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

    • 资源ID:9619612       资源大小:28.7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

    1、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复习一、经济思想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农业是根本,商业是末业即重本轻末。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表现: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评价:推行的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积极: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初期,抑商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经济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消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二、四大经济区域划

    2、分的依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概况:山东地区:河南、河北、山东、晋南、苏北、皖北。最发达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山西地区:关中、河西、巴蜀。传统的农业区。江南地区:自然环境较差,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较差。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西以北。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总体特点: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三、经济重心的南移1.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唐朝时期,特别是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对社会生产的破坏很大;而南方则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政治重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作

    3、用。3.影响:使江南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四、农业:、古代的土地制度奴隶社会公有制井田制:国家公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兼并问题 原因: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另外,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土地兼并更为激烈。到明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产生两对矛盾:,一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造成众多农民衣食无着,加剧了社会矛盾。减少了政府的赋税、徭役来源,威胁到封建政府的统治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

    4、产的发展。解决:均田和限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除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分散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封闭性:相互之间缺乏交往和合作。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脆弱性:生产条件不稳定,生产规模小,经济力量薄弱。五、手工业:、手工业发达的原因较早确立了封建制度;发达的农业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5、二里头文化时期至春秋末期(夏商周):青铜时代;春秋时期: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灌钢法;冶炼的燃料:煤(汉代)焦碳(南宋)、纺织业上古时代:学会养蚕缫丝技术;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汉代:获得“丝国”的称号;唐代:出现了缂丝技术;宋元以来:棉纺织业的发展,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时期的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制瓷业的发展上古时期:创造了陶器工艺;东汉晚期:出现青瓷;南北朝时期:出现白瓷;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宋代:出现了地方瓷窑,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粉彩瓷和珐琅彩.六、商业和城市:、

    6、商业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商业;周朝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形成了许多著名商会.唐朝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宋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市、夜市兴盛.元朝时期:纸币流通广泛,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变化: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宋代城市比唐朝城市发展的表现:市的范围:打破了市与坊的界限;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易;交易的时间:出现了夜市、早市和草市;管理: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增强。七、对

    7、外关系趋势:对外开放闭关锁国闭关自守政策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为防御外来侵略,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清朝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八、近代社会的危机表现:内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压

    8、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外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影响:使中国社会的发展陷入迟滞之中;导致东西力量的对比迅速发生逆转;使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第二单元复习一、西方的崛起:、新航路开辟1、原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具体原因:对黄金的渴求、对原料的需求、商业危机、传播天主教。条件:罗盘和星盘应用于航海;绘图技术的提高;地圆学说的流行此时欧洲人的造船技术已相当先进。2、过程:、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航行到非 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航行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之路。、1492年哥伦

    9、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航行达美洲。、1519年麦哲伦船队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总论: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早期的殖民扩张1、葡萄牙:主要方向:以亚洲为主特点:侵占军事据点为主,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掠取大量财富2、西班牙:主要方向:以美洲为主特点:直接掠夺财富。三大财源:开采黄金、白银,种植园经济,奴隶贸易3、荷兰:殖民方向:北美、亚洲特点:组织商业公司,以亚洲、北美为重点.4、英国:殖民方向:北美、亚洲特点:组织商业公司,以印度和北美作为扩张重点5、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欧洲:加速了资

    10、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崛起。对世界:亚、非、拉地区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出现: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2、条件: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市场需求的扩大(根本原因).(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3、性质: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的重要意义 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蒸汽动力的使用,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出现工业资产阶

    11、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促进了近代城市兴起。(蒸汽机工厂工业城市)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铁路和汽轮)资本主义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剧。总之,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殖民扩张带来的消极影响),传播了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殖民扩张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特点:发明来自科学家(非技术工人);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国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比如俄国、日本、德国)。2、主要发明:电力和内燃机3、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进入电气时代。促进大企业时代到

    12、来。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4、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时期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第二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影响,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服从西方的政治格局。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世界市场的形成含义: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

    13、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形成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最终形成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大规模流动。对外大规模资本输出。除经济手段外,还有武力威逼,海外扩张。5、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对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 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亚非国家:加剧了亚非国家的贫困落后。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等。二、西方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经济

