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ocx

    • 资源ID:9592848       资源大小:35.0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ocx

    1、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1-04 09:25 来源:贵州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 (201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贵州实际,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就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提出以下建议。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1、“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2006年以来,

    2、全省上下奋力克服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的影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年均经济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翻番,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特色优势产业实力增强,农村贫困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第一步战略目标提前实现,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跑线上。2、“十二五”时期贵州省

    3、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相对有利。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有利于我们更好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发展;国家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企业加速扩张,东部产业加快转移,有利于我们争取中央支持、借助省外力量加速发展;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贵州省2010年经济总量将突破4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可达到1700美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基础条件改善,内生动力增强,有利于我们遵循经济成长规律、顺应社会前进趋势加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矛盾

    4、和问题较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仍是贵州省的基本省情和面临的主要矛盾,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慢、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贫困程度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仍将非常突出,思想观念陈旧、办事效率低下、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乏力、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体制机制转换滞缓等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小。西部大开发十年以来,全国呈现出东部率先发展、中部迅速崛起、西部竞相开发的格局,纵向比贵州省发展明显加快,横向比多数省区市的发展速度更快。贵州省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在很多方面还在继续扩大。进入“十二

    5、五”以后,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将在前十年蓄积能量的基础上继续加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贵州省如不加速发展,就会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丧失机遇,就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拉大差距。综合判断,“十二五”时期,既是贵州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贵州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贵州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性任务,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缩小在“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花大力气、下

    6、真功夫解决“慢”这个主要矛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3、“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制定和实施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7、,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贵州省经济社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欠发达状况,发展是解决全省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共同愿望。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真正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贯穿于“十二五”的全过程,落实到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各领域,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切实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加速发展,就是要创造条件,奋力拼搏,使贵州省经济发展速度在一个

    8、较长时期内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转型,就是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向全覆盖、社会化转变,推进社会形态由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推动跨越,就是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经济总量登上新的重要台阶,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由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基本要求是:必须把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积极扩大消费、出口需求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积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在保持投资合理较快增长的同时,围绕科学规划实施重大项目,依托重大项目优化

    9、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必须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毫不动摇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积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优势互补。必须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推动经

    10、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人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青山绿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11、明发展之路。必须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按照行政干预最少、发展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的目标,在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对内对外开放环境。4、“十二五”时期要努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

    12、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平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提高,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下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

    13、水平。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开放型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使贵州省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登上一个新的重要台阶,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赶超进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条件更加充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二、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完善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把贵州省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

    14、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优质轻工产品基地。5、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煤炭、化工、冶金、有色、建材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贵州省工业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发展成为重要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把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产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煤炭精深加工,提高煤炭工业总体水平。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化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环保全面达标、资源综合利用。以调整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合理布局、重组发展为重点,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贵州省冶金工业做大做强。以精深

    15、加工、技术改造、节能环保为重点,推动铝钛产业调整结构、扩大产能和优化升级。按照淘汰落后、调整结构、加强研发、增加品种、产业升级、扩大规模的要求,提高传统建材技术含量,大力发展新型建材。6、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立足于贵州省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继续壮大电力、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等支柱产业,通过支柱产业的市场扩张推动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坚持扩大省外市场与保证省内用电并重,调整优化电力结构,深入实施“西电东送”,积极发展新兴能源,巩固壮大电力支柱产业。发挥“贵烟”和“茅台”的名牌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精细制造和市场建设,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整合资源,调整存量,

    16、做大总量。依托军工基地的技术优势,依托市场壮大企业实力,发展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以中药现代化为抓手,以民族药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把民族医药产业建设成为与贵州省中药材资源相匹配的现代产业。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依托贵州省优势农产品资源,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和优势行业流动,形成一批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7、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是改变贵州省工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要依托贵州省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7、,实施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尽快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发展就业面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规划指导,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贵阳和遵义国家新材料基地为依托,加快发展以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锰合金、镁合金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挥贵州省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生物育种、生物医药为重点的生物技术产业。建设好安顺市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和航天高新技术园区,发展以通用飞机整机研发生产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8、有序发展产业园区。制定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全省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总体布局、产业导

