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周晓青高考生物试题分析.docx

    • 资源ID:9683987       资源大小:25.8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周晓青高考生物试题分析.docx

    1、周晓青高考生物试题分析201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周晓青 高二生物一、试题特点分析1试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重要概念的考查 2013年新课标I卷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以下简称理综生物试题)紧扣2013年全国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知识内容涉及考试说明中17个知识点。理综生物试题突出对概念的理解,如6道选择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蛋白质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逆转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主动运输、免疫调节、种群密度、群落的丰富度、孟德尔分离实验的方法等重要概念的理解。非选择题中重点考查了血糖调节、物质运输方式、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遗传定律、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

    2、定性、无氧呼吸、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移植等重要概念。 2试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考试能力的要求 2013年理综生物试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考查了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图表和资料的分析能力、生物学现象的分析以及判断推理能力等。从选择题的立意来看,大部分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试题还考查了学生对变化曲线的分析理解能力,如选择题4图丁的曲线的变化规律。非选择题31题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现象(多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掌握规律并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 3试题紧扣教材,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13年理综生物试题紧扣教材,特别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考查学生对教材上知识掌

    3、握的情况。如选考题40题所考查的内容就是在人教版教材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书上的内容,如蛋白质工程的描述是人教版教材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书上27页上的一段文字;胚胎工程考查的内容就是人教版教材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74页上对胚胎移植的描述。4.选择题题干叙述简练,直接切题2013年高考生物试题的选择题题干都能直接切题(1、2、3、4、6小题),减少了以往试题中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造成的干扰信息(无效信息)过多,增加学生阅读量,影响学生正确作答。同时题干信息给与的有效性得到提高。5.信息给与方式有小变化试题信息给与形式除了传统的图表信息之外,今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材料分析题(选考试题4

    4、0题)。该道试题通过三则材料提供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移植等相关知识信息,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和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过,由于选考试题难度要求的限制,试题材料仅仅提供了学生答题的情境,材料并没有为学生作答提供充足信息。题干中的信息在学生作答时得到了有效利用,真正体现了对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5、29、30、31等小题,题干中给出的信息,在学生作答时都是能够利用到的;并且某些设问必须严格按照题干信息作答,否则容易出错。比如29题的(2)小题、30题的(1)小题。6未变(1)考查重点仍然是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规

    5、定了初中阶段生物学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的50个核心概念。2013年高考试题,仍然把核心概念作为考查的主要知识载体,在此基础上凸显了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如:1题蛋白质生物合成,2小题细胞增殖,3小题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4小题免疫调节机制,5小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6小题遗传定律的实质,29小题物质鉴定、细胞呼吸中物质的变化,30小题胰岛素分泌调节,31题遗传定律的应用和遗传实验设计,32题群落演替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都是围绕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核心概念的考查展开。(2)考查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和应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考试大纲对高考生物学的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

    6、2013年高考试题中,5小题是标记重捕法在调查种群密度中的原理和应用;6小题从表象看是对遗传实验方法的考查,其实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研究过程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核心是考查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31小题(2)问对遗传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推导是对学生遗传定律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老师中争议较大的题目也集中在6、31小题,说明教学中首先要有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同时在该思想的指引下,复课中教会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能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表1:近3年试题中图标类题目数量和分值分析年份图表题目数量具体题目分值总分值201334小题。选择题;4个小图(1个遗传信息传递图,3个曲线

    7、图)62329小题。非选择题;曲线图1132小题。非选择题;表格题6201255小题。选择题;胚芽鞘实验图633(45)6小题。选择题;柱形图629小题。非选择题;曲线图1130小题。非选择题;2个小图(肺牵张反射图、突触结构)1039小题。非选择题;选考题;表格题15201142小题。选择题;曲线图;6296小题。选择题;表格题;629小题。非选择题;曲线图932小题。非选择题;6个遗传杂交图8二、试题能力要求和难度系数分析(表2、3)表2:个题分析题号能力要求题型分值难度系数预估得分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获取信息综合运用1选择60.63.62选择60.74.23选择60.84.84选择60.53

    8、5选择60.63.66选择60.74.229非选择110.55.530非选择100.6631非选择120.33.632非选择60.5339非选择150.710.540非选择150.710.5表3:题型分类分析选择题360.6523.4非选择题390.4618.1必考题750.5541.5选考题150.710.5全卷900.5852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试题从能力要求方面有以下特点:(1)所有题目都有对理解能力的考查,说明理解能力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基本能力,也是其它3种能力考查的基础。(2)获取信息能力分值占到了51分,说明该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能力。(3)一道试题往往渗透多种能力的考查,这一特

    9、点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型中。尤其是第31题,对考试说明所提出的4种基本能力都进行了考查。试题从难度系数方面来看,选择题整体难度比非选择题小;选考题难度比必考题难度小;全卷难度系数约为058,应该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三、试题解析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该题题眼是题干中的关键词“蛋白质生物合成”,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要求掌握的程度是,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1节

    10、“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此题考查的能力要求是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及意义。 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有许多种tRNA转运氨基酸,同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tRNA转运,但每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DNA聚合酶的成分也是蛋白质,是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上。线粒体中有少量DNA,在线粒体的复制过程中,这些DNA也能合成部分蛋白质供线粒体复制需要。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

    11、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的比较。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细胞的有丝分裂” 和“细胞的减数分裂”, 要求掌握的程度是。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1节 “减数分裂”。此题考查的能力要求是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所发生的各种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两者的相同和不同点。减数第一次分裂(下称减)和有丝分

