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选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

    • 资源ID:9689415       资源大小:26.5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

    1、精选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精选)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三章 水、 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 目的要求 1 了解水、 钠的正常代谢, 熟悉水、 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2 掌握低钠血症中的低渗性脱水、 高钠血症中的高渗性脱水的概念及对机体的影响(注意脱水的部位, 细胞内外液的变化特点, 机体的调节, 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3 熟悉各类脱水的病因 4 了解水中毒, 细胞水肿对脑的影响 5 了解各类脱水的治疗原则 6 掌握水肿的概念, 水肿的发病机制, 7 了解水肿的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 8 了解正常年钾代谢 9 掌握高低钾的概念 10 熟悉钾代谢紊乱的常见原因, 对机体的影响(尤其是对神经肌

    2、肉和心脏),反常性酸性尿的产生及与低钾碱中毒的关系 11 了 解水电解代谢紊乱的治疗原则, 12 了 解镁的代谢特点, 熟悉高低镁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 教学手段 黑板结合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时间分配 总共 6 学时 1 正常水钠代谢特点, 机体的调节 20 分钟 2 脱水的分类, 各型脱水的概念、 病因、 对机体的影响 80 分钟 3 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20 分钟 4 水肿的概念、 水肿的发病机制 70 分钟 5 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10 分钟 6 钾代谢的特点、 机体的调节 10 分钟 7 低钾血症的概念、 原因, 对机体的影响 50 分钟 8 高钾血症的概念、 原因, 对机体

    3、的影响 40 分钟 四、 重点难点 各种脱水的概念、 水肿的概念、 高低钾血症的概念, 脱水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发病机制为本章的重点. 各种脱水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外液随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变化不同, 因此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是本章的难点, 也是重点, 必须弄懂。 钾代谢紊乱对神经肌肉、 心脏的电活动影响也是难点, 但不是本章的重点, 可以结合生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帮助理解 五、 板书的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 钠代谢障碍 一、 正常水、 钠代谢 1 体液容量及分布 体液占体重的 60, 细胞内液为 40, 细胞外液为 20, 体 液 60% 细胞内液 40% (男) 细 胞 外 液 20% 血浆

    4、5% 胖: 30%、 瘦: 75%80% 所以, 肥胖人对失水性疾病更难耐受。 肌肉组织含水量较多(达 75%80%) 脂肪细胞含水量较少(10%30%), 故肌肉发达者较能耐受失水性疾病。 体液所占的比重与人的年龄、 性别有关 2 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细胞内外液电解质的种类、 含量的区别 3 体液渗透压 渗透压的概念, 影响因素 正常血浆渗透压在 280310mmol/l 之间. 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存在着细胞膜, 水能自由透过, 葡萄糖、 氨基酸、 尿素、 肌酐、 CO2、 O2、 Cl等也能透过, 蛋白质、 K胞内液的化学组成、 电解质含量差异很大。 尽管如此, 细胞内外液之间的渗透压是

    5、相等的, 当出现压差时, 主要靠水的移动来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平衡。 水总是由渗透压低处移向高处。 4 水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主要复习水的平衡, 一定要熟悉 正常成人每天进出水量为 20192500ml。 5 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6 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非常重要, 一定要掌握 水通道蛋白是新增加的内容, 结合这一内容, 介绍一些水电代谢研究的进展 , 与当前的科研接轨。 组织间液 15% 、 及 HCO3、 Na、 Ca2、 Mg2+等则不易透过。 故组织间液与细 1)、 口渴中枢的调节: 血浆渗透压 口渴中枢+ 循环血量 2)、 体内水交换的调节: 见前体液的渗透压 3)、 ADH

    6、的作用: 作用: 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血浆渗透压 ADH 循环血量 实验证明, 细胞外液容量的变化可影响机体对渗透压变化的敏感性, 许多血容量减少的疾病, 其促使 ADH 分泌的作用远超过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 ADH 分泌的抑制, 说明机体优先维持正常的血容量。 4)、 醛固酮的作用: 作用: 保钠排钾(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主动重吸收, 同时促进钾的排泄)。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血浆Na+ 或血浆K+ 醛固酮 此外, 还有心钠素、 利钠因子等也参与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调节 二、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容量性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高容量性 等容量性 低容量性 高容量性

    7、 等容量性 正常血钠性水过多 水肿 三、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概念 : 是指血清钠浓度130mmol/L, 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 (一)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1.特点(概念): 失钠失水, 血清钠溶度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2.原因和机制: 几乎都在治疗措施不当, 即失液后只补充水或滴注葡萄糖, 而不补充电解质时才会导致低渗性脱水。 1) 经肾脏丢失 2) 肾外丢失 3.体液的变动: 细胞外水向细胞内

