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docx

    • 资源ID:9615832       资源大小:245.79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docx

    1、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必修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一直是由占有少量土地和生产资料的自耕农和依附于地主阶级的佃农(其前身是隐户农民)两种人物构成的。但不论是哪种农民,都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这种小农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个体农户具有较多的自由,即使是佃农也是如此 B.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 C.小农经济等同于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D.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所作的宣告:“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表明小农经济在国家最高所有权

    2、支配下,个体农户不得不受国家权力的支配答案 C 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 D史料应用下图为明代地契,它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A.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答案 D命题示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

    3、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提示:抓住关键词“牵牛尾”。)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才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 (2)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 “朱陈村”的婚姻状态有什么局限性? 如何评价“朱陈村”

    4、的生产结构? (提示:判断准是回答准确的前提,从材料中所述联系现实婚姻中类似现象之禁忌分析回答。)材料三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四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

    5、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3)材料三和四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提示:注意通过材料之来源判断真伪,概括材料的观点就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4)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宏观上可从农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考虑,答案属开放式,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自主解答 (1)牛耕技术。(2)描写了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农村景象,即“朱陈村”在自然经济环境中恬静、安适的情趣。近亲结婚,不利于人种的优化(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朱陈村”的生产结构,是我国古代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生产结构,在没有

    6、天灾、战乱和苛政的干扰下,农民可以吃饱穿暖,在盐铁之外,不必外求,有利于小生产者的生活安定。但这种小的生产规模,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很难扩大再生产。它的自给自足的性质,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材料四。天仙配是神话故事,是理想化了的生活,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真实生活状态,材料四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其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4)古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

    7、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只要答对两点就满分)一、选择题1.云南的独龙族是将野生稻的种子撒在草地上,然后把草拔下来,既清除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杂草,又可利用带起来的泥土掩埋种子。农作物长大后,如果附近的草木遮挡阳光,则把这些树枝和杂草折断,让作物在阳光的照射下自然生长。这段材料不能够说明的是 ( ) A.农业是在采集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B.最初的农业生产是完全模仿野生谷物的生长过程,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自然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这是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C.古史传说为我们真正解决农业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D.近几十年来的民族学研究,使我们解决农业的起源问题更加清晰和生动答案 C

    8、 2.“五谷”即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五谷”,最主要的两种说法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B.“五谷”中最初无稻,是因为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 C.从百谷到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 D.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出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答案 C 3.2008年8月25日齐鲁晚报载:河防一览图现身山东,

    9、距今已有400多年。河防一览图是中国治河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治河图,此图无论对研究当时黄、淮、运河河道的历史变迁及演变以及工程措施和主要成绩,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后世从事治河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该图的作者是( )A.明代的潘季驯 B.清代的潘季驯 C.明代的王景 D.清代的王景 答案 A 4.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

    10、南方 A. B. C. D. 答案 B 5.对右图中所描绘的牛耕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也有人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认为商代已有牛耕,但论据不足 B.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C.当时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D.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答案 C 6.(2009日照质检)观察下图,下列哪个材料不是对此生产模式的描述 ( ) 古时男耕女织之场景 A.张籍采樵吟:“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 B.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C.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11、。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D.荀阐之,官给事中,南史荀伯玉传中对其女记云:“当嫁,明日应行,今夕逃随人去,家寻求不能得。”答案 D 7.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经,是人们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和行为准则。“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下面两幅图片是512汶川大地震前后的都江堰,对图文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所谓遵旧制、勿擅变者,就是在治理都江堰时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B.都江堰的文化内涵对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C.都江堰工程在一千多年运行中,

    12、充分发挥了工程潜能,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独具特色的宝贵的经验 D.尽管都江堰的设计具有相当的防震性,但汶川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的安全答案 C 8.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重农政策长期推行阻碍 人口增长的压力 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 A. B. C. D. 答案 D 9.(2009汕头模拟)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13、。”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B. C. D. 答案 B 10.从图一到图二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最准确的表述是 ( ) 图一 图二 A.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B.统治者认识到阡陌纵横不利于农业发展,故发动劳动力铲除之 C.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法律上全面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D.为禁止小块土地买卖,所以“改帝王之制” 答案 C 1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

    14、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答案 C 12.阆中明代建筑“武庙遗韵”中发现了一张明朝地契,当时九两白银能买到四亩五分地。该地契写在棉丝纸上,微微泛黄,但字迹清晰。买卖土地面积为“四亩五分地”,金额为“九两整”。卖主郑应节卖地原因是“钱粮不便”。立契时间为“崇祯五年(即公元1632年)五月十二日”。这张地契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A.明朝政府对农民的赋役压榨非常沉重 B.租佃经营开始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C.郑应节没有生产自主权,仍未从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中解

    15、脱出来 D.该地契写明卖地原因是“钱粮不便”,这为明初的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材料二 (管子说)“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国语齐语材料三春秋时期的铁锸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铁口犁 材料四 废井田,开阡陌 请回答: (1)上述文字和图画材料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什么? (2)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说明了什么社会发展原理? 答案 (1)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且范围逐步扩大,铁犁牛耕出现并逐

    16、渐推广;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原理:铁农具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使私田大量出现,土地私有制发展。战国时期,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取代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秦国等国宣布废除井田制,说明生产力的显著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三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

    17、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并概括该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答案 (1)国有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劳动者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劳动者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私田。 (2)屯田制。国有土地所有制,所有权属于国家,收获物充作军粮,即为国家所用。 (3)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

