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与方剂练习题.docx

    • 资源ID:9716279       资源大小:47.69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与方剂练习题.docx

    1、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与方剂练习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与方剂练习题一、最佳选择题1、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是 A、君药B、臣药C、佐助药D、使药E、佐制药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消法范畴的是A、消导食积B、消痞化积C、通导大便D、消痰利水E、消疮散痈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A、透达膜原B、消导食积C、和解少阳D、调和寒热E、疏肝和胃4、针对兼证或兼有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A、佐助药B、佐制药C、使药D、君药E、臣药5、针对主证主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A、佐制药B、佐助药C、臣药D、君药E、使药6、能协调诸药、调和药味的是A、佐助药B、君药C、佐制药D、调和药E、引经药7、记载药方11000余首的

    2、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新修本草8、明代本草代表作是A、图经本草B、新修本草C、本经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9、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是A、陶弘景B、李时珍C、唐慎微D、张景岳E、赵学敏10、本草纲目拾遗的朝代为A、明朝B、宋代C、清代D、元朝E、唐朝11、新修本草是哪个时期的代表作A、魏朝B、汉朝C、隋唐朝D、宋朝E、元朝12、本草经集注是哪个朝代的代表作A、隋朝B、唐朝C、宋元时期D、魏晋南北朝E、汉朝13、当代本草代表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中华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14、苏敬等人编撰的是A、证类本草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

    3、D、纲目拾遗E、新修本草15、所载730种药物,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的是A、新修本草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E、本草经集注16、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本草纲目拾遗E、证类本草17、成书于宋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是A、证类本草B、中华本草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18、不属于对应津液辨证的功效是A、化痰B、补气C、利水D、生津E、保津19、属于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A、温中散寒B、涩精止遗C、和解少阳D、补气生津E、清气分热20、天花粉降血糖属于A、对病证功效B、对现代病症功效C、对症功效D、

    4、脏腑辨证功效E、对因功效21、既属于中医辨证学分类,又属于中医治疗学分类的内容是A、止咳平喘B、和解少阳C、清气分热D、清暑除湿E、降血脂22、高级功效是指A、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B、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C、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用语原始直白D、中药防治、作用部位及强身健体的作用E、中药防治、安全程度及强身健体的作用23、对应寒热辨证的有A、解表、发表、温里、攻里B、补虚、泻实C、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D、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E、润燥、清热24、对应六淫与疫疠的有A、解表、发表、温里、攻里B、补虚、泻实C、补阴、滋阴

    5、、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D、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E、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25、下列属于症状类主治病证的是A、跌打损伤B、口疮C、肠痈D、耳聋E、疟疾26、下列属于证名类主治病证的是A、毒蛇咬伤B、热淋C、口臭D、肺痈E、耳聋27、下列属于病名类主治病证的是A、疟疾B、风热表证C、惊悸D、热哮E、耳聋28、下列属于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的是A、敛疮B、发表C、升脾阳D、疏散风热E、和解少阳29、下列哪一项属于初级功效的表述A、补肾B、行气C、治瘘D、排石E、通便30、下列哪一项属于高级功效的表述A、截疟B、平肝C、延年D、治皮胀E、疝瘕31、半

    6、枝莲抗肿瘤属于A、对因功效B、对证功效C、对症功效D、对现代病症功效E、对脏腑辨证功效32、属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是A、疏肝B、养血C、宣肺D、理气E、排石33、属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A、温中散寒B、涩精止遗C、和解少阳D、补气生津E、清营分热34、不属于三焦辨证的功效是A、宣化上焦B、芳化中焦C、清利下焦D、补气生津E、温中散寒35、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的是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恶36、石膏配知母属于的配伍关系是A、相杀B、单行C、相畏D、相须E、相反37、用人参治疗补气固脱属于七情中的A、单行B、相恶C、相反D、相须E、相使38、生姜配半夏属于A、