    8、转移细胞内液 、 细胞外液 主要是细胞外脱水为主, 而且组织间液的减少比血浆更明显。 4.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 1) 细胞外液的减少, 易发生休克 2) 血浆渗透压降低, 无口渴感 3) ADH 早期分泌减少, 尿量减少不明显, 尿钠少, 尿比重低 4) 明显的失水体征 肾脏途径 利尿剂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脏疾病肾小管酸中毒经皮肤丢失 消 化 道 失液体在第 三间 隙积 5)、 低钠血症和脑细胞水肿(软弱无力、 恶心、 呕吐) 6) 当病因为肾脏丢失时, 尿钠多 如果低渗性脱水是经肾失钠, 则病人尿钠含量增多 ( 20mmol/l)如果是由肾外原因引起, 则因低血容量时肾血流量减少而激活

    9、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 结果尿钠含量减少( 10mmol/l)。 5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 治疗原发病, 去除病因 2) 补液 等渗(补钠时降一台阶) (二)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 特点 : 血钠下降, 血清钠溶度 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伴有体液量的增多。 又称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g) 1 原因和机制: 1 ) 水摄入过多 2) 水排出减少 2 对机体的影响 1) 细胞外液量增加, 血液稀释, 细胞内水肿 2) 中枢神经系统症

    10、状颅内高压, 脑疝 3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 治疗原发病, 严格限制水的入量 2) 补液 严重或急性患者可给高渗液, 但要控制输液量 (三)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isovolemic hyponatremia) (自学为主) 特点: 血钠下降, 血清钠溶度 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体内钠总量接近正常, 一般不伴有体液量的增多。 1 原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见于 ADH 分泌异常综合症(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DH secretion , SIADH) 如: 恶性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肺部疾病 2 对机体的影响 严重造成细胞内水肿, 引

    11、起脑疝 3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 防治原发病 2) 限制入水量, 出现神经症状时除对症治疗外, 要迅速脱水治疗 四、 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 概念 : 是指血清钠浓度150mmol/L, 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 (一)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特点: 失水失钠, 血清钠溶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 伴有细胞内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1.概念: 失水 失钠, 血浆渗透压 310mmol/l, 血钠浓度 150mmol/l 2 原因和机制

    12、: 1) 水摄入量减少 2) .水丢失过多 (1) 经肾丢失 (2) 经皮肤失水: 高热, 大量出汗 (3) 经胃肠道丢失: 3.体液变化: 细胞内水大量移向细胞外细胞内外水都丢失, 但是主要是细胞内脱水。 4.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 1) 下丘脑口渴中枢兴奋, 口渴感; 2)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ADH 尿少、 尿比重 、 氮质血症; 水源 进食 饮水 中枢疾病导致无口渴感 婴儿 尿崩症 使用大量脱水剂 昏迷病人鼻饲浓缩的高蛋 3) 细胞外液丢失脱水征 4) 汗腺细胞内脱水腺细胞分泌障碍 散热 脱水热 脱水血容量 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脱水热 5) 脑细胞脱水脑体积 颅骨与脑皮质间

    13、血管张力 脑出血 6) 当血容量下降时可反射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 5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 治疗原发病, 去除病因 2) 补液 等渗或低渗 3) 适当补钠、 钾 (二) 高容量性高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ernatremia) 特点: 血钠 和血容量均增多。 1 原因和机制: 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 1) 医源性输高渗盐水 2) 原发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ushing 综合症 2 对机体的影响 细胞外液量增加, 导致细胞脱水, 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 治疗原发病 2) 脱水治疗利尿 (三)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isovolemic hypernat

    14、remia) (自学为主) 特点: 血钠升高, 不伴有体液量的增多。 1 原因和发病机制 为原发性高钠血症, 因中枢(下丘脑病变) 疾病所致。 表现为口渴中枢和渗透压感受器对渗透性刺激不敏感, 不能及时补充液体或分泌 ADH 调节渗透压。 但对容量的减少调节是正常的, 当血容量减少时, 通过饮水、 分泌 ADH 恢复血容量, 所以钠的浓度不能调节, 但血容量可以正常。 2 对机体的影响 主要以细胞脱水为主,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五、 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减少(等渗性脱水) 1、 概念: 水、 钠成比例的丢失, 血浆渗透压 280310mmol/l, 血清钠浓度 130150mmol/l。

