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

    • 资源ID:9612480       资源大小:118.3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

    1、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质量评估(一)专题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关于孟子、荀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说法准确的是()A.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B.完全背离了孔子的思想C.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没有冲突D.都是战国形势的产物【解析】选A。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有所创新,为儒学的新发展作出

    2、了重要贡献。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选B。题干的诗歌反映了陶渊明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态。A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排除。B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主张出世,因此选择B。C、D与题意无关。3.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解析】选A。董仲舒从“王”字入手,

    3、美化君权,分析君权的神圣,宣扬君主代表上天统治民众,即君权神授,因此选A。“天人感应”意指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因此B错;材料没有体现仁政、教化,C、D错误。4.(2016郑州高二检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道家学说导致了汉初的社会动荡B.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C.道家学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信奉推崇【解析】选B。根据所学,黄老之学使汉朝迅速恢复了元气,故A错误;客观讲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儒学成为正统,故B正确;黄老之学推动了汉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4、,故C错误;汉武帝即位,进一步拓展大一统事业,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的需要所以被采纳,故D错误。【补偿训练】(2016济宁高二检测)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律规定:“敢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魏的律令呈现出()A.复古主义的特色 B.严刑峻法的特色C.程序简化的特色 D.以儒入法的特色【解析】选D。题目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法律的特点,魏律中并未体现复古主义,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并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程序简化的特点,故C错误;根据材料的理解,魏律中规

    5、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中“依古义”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正确。5.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文人学士集团”“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这一特点的制度是科举制。6.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

    6、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出现于()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解析】选C。题中四段历程分别出现于春秋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故选C。7.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解析】选D。结合史实可知A是理学的核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但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

    7、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的作用,故A错误;B体现的也是世界本原,故B错误;C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本性的关系,也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C错误;从D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正确。8.(2016济宁高二检测)明史儒林传序说:“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规矩法度)秩然。”由此可以推断()A.程朱理学是封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学B.明初学者普遍反对即物穷理C.程朱理学超越陆王心学取得一统地位D.理学遭到士大夫的普遍反对【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儒学是宋代朱熹儒学的继承,根据材料中“师承有自,矩(规矩法度)秩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在宋代成为官方哲

    8、学,故A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明代学者继承宋明理学,故B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继承理学,理学成为统治思想,不是反对理学,故D错误。9.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选A。材料的意思指做学问追求的是根本,不必外求,即内心反省,A符合题意,正确。B与题意无关,排除。“六经皆我注脚”,指自己内心反省,自我领悟,不代表自由阐释,C表述有误,排除。陆九渊仍相信六经的权威,只

    9、是强调内心反省领悟学习,并未否定六经权威,D排除。故选A。10.(2016嘉兴高二检测)明朝中期,王艮(14831541)提出“良知现成”说,并提倡“百姓日用即道”。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看,其思想的师承和后学分别对应()A.董仲舒、陆九渊B.陆九渊、朱熹C.朱熹、王守仁D.王守仁、李贽【解析】选D。“师承”指向谁学习,“后学”指继承者是谁,“良知现成”容易联系到“致良知”;“百姓日用即道”即强调“经世致用”。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陆九渊提倡心学,故A错误;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倡格物致知,故B错误;王守仁提倡“致良知”,应该是师承而不是后学,故C错误;李贽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是王艮的

    10、“后学”,故D正确。11.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李贽时说:“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材料中的“环境”特指()A.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B.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解析】选A。材料中“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信息说明是从政治角度阐述李贽生活的时代环境,结合明清时期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故A正确。12.如图著作对梁启超的政治运动影响最早且最深,他从该著作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A.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B.经世致用的学风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D.唯物主义的思维

    11、【解析】选A。明夷待访录的主题思想是“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符合梁启超维新运动的政治需要,故选A。【补偿训练】下列各项中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点的是()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B.“天下为主,君为客”C.“经世致用”D.“天地之化日新”【解析】选B。A是李贽的观点;C是顾炎武的观点;D说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B反映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13.“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摘自亭林诗集),与这一观念同时出现的是()A.“君权神授”“天人合一”B.“格物致知”“知先行后”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工商皆本”“经世致用”【解析】选D。材料中“

    12、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显然强调是“经世致用”思想,属于明末清初顾炎武思想主张,“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是汉代董仲舒思想,故A错误;“格物致知”“知先行后”属于宋代理学思想,故B错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属于明代王守仁心学主张,故C错误;“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主张,故D正确。1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解析】选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这句话的高度概括,这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故

    13、B与题意相符。15.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 B.文化中心的南移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政治中心东迁【解析】选C。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学说无关,故A错误;文化中心的南移是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进行的,不是根源,故B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商品经济发达,于是,在传统经济之外出现了新经济因素,思想方面的新变化反映了经济方面的新变化,故C正确;政治中心东迁与思想方面的变化没有关系,故D错误。【补偿训练】下列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观点是()A.“不尚贤,使民不争”B.“静即含动,动不舍静”C.“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D.“

    1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选B。“不尚贤,使民不争”出自道德经,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错误;“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表明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是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之一,故B正确;“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理在心中,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C错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天论,属于哲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文化传统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材料一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

    15、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国学热”下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1)根据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在“国学热”背景下这些思想遗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价值,并举例说明。(12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私学文化”,可确定是儒家思想,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即可,根源要从经济、土地制度,新的阶层出现角度分析。第(2)题,新变化从材料二中图片

    16、“伦语”“庄子”,从学派角度分析即可,从春秋战国各学派的思想与当今现实相联系分析价值。答案:(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荀子“君舟民水”。社会根源: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宗法分封制解体,“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起。(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学术繁荣,各学派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注重民本。法家的法治思想与时俱进、“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身体力行、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无为之道,逍遥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环境保护、节

    17、约能源和资源。17.(2016南京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材料二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宋史朱熹传材料四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

    18、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6分)(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6分)(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中的“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可以得

    19、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民心的得失;第二问结合材料“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以及孟子的思想主张,可以得出主张为施仁政和“民贵君轻”。第(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天立王”可以概括为君权神授,根据材料二中的“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第二问结合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造,以及材料中“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以归纳出目的是神化君权和警诫君主。第(3)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三中的“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可以得出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正君心;第二问结合材料三中“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引申为存天理,灭人欲。第(4)题结合材料四中“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封建君主进行了批判,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答案:(1)因素:民心的得失。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2)思想: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目的:神化君权;警诫君主。(3)关键:正君心。途径:存天理,灭人欲。(4)价值: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注意事项

    本文(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