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docx

    • 资源ID:9784882       资源大小:24.1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docx

    1、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一 一、判断 1.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复制,是人性和人格的投影。() 2.象征,是通过具体事物(象征物)直接地表现思想感情(象征义)的一种语言写作技巧。() 3.美国戏剧家黑格尔标举“社会冲突”,认为“一次戏剧冲突必须是一次社会性冲突”。() 4.作家的艺术经验在于长期积累,一旦成型就会固定下来,一成不变。() 5.作者就是创作某一文学作品的作家本人。() 6.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7.作家笔下的世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并根据这种理解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 8.所谓直觉就是整体感知和体验对象所形成的意象。()

    2、9.内心形象的孕育,意味着作家艺术构思使命的完成。() 10.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故事时间,而叙述时间是隐性的,读者需依靠理性和经验,从故事时间中去体认。() 11.形象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12.整体象征并不是以形象来图解某种观念或思想,而是以作品自身的形象体系暗示和隐喻着观念或思想。() 13.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 14.“灵感”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超常的心理状态,在其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15.作家的艺术构思活动终止于艺术表现阶段,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不存在交错重叠的情况。() 16. 情节是在故事基

    3、础上形成的,是对故事组织构造的结果。() 17.文学艺术创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用具体个别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很少有理性 的分析和判断。() 18.艺术想象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限制。() 19.具体的象征中,象征物直接进入作品的结构并推动着作品的发展,它就是一 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具,作品紧紧围绕着它来展开。() 20.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尝试以及文学观念的逐步变化,情节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情节的淡化,内化等。() 21.从故事发展线索而言,从属事件即使省略了也不会影响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22. 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一致的。() 23.斯宾塞

    4、认为游戏和艺术都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宣泄,是人在无现实功利目的的心态下的一种生命活动。() 二、填空 1 1.关于文学的源泉问题,历史上曾出现了三种主要的说法:()、()、()。 2.叙事性作品是通过生活事件的叙述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 )、( )、( )是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 3.文学是以()为媒介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活动,文学语言形成了自身 的特殊要求,即()性、()性和()性。 4.小说的叙事方式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叙述模式,它可以 粗略地概括为( )、( )、( )等三种。 5.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共同发表过两篇文章阐述了自己对文学作品存

    5、在的看法,这两篇文章是()、()。 6.在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的命题中,现代批评家们称作者创造出来的“作品”为(),称由读者参与创造而完成的作品为()。 7.认为文学的本质存在于文学的接受史中的美学思潮是()。 8.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相联系的,充满了复杂性。 9.想象在人类全部创造性的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想象一般分为( )和( )两种。 10.象征模式包括两个基本类型:( )的象征和( )的象征。 11.在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写作技巧,如比喻、借代、对比、 夸张等。比喻一般分为()

    6、、()与()等几种。 12.历史上对文化的解释中贯穿着一个核心意义,即文化是()的文化,(意义) 是文化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三、单选 1.()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A故事 B 情节 C叙事 D布局 2.下列哪种说法不能成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一命题的依据:() A语言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B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构成因素 C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D语言能穷尽文学作品的意义 3.一般来讲,文学作品的意蕴不包括() A社会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B作者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意欲表达的主观意图

    7、C文本意义,即在具体的作品字面意义中所呈现出来的语词意义 D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 4.艺术构思是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作家的艺术构思起始于一定的()。 A直接素材 B创作冲动 C形象孕育 D体验生活 5.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两句话强调的是文学的() A审美功能 B教育功能 C认识功能 D评价功能 6.叙述者=人物的这种叙述视角又称为(),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A 见证人视角 B内焦点叙事 C主人公视角 D外视角 7.黑格尔说:“人只有在认识他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时,才是符合他本身的存

    8、在规律而存在着。人必须认识到推动他和统治他的那些力量,而向他提供这种认识的就是形式符合实体内容的诗。”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从黑格尔的话中引申出来: () A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才符合人区别于非人的属性。 B文学是展开人的价值的唯一的形式 C文学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 D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 8.提出“陶冶(净化)说”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9.唐代刘知几讲:“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这段话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哪种特点() A精确性 B形象性 C含蓄性 D情感性

