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看神奇的小动物.docx

    • 资源ID:9500920       资源大小:147.1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看神奇的小动物.docx

    1、看神奇的小动物看!神奇的小动物 作者: 日期: 看!神奇的小动物-幼教论文看!神奇的小动物 文 | 河北省唐山市第四幼儿园 吴洪涛 刘秀红大自然中有不少小动物看上去非常不起眼,你要仔细观察才能在土地上、草丛中、树林里找到它们。但是,它们忙碌的身影逃不出对自然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们的眼睛,他们对这些小动物有着极大的探究欲望。对此,我们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引导他们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众不同之处,使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小蜗牛“睡醒了”“惊蛰”的第二天,天气不错,室外温度在上午10点时达到了11摄氏度。今天会有小虫出来吗?孩子们建议再一次去户外

    2、寻虫子。前一天,他们已经趁着“惊蛰”这个节气到院子里找过小虫子,受阴天天气影响,一无所获。孩子们根据自己猜想中小虫子容易经常出没的地方开始寻找,他们找了很久。边新策、吕冉在土里找到了两只封壳的小蜗牛。只见他们把上面的土擦掉,宝贝似的攥在手心里。在返回教室的路上,吕冉突然大声喊道:“老师,蜗牛出来啦!”我和孩子们围拢过去,只见蜗牛在吕冉的手心里伸出了头,慢慢地运动着,头上还顶着一层薄膜,这个现象让孩子们惊喜不已。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地观察,我想把蜗牛放到投影仪上。当我接过蜗牛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小蜗牛的头缩了回去,洞口又被一层透明的薄膜封住了。小蜗牛的变化刹那间被孩子们看了个清清楚楚,有的孩子心

    3、疼地摸着我手里的小蜗牛。突然有个孩子喊道:“老师,你的手太凉了!”“一定是小蜗牛怕冷又缩回去了!”确实,由于匆忙我只穿了毛衣,手很凉。为了验证孩子们的猜想,我让孩子们分别摸了摸吕冉和我的手,然后又用温度计测测量了我们手掌的温度,我的手在89摄氏度之间,而吕冉的小手的温度达到了25摄氏度。由此,孩子们得出初步的结论:蜗牛在89摄氏度下,会缩进壳里冬眠,在25摄氏度时会出来活动。回到教室后,我们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了下来。在孩子们的建议下,吕冉画了一只红色的小手,代表暖和的手,手里有一只出壳的小蜗牛;我画了一只蓝色的大手,代表冰凉的手,手里有一只封住的蜗牛壳,同时,我们还在两只手旁记录下了不同的温度。

    4、蜗牛冬眠和苏醒的温度究竟是多少?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孩子们决定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验证。同时,孩子们还以小问号的形式记录下了观察到的问题:蜗牛在爬动的时候身下会留有亮亮的、黏黏的印记,为什么会这样?蜗牛封壳的薄膜是哪来的?我们商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一周后的资料发布会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找来的资料: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蜗牛会休眠;蜗牛在爬行时,还会在地上留下一行黏液,这是它体内分泌出的一种液体;当休眠或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黏液将壳口封住。孩子们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自己找到了答案,这为他们以后的探究活动积累了经验和方法。有壳的哥哥和没壳的弟弟一天早晨,我刚到幼儿

    5、园,镜宇和宁宁就向我跑过来,边跑边喊:“吴老师!我们发现了一个没壳的蜗牛!”昨天晚上刚下过雨,出现蜗牛并不奇怪,但是,没壳的蜗牛我却没见过,会不会是孩子们看错了?好奇心促使我和孩子们一起跑到他们发现蜗牛的滑梯边,哎呀!真的!这个小东西和蜗牛长的一样,软软的身体,还有触角!身体是棕色的,除了没有壳以外,简直就是一个小蜗牛。为了进一步观察,我们把这个小家伙小心翼翼地拿进了活动室。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把它放在植物角的湿土上,并在它的身体下垫上了一片小菜叶,当蜗牛来养。晨间活动时,孩子们一下子就围住了这个不速之客,“老师,它身上有黏液,湿湿的!”“它和蜗牛一样,爬过的叶子上也有一条小白印!”“它也有触角