    15、2、 原因: 任何等渗性体液在短时间内大量丢失(严重呕吐、 腹泻、 大面积烧伤、 大量体液在体腔内积聚), 如不及时处理, 则可通过不感蒸发继续丧失水分而转变为高渗性脱水, 如只补水分而不补钠盐, 又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3、 病生变化: (1) 体液变动: 细胞外液量减少, 细胞内液量正常。 (2) 临床表现: 兼有高、 低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 4、 防治原则: 补水补盐, 以偏低渗性为宜, 其渗透压以等渗溶液渗透压的 1/22/3 为宜。 等渗性脱水临床上最常见, 低钠血症在儿科较常见。 一般脱水量布道体重的 5%时, 临床上不易察觉, 水分损失约相当体重的 5%为轻度脱水, 6%10%为

    16、中度脱水, 10%为重度脱水, 体液疗法的量应包括三方面: (1) 累积损失量的补充;(2) 在治疗过程中继续损失量的补充;(3) 供给每天生理需要量。 如果脱水性质不能肯定, 一般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六、 水肿(edema) 正常血钠性水过多 概念: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 分类: (简单带过) 复习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的有关因素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组织间静水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有效流体静压- 有效胶体渗透压 淋巴管的作用: 将多余的液体带走 抗水肿因素: 组织间静水压 0.87kPa 淋巴回流能力 0.93kPa 0.

    17、53kPa 抗水肿效应: 0.87 0.93 0.53 2.33kPa Pcap 升高 2.26 kPa, 至 4.59 kPa 血浆胶渗压 下降 2.33 kPa, 至 1.4 kPa () () 静脉压升高(充血性心力衰竭, 静脉受压, 静脉血栓), 动脉充血 白蛋白减少(合成障碍, 丢失过多, 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各种炎症肿瘤侵入并堵塞淋巴管, 丝虫病 肾小球病变 有效血容量明显减少 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 (二) 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1 水肿的特点 (1) 水肿液的性状 漏出液非炎性, 蛋白含量低, 比重低, 细胞数少 渗出液多为炎性, 比重高, 蛋

    18、白含量高, 细胞数多, 少数为淋巴性水肿 (2) 水肿的皮肤特点 隐性水肿水肿程度较轻 显性水肿皮下积聚有过多的液体, 体重往往超过原体重的 10 (3) 全身性水肿的分布 心性水肿低垂部位(下肢), 肾性水肿眼睑或面部 肝性水肿腹部 影响水肿液分布的因素: 重力效应, 组织结构特点, 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 2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 稀释毒素, 运送物质, 缓冲 不利: 细胞营养障碍, 对器官活动限制 第二节 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 (2.33(0.87) kPa (3.720.67) kPa 3.2 kPa 3.05 kPa0.15 kPa球管失衡心房肽分泌减少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醛固酮分

    19、泌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一、 正常钾代谢 复习: 1.钾的体内分布细胞内, 骨骼, 跨细胞液, 细胞外液 2.钾平衡的调节来源(食入), 排泄(肾脏, 肠道, 皮肤) 调节(细胞之间跨膜转移, 肾脏受体液、 激素影响) 3.钾的生理功能维持新陈代谢 保持细胞静息膜电位 与神经系统的传导关系密切 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 调节酸碱平衡 4、 影响钾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 Na+-K+泵(Na+-K+-ATP 酶) 儿茶酚胺和胰岛素, 两者均能增强细胞膜 Na+-K+-ATP 酶活性。 儿茶酚胺(主要是肾上腺素) 对钾分布的影响是: 刺激 受体, K+进入细胞减少; 刺激 受体则促进 K+进入细胞。

    20、 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 K+。 补在细胞外的 K+需在 Na+-K+-ATP 酶的帮助下, 才能转移入细胞内, 主动转运 Na+、 K+不仅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而且也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因此, 在临床上仅凭一次测定的血清 K+浓度不能准确的反映体内当时的钾含量, 并且, 在缺钾的治疗过程中, 也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平衡, 故补钾不能操之过急, 以防出现高钾血症的危险, 即细胞外 K+过高, 但细胞内缺钾, 每消耗 1 分子 ATP, 从细胞内泵出 3 个 Na+, 同时 2 个 K+被泵入细胞内。 5.钾与物质代谢的关系: a、 糖原合成过程伴有 K+进入细胞内, 能量合剂之一组成: 葡萄糖+胰

