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练习四.docx

    • 资源ID:9732215       资源大小:570.7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练习四.docx

    1、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练习四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练习四 第1题【单选题】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的统一C、秦推行法治D、秦推行郡县制【答案】:【解析】: 第2题【单选题】宋神宗时期,东南六路(两浙、淮南、江东、江西、湖北、湖南)的两税、商税、盐酒课、茶税、免役钱等项目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数仅是北方(开封府、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的796%。这反映( )A、商业税开始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B、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渐趋削弱C、经济重

    2、心南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D、北方主要赋税收入小于东南地区【答案】:【解析】: 第3题【单选题】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迮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等。下面对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C、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答案】:【解析】: 第4题【单选题】历史学家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致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A、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

    3、世代享用C、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D、铁器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答案】:【解析】: 第5题【单选题】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解析】: 第6题【单选题】淮南子记载: “故神太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解析】: 第7题【单选题】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

    4、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解析】: 第8题【单选题】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解析】: 第9题【单选题】导致春秋战国

    5、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答案】:【解析】: 第10题【单选题】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西周晚期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答案】:【解析】: 第11题【单选题】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表明当时( )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答案】:【解析】

    6、: 第12题【材料分析题】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城市的发展与商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材料二: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

    7、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材料三: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地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

    8、路枢纽得到较大发展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据材料一,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依据材料二说明世界近代史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促进近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匐蓑、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

    9、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蓄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二: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10、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11、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答案】:无【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

    12、五十五年进士。1793年他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但在“多子有福”的传统观念下,“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根据材料,概

    13、括洪亮吉人口论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洪亮吉“人口论”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解析】: 第15题【综合题】【历史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汉宣帝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民生富庶的局面,故史家称之为“孝宣之治”。材料一:公元前66年,宣帝下诏:“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悯)之。盐,民之食,而贾成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先后三次诏令把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

    14、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后叉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公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材料二:汉宣帝坦言郡太守是辅助天子治国理民的关键所在,是“吏民之本”,如果时常调动变易就不会被其属下尊重,上下难以相安;如果实行“久任”制,百姓知其 将长时期在职,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会“服从其教化”。对治理地方确有优异政绩的郡太守,汉宣帝常用的奖励办法是:颁布玺书嘉奖勉励;增加俸禄;赏赐金钱若干。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公元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他还先后多次下诏,大赦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概括“孝宣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汉朝实施的“盐铁官营”政策。【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练习四.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