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证报告444.docx

    • 资源ID:9506501       资源大小:24.2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证报告444.docx

    1、论证报告444济南市历城二职专2011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论证报告根据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等文件精神,我校基本符合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基本条件,现予以规划论证。一、基本概况济南市历城二职专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现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71200平方米,在校生4377人(不含短期培训学员),现有专兼职教师226人。现开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等9个专业,其中机电、汽修、建筑专业为市级骨干示范专业,毕业生有效就业率达99.2%。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师资队

    2、伍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双证互通试点学校”、济南市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基地、济南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阳光工程培训先进单位。二、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就业教育为支点,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并重的发展之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创建国家级中职示范校奠定了良好基础。1区位办学优势学校地处济南市北部商贸区,紧临工北汽贸城现代汽贸产业群、济南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现代制造业基地、济钢集团重工业基地及盖家沟国际物流中心现代物流群等,具有与汽修贸易、现代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势。周边区域内机械制造、汽配贸易、建

    3、筑等企业大约有2000多家,具有与汽修贸易、现代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势,为项目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2实训能力与专业建设优势学校建有电工电子、汽车维修等7大实训车间和建筑CAD、工程算量等24个实训室,实训面积10790平方米,总价值1973万元,生均6501元,实训课开出率均达100%。汽修实训室、机电实训室是市级示范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先后被评为济南市区域性示范实训基地、山东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不断强化专业建设精细化研究,依据市场需求和区域产业结构为导向,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实施精品特色专业创建工程,逐步形成了以机电、汽修、建筑类专业为骨干专业的发展格局,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急需技

    4、术人才。3师资队伍优势学校坚持教师的素质提高与结构优化并举,重视教师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协调发展,通过“聘、培、赛、派、研、创”等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专兼职教师226人。其中,专任教师197人,本科以上学历 178人,占90.4%,研究生学历11人,占5.6%;具有高级职称的60人,占专任教师的30.5%;双师型教师98人,占82.4%。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29人,占教师人数的12.8%。在校生与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9.4:1。现有师资情况一览表教师类型人数学历 情况职称情况研究生本科专科高级中级初级无专任教师基础课7877102832180专业课119496193266

    5、129小计19711167196098309兼职教师29218981470合计2261318528681123794教育教学改革优势学校坚持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岗位标准为改革方向,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一是课程体系改革。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调整为2:2:6,突出技能训练;结合企业用工和生产需求,自编校本实用教材10余套,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二是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倡导以教法适应学法,我校独创的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滚动式”教学模式,多次在济南市职教年会上交流推广,其研究成果刊登于全国核心刊物当代教育

    6、科学2010年第一期。在实训教学中,建立了“天天练、周周比、月月赛,每学期一次技能大赛”的技能训练制度,形成了完整有效的实训教学管理机制。三是评价体系改革。坚持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与企业用人理念相结合、学科考核标准与企业产品质量相结合,以提高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认可度。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生技能大赛活动中先后获8个团体一等奖,100余名学生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一、二等奖,17名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学校连续三年被授予“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济南市选拔赛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多次承办省、市级相关工作现场会并作经验交流,甘肃天水等12个地市的职教同仁多次慕名来校参观交流,学校

    7、的美誉度、认可度不断提升。5招生就业优势学校近三年平均年招生1500人以上,其中机电、汽修、建筑三个重点专业近三年招生年均在900人以上,处于全市前列。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赢得了众多企业的信任和青睐,中国重汽、山东栋梁科技公司等13个知名企业先后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9%以上。6功能服务优势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承担区域内短期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社会责任。近三年,学校开展各类短期培训班32余期357个班次,参加培训人员16326人,平均年培训5442人次,成为了历城区乃至济南市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与推广的基地。学校大力加强技能鉴定基地的建设,2007年,学校被济

    8、南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批准为职业鉴定基地,可以进行维修电工、汽车维修、施工员等10个工种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年完成中、高技能鉴定5000人次以上,通过率达98%以上。7能力培养优势职业学校的办学不再仅仅追求规模扩张,而是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更注重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打造“和为根基,爱为灵魂”的学校精神,构建自强文化体系,实施与校训“厚德强技,自强不息”紧密契合的特色项目。通过实施德育“四心”育人工程,开展校园“满天星”活动、评选校园之星等举措,鼓励学生尝试成功、重树自信、优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三、项目建设思路及目标(一)项目建设

    9、思路本项目按照“校企共建、突出内涵、特色鲜明、水平领先、资源共享、辐射带动”的建设思路,构建并完善办学思想的理论体系:一是培养目标,高素质与高技能相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二是培养主体,学校与企业相融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企业需求为标准,围绕市场办学,强化校企合作;三是课程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融合,改革课程体系,狠抓实训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四是教学过程,教风与学风相融合,规范教学行为,适合学生特点,形成教师“乐教、善教、宜教、多教”、学生“乐学、善学、宜学、多学”的良好氛围;五是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融合,完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六是师资队伍,

    10、专职与兼职相融合,提升在编人员素质,优化外聘教师结构;七是校内实训基地,教学性与生产性相融合,既满足实训教学需求,又能发挥其经济效益;八是质量监控体系,目标管理与过程考核相融合,对接生产岗位标准,改革传统考核模式;九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既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十是学校功能,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融合,既注重学校教育,又开展社会培训,实现办学功能的不断外延。以此提高学校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增强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二)项目建设目标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学校基础设施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推进办学机制创新,

    11、形成办学特色,使学校在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等内涵发展方面有较大提高,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具有骨干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具体目标:1扩大办学规模。项目实施后,使年招生人数达1700人以上、短期培训6000人次以上,并逐年递增。2创新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实习实训与岗位生产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3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

