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给小学生谈阅读与写作.docx

    • 资源ID:9609901       资源大小:22.0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给小学生谈阅读与写作.docx

    1、我给小学生谈阅读与写作我给小学生谈阅读与写作导读:本文我给小学生谈阅读与写作,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我给小学生谈阅读与写作庄启龙题记:生活总在不经意间让人感慨万千,回忆更是如此。两年前,应儿子班主任颜素霞老师要求,以爱上阅读为题在家长会上谈儿子的阅读经历。今日,应儿子班主任林燕飞老师邀请,给方城小学五(1)班同学谈我的阅读经历,颇感意外,但想想终是乐事一件,勉为其难。重要的是,借此机会感谢老师与同学们对儿子患病以来的关心与照顾。同学们:第一次正经八百地在课堂上给你们谈我的阅读和写作体会,很有压力。阅读与写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是一已之见,让人直接受益颇难。我的管窥之见

    2、仅供参考。一、我的阅读经历回顾我的阅读经历,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基础弱,缺憾多;二是撒大网,采花蜜。按我的学习、工作时间段分,大致是:1.幼儿园阶段。无书可读,基本是听故事。2.小学阶段。课外读物就是连环画,那时我国连环画创作出版正处在繁荣顶峰期,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但我生活的渔村小镇阅读资源极有限,我用省下的几分零花钱去摆在路边或过廊的几家小书摊里租读小人书,就算是阅读了。直到初中,我才知道,郑渊洁笔下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诞生于1981年,童话大王创办于1985年。3.初中阶段。武侠小说正流行,这是我国1980年代重要的文化现象。那时的我,懵懂少年怀惴侠客梦,加上阅读资源仍然有限,胡乱地读了不少中

    3、国古代通俗演义小说和武侠小说,包括少量出现在小说里的古诗词。4.高中阶段。从乡村进入城区就学,自感压力大,任务重,只能抽时间阅读,那时不管什么国别、年代、体裁、题材,有什么读什么,阅读量有扩充,但系统性差。5.大学阶段。这是我打开阅读之门的重要时期,当第一眼看到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真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从头到脚感到卑微。那四年,我用大把的时间泡在图书馆,可以说是如饥似渴,主要是法学理论和学术经典读物,培养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基础。6.工作至今。20个年头,我的阅读主要随着工作与生活两大背景而变化,除了工作类书籍外,阅读了大量的人文社科和文学艺术类书籍,我的原则是非精不读,非著不读,畅销

    4、书不读或少读。二、我的阅读体验根据我的阅读经验和教训,谈三点体会:1.童年也是一个人的故乡。生养的那片土地是一个人在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童年是一个人在时间意义上的故乡。成人后,几乎所有的情感都走不出童年。如果处理得好,两个故乡就是一对翅膀,会带你们飞得更高。你们必须像宝贝一样呵护好这对翅膀。一个人选择不了地理的故乡,但可以重视、珍惜童年。我的经历告诉我,人生该懂的道理在小学语文课上其实都学过了。童年就像一块海绵,见什么就吸什么。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书读得越多,内心会打得越开,会彻底变亮,这种亮、这种火焰是会一辈子陪伴你,让你活得透明光亮!人生不能无诗,童年更不能无诗。我的一大遗憾是,没有能够在童年

    5、和少年的时候读个上千本书,尤其是错过了诵读古诗词的最佳时光。现在回想起来,人在懵懵懂懂的时候读一些书,效果特别好,书对你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世界。2.好书当经得起反复读随意读。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古今中外,众说纷纭,各有各理。胡适说: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博就是什么书都读,所谓开卷有益;高就是读书要精尖专。朱光潜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必须慎加选择。这些观点,值得借鉴,但最终还是依个人的阅读习惯、偏好加以选择和吸收。读什么书?绕不开的话题就是经典。什么是经典?常说为经,常念为典。俗话说:话说三

