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9747038       资源大小:476.82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1、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3人物描写一组文本分析本文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两茎灯草选自清代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核心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教学时,一是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可以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二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2、文,可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三是要借助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若有条件,可适当引导学生在影视剧中进一步感受形象。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监”,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摔跤、欺负、破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把握课文内容。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4.能对课文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1.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

    3、家描写人物的方法。2.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难点1.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细心揣摩,体会这些词句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尝试用课文中的写法写一个人物描写片段。2.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摔跤教学目标1.会认“嘎、绊、锹”等5个生字,会写“跤、搂、仗”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嘎子聪明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特点。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4、,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的场景。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感受小嘎子的形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或电影小兵张嘎中的有关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并交流观后感想。导语:小兵张嘎曾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影响、感动了几代人。看了电影或电视剧的同学,你认为张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谈感受。)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小兵张嘎中描写张嘎与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文字,看看张嘎“嘎”在哪里。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摔跤。)思考:谁和谁摔跤?他们是怎样摔跤的?经过怎样?最后谁赢了?摔跤的过程体现了

    5、人物什么样的特点?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小兵张嘎的相关知识。徐光耀 1925年生,河北雄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1945年起,先后发表、出版的作品有短篇小说周玉章,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冷暖灾星等。2000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昨夜西风凋碧树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小兵张嘎 小说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锺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锺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锺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的故事。

    6、2.出示读书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上段落序号。(3)圈出生字、新词,在重点句子下面画横线。3.听音频朗读,边听边学习停顿和对话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朗读指导:摔跤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朗读基调是生动欢快的,语气富有童趣,语调轻快上扬,语速较快。朗读时,注意抓住重点字词,尤其是文中描写动作的字词,如“站、蹦、转、抓、挠、揪、推、拉、拽、顶”等,读时要生动、鲜活,语气加重。朗读示例: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

    7、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4.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注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字词。jio lu zhn bin q no 摔 跤 一叉一搂 仗 着 鞭 子 欺负 三抓两挠bn wn bn ji扳 动 脚 腕 嘎 冷绊子 揪 住需注意的字音:“扳”应读“bn”,不能读成“bi”; “揪”应读“ji”,不能读成“qi”;“腕”应读“wn”,不能读成“wn”。需注意的字形:“挠”的右上角不要多写一点。形近字示例:跤(摔跤)

    8、狡(狡猾)较(比较)校(学校)腕(手腕)碗(饭碗)婉(婉转)豌(豌豆)(2)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3)理解重点词语。手疾眼快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破绽 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三、研读课文,了解人物1.教师出示课件,明确要求,组织学生自主学习。(1)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的情景。(2)画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3)思考:这些词句体现了小嘎子的什么特点?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3.教师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1)起初,小嘎子

    9、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读句子,小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和同学讨论。明确:生1:我从小嘎子摔跤时“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看出小嘎子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特点。生2:小嘎子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想以巧取胜。想象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的画面,读出当时的情景。评价学生的朗读。(评价要点:是否让听者感受到当时的情景。)(2)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读句子,找

    10、出描写摔跤时的动作的词,并分析这些词的表达效果。明确:这两句话中作者用了“转、抓、挠、揪、推、拉、拽、顶、扳”等动词,从不同的方面对两人摔跤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指导学生边读边配上动作体会。评价学生的朗读。(趣味评价,烘热课堂气氛。)4.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小结:朗读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学习课文的方法。我们在学习时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特点,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这种“读品想”的方法对同学们理解课文会有很大帮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5.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品析描写胖墩儿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描写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场景时,不仅写了小嘎子,还描写了胖墩儿

    11、的动作、语言。用“”标出描写胖墩儿动作的词语,并细细体会。6.引导学生运用“读品想”的学习方法品读重点词句。7.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指导。(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从“跳、退、闪、叉着腰”这些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儿是摔跤能手。)(2)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小嘎子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一推”,摔了个仰面朝天,可以看出胖墩儿是个机智、沉稳的孩子。)四、情境表演,拓展延伸1.教师趣味导学:对照课文

    12、中的语句,把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的场面表演出来。2.学生分组表演,全班评价。3.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运用。4.教师总结,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1)教师引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文中的两个人物。通过刚才精彩的表演和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了。那么,小嘎子和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_的小嘎子 _的胖墩儿(提示:关于小嘎子,可填聪明、活泼、顽皮等;关于胖墩儿,可填沉稳、憨厚、老实等。)(2)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

    13、、调皮;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你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等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五、迁移阅读,作业设计1.拓展阅读小兵张嘎。2.读写迁移练习:写一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第二、三回合。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教学目标1.会认“铸、颧、疤”3个生字,会写“剃、腮、疤”3个生字,正确读写“挺脱、格局”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4、,学习作者抓住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祥子的特点。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祥子的样子。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学习运用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感受初到城里的祥子的形象。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过渡到本课。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摔跤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去结识文中的主人公祥子,看看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播放电视剧骆驼祥子或电影骆驼祥子中祥子初到城里和最后潦倒的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并交流观后感想。导语:我们刚才看到的