    18、,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第16讲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文同丹渊集记载,陵州开私盐井的豪民,一家有七、八井至一、二十井,雇佣工匠二、三十人至四、五十人。每井工匠约四、五人。工匠都是他州别县“浮浪无根著之徒,抵罪逋逃,交易名姓,尽来就此佣身赁力”,“与主人营作”。工匠不堪主人的压迫,往往群起反抗,“算索工值”,或投别处为业。这个记载明显不能说明的是 ( ) A.盐业除官营外,又有官督私营,或私营而由官府专卖。地主豪商则私开盐井,生产私盐 B.私盐井的工匠对主人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C.私盐井的工匠遭受着残酷的压榨,

    19、多是逃亡的农民或“罪犯”,用改变姓名的办法逃避户籍和刑法 D.这些私井,随时都有遭到封建王朝依法处置的危险 答案 B史料应用1.缂丝技艺早在什么时期就出现了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答案 B 2.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褥,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焦仲卿妻能有这样的少年生活,能有这样的打扮和装饰,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案 反映了汉代丝织业生产十分普遍和发达。 3.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直接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说明的实质问

    20、题是什么?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养蚕人穿不到罗绮。(2)作为农民副业的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是用来偿付租税和高利贷,少量剩余供自己需用,基本上还不是作为商品而生产。(3)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命题示例经过长期筹备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于2008年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这次大展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以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四大文物为主展示了中国古代伟大发明创造。承担丝绸部分的主要策展人、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当时曾向记者表示,原来的四大发明,已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据赵丰介绍,所谓新四大发明,是与

    21、舶来的四大发明而言的。约400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传统的四大发明一经提出,就有学者提出新观点,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从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认为中国重要的发明技术不止这四大发明。赵丰介绍,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与其它创造发明相比,有着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四大特点。 请回答: (1)如果你对

    22、原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提法有质疑,赞同“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来取而代之,请以丝绸为例并结合其四大特点谈谈你的理由。并从其发明专利方面举一例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提示:丝绸“四大特点”在材料中已提及,“理由”即对其的理解;“专利方面举一例”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其实也是对知识面的考查。) (2)假如你是以新“四大发明”说来取代原来的“四大发明”说的反对者,应该如何阐释自己的观点? (提示:对新“四大发明”如何看,原来的“四大发明”的影响和其重大作用如何,总起来要从对比两者对世界的影响上得出结论。) 自主解答 (1)理由:它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文明同岁;它衣被天下,服务众

    23、生;它传播世界,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它的技术含量最高,发明创造点极多。如:把野桑蚕驯化为家蚕,这是生物学史上极为重大的发明,人类历史上只有家蚕和蜜蜂两种昆虫被驯化;(或者)整套织物结构系统,正是由于这一套结构的设计,才出现了绫罗绸缎锦等各种丝织品种;(或者)最早的印刷术是在汉代,是用在丝绸上的。而唐代才出现在纸上的雕版印刷。另外最早的纸是丝纤维形成的薄层,后来,加入其他植物纤维后,才成为有一定强度、可用于书写的纸。(言之成理既可得分) (2)理由:对于丝绸、青铜和瓷器在古代文明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无法否认,但“四大发明”就是“四大发明”,经过几代学者和科学家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回过头来

    24、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质疑,是会被天下人所笑话的。我们的“四大发明”是经过世界认可了的“四大发明”,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是经过世界许多人士推崇的。英国近代博物学家李约瑟认为“四大发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里也有一段描述“四大发明”的话:“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在我们的历史书上,也有这么一段话,用来肯定“四大文明的”

    25、积极意义。原“四大发明”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近代化推动作用的一种肯定,这个推动作用不是丝绸、青铜和瓷器能取代的,造纸、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在中国不仅改变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形式,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更提高了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但“四大发明”真正地在历史的绵延长河中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却只是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近代化运动,这场让世界从中世纪到资本主义过渡的运动。所以就这层意义而言,丝绸、青铜和瓷器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的四大发明,而不是中国对于自己的四大发明,我们应该看到四大发明的世界意义。一、选择题 1.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历史现象,它反映了我国

    26、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其显著特征有 ( ) 南移趋势往往因国家分裂或封建战乱而缓慢 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南移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是由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 A. B. C. D. 答案 B 2.(2009济宁模拟)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B.丝织业规模扩大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官府垄断丝织业 答案 A 3.如果你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为了突出历史的真实性,要在剧情中安排当

    27、时一个贵族家里摆放的器皿的镜头,摆放的器皿最有可能采用下列图中的 ( ) A B C D A.红釉珐琅彩牡丹大碗 B.青花五彩瓷罐 C.青瓷瓶 D.雪白瓷福桃茶叶罐 答案 C 4.关于对宋杭州北关夜市的解析,不符合事实的是 ( ) 宋杭州北关夜市 A.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 B.城市中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 C.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直接监视 D.城市繁荣,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答案 C 5.唐朝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则材料揭示了 ( ) 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 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 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 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 A. B. C. D.

    28、 答案 B 6.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3511211448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 ) A.出现了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B.南方商人进入朝廷为官的机会多 C.符合自南宋起,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为官 答案 C 7.如图出现的人口南迁的原因是 ( ) A.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B.北方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C.“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 D.“靖康之变”给北方造成严重破坏 答案 D 8.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

    29、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这一记载能够说明 ( ) A.棉织品比丝织品更加美观 B.黄道婆的功劳前无古人 C.棉织品成为主要生活用品 D.清代无论贵贱都穿棉衣 答案 C 9.(2009西安模拟)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哪一时期 ( ) A.唐代 B.元代 C.明清 D.民国初年 答案 B 10.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

    30、于中国的(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D 11.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章工,典制六材。这表明( ) A.私营手工业产生 B.手工业者职业世袭 C.造船业发达 D.手工业部门分工细致 答案 D 12.阅读右图,从中不能提炼的历史信息是 ( ) A.冶铁技术高 B.造船业发达 C.强调合作精神 D.两汉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兴盛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琦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


    注意事项

    本文(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