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文地理核心考点汇编.docx

    • 资源ID:9694447       资源大小:168.57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文地理核心考点汇编.docx

    1、人文地理核心考点汇编地理核心知识分类汇编 人文地理部分 第1讲 人口的变化1.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措施:(1)人口增长过快:(发展中国家)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政治上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传统生育观念存在影响:加大了经济、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措施:采取控制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2)人口增长过慢老龄化: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完善教育水平高生育观念较新影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青壮年负担加重;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备注:我国老

    2、龄化现象对策主要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单独二胎”政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现象。(3)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是指100个女性对应男性的人口数;目前我国男性比例远远大于女性比例影响:造成将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及社会社会经济结构措施: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在农村;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2.描述某地人口增长特点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增长快慢,注意是否分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及数量变化3.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4.有关人口基本概念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

    3、与人口数量 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人口数量的减少,而是人口增长的速度变慢(前提是自然增长率大于0);只有当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才意味着人口数量的减少。(2)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率(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3)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增长率越低,老龄化越严重,人口迁移率越大,。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战争等。备注: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不同的人口迁移

    4、案例要具体分析。6.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弥补迁入地劳动力不足,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缓解人地矛盾,减少就业压力,更好的开发土地资源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7.人口区位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人口密度差异较大,明显表现为四密四稀。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北美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高纬和高山寒

    5、冷地带、干旱的沙漠地带、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是人口稀疏区。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入手分析:(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资源等温和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交通之便,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如亚洲东部和南部;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利于工业发展,吸引人口迁入,人口相对也较密集如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矿业城市及附近人口稠密。相反,高寒、干旱、湿热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缺少人类生存的条件,人口稀疏。(2)人文因素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农业基础开发的早晚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如西欧和北美大湖及大西洋沿岸;澳大利亚和巴西东南部地区人

    6、口稠密除与自然原因密切相关外还与交通发达、城市众多,工业发达,殖民主义者最早进入,开发较早密切相关。8.我国将适度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二胎”的利弊(1)利: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增加新生人口,降低老龄化程度;能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弊:我国人口基数大,放宽政策导致每年新增人口增多;会加剧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环境压力等问题。9.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7、(3)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首要因素 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受教育水平正相关地区开发程度正相关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第2讲 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位于市区外缘 靠近交通干线附近 位于河流下游处在城市或居民区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两个主导风向垂直的地方,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其它功能区之间要有防护带。住宅区的分布特点:高级住宅区的分布特点: 位于河流的上游, 主导风向的上风区, 交通便利的地方, 风景优美、地势较高的地方低级住宅区的分布特点:靠近工业区,环境较差,地势较低的地方商业区: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或者街道

    8、路口特别注意:功能区按面积排列: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除了三个功能区外,还有高科技园区、文化区、风景区、汽车销售区等功能区。新建的功能区一般布局在城市外缘同一功能区内部可以有其他的功能区,比如住宅区内部可以有商业区和工业区。2、典型企业的布局:(1)钢铁、发电、水泥厂(大气污染型)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两个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2)造纸、印染、电镀厂(水污染型)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一般在河流下游(3)纺织、机床、仪表厂(污染较小)城市或近郊交通便利处(4)自来水厂、啤酒厂河流上游(5)高新技术工业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附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6)CBD(中心商务区)CBD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

    9、象征与标志,是城市的功能核心,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特点:城市黄金地带,地价最高高楼林立,昼夜人口密度差别大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巨大布局:城市中心或交通中心(7)仓库港口、码头、车站附近(8)奶牛、蛋鸡场近郊靠近水源交通便利处3.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其他因素:知名度、历史因素、特殊功能区的建设如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付租能力变化趋势综合以上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的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

    10、区,在地租较高的地方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交通发达的远郊地区形成工业区。4.城市等级及影响因素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此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具体内容对比如下:5.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的数量 城市人口的比重(最重要的指标) 城市的用地规模 城市的数量6.城市化的动力目前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靠工业化来推动的,如:也有个别城市化的动力不是工业化造成的,如7.逆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地价昂贵,房价过高城市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周围乡村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生活环境好私人汽车的普及和交通的现代化,缩短了城乡距

    11、离。8.郊区城市化的意义:分散城市职能,使城市功能区得到优化缓解城市交通、住房、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促进郊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10.城市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利: 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农村人地矛盾;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工业化水平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城市与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不利:自然环境: 生物物种的减少,占有耕地,使土地质量下降改变水循环,排污排水能力下降绿地面积减少,环境质量下降(热岛、雨岛、雾岛效应,各种污染的产生)社会环境: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社会秩序混乱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建立绿化隔离带 建设新区

    12、或卫星城改善交通、居住条件 增加绿地面积。11.建设新区(卫星城)的意义:分散城市职能,解决城市化问题; 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发展; 成为城市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了对外开放和对外联系。12.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水源、航运)(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工、农业基础、政治、开放程度、军事、科技、旅游等 第3讲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2、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热量 降水 光照昼夜温差 水热组合 气象灾害备注:A热量和光照的差别热量主要由气温来衡量,而光照则是指太阳辐射,二者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正相关。

    13、B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最突出气候优势体现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二者密不可分。C常见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风沙、寒潮、旱涝、低温冻害等3、气候对农业的影响(1)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不利: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旱涝灾害。(2)温带季风气候: 有利:光热条件好,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不利: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旱涝灾害。(3)温带海洋气候: 有利:终年温和多雨,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不利:气温温和,多阴雨天气,光热条件差,不利于谷物的生长。(谷物种植主要分布在个别西风带背风坡位置)(4)地中海气候:有利: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温暖