    12、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4创新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融合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5提升师资水平。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建立教师队伍长效建设机制,创新人事分配制度,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项目实施后,培养9名专业带头人和27名省市级骨干教师,使双师型教师达100%

    13、。聘请18名相关专业的能工巧匠,引领专业发展。6强化专业建设。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实施学校特色精品专业创建工程,建成3个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行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模式先进的重点专业。7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进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8深化校企合作。突出定向培养和订单教育,实现校企优质资源共享,完善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关注学生就业质量。9拓展服务功能。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多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学校年

    14、社会培训、技能鉴定达到6000人次以上。10凝炼办学特色。实施与校训“厚德强技”紧密契合的特色项目,着力培植以强化德育实效为重点的“四心育人特色”项目和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滚动式教学法”教改特色项目。四、骨干专业建设情况(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基本情况本专业开设于2004年,为市级骨干示范专业。现有在校生1155人,专任教师62人,专业课教师54人,兼职教师9人,其中高级教师19人,占30.6%,双师型教师占82.4%,实训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共用25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828.9万元(其中共用430.5万元),共建有各类实训室12个,本专业学生有30余人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2建设

    15、内容该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在建设期内,拟投资750万元用于以下项目建设。(1)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期内,拟投资450万元,新建理实一体化教室、工业自动化等5个实训室并配备配套设施,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物质基础。(2)人才培养模式拟投资60万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合作企业资源优势,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积极探索有利于教学实训与企业需求接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三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名生对接名企”工程。使年招生人数达到600人以上。(3)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在建

    16、设期内,拟投资70万元,完善模块化结构的课程体系。一是专业基本技能模块,使学生能够适应该行业的基本职业需求。二是专业核心技能模块,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核心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岗位需求。三是专业综合技能模块。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核心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技能。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始终贯穿“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路,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拟投资60万元,围绕以电子、单片机、PLC、变频器、传感器、气动等技术,建设多媒体课件库,自编电工电子技术与仿真单片机技术与仿真电机与拖动光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等4门校本教材,使学生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要求(4)师资队伍建

    17、设建设期内,拟投资80万元,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一是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使其具有较高的教学管理能力、科研水平,并能把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引领专业发展。二是培养9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聘请8名专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使实训内容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轨。四是实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100%。(5)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深化本专业与中国重汽集团、三星电子(山东)公司、山东栋梁科技公司、山东润华集团等4家企业合作的深度。建设期内,拟投资30万元,进一步完善学校内外实训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新

    18、增重点综合实训基地3家。(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基本情况本专业始建于2002年,是济南市骨干示范专业。现有在校生393人,专业教师23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教师7人。建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14个理实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实训面积开4000m2,设备总价826.8万元。现开设14门专业基础课及技能课,初步形成了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主线,涵盖汽车组装维护、汽车维修与检测等领域的学科体系。2建设内容该项目分两年建设,拟投资700万元,用于以下内容建设:(1)人才培养模式:拟投资100万元,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改革考核

    19、评价制度,聘请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形成学校和企业共管、导向清晰的考核评价体系;拟投资300万元,建设汽车智能教学考核、汽车仿真教学等6个实训室,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提升技能水平。(2)课程体系建设:拟投资120万元,一是引入企业生产任务质量考评方法和标准,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使其在省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水平,并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编写理实一体化精品校本教材,为深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三是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配备主干课程参考资料库、配套题库,开发精品课课件,实现资源共享。(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投资130万元,通过内部培养、

    20、外部引进等途径,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培养一批在区域范围内的名师。一是选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企业进修学习。二是鼓励教师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三是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培养2-3名高水平的专兼职教研专家,引领专业发展。(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投资50万元,加强校企合作,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依托华达集团、中国重汽等6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三)建筑施工技术专业1基本情况:本专业是济

    21、南市骨干示范专业,现有在校生262人,专任教师18人,高级职称5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双师型教师比例82.4%。有工程算量室、测量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有中建八局、济南一建等3个校外实训基地。近三年,在省技能大赛中10名学生荣获一、二等奖。2建设内容:该项目建设期两年,规划投资550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强化内涵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CAD实训室、测量实训室、施工技术实训室,新建建材实训室、结构实训室。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培养,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确保毕业生取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探索和企

    22、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互通、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年招生人数达到200人以上。三是课程体系建设。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建立以“滚动式”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共存的技能训练机制,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四是教材建设。通过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分析,确立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核心课程”,建设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6门校级优质精品课程,编写建筑

    23、CAD等4门校本教材;建设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常规考试试题库,实现数字化资源库共享;构建专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把企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融入校本实训教材。五是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2-3人,兼职教师6名以上,使“双师型”教师达100%。六是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学校内外实训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新增2家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建筑施工过程、学习和工作的无缝隙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重点专业项目资金预算及来源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合计 中央财政投入市级地方财政投入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2年

    24、度2013年度小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0090190190师资队伍建设40408080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20103030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250200450450小计160140300250200450750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20100220220师资队伍建设8050130130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30205050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200100300300小计230170400200100300700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9080170180师资队伍建设604010090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2010

    25、3030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150100250200小计170130300150100250500合计560440100060040010002000五、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制定方案,明确分工、定期调度、加强落实,聘请行业知名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专款专用,保证建设支持资金与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国家招标程序进行,保证资金依法高效规范使用。三是加强督导考核。将项目建设纳入对学校各部门的考核,实施阶段性考核,其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建立督查奖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注意事项

    本文(论证报告44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