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9771125       资源大小:86.59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

    1、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下雨了 学看钟表教学目标:1、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2、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认读“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指导学生写出这些时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教学过程:一、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老师给大家讲个 故事。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主题画面,教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场面)。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

    2、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1、 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2、 小力是什么时候到家的?3、 小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4、 小青、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5、 谁到家最早呢?(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价值的问题)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板书课题:学看钟表)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师: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抽生交流)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对,长针指着1

    3、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在钟面上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课件分别闪动分针和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钟表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师:小云是时间到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师:刚才有的组说是5时半,有的组说是6时半,到底哪个组说得对?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表拨一拨,研究一下,到底是5时半还是6时半。(教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学生分小组研究)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点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是5点半,在数学上读作5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三、巩固练习

    4、。1、自主练习第一题,给出时间找出对应的钟表。2、认一认,说一说。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并利用上图中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然后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3、游戏,你拨我说。4、填写时刻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读出每幅图呈现的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也可以让学生按时间顺序遍一个故事。四、全课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2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之间的关系,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指能用计数单位来描述抽象这个数)。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

    5、象,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的关系。教学难点: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知识与经验:1、知识:2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对个位、十位的认识是学生的知识基础。2、经验:生活中积累的“数数”的经验,集合的思想(10个一是1个十迁移到10个十是一百),等量代换思想(用小棒代替企鹅)。教具学具准备:学具: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教具:每组一个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引入:今天一位远方的小客人来到了我们中间(随之出示一只企鹅)同学们看看它是谁呀?谁知道企鹅的家在哪里呢?你在电视上或书上看到过南极吗?对于南极你知道哪些知识?现在

    6、有许多国家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我国1985年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曾经有两位小朋友来到了南极,我们看看他们在南极见到了什么?(出示挂图)2、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三个问题:“有多少只企鹅?”“多少只海鸥”?和“有多少只贼鸥”?(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1、到底有多少只企鹅呢?(1)数一数猜。同学们,猜猜看有多少?怎样才能知道你猜得对不对?(数一数)数。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用铅笔指着数。交流。哪个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企鹅?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可能有一只一只数的,2只2只数的,5只5只数的,10只10只数的)虽然大家刚才数的方法都不一样,但都数出了

    7、是100只企鹅。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概括。老师觉得,我们在数的时候,可以一只一只的数,也可以2只2只的数,数出10只以后用笔圈起来,用同样的方法接着往下数。数出10只以后再用笔圈起来,最后再10只10只地数10、20、30(2)摆一摆如果我们用小棒摆一摆100这个数应该怎么办?(一根一根地摆,摆100根。两根两根地摆。十根十根地摆。)十根十根地摆怎么摆?(说明先数出10根,捆在一起)拿出你的小棒,数出10根捆在一起,看谁做的好。请5个小朋友站起来举起你的小棒,一共多少根?(老师领着数:一个十、2个十、3个十、4个十、5个十是50根)再请一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是几个十?有多少根?再

    8、请两个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多少根?(8个十是80根)还不够100根,怎么办?现在咱们一块来数一数好不好?(10、20、30100;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共有100根。)(贴第3页的小棒图,板书:10个十是100。)(3)用计数器表示同学们能不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概括:在十位上放一个珠子是10,放2个珠子是2010个珠子是100,把10个珠子都去掉,可以用前面的1个珠子代替它们。生随师摆,同时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是100。(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大家看,这个珠子现在所在的位置应该叫什么?为什么?师拨珠,生倒数:100

    9、、9010。2、有多少只海豹?(1)数:用笔尖指着数一数海豹有多少只?(2)摆:你能不能用小棒把24这个数摆出来?小组合作你们是怎么摆的?(3)用计数器表示:谁能在计数器上把24拔出来?试试看你是怎样拨的?(4)概括: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3、有多少只贼鸥?(同1、2步骤类似)(板书:23里有2个十和3个一)。4、概括:(1)指着板书:100:10个十;24 :2个十和4个一;23 :2个十和3个一。猜想一下,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十和2个一是多少?(板书)(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小结:这些数都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位上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表示几个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

