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9608534       资源大小:23.7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1、中国石拱桥主备人:叶瑞娟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 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能力目标: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代表的实例说明事物的写法。

    2、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自我创新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三、检查预习:1、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 陡坡 匀称 惟妙惟肖 2、解释词语:匀称 巧妙绝伦 推

    3、崇 惟妙惟肖 古朴四、说明文知识介绍:1、什么是说明文。2、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3、说明对象及特点。4、说明顺序。5、说明方法及作用。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谨,平实或生动。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哪一类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2、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3、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4、除了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之外,赵州桥和卢沟桥还各有什么特点?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从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 六、作业:1、积累生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 、解释词语。2、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探究说明方法: 1、为

    4、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这个句子运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了 的 的特点。 2、每有一生说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让其余学生举出同样说明方法的句子。3、教师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说明方法。三、评析说明语言: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浏览课文,找出同样的例句。四、对比阅读: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五、作业:填充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后小记:6、阿长与山海经主备人:杨德成教学目的: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

    5、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刻画人物的方法。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自我创新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 二、整体

    6、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惊骇 掳去 震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疏懒 霹雳 孤孀 惧惮 粗拙 渴慕2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阿长买。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三、重点研读:1、用自己最擅长的读书方式浏览课文勾画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

    7、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2、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很不幸,而又心地善良、热情朴实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3、文章采用什么写法?如许多零碎的事情,必然有一条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组织在一篇文章中,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欲扬先抑的写法。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

    8、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我对阿长的感情。四、作业:1、积累生字新词。2、填充两册中的字词练习。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听写、解释词语。2、研读1929段: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

    9、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

    10、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

    11、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8、小结: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三、课堂练笔:1、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大家想像一下她跑到书店书摊,买到这本书的情形?2、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象阿长那样关心你、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和同学交流。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 四、作业:1、课文后练习三、四;2、填充配套册。板书设

    12、计:教后小记:26、三峡主备人:张军元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引导学生感悟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的感情。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自我创新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

    13、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准备好了吗?那去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环境,先看一段有关三峡风光的短片。 (屏显:三峡风光配乐)老师解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全长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给了古今诗人无限的笔意和灵感,诗仙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走进三峡: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

    14、二读课文,品味三峡的美:(1)疏通文义。(2)这几句写了三峡的什么呢 ?山 水 3.山的特点呢?山的特点: 长、多 、高峻 水的特点:盛大、清澈、激荡、迅疾过渡:耳听为虚、眼见实。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想不想亲眼见见三峡的山、水呢?(一组山、水的图片)是的,三峡的山是美的,老师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三峡的美,美在”这个句式造了一句描写山的句子,看了以后,你能不能也仿照老师的样子,用这个句式说一句有关水的句子呢 ?例:三峡美,美在山。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过渡:山是高峻的,水是盛大、迅疾的,那读山的时候如

    15、何读呢?山:静,读的舒缓水:动,快、声音大些、有气势(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到豪气万丈)我们说男孩子要象山一样伟岸,女孩子要象水一样灵动,我们请男孩子读山的部分,请女孩子读读水的部分。过渡:除了写山、写夏水之外,还写了三峡的其他季节的景色,一起来看一下,请一个同学口头翻译一下,其他同学补充。1. 先看春冬之景,特点?幽美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欢快明朗的感受2. 如何读?轻松 、平缓、稍稍明快点3.在看写了寒秋的景色,特点? 肃杀、悲凉、寒气透骨4.如何读?慢、低、哀伤过渡:摄影家们对美感悟是敏感的,他们用照片及时的记录了这一切,春冬之时和秋景的照片老师也有,要看吗?3、三读课

    16、文,领悟三峡的美:过渡:有位伟人说过,一起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模仿来的,尽管我们从理论上知道如何读了,但我们还要谦虚一下,先取取经,听听人家是如何读的?三、感悟三峡:过渡:“知者乐山,仁者乐水”,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水 现代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描写三峡的水“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的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四、总结本课学习五、布置作业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板

    17、书设计:27、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自我创新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是我们非常熟悉宋代的文学家。二走近苏轼:介绍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才华横溢的苏轼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对这篇文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不过,对于这个评价我们

    18、不少同学在初读课文时是持有疑义的,甚至有同学说是因为这文章是苏轼写的,有名人效应了才被评为“精品”的。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精读这篇文章,看看它是否当得起“精品”二字吧!三、一读课文,知内容: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注意正音及停顿。2、学生齐读,要求字正腔圆地读。3、谈所得:(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文下注释,串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4.小结:通过初读,我们发现这篇短文字约意丰,记游所必须交代的人、事,仅用最简略、经济的语言加以表述,其余的却不再添枝加叶。看来确实当得起“精品”二字。四、二读课文,析妙句:1、男生读课文,要求节奏分明地读。2、析妙句:(1)既为赏月,

    19、作者如何写月色?女生齐读文章描写月色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借助文下注解释句。4、谈所得:这个写景的句子妙在何处?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突显月色的清明。5、小结:“月色如水”这比喻并非自苏轼开始,但是苏轼化明写为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难怪被称为“精品”了。五、三读课文,品感情:1、齐读课文,要求带点感情地读。2、设问:(1)经过前两次分析,我们发现这篇短文确实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这篇短文所蕴含的情感意味了吗?作者在这篇短文中流露出什么情感了呢?(2)借助文下注解释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小结:罹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本是抑郁,但是作者在抑郁之中却能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张怀民一起有赏月的欣喜,又表现了作者一向旷达的胸襟。末尾处有两个反问,一句含蓄的议论却是意味深长。我们至此不得不服,为什么这短短的八十几个字的文章会被称为“精品”了!六、四读课文,知作者: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身临其境地读。2、拓展延伸: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写人,从文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阅读以下诗句,让我们更加理解苏轼吧!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比好湖山。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结:逆境中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豪放乐观!3、评价:在为人上,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他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他即使身处绝境,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七、作业:1、背诵默写这篇短文,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作业。2、推荐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板书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