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汇总.doc

    • 资源ID:978311       资源大小:283.50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汇总.doc

    1、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科技常识考点习题演练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2.1957年10月,( )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航天技术的诞生,揭开了太空技术的序幕。A美国 B前苏联 C中国 D欧共体3.1938年,德国人( )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A哈恩 B查德威克 C卢瑟福 D麦克斯韦4.

    2、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不正确的是( )。A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的是春秋C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D“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日食现象作出的科学解释5.科学揭示燃烧现象的是( )。A.哥白尼 B.牛顿 C.拉瓦锡 D.爱迪生6.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D制订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7.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

    3、制定“星火计划”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8.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开普勒9.关于人类探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是我国的登月工程B阿姆斯特朗是登陆月球第一人C“阿波罗计划”是美国的登月工程D美国发射的“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在月球上发现了水10.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 )。A“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风云”一号 D“嫦娥”一号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B。3.【答案】A。中公解析:核裂变是在1938年发现的,发现者是德

    4、国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的研究员奥多哈恩。4.【答案】D。中公解析:“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是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5.【答案】C。中公解析: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把大量的精确实验材料联系起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关系。1777年,他在燃烧概论中,全面阐述了燃烧的氧化说,把燃烧过程解释为一种与氧化合的过程。6.【答案】D。中公解析:授时历是中国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而成的,不属于两汉的成就。7.【答案】D。中公解析:1983年国家制定“863计划”;1988年制定“火炬计划”;1986年制定“星火计划”;1995年我国提出“

    5、科教兴国”战略。8.【答案】B。中公解析: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题干中的著名言论便是例证。9.【答案】A。中公解析:“嫦娥一号”属于我国三期嫦娥计划的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因此A项错误。10.【答案】B。中公解析:“神舟”五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杨利伟送入太空。故选B。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科技常识高频考点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对于其他板块而言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

    6、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考生知识结构背景不同,擅长的方向不同,于是总会遇见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公教育对常识判断部分中的科技常识高频考点进行了整理汇总,供广大考生参考.(1)自然科学:是形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1617世纪间的事。(2)复合工具: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弓和箭是旧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复合工具,它的出现大约在一万多年之前。(3

    7、)自然哲学:是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表现。自然哲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问题的学问。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丰富多彩,与后世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4)毕达戈拉派的自然哲学:古希腊以毕达戈拉为代表的派别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应当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而又为万物所具有、可以准确认识的东西。他们说这种东西就是“数”。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决定着万物的性质和状态,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服从数。数其实只是物的属性,毕达戈拉派把物和数的关系弄颠倒了。(5)四根说:是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的哲学观点。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物质所构成,有如画家用几种颜色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

    8、那样。四根说也就是早期的元素说。(6)种子说: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观点。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无限小的,种类又是无限多的“种子”。一些物由同类种子构成,另一些物则由多种类种子所构成,种子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万物的变化。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恒的。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比前人更进了一步。(7)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创始人是留基波,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这个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其自身是密实的,不可分割的。它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永恒的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聚散和原子的运动。整

    9、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古希腊原子论是现代原子学说的前身。(8)穷竭法:是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在计算圆面积和螺线所围面积时运用的方法,实际上是微积分方法的先声。中国三国时魏人刘徽也曾用穷竭法算得圆周率。(9)本轮均轮模型:是古希腊的伊巴谷所建立的天体模型。他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设想恒星都在远离地球的天球之上,日月和行星则沿着各自的圆形轨道(本轮)匀速运行,而它们的本轮的圆心又在围绕地球的不同的圆形轨道(均轮)上匀速运行。(10)四体液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创立的医学观点。他认为人体和生命的基本元素是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四种体液调和即为健康状态,不调和便是生

    10、病。这显然是元素说思想在医学领域中的反映。(11)三灵气说:是古罗马时期著名医学家盖伦创立的医学学说。他认为人的静脉血带着从食物营养中来的“自然灵气”,与空气接触后变成带有“生命灵气”的动脉血,再流经大脑变成“动物灵气”,动物灵气通过神经系统支配全身的感觉和运动。他的学说直到16世纪才被人们抛弃。(12)阴阳说:是我国商周之际出现的自然观。阴阳说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所谓“阴”指的是柔弱、安静、消极等性质及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阳”指的是刚健、活泼、积极等性质以及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任何事物内部,阴阳的矛盾无所不在。阴阳又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而且某阳性事物内部亦有阴

    11、阳之别,反之亦然。阴阳的对立统一,便是万物之所以产生和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13)五行说:是我国商周之际出现的自然观。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古人曾认为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的,因此五行与元素的概念有相似之处。世上万物的属性都可以用五行来区分,五行之间又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后人主要是以五行的观念来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研究事物的构成。(14)元气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观点。元气是人眼所不能见的原始物质,它无所不在,不生不灭,并且永远运动和变化;元气的凝聚就成为可以感觉到的实物,元气弥散就是人们所说的空间;世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元气运动变化的表现,元气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阴阳两种属性的相互作