    10、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三)自主练习1、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2、我说你数。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3、数一数,填一填。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69页教学目标: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天上的鸟多还是冰上的鸟多,实际上是求47大还是32大) ,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数学思考、数感)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

    11、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学生知识经验分析: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100以内数的读写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重难点关键分析:本节课重点使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掌握以及用符号来表示是本节课的难点和关键。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上一节课我们随着小科学家们来到南极参观考察,这一节课继续我们的南极之行好吗?。出示情境图(把文字遮盖),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提出以下问题:天上有多少只海鸥?冰

    12、上有多少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豹?左边有多少只企鹅?右边有多少只企鹅?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或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多少?左边的企鹅比右边的企鹅多多少?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这些问题正好是小科学家想知道的,我们来帮他们解决吧!(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1、估数、数数师:大家都很想知道海鸥、海豹、企鹅的只数,现在就请大家来估计一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估计数,并简单说说是怎样估计的。师: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靠估计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认真的数一数才行。教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数出天上的海鸥(四十七只)、冰上的海鸥(三十二只)、海豹(二十五只)企鹅(三十九只)、数并在情境

    13、图上出示(用大写)。2、写数、读数(1)师:对于这次南极考察,这可都是重要的数据,赶紧帮小科学家记下来吧!找一名学生写在黑板上,其余写在练习本上,共同订正时,可以纠正一下写法。(2)请板演同学读出写的数,评价后全体同学齐读。在计数器上拨出以上各数。按老师要求一个数一个数拨出,注意订正反馈,每拨完一个数就大声读出来。3、概括读写法则师:(指板书)这些数同学们既会读又会写,真了不起,那你发现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有什么规律吗?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先读出,再写出,然后总结。(学生可能会答读写都是从左向右,也可能答先读写十位上的数,再读写个位上的数,)先肯定学生以上的说法,然后用计数器演示

    14、使学生明白,左边这一位是十位,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十”;右边这一位是个位,1个珠子表示“1”,左边这一位十位对于个位来说就叫“高位”)。所以我们读写时都是从高位起。4、数的大小比较(1)师:小科学家们还想弄清是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是企鹅多还是海豹多?大家还能帮助解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47比32大,所以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39比25大,所以企鹅比海豹多。师:噢!只要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就知道谁多谁少了。教师板书47和32 25和39(2)师:那你又是怎样比较47和32的大小的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学生答案可能为:47比40大, 32比40

    15、小,所以47大,32小。以数的组成说明:47比4个十要多,32不够4个十。可能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7排在32后面,所以47比32大。对以上说法,都给予肯定表扬。并用同样的方法比较25和39的大小。(3)师:怎样用符号把47和32连接起来,还能看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引导学生用“”和“”连接。教师板书:4732 3247师:你能用符号连接25和39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539 3925(5)拓展延伸师:(指板书)能否写出几个这样的式子?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师:(指板书)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用语言简单总结大小比较的规律。(三)自主练习 1、课本第1题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一

    16、读。先让让学生表述出计数器每个数位上珠子的个数。独立填写,汇报答案。共同订正时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把所填数读出来。2、课本第3题填一填,比一比。先表述出计数器每个数位上的珠子数,然后写出每个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比较出数的大小,最后填上“或”。(四)概括总结及评价引导学生梳理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四 “绿色行动”教案设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5页,信息窗1校园护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2

    17、、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二、新课学习活动一师

    18、: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挂牌、浇花。活动二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如: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6+3=(个)再引导学生探讨算法,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只要合理就要加以表扬。小练习: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2184+53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针对学生表现情况,即时表扬或

    19、奖励) “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生: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师: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呢?列出算式: 23+20=(棵) 或2023=(棵)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1) 23+2043 (2)十个十个的数23、33、43小练习: 小朋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453010+36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引导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加以比较,再

    20、列出算式计算浇花的比挂牌的少多少人?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活动三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三、课堂练习: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们班的绿色行动该做些什么呢?(给小树挂牌、浇水、栽树、挖坑)(1)、挂牌: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32个牌子,还有6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2)、栽树: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20人,女同学有18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挖坑: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