    7、相反B、相杀C、相畏D、相恶E、相使39、能增强原有药物功效的配伍是A、相反B、相杀C、相恶D、相须E、相畏40、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的配伍是A、相须B、相杀C、相使D、相反E、相恶41、下列不属于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的是A、病人的体质B、药物的配伍C、药物的用量D、药物的加工炮制E、病人的情绪4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中药学中“毒”的含义为药物总称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C、“毒”指药物的毒性D、“毒”指药物的偏性E、“毒”指药物的四气五味43、指出下列错误的说法A、归经,指药物作用的归属B、脏象学说是归经的理论基础C、药物疗效是归经的确定依据D、药物特性是归经的确定依据E、经络学说不是归

    8、经的理论基础44、影响药物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A、炮制和配伍B、药物的效用C、药物的性味D、药物的质地轻重E、药物的气味厚薄4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芒硝、天花粉主升浮B、桂枝主升浮C、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D、凡温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E、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46、升降浮沉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以下关于此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反B、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反C、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同D、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同E、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无关,与病位有关47、关于五味,下列

    9、哪是错误的A、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C、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D、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E、药味即药物的滋味48、与所治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的药性是A、五味B、归经C、升降浮沉D、有毒无毒E、四气49、具有升浮与沉降二向性的药是A、鹤草芽B、胖大海C、天花粉D、蔓荆子E、马齿苋50、不属于沉降性所示的功效是A、收敛固涩B、利水渗湿C、平肝潜阳D、涌吐开窍E、清热泻火51、药性确定的基准为A、药物的气味B、药物的质地C、病证寒热D、药物的形状E、药物的滋味52、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A、中药的治疗效用B、中药的功效C、中药的不良反应D、功

    10、效或功能E、中药的药性理论53、表示药物有渗湿利水作用的味是A、涩味B、辛味C、酸味D、淡味E、咸味54、治疗病位在表的风寒表证,常选药性升浮的A、薄荷B、蝉衣C、防风D、蔓荆子E、升麻55、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可选用下列药性升浮的A、薄荷B、荆芥C、紫苏D、枳实E、防风56、甘温药多能A、发散风寒B、清热解毒C、降气止咳D、补气或助阳E、补火助阳57、安神药主归A、脾经B、心经C、肺经D、胃经E、肾经58、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药性理论是A、升降浮沉B、有毒无毒C、四气D、五味E、归经59、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A、药物的效用B、药物的性味C、药物的气味厚薄D、药物

    11、的质地轻重E、疾病的部位60、有人将小柴胡汤按原方原量制成颗粒剂,依据西医药理论为指导、以药理研究结果为基础,用于临床治疗肝炎和肺炎,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此体现的是A、个体差异B、辨证不准C、离经悖法D、配伍不当E、用量过大61、散风寒湿止痛的羌活归哪个经络A、肝经B、膀胱经C、肺经D、肾经E、心经62、下列体现沉降功效的是A、升阳发表B、降气化痰C、祛风散寒D、开窍E、涌吐63、以下药物属于升浮性的是A、菊花B、苏子C、枳实D、磁石E、石决明64、能够耗伤津液、并属于阴的药味是A、酸B、甘C、辛D、咸E、苦65、除了酸味,能够敛邪的味还有A、甘味B、涩味C、淡味D、芳香味E、苦味66、能够坚

    12、厚肠胃的味是A、辛B、甘C、酸D、苦E、咸67、能解药、食毒的药味是A、辛B、甘C、酸D、苦E、咸68、能收、能涩的药味是A、苦味B、甘味C、咸味D、辛味E、酸味二、配伍选择题1、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由四逆汤化裁为通脉四逆汤属于ABCDE、由麻黄汤化裁为三拗汤属于ABCDE2、A.治疗主证的药B.治疗主病的药C.助君药治兼证的药D.调和诸药的作用E.消除君药毒性的药、使药的含义之一是ABCDE、臣药的含义之一是ABCDE3、A.佐助药B.佐制药C.使药D.君药E.臣药、针对兼证或对兼病起