    21、岛素+KCl-糖原 b、 蛋白质合成过程伴有 K+进入细胞内, 所以手术后促进组织修复, 需补钾。 6.钾的排泄: 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 不吃不排。 主要经肾脏排泄, 随粪便和汗液排除量少。 二、 钾代谢障碍 二、 钾代谢障碍 (一)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特点: 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 缺钾与低钾 1 原因和机制 (1) 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 碱中毒细胞外液H+ H+由细胞内释出(以缓解细胞外液 pH 的增高), 为维持电平衡细胞外液的 K+进入细胞内。 过量胰岛素: 胰岛素能增强细胞膜 Na+-K+-ATP 酶活性, 大量使用胰岛素, 细胞合成糖原的过程增快。 所

    22、以, 临床上大量输入葡萄糖时胰岛素分泌 低钾血症。 -肾上腺能受体活性增强: (2) 钾摄入不足 (胃肠道梗阻、 胃肠手术后禁食。 ) (3) 钾丢失过多 1) 经肾利尿剂 肾小管性酸中毒 盐皮质激素过多 镁缺失 2) 肾外途径胃肠失液, 碱 中 毒药物 毒物周期性麻痹 经消化道失钾(呕吐、 腹泻、 胃肠减压、 肠瘘) 大量消化液丧失是低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各种消化液的含量均高于或接近血浆, 其中胃液含钾量最多, 约为血浆的 4 倍。 所以, 呕吐常引起低钾, 如有血容量减少时, 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 _皮肤出汗 :大量出汗。 2 对机体的影响 与钾的生理功能有关 (1) 对心肌的影响 1

    23、) 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升高 传导性降低 自律性升高 收缩性升高 兴奋性 低钾血症, 心肌细胞膜对钾的电导性 而基础的内向钠电流使膜部分去极化静息电位负值 与阈电位的距离 兴奋性 自律性 当 3 期复极末达到最大复极电位(-90mv) 后, 因低钾血症, 心肌细胞 K电导性 。 所以, 达到最大复极后, 细胞内 K加速快反应自律细胞自动去极化加速自律性 传导性 静息电位负值 与阈电位的距离 动作电位 0 期去极速度和幅度降低兴奋的扩布减慢心肌传导性 收缩性 细胞外液钾浓度降低时对钙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少2 期复极时钙内流加速心肌细胞内Ca2+ 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加强心肌收缩性 2) 心肌电生理

    24、特性的改变和心电图 P-R 间期延长(去极化波由心房传导心室所需的时间延长) 因为传导性 ; QRS 综合波增宽(心室内传导性 ); S-T 多下降(压低), 反映复极 2 期缩短; T 波压低增宽, 3 期复极时间延长; Q-T 间期延长(心室动作电位) 出现 U 波。 (7) 心率加快, 异位心律 +的+外流比正常缓慢, 而 Na+内流相对 3) 心功能损害 心律失常 对洋地黄类强心药毒性的敏感性增高 (2) 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1) 骨骼肌兴奋性降低, 肌肉松弛无力 2) 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减弱, 肠梗阻 肌肉松弛无力或弛缓性麻痹, 即骨骼肌兴奋以下肢肌肉最为常见, 严重时能累及躯干, 上肢

    25、肌肉, 甚至发生呼吸肌麻痹, 后者是低钾血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原因: 主要取决于细胞内液钾浓度(K+c) 和细胞外液钾浓度(K+e) 的比值变化; 也受血浆 Ca2+ 浓度及细胞外液 pH 的影响。 低钾血症: K+c/K+e 肌细胞静息电位负值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兴奋性 也即细胞处于超极化阻滞状态; 细胞外 Ca2+对骨骼肌细胞膜 Na+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因此细胞外 Ca2+浓度发生变化只影响与 Na+内流有关的电活动, 而静息电位变化不大, 血浆 Ca2+浓度增高时, Na+内流受到抑制, 触发 Na+快速内流而产生的 0 期去极受到影响,使阈电位上移, 从而加大了静息电

    26、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膜兴奋性降低。 相反,血浆 Ca2+浓度降低时, 细胞膜对 Na+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 阈电位下降, 膜兴奋性增高。 碱血症血 Ca2+ 兴奋性 酸血症血 Ca2+ 兴奋性 所以, 临床上, 慢性肾衰患者常伴有低钙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并不经常发生与低钙血症有关的症状。 3) 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害 1) 骨骼肌损害 横纹肌溶解: 指严重低钾血症 2.5mmol/l 2) 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 增生、 胞浆内颗粒形成, 肾的尿浓缩功能障碍(多尿、 低比重尿) (4) 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低钾易诱发碱中毒 出现代谢性碱中毒, 伴有反常性酸性尿 a、 低血 K变碱性;