    15、视频里的人叫祥子,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车夫,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初到北京,他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荣,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是一个体面的劳动者。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和他个人的原因,他变得懒惰、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成为社会的人渣。今天,让我们走近祥子,看看他刚到北京时健壮、自信的样子。(板书课题:他像一棵挺脱的树。)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预设:引导学生思考:他是谁?“挺脱”是什么意思?课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明确:“他”指祥子;“挺脱”是方言,指强劲,结实,本课指祥子挺拔、高大、坚强、

    16、健壮、结实。课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祥子比作“一棵挺脱的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挺拔、高大、坚强、健壮、结实的特点,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的相关知识。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老舍的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他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曰,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等。骆驼祥子 主要讲述了20世

    17、纪20年代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18岁从乡下来到城里,他勤劳正直、能吃苦,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车子。围绕这个梦想,他的命运经历了“三起三落”的过程,他的性格也经历了“从积极向上到不甘失败到最后自甘堕落”的变化。小说通过祥子梦想的破灭和最终堕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祥子等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3.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t si b zh qun 剃头 腮上 伤疤 铸成 颧骨读准字音:“腮”读“si”,不能读成“s”;“剃”读“t”,不能读成“d”;“铸”读“zh”,不能

    18、读成“z”。写准字形:“腮”的右边是“思”,不要写成“恩”;“颧”的左下部是“隹”,不要写成“住”。形近字示例:铸(铸造)涛(波涛)筹(筹划)畴(田畴)疤(疮疤)吧(吧台)粑(糍粑)靶(靶场)4.理解重点词语。挺脱 方强劲;结实。(衣着)平整而舒展。格局 结构和格式。5.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快速默读课文。在默读中相互检测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做到能结合语境理解生字、生词。三、精读课文,感知形象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1)在喜欢的句子下面画上记号。(2)说说祥子给你的初步印象。(可用课文中的词或句子。)2.研读第1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2)说说思路,划分层次。明确:第1自然

    19、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至“的大人”):从外形的角度写祥子身高体壮,但依然天真淘气。第二层(“看着”至段末):写祥子用心打扮自己,以突出他的胸、背、肩、脚。3.赏析第一层,感受形象。(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感知祥子的形象。过渡:看课文中的图片,祥子正拉着洋车向我们走来,不看文字部分,你怎么向同学们介绍祥子?预设:小组交流后,与课文对照,看看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祥子的。明确:作者是从身量、筋肉、年龄、神气(神态)等多方面介绍祥子的形象的。(2)指导学生朗读,同时思考:哪些词应该重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语调、语速?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明确:重读的词语:身量、筋肉、都、发展、前边、很大很高

    20、、成人、天真淘气、大人等。语气、语调、语速:语气轻快活泼,语调稍高,语速较快。感情:赞美、欣赏。(3)引导学生探讨交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祥子什么样的特点?明确:主要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了祥子身高体壮、天真淘气的特点。他身量和筋肉的超前发展,是岁月铸成的,也是劳动锻炼的,所以说,此时的祥子是一个勤劳的人。4.赏析第二层,感受形象。(1)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感知祥子的形象。过渡:看课文中的图片,再次仔细观察祥子的腰、胸、背、肩、裤子、脚、脸上的神态,然后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不看课文中的文字),再对照课文进行比较。(2)指名朗读,思考:这一层写了什么事?运用了哪些描写?

    21、明确:事件:祥子拉车前精心穿戴打扮。描写方法:动作、外貌(穿着)、心理、神态。祥子是怎么精心穿戴打扮的?为什么要精心穿戴打扮?明确:杀进腰、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这样穿戴打扮的目的:好更显出他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宽阔威严的肩,露出“出号”的大脚。(仅仅如此吗?)齐读以上词语、句子,进一步体会祥子精心穿戴打扮的目的。明确:向高等车夫学习,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当祥子想到这些的时候,他的脸上出现了什么神态?这一神态体现了什么特点?明确: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一层,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明确:身体健壮,争强好胜,对自己的身体、体力、体能引以为豪,

    22、对未来充满自信,有理想,有目标,坚定乐观。5.研读第2自然段。过渡:如果说第1自然段是从整体上描写祥子,那么第2自然段则着重描写祥子的头部,描写祥子的脸。祥子的脸及头部有什么特征?着重写祥子的脸及头部有什么作用?(1)齐读或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明晰思路,划分层次。明确:这一段也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只要硬棒就好。”):写祥子的脸上特别有精神,因此他显得很可爱。第二层(从“是的”至段末):写刚到城里的祥子倒立着,就像一棵挺脱的树。(2)赏析第一层,感受形象。指名朗读第一层,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情感,在重点词语、句子旁作批注,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祥子脸的?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明确:一是直

