(6分)(2)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灌溉农田;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37(15分)(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6分)(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9分)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