    14、,热量条件好,有利谷物生长。 不利:雨热不同期,夏季容易发生旱灾。(5)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气候:有利: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利: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4、农产品品质较好的原因总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纬度或海拔高,热量不足,作物生长周期长;土壤肥沃,化肥使用少;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5、农业区位选择(1)大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中国典型农作物的集中分布甘蔗:两广闽台云川甜菜:东北、西北花生:华北油菜:长江流域柑橘:江南丘陵苹果:辽东丘陵、山东丘陵、陕西省茶树:江南丘陵棉花:长江中下游、华北、新疆(2)小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类型:郊区农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单

    15、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故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需水量如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靠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运输如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的生产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3)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

    16、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6.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2)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食物爱好: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7.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一大(

    17、水利工程量大)一小(小农经营)一高(单产高)三低(商品率、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8.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为例(1)自然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和 位于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黑土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粮食面向世界市场,市场广阔 水陆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先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9.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1)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 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不同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由家庭经营,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18、;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大面积可耕荒地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3)可借鉴之处:先进的科技;大规模的经营;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了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10.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为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11.我国畜牧业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1)相同之处:我国某些牧区如内蒙古牧区有着和阿根廷牧区相似的自然条件,如优良的天然牧场,草类茂盛,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放牧等.(2)不同之处:阿根廷通过培育良种, 改善交通, 开辟水源,种植饲料,防治疫病等措施使潘帕斯草原成为大牧场放牧区;我国牧区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

    19、”现象,草场退化沙化严重。(3)借鉴之处: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 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牧区生态环境; 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推进产业化进程。12.影响西欧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利于牧草的种植。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且有饮用牛奶习惯,市场需求量大13.其他农业地域类型(1)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气候温暖,光热充足;中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丰富,灌溉条件较好;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面向国际市场,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2)地中海农业(葡萄、

    20、柠檬、油橄榄、无花果、蔬菜、花卉、园艺):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和;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3)东南亚、拉美等的热带种植园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如:天然橡胶、咖啡、可可、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黄麻等):纬度低,热量充足,高温多雨;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劳动力丰富。14.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区位条件评价东北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广,机械化水平高; 限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或者热量不足。华北旱作农业区:(华北平原、渭河平原、黄土高原)暖温带,光热充足,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制约因

    21、素:旱涝、盐碱、风沙南方季风水田农业: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科技水平高。限制因素:旱涝灾害(主要)春季低温,人均耕地少,机械化水平低。西北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地价低。制约因素:水源短缺(主要),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多风沙。青藏高原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与高原比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限制因素:热量不足。15、我国耕地面积少的原因地形类型方面:我国以山区为主,平原面积小。各种建设方面:各种城市

    22、建设、交通建设、工程建设等不断占用耕地。生态破坏方面: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严重,导致大量耕地流失。生态建设方面:近几年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湖、还沼工程等。也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的减少。16、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发展多种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单产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7、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床变浅

    23、,湖泊萎缩,易发洪涝灾害。过渡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出现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板结酸化,河湖水质变差,水中生物减少。18、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地价、劳动力价格上涨等19.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滩涂、建设用地、荒地(沙地)20.土地潜力评价因地制宜,根据土地类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第4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水源 原料(资源) 能源(动力)(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交通 技术 政策 劳动力 资金 地价 工、农业基础 社会协

    24、作条件2.工业主导因素(1)原料导向型工业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2)市场导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制造业、印刷厂、食品厂(3)动力导向型电解铝工业(有色金属冶炼)(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玩具厂、制伞厂(5)技术导向型工业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电子厂、高级时装厂、高档家具厂3.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利弊分析工业集聚利: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降低能耗和运输费用;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弊:加剧了环境污染,出现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工业分散利:充分利用各地生产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弊:加大了运输费用,缺乏规模效益。4.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衰落及整治

    25、分析(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分析传统工业区的优势条件 丰富的煤炭资源距离法国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广阔的市场 (2)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3)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 (辽中南、京津唐、山西能源基地等均可以借鉴)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多元化;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邻近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 发展、建设交通运输,完善交通运输网;美化环境、整治污染。5.高新技术工业区位条件及特点区位:知识与技术、交通便利、环境优

    26、美,地理位置优越特点:劳动力知识技术水平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费用高,面向国际市场。6.“硅谷”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有斯坦福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便捷的海陆空交通;市场稳定,有来自美国国防部的军事订货7.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硅谷”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意大利新工业区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启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以中小型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发展模式,企业之间专业分工团结合作,形成规模效益。(2)美国“硅谷”对我国高新技术工业的启示:选择环境优美、知识水平高、交通便捷的地区发展高新工业区,要注意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创新,不断更新产品。8.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

    27、发展工业的条件优势条件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资源丰富。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四大基地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限制条件辽中南和京津唐地区缺乏水资源和能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原料和能源。 第5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1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

    28、、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管道运输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运量大、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备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注意结合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对于运输有何具体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特点,选出最佳交通运输方式;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结合运输方式的特点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2.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地形:平原: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弯曲线路或开凿隧道(2)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3)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4)气候:湿润地区注意防暴雨干旱地区注意防风沙高寒地区注意防冻土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因素)(1)经济因素资源开发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运输需求量(2)社会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的需要,缓解原有运输方式压力的需要,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技术因素(保障)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


    注意事项

    本文(人文地理核心考点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