    12、裂的比较,在染色体数目、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量都有不同。在分裂前期,减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但同一个体细胞中两者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同;在分裂中期,两者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同,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在分裂后期,两者的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丝分裂有染色体的分裂,形成了两者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但同一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在分裂末期,两者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都不同,减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不变成染色质,但两都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3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

    13、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植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的离子,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要求掌握的程度是。知识内容详见于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此题考查的能力要求是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主动运输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由于运载不同离子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植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的离子速率也不相同。植物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离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低温将降低细胞呼吸,使植物吸收矿质离子速率变慢

    14、。在生物活细胞中,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要的离子,植物的叶肉细胞也不例外。答案: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实验动物感染HIV后所发生的一些生理变化,如逆转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要求掌握的程度是。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2节中“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和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此题考查的能力要求是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分析过程图解和变化曲线图,从中获取HIV的RNA逆转录过程、HIV浓度变化,宿主体内抗HIV抗体水平,T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等信息。从图甲可以

    15、看出,HIV的RNA进入宿主后,通过逆转录形成DNA;从图乙可以看出,HIV感染动物后,动物体内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HIA抗体,先增加后减少;从图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动物体内T细胞最后减少,但在加入了实验药物a后又明显上升,可见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从丁图可以看出,在加入药物b后,HIV的浓度还在增加,可见HIV对药物b不敏感。 5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标记。下更叙述错误的是

    16、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的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为100只/ 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的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的能量最少 答案:C 解析:该题涉及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群落的丰富度和食物链。考点主要是考试说明中的“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群落的结构特征” ,要求掌握的程度分别是、。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稳态与环境模块第4章第1节、第2节和第3节。此题要求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因素及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鹰的迁入率增加,由于捕食会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减小;采用标

    17、志重捕法计算得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为100只/ hm2;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使种群密度减少,但不能使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因为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在植物鼠鹰的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所含的能量最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的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的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程序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孟德尔分离实验的方法,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的“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要求掌握的程度是

    18、。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此题要求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 从题中所列出的四个因素来看,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所选的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如果所选材料的相对性状显隐性不易区分,将不利于数据统计,得不到性状分离比;如果所选材料的相对性状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将很难得出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规律;如果没有严格遵守实验操作程序和统计分析方法,将使实验结果不可靠,甚至得不出实验结果。29(11分)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

    19、,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天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O”)。 (3)实验第11天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答案:(1)苏丹III (或苏丹IV ) 橘黄(或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种子在

    20、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一个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1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此题要求的能力主要是分析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分析在萌发的种子中物质水解过程元素的变化。 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苏丹III (或 苏丹IV ) 对种子胚乳切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橘黄(或红)的脂肪颗粒。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第7天种子的干重是增加的,而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脂肪却逐渐减少,到第11天减少了90%,可见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储存的大量脂肪水解或转变成糖类,糖类等物质也水解成小分子物质了,这

    21、样使萌发的种子干重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增加的元素主要水中的“O”元素。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种子萌发到第7天后干重是开始减少的,到第11天脂肪减少了90%。实验第11天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只有提供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体生长发育的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幼苗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条件,才能合成有机物使幼苗的干重增加。本题中的实验条件是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所以实验第11天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补充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矿质元素离子。 30(10分)胰岛素能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

    22、程不消耗ATP。回答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 (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 答案:(1)胞吐 协助扩散(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3)是(4)先升高,后降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的机制,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

    23、血糖调节” ,要求掌握的程度是。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此题要求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理解物质出入的方式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内合成后,经过生物膜系统的加工运输,形成分泌小泡由胰岛B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需要载体转运但不消耗ATP,所以骨骼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因为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浓度,所以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又能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

    24、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能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所以脂肪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相应升高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降低后恢复到餐前水平,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降低。所以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 31(10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一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选育出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回答

    25、问题: (1)假如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是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 (写出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该实验的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答案:(1)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或其他 (2) 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 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

    26、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由新的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后代为白花,则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 解析:该题主要是从考查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掌握的程度是。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此题要求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紫花和白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特点,运用假说-演绎法方法,推断白花植株是由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原有5个白花品系之一。 这是一道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题,该题中植物花的颜色紫色(显性)和白色(隐

    27、性)这一相对性状就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题中涉及3个品种:1个紫花品系,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1株白花植株;3个品种之间的关系: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为紫花品系的后代,1株白花植株也为紫花品系的后代。 问题:1紫花品系和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2白花植株是由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 解决问题1的思路在于,从题中“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条件来看,可以判断白花植株是由紫花品系基因突变产生的,因此紫花品系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CCDDEEFFGGHH。同理5个白花品系也只能由

    28、显性纯合子紫花品系基因突变产生,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因此,5个白花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等8种里面的5种。 解决问题2的思路在于,首先要明确白花植株是由紫花品系的8对等位基因中的1对等位基因突变产生的,新的等位基因是指不同于5个白花品系的基因。如果选择显性纯合子紫花品系与白花植物杂交,后代只有1种全为紫花

    29、。所以只有选择上述5个白花品系与白花植物后代杂交,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由新的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后代为白花,则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来的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对,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较为 (填“简单”“复杂”),原因是 。 答案:(1) 次生

    30、土壤 (2)草丛,常绿阔叶林 (3)复杂 针叶林中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为复杂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的“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要求掌握的程度分别是、。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3节和第4节,第5章第5节。 此题要求的能力主要是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该常绿阔叶林是因曾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后逐步得以恢复的,群落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原来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草丛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少,恢复力稳定性最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抵抗力稳定性最强。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 39(15分)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 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 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 和 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叶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


    注意事项

    本文(周晓青高考生物试题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