    6、遍淡如水,但经典的话不是如此。经典为之经典,梁衡提供了三个标准:一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二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是经得起重复。我提供不了书单,也不赞成把一个人的标准做成一切人的标准,提供两个方法:读好书。好书如同好菜。检验一本好书,随意翻上一页,读上一段,能把你吸引的,这就是好书,不是非要等到全部读完才能说好。好菜也是如此,吃上一口,美味自知,不是等到吃完才能知道。好书好文章,是说作者在语言、思想、综合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基本水准,处处都好看,从头至尾都经看。盖房子也如此,泥房子镶上一个铝合金窗户,终久够不上高档。不过,不爱阅读的人啥书都是读不下去。读硬书。我说的硬书,是指需

    7、要化时间、精力去啃的书。啃意味着难读。不管是专业领域阅读,还是私人偏好阅读,有些书必须读,它是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从依附。前段时间老师荐读少年读史记,作为入门读物不错,但还要知道史记是史家之绝唱,经典中的经典,是源书、基础书。建议以后去读原文,难度有,但值得。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我有过段时间重读硬书的习惯,比如史记。一个人读下几部硬书,那将是你一生的看家本领,也决定你能否从经典走向经典的重要途径。3.我是行动派。知行合一才能做成事。我有两件事坚持得比较好

    8、:一是阅读,二是长跑。二者相通且有共性,都是在一个人独处时静默去做的事,阅读时可以与巨人对话,长跑时可以与自己对话,操作简单,受用一生。如何养成长年阅读习惯?一靠自律,二靠氛围。自律。自律从习惯开始,逐渐变成意志力。近年来流行21天习惯养成法,实际上很多人连21天也没有坚持下来。我的方法是以长跑者的思维方式去做:一是今天不想跑,那就去跑;二是今天不想跑步有千百个理由,坚持跑下去只须一个理由;三是今天违背自己定下的原则,以后必将违背更多的原则。阅读当如此,没得商量。氛围。氛围包括外在环境与内心世界。外在环境有社会、学校、家庭,前两者差不多,但家庭氛围各有不同,比如家庭藏书、阅读气氛等。而一个人的

    9、内心更是不同。宋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我深以为然,一空下来不读点什么,总觉得挺浪费时间;一日不读书,总觉得缺点什么。多年来,早晨不跑步、晚上不工作的话,一般读书一至二小时,中午选看一些报刊文章,几乎不中断。三、从写作的角度看阅读我不是作家,也不是中文专业,过去写的东西主要是论文、公文之类,谈不出有关写作的好建议,这里只从写作的角度来谈阅读,或者说,怎样的阅读可能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谈三点想法:1.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不管做什么,厚积才能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写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

    10、过程,是逐字逐句码出来的。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梁衡说:要想达到一般的阅读、写作水平,总得记住几千个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就得记住许多的精词妙句;如果想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还得要记住许多的体式、结构。至于文章内容深浅,风格高下,那就要看其他方面的修养。那么,如何积累?方法固然很多,但最基本且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得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有了火种,才可能熊熊燃烧。有的同学在写作文时经常笔握在手里晃来晃去,半晌写不出一句话,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有可能是词汇积累不够,平时记得少,想不出恰当的词。词是文章的基本单元,文章写作的第一步就是熟悉

    11、单词、储备词汇。举两个词汇运用的例子:好词描写。比如,描写鸟的动作,一年级的作文用一个飞字就好了,因为那时没有储备足够的词句可供选择,谈不上用词还要美感,但五年级的作文就不能再以一个飞字搪塞过去,因为背的诗多了,记的词句也多了,诸如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带等等,好词一大筐。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根据作文情景需要用上准确且具有美感的词,在文章中水到渠到,自然成纹.成语(常用词汇)的运用。记得我小学的一次作文课,在描写表达感动情景时,我与同桌同时想到热泪盈眶,都希望对方用别的,最后我妥协了,改用泪如雨下,可感觉好像没到这个程度,又改用泪水夺眶而出.自此,我对成语很受伤