    12、用。(15)熔炼法:根据考古发现,是我国春秋时期即己掌握的一种冶铁方法。熔炼法与块炼法相比,需要有较高的炉温,又要配用适当的炉料,技术上复杂得多,以此法炼成的铁成铁水状态沉于炉底流出,冷凝后即为生铁。应用此法炼铁,炼炉可长时间地连续生产,铁的质量也好得多。现代普遍应用。(16)九章算术:是我国汉代成书的被公认为世界数学史上的名著。载有246个应用问题及其题解,涉及到算术、几何、代数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例如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17)炼丹术:其用意是寻找使普通金属转变成贵重金属,或者是炼出使人长生不老之药的方法,这当然不可能,古代世界各地几乎都

    13、有这种活动,它也使人们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物质和认识到许多化学变化。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著作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18)黄帝内经:是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术。它以阴阳说和五行说为据,强调人体的有机整体性,提出了研究人体生理和疾病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中医药学理论奠定了基础。(19)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书。其中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又为中医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20)15、16世纪的远洋探险三成就: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进行了远洋探险,取得了三项成就: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14、。这些成就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修正了人们对世界已有的认识,对欧洲的繁荣和强大影响深远,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条件。(21)文艺复兴运动:是伴随着欧洲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展开的一场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旗帜的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在于摆脱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格、爱人和人性至上的人文主义思想。它是对封建势力和基督教会思想统治的公开反叛,为自然科学的解放扫除了精神障碍;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重现于欧洲的古希腊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其中理性主义精髓又给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至为宝贵的学术营养。(22)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述的观点。他认为,

    15、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指出,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表现;天球上恒星位置每年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它从根本上纠正了自古流传并为基督教会所支持的地心和地静说的错误,动摇了教会的权威。(23)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人体血液运动的大循环。他指出:血液在人体是沿着心脏动脉静脉心脏这样的路线循环流动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心脏的脉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房、室并不直接沟通。哈维的学说彻底推翻了盖伦的观点,同时给了教会的神学说教沉重打击,为科学的生理学奠定了基础。(24)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

    16、物体从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是一种匀加速运动,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经历的时间成正比,下落的距离与其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自由落体定律。根据这个定律,两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应同时到达地面,物体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从而彻底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25)惯性运动: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物体具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即惯性运动。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外力才能维持物体运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26)开普勒第一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轨道定律。这一定律指出:行星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

    17、形,它们围绕各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运行,而这些焦点又都重合在一起,那就是太阳之所在。(27)开普勒第二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面积定律。它指出: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28)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周期定律。它指出:任何两颗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29)万有引力:是牛顿揭示出来的力学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机成正比,与两物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30)运动第一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指出:

    18、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31)运动第二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指出:碰撞运动中作用于一物体的外力与它的运动量的变化成正比。(32)运动第三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指出:当物体A施力于物体B时,物体B同时也施一反作用力于物体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所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3)绝对时空观:牛顿认为,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学的时间,由其特性决定,自身均匀地流逝,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绝对空间,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与物质和物质

    19、运动割裂开来,把它们看作是在物质和物质运动之外的抽象的延续性和框架,是不正确的。直到相对论建立才被打破。(34)微粒说:以古希腊原子论派为代表的人们主张“微粒说”,他们认为光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微粒。近代的笛卡儿也力主微粒说。他认为光是由大量弹性微粒所组成,光的反射即是光的微粒依照力学的原理从弹性界面上的反弹,他对光的折射同样以力学的方式来解释。牛顿也坚信光是一种实体。微粒说后被波动说所战胜。(35)波动说: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光是宇宙中的某种媒质的运动形式。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是近代光的波动说的主要倡导者,他在论光中说:光是由发光体发出的在以太中传播的球面波,向四面八方传播,并形成子波

    20、。主张波动说的还有胡克。通过傅科的实验,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36)偏振现象:19世纪初,法国人马吕发现光线穿过冰洲石产生了双折射现象,但转动冰洲石到某一角度时,由双折射产生的两个像中的一个消失了。后来英国人布儒斯特证实了这一现象。对偏振现象正确的解释使波动说更有说服力。(37)比热:是英国科学家布莱克和他的学生确立的概念。他们认为,温度相同的不同物体所含热量不同。把各种物质升温或降温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同重的水升温或降温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比较,它们都有固定的比值。这个值就是这种物质的比热,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38)热质说:是18世纪人们对热的本质的一种占主流地位的理解。认为,

    21、热是一种可以在各种物体中自由流动的“无重的流体”,某物质含热质的多少就是包含热量的多少。温度的变化就是吸收和放出热质的表现,热质的量守恒等等。后经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论。(39)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确定的完整提法,其通常表述是:在任何孤立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无论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它种形式,或从一部分物质传递给另一部分物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40)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之一,是1850年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的,即当一个系统的工作物质无论以任何方式从某一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时,该系统对外作功与传递能量的总和守恒。它其实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一种特殊