    13、治疗作用的药物称ABCDE、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ABCDE4、A.本草纲目B.本草纲目拾遗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经集注、载药921种的是ABCDE、载药1746种的是ABCDE、载药730种的是ABCDE、载药850种的是ABCDE5、A.可称为作用机制或偏性所在B.论述其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所显现的效用C.依据功效主治论述其在临床的适应范围D.论述其在临床治疗中所显现的效用与适应范围E.依据其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论述其在临床的具体应用、性能特点ABCDE、功效主治ABCDE、配伍应用ABCDE6、A.凉血解毒B.补中温中C.活血行气D.散太阳经风寒E.敛疮生肌、属于卫气营

    14、血辩证的是ABCDE、属于气血津液辩证的是ABCDE、属于三焦辩证的是ABCDE、属于经络辩证的功效是ABCDE7、A.相杀B.相恶C.相使D.相畏E.相须、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的配伍是ABCDE、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的配伍是ABCDE8、A.相反B.相使C.相恶D.相杀E.相须、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避免的配伍是ABCDE、临床用药时原则上应绝对禁止的配伍是ABCDE9、A.相畏B.相杀C.相须D.相反E.相恶、附子配干姜属ABCDE、石膏配知母属ABCDE、人参配莱菔子属ABCDE10、A.纠性B.减效C.增效D.增毒E.减毒、相须相使表示ABCDE、相畏相

    15、杀表示ABCDE、相恶表示ABCDE11、A.病位在表,病势上逆类病证B.病位在上,病势上逆类病证C.病位在上,病势下陷类病证D.病位在里,病势下陷类病证E.病位在下,病势上逆类病证、宜用升浮性药的病证是ABCDE、宜用沉降性药的病证是ABCDE12、A.温中止呕B.发散风热C.利水渗湿D.补气助阳E.发散风寒、辛凉的药如薄荷、菊花,多能ABCDE、辛温的药如麻黄、紫苏,多能ABCDE13、A.肺经B.肝经C.肾经D.脾经E.心经、黄芩、桑白皮归ABCDE、龙胆草、夏枯草归ABCDE14、A.四气B.归经C.五味D.有毒无毒E.升降浮沉、依据病势选药的药性是ABCDE、依据病位选药的药性是AB

    16、CDE、依据病性选药的药性是ABCDE15、A.病位在上,病势下陷类病证B.病位在上,病势上逆类病证C.病位在表,病势在内类病证D.病位在里,病势下陷类病证E.病位在里,病势上逆类病证、宜用升浮类药治疗的是ABCDE、宜用沉降类药治疗的是ABCDE16、A.辛B.苦C.酸D.咸E.甘、能补虚和中的味是ABCDE、能行气活血的味是ABCD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组成与用量(干姜、白术、人参、甘草各三两)完全相同,前者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自利不渴,或病后喜睡等;后者为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症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四肢不温等。、以上

    17、这段话体现的是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关于理中丸和人参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理中丸适用于虚寒较轻,病势较缓的病情B、理中丸适用于虚寒较重,病势较缓的病情C、人参汤适用于虚寒较重,病势较急的病情D、人参汤治疗效果较为迅速E、理中丸和人参汤都可用于治疗中焦病症2、伤寒论太阳病篇的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等。、麻黄汤中的苦杏仁,其苦微温而润降,略兼宣肺,功能降肺气以助麻黄平喘,散风寒以助麻、桂解表,此为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E、