    27、 b、 低血 K尿液变酸性, 出现反常性酸性尿提示机体可能缺钾; (5)高血糖 因为低钾血症能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减弱而使血糖增高; 血浆钾浓度降低本身也可能有增高血糖的作用。 3、 防治原则: (1) 治疗原发病 (2) 补钾 最好口服; 静脉补钾的原则: 见尿补钾, 每天尿量 500ml; 补钾滴速缓慢, 低浓度 0. 3%, 一定量补钾; 1020mmol/h, 2040mmol/l每天补 34g; 补钾不宜过快, 应补钾 46 天, 严重者补钾 1015 天以上。 (二)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特点: 血清钾浓度大于 5.5mmol/L +K+从胞内移到胞外, 细胞

    28、外的 Na+和 H+进入细胞内血液+肾小管上皮细胞 Na+- K+ Na+- H+ 向管腔分泌 H+ 高钾血症时, 极少伴有细胞内含钾量的增高, 在某些情况下, 虽然血钾浓度升高, 但细胞内可以缺钾, 机体的总钾量仍可不足。 1 原因和机制 (1) 肾排钾障碍 :这是引起高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急性肾衰少尿期: - 远曲小管, 集合管的泌钾功能障碍: 醛固酮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 下降) Addison -长期大量应用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 三氨蝶呤、 氨苯蝶啶) (2) 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酸中毒 酸中毒细胞外 H胞外高血钾 肾小管上皮细胞 Na-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 胰岛素缺

    29、乏妨碍了 钾进入细胞内和高血糖形成的血浆高渗透压使血钾升高。 血浆渗透压增高后, 细胞内脱水, 同时细胞内钾浓度增高, 为钾通过细胞膜钾通道的被动外移提供了有利的浓度梯度。 - 某些药物( 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类药物) - 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假性高钾血症: 组织分解(创伤、 溶血、+ H+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 K+释放到细+-H+ Na+-K+ 高血钾 挤压综合征) (3) 输入 K静脉输入 K输入大量库存血 输血时溶血 2 对机体的影响 (1) 对心肌的影响 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威胁是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可形成致死性心律失常。 1) 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兴奋性先增高, 严重时下降 传导性下降

    30、 自律性下降 收缩性下降 兴奋性 去极化阻滞状态 高钾血症, 心肌细胞膜对 KK+c/K+e 静息电位负值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兴奋性 当血 K自律性 钾电导性 故在到达最大复极电位后, 细胞内钾外流比正常时加快而钠内流(背景电流) 相对减慢自律性 传导性 静息电位负值 高钾血症时动作电位 0 期膜内电位上升的速度减慢, 幅度减少, 因而兴奋的扩布减慢, 传导性 + + +电导性 轻度高钾血症(血 K+5. 57mmol/l)、+显著升高时, 由于静息电位过小快钠通道大部或全部失活兴奋性 ; 收缩性 高钾血症时细胞外液 K长) 使心肌细胞内Ca+浓度的增高抑制了心肌复极 2 期时 Ca

    31、2+ 兴奋-收缩偶联减弱收缩性 2+内流(2 期延 2) 心肌电生理特性改变的心电图表现 T 波高尖 P 波和 QRS 波振幅降低, 间期增宽, S 波增深 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电图 3) 心功能的损害 各种心律失常 (2) 对骨骼肌的影响 不如对心肌的影响显著 骨骼肌的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肢体刺痛, 感觉异常, 严重时肌无力 急性轻度: 手足感觉异常、 肌肉震颤(兴奋性 ) 重度: 四肢无力、 软瘫 机制: 高钾血症K+c/K+e 静息电位负值 与阈电位距离变近兴奋性+ 8mmol/l) 骨骼肌细胞静息电位过小, 快钠通道失活肌细胞处于去极化阻滞状态兴奋性 ) (3) 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 反常性碱性尿 A、 高血 K+细胞外 K+内移, 同时细胞内 H+外移, 血液变酸性; B、 高血 K+肾小管上皮细胞 Na 3、 治疗: (1) 防治原发病 (2) 紧急措施: 高钾血症因对心脏有强大的毒性作用, 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A、 对抗钾对心肌的毒害作用: 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高渗钠溶液, 提高心肌的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针对高钾进行排钾肾脏, 细胞转移, 肠道或腹膜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