    9、 10.有些小说家利用人物的记忆和内心活动,通过打乱时序的方法,重新组合,达到一种新的美学目的。有人称之为“时间的歪曲”,或者称之为()。 A叙述时间 B心理时间 C物理时间 D情节时间 11.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这种观点认为() A文学是一种作家的印象、直觉和想象 B文学是存在于作家心理中的艺术世界 C文学是一种与作家和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观的固定的对象 D文学是阅读“作品”的这个历史性事件本身 12.艺术构思过程中,作家的构思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最常用的方式是()。 A综合法 B分析法 C概括法 D提炼法 13.叙述者人物的视角又叫做(),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

    10、和讲述。 A见证人视角 B主人公视角 C内视角 D“全知全能”视角 14.韦勒克说:“最古老的答案之一是把诗当作一种人工制品,具有像一件雕刻或一副画一样的性质,和它们一样是一个客体。”下列说法不符合韦勒克原意的是() A文学作品的存在就是印刷品 B文学主要是一种客观存在 C文学需要作家的主观创造 D诗、雕刻和绘画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四、多选 1.历史上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有:()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总和 B文化是包含着人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实体 C文化即是知识 D文化是一种符号形式 E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2. 作家在从事艺术构思时,构思方式不会是单一的,在综合的基础上,有时也

    11、采用()等方法,以求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A心灵独白 B强化突出 C夸张变形 D陌生化 3.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比,其特殊性在于: () A始终关切具有生命意义的人和人生 B用感性的形象来反映生活 C以主观态度来表现人生 D很少有理性的思考 E以语言为媒介 4.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文学语言形成了自身的特殊要求,即() A准确性 B形象性 C含蓄性 D情感性 5.提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席勒 B爱德华泰勒 C弗雷泽 D斯宾塞 E克罗奇 6.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对社会生活这一客体

    12、的观察了解,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 ) A 要从审美的特定视角出发。 B 要着重于直接素材的挖掘。 C 要力求全面、广博、多样。 D 要尽可能细致入微。 7.无论谁充当叙述者,都不能简单地把他等同于作者或人物,以下哪几项属于叙述者的职能。() A叙述职能 B交际职能 C管理职能 D思想职能 8.“灵感”在文学创作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它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 A突发性 B灵活性 C短暂性 D 突破性 9.叙事性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时间,而()时间隐性的,读者需要依靠理性和经验,从叙述时间中去体认,或者根据这种体认在心目中将它复原出来。 A叙述时间 B心理时间 C物理时

    13、间 D故事时间 10.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离不开() A事件 B人物 C场景 D故事 五、简答 1.为什么说文学能够使人自身成为一种本质性存在? 2.文学创作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简述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从属事件和中心事件的相互关系。 4.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和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相比有 哪些特殊性? 5.如何认识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6.简述再现说和表现说的关系。 7.布局的一般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8.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缺点。 9.文学作为文化中的一

    14、种审美形式,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遵循哪些创作原则? 11.举例谈谈故事与情节的联系与区别。 六、论述与应用 1.阐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2.关于文学的源泉问题,历史上曾出现了几种主要的说法?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3.论述文学语言的特殊要求是什么?适当举例说明。 4.如何理解文学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多方面的文化活动? 5.在冯冀才的高女人和矮丈夫中,作家选取了团结大楼的居民眼光作为叙述视角。这种视角具体属于三种叙述视角中的哪一种?结合作品谈谈选取这种视角的优点何在? 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试从“灵感”的角度入手,对这句话进行解

    15、 释。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二 一、判断 1.文学阅读就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形象的心理过程。() 2.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不妨说,散文中的一切真实都是作者意识中的真实。() 3.作为抒情话语,对比主要不体现在形式上,而重在内容。() 4.一般说来,阅读身份主要是在现实的阅读活动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因而读者在进入实际阅读活动之前所具有的原来身份,不会在文学阅读中起重要作用。() 5.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原始时代结合着简单语言的劳动呼号,后来作为劳动的伴唱及庆祝丰收时的祝祷,与音乐、舞蹈一同得到发展。() 6.在启蒙运动中,小说作为启蒙思

    16、想的武器迅速崛起于英法德诸国,因此17世纪被称为“小说的世纪”。() 7.反讽所表示的某些情感与评价往往与实际上暗含的情感与评价截然相反。() 8.人们思想感情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悖论这种抒情话语形式产生的基础。() 9.阅读在现实的意义上是功利的、有目的的,因此有时他人的立场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意义。() 10.梁太子萧统所编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按文体聚类区分的文学总集,它的分类是第一次真正“文学”本体意义上的分类。() 11. 阅读先见实际上就是一种偏见。() 12.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是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来传达内心抽象的 思想感情的。() 13.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