    18、向、功能区块,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新建一批示范工业园区。优先保证重点工业园区用地指标,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平台、高效的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的规划环评和总体环评,有效解决企业入驻园区发展的各种前置条件。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鼓励设立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广泛吸引外来投资者领办、创办工业园区,推行园区经营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按照“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运作模式,鼓励各级政府联合进行工业园区的建设。按照优化结构、合理承载的原则,围绕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统筹配置土地、厂房、能源等要素资源。三、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增强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优化要素

    19、资源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推进城镇化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9、建设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黔中城市带,以贵阳为中心,以贵阳遵义、贵阳安顺、贵阳都匀和凯里为轴线,以六盘水、兴义、毕节、铜仁为极点,全面强化城镇集聚与辐射能力,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大力发展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上的中小城市。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突出自然、历史、文

    20、化和民族特色,努力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城镇。10、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分区,有序推进“退二进三”,强化城市产业功能。坚持城市综合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优先发展城镇公共交通,促进城市公交向郊区和邻近乡村延伸。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加强教育、卫生、环保、文化、体育、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建立健全应急安保体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城市正常有序运转。11、创新城镇化发展的

    21、体制机制。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运用信息化、现代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统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城市人口管理,放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乡建设,多渠道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积极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切实消除阻碍城镇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

    22、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12、合力推进扶贫开发。把到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以上、到2020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坚持党政领导,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大力推进集团帮扶,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坚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村)推进、连片开发,以编制和实施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含麻山、瑶山地区)区域扶贫专项规划为重点,加快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步伐。坚持实行分类扶

    23、持和统计监测,统筹采取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鳏寡孤独、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给予长期社会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完善扶贫开发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1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保证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和推广水平,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

    24、求,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调整,规划建设一批专业乡、专业村和产业带,提高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和生态畜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加快山地农机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14、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广泛推广订单生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产品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链条,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水平。改善农村商品贸易条件,降低农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村市场分工与生产合作水平。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入股、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领办、补助资金扶持

    25、农民兴办和广泛动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加入等措施,大力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15、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16、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期不

    26、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工作保障机制。五、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高,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

    27、要支柱产业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扩大服务业总体规模,拓宽服务业服务领域,提升服务业技术层次,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的总量、质量和素质。17、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建设连接长江上游和南中国两大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枢纽,打造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和大型物流园区,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农业服务业。全面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切实提高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

    28、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休闲养老等产业发展水平。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济。18、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大省。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按照把贵州省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吸引力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贵州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多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和酒店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贵州省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市、旅游村

    29、镇、旅游文化商品集散地,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规模化发展。制定出台促进度假酒店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有序推进旅游度假区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扶持培育一批旅游骨干企业,推动涉旅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融资。大力开拓客源市场,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面优化旅游环境。19、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全省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0、,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扶持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六、以黔中经济区为龙头,促进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全面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黔中经济区作为“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积极争取国家指导和支持,科学制定黔中经济区总

    31、体规划,准确定位区域功能,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中部崛起、带动全省和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20、规划建设黔中经济区。以贵阳为中心,统筹推进区域发展,把黔中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工业化的带动区和城镇化的核心区。根据黔中经济区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及河运码头、机场等大型交通设施为依托,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带,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建立健全黔中经济区领导、协调、合作机制,协调解决各种利益关系和重大问题。搭建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平台,积极筹集开发建设资金,统筹布局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市政工程。制定支持黔中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赋予黔中经济区先行先试的权利。

    32、21、统筹推进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制定遵义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方案,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共建黔中、融入成渝、参与泛珠,努力把遵义市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产业扩散转移的重要辐射区。根据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的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细化和完善“毕水兴经济带”规划,形成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统筹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的相关区域,规划发展“东南部特色综合经济区”。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和安顺试验区加速发展。抓好贵阳生态文明城市、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和铜仁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在贵州省建立内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验区。22、鼓励县域经济发展。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布局、土地供给等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提高经济强县发展水平。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的原则,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推进强镇扩权。制定和实行优惠、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与邻省接壤的县市加速发展。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