    22、形式。(41)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之一,1850年克劳修斯首次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1854年他阐述为:热不可能由冷体传到热体,如果不因而同时引起其他关系的变化。(42)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之一。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能斯脱提出:不可能通过有限的循环过程使物体冷到绝对零度。这一论断不能从其他物理定律推导出来,只能看做是实验事实的总结,它在热力学领域是一条基本定律。(43)超导现象:是1911年开默林-昂内斯在实验中发现的。即金属导体在一定的低温状态下,电阻会变得非常小,数值接近零,即超导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现对于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物理学家的成绩曾

    23、一直居于前列。(44)气体分子运动论: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认为,气体分子因相互碰撞而做无规则运动,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就是气体的热性质,如气体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决定了气体温度,气体分子对四壁的碰撞表现为气体压力。气体分子运动论把气体分子类比为弹性小球,利用它们的运动来解释各种热现象。(45)统计物理学:运用经典力学来处理气体中每一个分子的运动然后加以综合,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不过就其总体而言,分子的运动状态又具有必然性,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统计的方法把握分子运动的总体状况并加以研究。统计物理学就是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由大量微观粒子所组成的物质系统的学科。(46)场:法拉第在研究电

    24、磁现象时认为,宇宙间充满了介质,电和磁的作用是通过介质在空间里的传递而发生的,于是他把电和磁发生作用的空间称为场。场的概念意义重大,麦克斯韦建立了完善的经典电磁场理论,后人证实场是物理存在的一种形式。(47)电磁波: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的概念。他说,如果空间某处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场,它将在周围激发出一个变化的磁场,这变化的磁场又在周围激发出一个变化的电场,这样就会连续出现电场和磁场的振动,以原先的变化电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电磁波。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48)燃素说:是17、18世纪人们对燃烧现象的一种理解,德国化学家贝歇尔和施塔尔所做的努力最大。它认为,所有可燃的物质和金属

    25、都含燃素,燃素是火的要素,燃烧过程即燃素从可燃物或金属中逸出,同时发出光和热的过程。事实上,燃素并不存在,拉瓦锡的化学革命彻底击败了这一理论。(49)化学反映的物质守恒定律:是法国著名科学家拉瓦锡确立的一条化学普遍定律。他指出:无论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作用都没有创造什么东西,物质在每一化学反应前的数量等于反应后的数量。这一定律被公认为化学的一条基本定律。(50)化学反应当量定律:是1792年德国科学家里希特从“化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的思想出发,通过实验测定而提出的。即:化合物都有确定的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必有定量的关系。这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具有普遍的意义。(51)化学定组分定律:是17

    26、99年法国药剂师普鲁斯特提出的。他指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相化合成某一化合物时,其重量之比是天然一定的,人力不能增减。(52)倍比定律:是爱尔兰化学家希金斯提出,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确立的。道尔顿指出:当相同之元素可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若其中一元素之重量恒定,则其余一元素在各化合物中之相对重量有简单倍数之比。(53)分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经过推理于1811年提出分子概念。他认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单质的分子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的分子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54)原子价:亦称化合价。用来表示一个原子能和其他原子相结合的数目。原子价是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27、揭示了元素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阐明了各种元素相化合时在数量上所遵循的规律,为原子量的正确测定和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提供了重要依据。(55)人为分类法:以意大利解剖学家切萨皮诺和马尔皮基为代表,认为物种是不连续的,因此可以用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选择的标准把生物区分成界限分明的类群,例如根据花的形状或子叶的数目来给植物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即人为分类法。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经济常识习题演练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 )A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2.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有( ):A投资需求B消费

    28、需求C储蓄需求D出口需求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据估计,其人数已达8000万之多。造成这样大规模的“民工潮”的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农民到城市打工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B民工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C农民在家种田收入太低,又没有其他能多挣钱的就业机会D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力4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 )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5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

    29、种经济模式。下列能表述其基本特征的有( )A全球化B市场化C信息化D专业化6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 )A西班牙 B比利时C卢森堡公国(大公国)D英国7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 )A强制性 B无偿性C排他性 D非排他性8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C刺激消费D失业率波动不定9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10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

    30、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11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限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B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C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12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A国民总收入B货币总量C国内生产总值D外汇储备参考答案1【答案】ABCD。中公解析: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

    31、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2【答案】ABD。中公解析:根据收入核算公式Y=C+I+G+NX,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代表总需求,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消费,投资,净出口被称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而储蓄的增长可以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会降低利率,间接拉动投资的增长和经济增长,但不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因素。长期来看,储蓄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加人均资本存量,使经济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但过高储蓄会导致消费减少。3【答案】A。4【答案】C。中公解析:按照经典经济学的解释,提


    注意事项

    本文(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汇总.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