    12、。这说明当时的小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很有限,写作时容易千文一面。比如,描写好天气的词:风和日丽、碧空万里、云淡风清、春暖花开、春光明媚、秋高气爽;描写坏天气的词:风雨交加、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又如,形容吃东西又香又快的词: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垂涎三尺、风卷残云、狼吞虎咽、蚕食鲸吞、大快朵颐、饥不择食,我认为不如一句他差点连自己的舌头也生吞下去来得生动,更有生活气息。当然,其背后需要积累,来自书本,也来自生活。这纯属个人看法,值得商榷。不过,我喜欢翻阅成语词典释义中的典故及运用,那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含金量极高。2.善于抄袭是习作的捷径。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13、书读得越多,似曾相识的感觉越强烈,包括思想、观点、文字、结构等。这里说的抄袭不是真抄袭,也不是直接引用。文学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也有很强继承性,后人写的很多东西是对前人的创新,比如古诗文中就不乏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名句。举三个例子: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隋炀帝杨广野望:寒鸦飞数(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唐王勃滕王阁序(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南北朝(南梁)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

    14、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宋石延年(曼卿)赠友联(此事记载在宋高文虎蓼花州闲录):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宋万俟咏忆秦娥: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宋孙洙河满子: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宋贺铸行路难/梅花引: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末元初段成己木兰花 其一 前重阳几日篱下始见菊放数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贻山中二三子:佳时苦恨欢悰少。镜里衰颜难再好。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宋金元好问蝶恋花:过眼风

    15、花人自恼。已寻芳,更约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元张弘范寿阳曲酒可红双颊:酒可红双颊,愁能白二毛,对樽前尽可开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明孙蕡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十首):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此声肠断非今日,风景依稀似去年。清末民国初沈曾植金缕曲 为藏山题画:绝唱酬希听。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清末民国初程颂万玉楼春 其十:花开未老人年少。顷刻光阴都过了。坐来虽近远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近现代施蛰存(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题沈本千西湖长春图卷:从今不老即年轻,正须妙达南华旨。天若有情天亦老,长春请用无情始。文章相因,其实就

    16、是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建议先熟记最美的诗文,然后提高语文水平,到时再压倒前人。3.文章为思想而写。为什么写作文?或者说,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好语文?还是说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把手段当成目的,为写作而写作,不但写不出好文章,还可能厌烦、无助甚至痛苦。最近,我开了微信公众号,闲暇时写几篇小文放在上面,往深里说,是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还是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环城山地越野小记受到了一些关注和点赞,有的留言说像看徐霞客游记,有的谬赞说像看桃花源记,其实我对这篇小记不太满意,离陶渊明以文学手法描绘理想社会蓝图的桃花源记更是相差十万八千,它只是传递了我绕城山地越野的信息,记载了途中的所见

    17、所闻而已,至多就是文字还有点美感,但仍欠斟酌,最重要的是缺乏思想,没有给人以新思想。文章的目标是创造思想。针对现阶段写作,提两点建议:学习文势.文势是中国古典写作理论中的珍贵遗产。梁衡说:高明的文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措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苏东坡: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毛泽东:文章须蓄势。河出龙门,一泻至潼关。东屈,又一泻至铜瓦。再东北屈,一泻斯入海。当其出伏而转注也,千里不止,是谓大屈折。行文亦然。(讲堂录)据说,韩愈每写一文总要重读一遍司马迁的文章,为得就是借太史公的一口气。建议同学们今后写作文前重读一下名文名篇,从经典中借气,说白了就是找找感觉.表达真情。写作文一定要反映真性情,写真事真话,表实情实感,切忌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东拼西凑,有时凑字数,有时看字数够了就嘎然而止,写到哪里算哪里。由于时间关系,就讲这些吧。再次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一山的关心帮助。谢谢大家!整理于2018.3.26中午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注意事项

    本文(我给小学生谈阅读与写作.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