    18、引经药、麻黄汤中的炙甘草,其甘温,功能调和诸药,其为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E、助药3、中药的功效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临床实践推导而得,故其表述用语也基本上与中医的治疗学或辨证学等相呼应。包括按中医辨证学分类和按中医治疗学分类。、按中医治疗学分类,属于祛邪功效的是A、排石B、止痛C、杀虫D、降血脂E、截疟、按中医辨证学分类,属于八纲辨证的功效是A、解毒B、温里C、利水D、生津E、开胃、按中医治疗学分类,属于对病证功效的是A、平喘B、止痛C、开窍D、利胆退黄E、涩肠止泻4、某女,年过而立,脚气红肿疼痛数日,当日又不慎被开水烫伤手背,可嘱患者每日外用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獾油,按其使

    19、用说明涂抹手背的烫伤处;再取能杀虫止痒的复方土槿皮酊,按其使用说明涂搽脚气。、以上中成药的配伍所体现的是A、功似配伍B、功异配伍C、相须配伍D、相使配伍E、相畏配伍、以上所体现的配伍的基本含义是A、两个或两个以上功效相异的中成药同用,以适应复杂病情的用药方法B、两个或两个以上功效相似的中成药同用,以增强药效的用药方法C、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D、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E、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5、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似指今之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比如有品种的混乱、用量过大、炮制失

    20、度等等。、将砒制备成酒剂使用,结果导致患者死亡。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A、用量过大B、误服毒药C、剂型失宜D、管理不善E、配伍不当、在调剂药物时,将砒石当花蕊石发给病人,造成中毒身亡。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A、用量过大B、误服毒药C、剂型失宜D、管理不善E、配伍不当四、多项选择题1、使药所包含的内容是A、引经药B、佐助药C、调和药D、佐制药E、反佐药2、下列属于君臣佐使中佐药的意义的是A、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B、消除或减缓君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C、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D、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E、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以下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是A、给药

    21、途径变化B、药味加减变化C、病患的不同D、药量加减变化E、剂型更换变化4、下列关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叙述,正确的是A、载药1746种B、宋金元朝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C、作者赵学敏D、作者唐慎微E、载药659种5、下列关于神农本草经的叙述,正确的是A、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C、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D、载药365种E、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6、按照中医治疗学,功效可分为A、对证功效B、对因功效C、对症功效D、对气血津液辨证功效E、对现代病症功效7、对症功效包括A、止痛B、止咳C、散寒D、止泻E、止

    22、汗8、中药配伍的目的有A、矫正不良气味B、增强治疗效能C、减少不良反应D、扩大治疗范围E、适应复杂病情9、以下七情配伍中若按协同与颉颃论,表示颉颃是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10、下列配伍中属于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是A、乌头配半夏B、石膏配知母C、麻黄配桂枝D、甘草配甘遂E、人参配莱菔子11、下列配伍中属于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的是A、乌头配半夏B、石膏配知母C、麻黄配桂枝D、甘草配甘遂E、人参配莱菔子12、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是A、黄连味苦B、蜂蜜味甘C、生姜味辛D、芒硝味酸E、乌梅味咸13、属于温热药所示的效应是A、温经通络B、凉血解毒C、温里散寒D

    23、、回阳救逆E、补火助阳14、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有毒无毒15、寒凉药作用有A、凉血B、解毒C、通阳D、泻火E、温经16、使用有毒中药应当注意的事项有A、用量适当B、识别过敏者C、用药合理D、归经多少E、采制严格17、下面关于归经的表述方法哪些是正确的A、归心包经B、归三焦经C、入少阴心经D、入厥阴肺经E、入阳明肺经18、关于气和味配合原则,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并非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气味相异,功能不同C、一药中味只能有一,而气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D、味越多,其作用并非越广泛E、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19、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A

    24、、个体差异B、配伍不当C、剂型失宜D、辨证不准E、离经悖法20、归经的理论基础有A、药物疗效B、脏象学说C、阴阳学说D、经络学说E、药物特性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也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对成方加减时,不可减去君药,否则就是另行组方了。【该题针对“历代本草代表作”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697224,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由于消法治疗的病证较多,病因也各不相同,所以消法又分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C选项属于下法。【该题针对“历代本草代表作”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697231,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


    注意事项

    本文(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与方剂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