    23、接写:精神、永远红扑扑的、结实硬棒。二是运用衬托的写法:用剃得发亮的不大的头、圆眼、肉鼻子、很短很粗的眉、没多余的肉的腮、与头一般粗的脖子、特别亮的伤疤及四肢等衬托他脸的精神和硬棒,突出他对自己脸的满意和喜爱。这一层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祥子什么样的特点?明确:外貌(肖像)、心理描写,表现了祥子的精气神,突出了刚到北京时年轻的祥子的健壮结实、朴实自信,表现他对自己的身体非常爱惜。(3)赏析第二层,感受形象。指名朗读第二层,读好“头朝下”“立半天”“很像一棵树”“没有”“不”“挺脱”等词语。想一想:写祥子倒立有什么作用?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句式?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示例

    24、:生1:写祥子能倒着立半天,表明他身强体壮。生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双重否定的句式。比喻:生动形象。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是说祥子身体上下所有的地方都挺脱,语气更强烈,加强了肯定的意思。生3:结构上的作用:点明、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的作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祥子的健美强壮、挺拔自信、坚定朴实、充满生气和活力。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课文的人物描写,从衣着、体态、身段,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为豪的体能、体力以及品性人格都写得很精彩,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一个人的外貌(肖像)。小练笔:老舍写祥子,既

    25、写了整体,也写了局部;既写了形体,又写了精神,可谓形神兼备。请先用心观察身边的某一个熟悉的人(父母、老师、同学均可),融入自己的感受,写写他(她)的外貌。2.小组交流,集体评议。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丰富积累。2.课外选读骆驼祥子有关内容,摘抄好句,写写感想。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三课时 两茎灯草教学目标1.会认“侄、痰、揩”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监”,会写“监、侄、喉、咙”4个生字,正确读写“侄子、喉咙”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严监生执着、顽固、吝啬、爱钱胜命、可笑的特点。3.体会语言的讽刺效果,通过语

    26、言文字展开想象,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心理及要说的话。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学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感受严监生可怜、可憎又可笑的形象。3.体会语言的讽刺性。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总结前两节课所学,导入新课。过渡:同学们,在前两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几个典型的人物。他们各有特点,作者的描写也十分精彩。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他又是谁呢?2.简介儒林外史,谈话导入。导语: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清代作家吴敬梓花了近20年写成的。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场景,虽然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一直被人们视为人物描写的一段经典。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这段神奇的文字两茎

    27、灯草。(板书课题:两茎灯草。)3.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根据其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典范。4.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板书:两茎灯草。)思考:什么是灯草?用“两茎灯草”作题目有什么好处?二、初读课文,感受“富有”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读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圈出生字、新词,在重点句子下面画横线。2.听音频朗读,边听边学习停顿和对话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读

    28、不懂的地方。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注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字词。jin zh hu ln tn ki 监 生 侄 子 喉 咙 吐 痰 揩 眼 泪识字方法:“监”是多音字,可运用组词造句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揩”可通过演示动作来识记;“痰、喉、咙”可结合图片识记;“侄”可联系生活实际识记。需注意的字音:“揩”读“ki”,不能读成“ji”;“咙”读“ln”,不能读成“nn”。需注意的字形:“咙”的右上角不能少写一点;“喉”的“侯”中间不能多写一竖。多音字示例:“监”读“jin”时,意为“督察;牢,狱”,可组词“监督、监测”;“监”读“jin”时,意为“帝王时代的官

    29、名或官府名”,可组词“监生、国子监”。形近字示例:喉(喉咙)候(时候)猴(猿猴)侯爷(侯爷)揩(揩汗)楷(正楷)皆(皆是)偕(宠辱偕忘)(2)理解重点词语。诸亲六眷 泛指众亲戚。较早的说法指“父、母、兄、弟、妻、子”。哥子 古时对男孩子的称呼。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学生交流后明确:故事起因:严监生临死前不肯断气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故事经过:众人猜测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的原因。故事结果:赵氏猜中原因并挑掉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没了气。(2)引导学生在弄清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主要写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而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

    30、一茎灯草才死去的故事。5.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严监生的“富有”。(1)出示材料。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仆人无数,牛羊成群,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说也有几百两银子。 选自儒林外史(2)指名读材料。(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受。预设:引导学生感受严监生的家财万贯、富甲一方,为学习本文打下基础。三、再读课文,感受“病重”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临死前的形象。过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课文写的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他有哪些行为?周围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大家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2.学生读课文,感受“病重”。3.学生交流读书情况,教师提问: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示例:奄奄一息、病入膏肓、身患重病、气若游丝等。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1)指名读句子。(2)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