    17、信息的过程,这就说明在接受过程中不需要个人经验的介入。() 14.早期的诗歌和音乐密不可分。后来诗歌虽然和音乐分化开来,但音乐的物质仍保留在诗歌中,成为诗歌的美学特征体裁标志之一,如:法国诗人魏尔仑提出“音乐先于一切”的主张。() 15.诗与音乐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借助于声音形式以表现情感运动。() 16.从体裁的分类上来说,西方传统上把书面写成的作品分成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17.抒情性作品主要从主观内部世界入手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主观情感 世界。() 18.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摹仿对象上,“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二、填空 1.1

    18、9世纪法国剧论家()认为“意志冲突”是戏剧的实质,并提出了“没有冲 突就没有戏剧”的著名断言。 2.亚里士多德根据摹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分为()、()、()三大类。 3.在西方,对文学的分类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所开创的。 4.“文学文本只有当其被阅读时才能起反应”,这句话的作者是()。 5.“蒙太奇”的法文原意为建筑材料的装配,1925年苏联导演()首先用于电影理论,从此被广泛使用。 6.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7.(),是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以强化语 言表现力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 8.抒情文学通过()来

    19、实现对客观生活的反应。 9.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散文总集是()和()。 10.抒情性作品通常包括()和()两大类。 11.语言节奏是指语音的()、()、()的合乎规律的重复。 12.在西方,对文学的分类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所开创的。 三、单选 1.戏剧性的重要来源:() A冲突 B动作 C语言 D表情 2.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短语、句子或某种句式的抒情话语方式是()。 A反复 B反讽 C对偶 D反诘 3.“第二文本”主要是指() A社会意义的文本 B作者意义的文本 C读者意义的文本 D象征意义的文本 4.小说摹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 A叙事 B纪

    20、实 C抒情 D描写 5.下列人物中,谁否认悲剧的必然性,认为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灭亡,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亚里士多德 6.情感的根源在于()。 A主观世界 B客观对象 C自然界 D现实生活 7.哪种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 A志人小说 B志怪小说 C唐传奇 D白话小说 8.在文学体裁中,哪一种是最讲究真实性的文体:()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戏剧 四、多选 1.文学阅读活动的对象包括() A文学作品 B以文字为载体的所有作品 C作者 D读者的接受 E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 2.抒情性作品不同于叙事性作品在于()。 A抒情性作品表达的是人

    21、的主观感受 B抒情性作品体现的情感成分较多 C抒情性作品刻意描绘动作、展示情节、营造环境 D抒情性作品侧重展示客观现实 3.常见的抒情话语方式有()。 A比喻和象征 B夸张和对比C悖论和反讽 D反复和对偶 4.下列论述属于误读的含义的有() A误读是读者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出错误的理解和歪曲的评价 B误读还指读者从作品的阅读当中所获得的意义理解与作者的意图不一致或超出了作者意图 C误读即是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阅读偏见现象 D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创造意义,即“误读”。 E误读还是一种文学接受或者文学批评的特殊要求 5.五四以来在中国最流行的文学分类之一“三分法”,按照表情达意、塑造

    22、形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分为:() A叙事文学 B抒情文学 C戏剧文学 D影视文学 6.悖论和反讽的抒情效果表现在()。 A表达多重心理内涵 B复杂矛盾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C使思想情感表达更鲜明 D具有战斗力 7.阅读身份包括() A阅读前的期待 B阅读前的预见 C阅读过程中的揣摩 D阅读后的反思和检查 E阅读前的社会地位 8.诗歌从格式规范上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种:() A格律诗 B叙事诗 C自由诗 D散文诗 9.一般来讲,文学作品的意蕴包括:() A社会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B作者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意欲表达的主观意图 C文本意义,即在具体的作品字面意义中所呈现出来的语词意义 D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 10.诗化人生具有()的人格境界。 A真诚地直面人生 B深沉的人道情怀 C审美能力 D渊博的学识 五、简答 1.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 2.简单论述一下超验性的诗歌意象的具体特点? 3.如果把文学阅读看做是对文学文本的阅读,那么狭义的和广义的文学阅读各自 有什么含义? 4.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谈谈你对中华传统美学体系中“形神论”的理解。 6.“误读”主要包含几重含义? 7.情感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8.简述小说的“以虚构的叙事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这一特点?


    注意事项

    本文(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