    21、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a、同桌讨论 b、全班交流2、看谁算得快5+30= 53+40= 72+6= 65-2= 69-7= 45+3= 58-30= 85-50= 87+10= 53+40= 66+3= 75+4= 46-4= 38-6=四、课堂小结: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第2课时课本2425自主练习和聪明小屋(略)信息窗2保护环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8页,信息窗2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进

    22、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2、 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里的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抱,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

    23、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学问题。 二、复习旧知识: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20+5= 62+6= 66+3= 50+40= 99-90= 48-7= 4+64= 43+50=三、学习新知识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生:(举手)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

    24、共捡了多少节电池?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解决它们呢? 教师板书: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师: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25+7=(个)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师:那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然后,教师板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比较以上三题与上一节计算的不同与联系。巩固练习:35+6= 46+5= 57+4= 68+3= 79+2= 24+7= 77+6= 84+8=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对

    25、学生进行表扬。第二课时:自主练习(教科书2728页)信息窗3绿色回收车这幅情境图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将捡拾的废电池、易拉罐等装入绿色回收车的场景,一位老师在统计各班回收的情况。图中的信息非常丰富,借助统计表可以提出很多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教材通过小朋友提出的“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这一问题,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情境用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信息,简单、明了,信息量大,既便于学生提出问题探索新知,又能感悟统计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展开对新知的探索

    26、。另外,垃圾的分类回收问题,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和中小城市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通过本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你说我讲”中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本单元的又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绿点标示的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教学“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这一问题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寻找“248”的口算方法,有困难的可借助学具。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抓住“4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一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说清思路,明确算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在整个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道与生活紧密

    27、联系的题目,通过计算商品减价的钱数,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第4题是看图编数学故事。练习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一编,说一说,只要合理,教师就要肯定。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故事,从中提出数学问题,自行解决。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师:(出示统计表)你看,这是我们学校一年级三个班回收废电池、易拉罐的情况,仔细看看这张表,你知道什么了?生1:我知道一年级一班收废电池8节,二班收24节,三班收30节。生2:我知道一年级一班收易拉罐21个,二班收9个,三班收23个2师:咱小朋友得出了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生

    28、:一年级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电池几节?师:怎样列式?生:24+83师:谁能提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生1:一年级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师:(师出示问题)怎样列式?生:24-8师列式24-8生2:三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30-8师出示问题,算式。生3:4师:小朋友的脑子真灵,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个可以吗?师板书24-8师:24-8怎样算?先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忙。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得最快,开始!(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老师巡视)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汇报。)生1:我是先一根一根数出

    29、24根小棒,然后又数出8根,拿走,最后把剩下的小棒数了数是几根。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生问:你为什么要一根一根数24,老师说过一捆是10根,只需要数出2捆,再数出4根,就是24根。生1:谢谢!师:这个小朋友用的是数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2:这是24根小棒(2捆4根)要去掉8根。我先去掉这4根,然后从这一捆中再去掉4根,剩下16根。小朋友听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吗?师:噢!你是先从24里去掉4,再去掉4,剩下16根。(边说边板书:24-4=20 20-4=16)这个方法行吗?生:行。师:你还有不同想法,来。生3:这是24根小棒。我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剩下2根和这4根,合起来就是16

    30、。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生问:你为什么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呢?生3:因为单根的不够8,所以我从一捆里拿走8根。师小结并板书:248=165师: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种方法,得出24-8=16。以后做题时,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信息窗4绿色家园此情景图呈现的是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经过人们的努力,曾经被污染、破坏的环境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蓝天、绿水、小鸟、花草与图中的小朋友构成了一幅美的画卷。图中通过多种信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图的创设有两个意图:一是通过图中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选择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画面表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本情景图没有设置例题,目的是给学生留下大的空间,让学生根据信息窗,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前面3个信息窗学习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画面,并各自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再通过交流互相补充,理清图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并在全班展示交流解决每个问题的思路。自主练习中第4题是根据图意编数学故事。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教


    注意事项

    本文(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