    14、的变化、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方式: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特权进行商品倾销小农经济瓦解、19世纪西方对华商品倾销的变化19世纪40年代初上升:列强攫取了许多经济特权。19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末下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民生活贫困,购买力弱;鸦片贸易使大量白银外流;生活习惯的差异,外国商品在中国暂没有市场.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升:利用低关税和子口税.、洋务经济的出现1、背景:内(太平天国运动)外(第二次鸦片战争)交困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4、内容:军用工业:安庆军械所(第一个)、江南制造总局(最大)民用工业:开平煤矿(第一

    15、个使用机器)5、评价:、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出现1.民族工业的出现时间:19世纪70年代.原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的诱导;、外资企业的刺激。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热潮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3、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时间:19121919年、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民国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实行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实业团体的带动。政府倡导用国货。 群众的反帝爱国斗

    16、争。 4、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三座大山的压制帝国主义:跌价竞争、特权等卑劣手段封建主义:关卡林立,阻碍发展官僚资本主义:利用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对民族资本 侵蚀、排挤、打击。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 破坏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采取的政策国土计划设定纲要“适地适产主义”其实质与目的实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中目的:以战养战、经济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经济掠夺的表现工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营金融和内外贸易:控制与垄断 各类物资:严格管制制度,并低价收购其他方面:掠夺大量劳动力*阶级结构的变化:1、买办阶级的日益成为一个新兴的阶层;2、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19世纪四五十年代;3、中国民族资产

    17、阶级的诞生:19世纪70年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然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具体原因:西方先进的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合力影响的结果。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2)由于经济的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各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3)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3、衣:原因:受西式服饰的影响。迫于形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改革。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这种法令带有一定的

    18、强制性,使新服饰得以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洋装促使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旗袍和中山装。4、食:西餐和日常西式食品。5、住:洋房与里弄 6、行:铁路与水运近代铁路出现的原因 、19世纪中期以来,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历程,修建铁路成为运输建设的重点。、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特点:起步较晚;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7、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受西方思想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具有

    19、较强的政治色彩。8、报刊:简况: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申报;四大小说期刊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作用:宣传教育、启迪民众。9、电影:第一次自摄影片: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0、礼仪的革新:原因:受西方思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影响。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苏联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1921年)1、背景:内忧(国内叛乱)外患(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使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禁止商品贸易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3、评价:保障了战争的胜利,

    20、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也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战争结束后引发就困难和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推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流通:由商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既保证公有制主体,又允许私有经济存在3、评价: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受到工农的欢迎,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三、斯大林模式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特点:经济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

    21、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3、评价:积极: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突出的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1940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消极: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对农民的剥夺,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2.内容农业: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牲畜;开垦荒地,开展玉米种植运动;卖拖拉机等农机给集体农庄。工业:下放企业管理权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力;推行物质利益

    22、原则。3、评价:改革符合苏联社会发展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改革开始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框,把苏联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对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4、失败的原因: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只是局部改革;改革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的个人作风.五、勃列日涅夫改革1.原因: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内容: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3、评价: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但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框架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军备

    23、竞赛,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六、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2.方针: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3.内容: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4.结果: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1991年,苏联解体七、赫和勃改革的异同背景: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不同点: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相同点: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失败。西方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

    2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贫富分化严重;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直接原因:股市崩溃;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危机的特点:范围特别广: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破坏性大:工业下降1/3 、贸易减少2/3、失业3000万;持续时间长:19291933影响: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总统。3.作用美国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

    25、上得到恢复。保留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4.评价学术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主要有三种观点: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具有进步作用; 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 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 三、凯恩斯主义1、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2、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3、影响: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背景:吸取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

    26、借鉴罗斯福新政成功的经验;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理论。2、调整的方式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主要在一些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领域。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企业经营:*“人民资本主义”含义: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经营者革命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7、,同时,经营管理人员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制度福利国家的出现:二战后,生产力提高.组成:个人缴纳、企业缴税、国家补贴.特点: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影响积极:基本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消极: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3、影响: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改革开放前一、形成的正确指导思想: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一化三改造中共八大:1956年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28、工业国。两大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主要矛盾问题;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八字方针: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个方针以“调整”为中心,其含义分别是:要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和有关政策,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提高产品产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二、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9、”为主要标志。原因: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夸大了人的 主观能动性.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一大二公”是指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原因: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规模和建设的大规模,超越了生产关系实际.影响: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大革命:19661976,是“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的产物。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19561966年: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有较大发展;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有较大增长。*改革开放时期一、经济体制改革1、条件(1)必要性:计划经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