    6、呢!”“老师,它有个小壳!”骁骁有了新的发现,我顺着他的手望去,果然,这个小东西的背上有一个椭圆型的印,不仔细看是观察不到的。通过观察,孩子们一致认为这个小家伙除了没有蜗牛的背壳外,其他特征同蜗牛完全一样。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观察之后我们进行了讨论。孩子们的观点分成两种,一种认为它不是蜗牛,是另一种动物,吕冉和政宇说这是“鼻涕虫”,惹得其他小朋友哄笑起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蜗牛的一种,只不过壳不小心弄掉了。这种想法一出现,孩子们就为它担心起来,它没有了壳,会不会死掉?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对它进行持续观察。午睡起床后,孩子们又去看那个小东西,“老师,不好了!那个小蜗牛死了!”小铁和其他几个小朋友

    7、跑过来告诉我,果然,那个小东西一动不动,午后的阳光照射在它的身上,拿手碰碰它,感到它身体上的黏液已经干了,硬邦邦的。孩子们脸上满是遗憾和怜惜,“它为什么会死呢?”“一定是让阳光晒死的!”“对呀!它身上又没有壳!”确实,午间的阳光是很强烈的,让它无处躲藏。“那你们想一想,它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把问题引深一步,“潮湿的环境里”“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好,我们下次再碰到这种小虫一定要把它放在适合它的环境里,小心翼翼地照顾它。”我说。随后,我把我们的发现及“它到底是什么动物”的疑问贴在了留言板上,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查找资料,寻找答案。第二天早晨,宁宁跑到我的身边悄悄地说

    8、:“老师,我和妈妈查到资料了,昨天我们发现的小虫叫蛞蝓!”这和我找到的答案是一样的。宁宁是这学期新入园的孩子,平时不太敢在众人面前说话,于是,我鼓励他说:“你真棒!你的答案连老师都不知道,快去告诉小朋友,好吗?”他迟疑了一下,点点头。最初,他的声音很小,可是小朋友却听得非常认真,我故意对他的答案表示惊奇,不断提一些问题引导他说下去,渐渐地,他的声音大起来,表情也非常自然,其他的小朋友也不断帮他补充,班上的气氛很热烈。通过信息资料的发布,孩子们了解到,这种小动物叫蛞蝓,俗名鼻涕虫,和政宇和吕冉的答案是一样的。两个孩子可得意了,蛞蝓和蜗牛有共同的祖先,那时它是有壳的,生活在海里,后到陆地生活渐渐分

    9、化成两种不同的样子,一种背壳脱掉,背上只有一个壳印,变成蛞蝓;另一种还保持背着壳,就是现在的蜗牛“原来,蜗牛和蛞蝓还是亲戚呢!”我笑着说。“老师,他们是哥哥和弟弟吧!”小铁说。“对呀,”我故意形象地说,“他们是有壳的哥哥和没壳的弟弟。”我的话引来了孩子们一片笑声。几天之后,潘瑶的妈妈拿来了几只蛞蝓:“老师,这几只蛞蝓是从我家卫生间的地漏里爬出来的,看来你们说的还真对,它确实是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的。”孩子们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他们高兴极了,把这些蛞蝓放在一个潮湿的瓶子里,放在小虫角养起来,和蜗牛一起,进行持续观察。这个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孩子们认识了蛞蝓,而且通过查找资料他们还知道了蜗牛的一个神奇的特

    10、点:蜗牛有一千多颗牙齿,全部长在舌头上,所以蜗牛的牙又叫舌齿。蜗牛是用长满牙齿的齿舌刮取食物的。孩子们了解了许多软体动物的知识,但是,牙齿长在舌头上的动物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呢。 会逃跑的尾巴在一次玩沙的户外活动中,当我带着孩子们向沙池走去时,发现沙池四周围了许多人,原来是大班小朋友在地上发现了一只壁虎,大家都在争着看。小壁虎显然有些惊慌,拼命向外爬。这时一个小男孩伸手去抓,谁料小壁虎在它手里扭动起来,突然尾巴不知怎么弄掉了,男孩吓了一跳连忙松手,壁虎掉到地上迅速爬走了。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掉到地上的小壁虎的尾巴居然左右摇摆扭动起来,孩子们惊讶地喊:“小壁虎的尾巴在动!”我知道,这是壁虎在断

    11、尾进行自我保护。这正是让孩子们了解壁虎尾巴的神奇功能的好时机,于是,我引导孩子们继续观察。最初的五分钟里,壁虎的尾巴一直在动,我和孩子们一起找来了纸、笔做记录。到了第六七分钟时,尾巴动的速度慢起来,隔一段时间动一两下,孩子们又进行了记录。大约十分钟时,壁虎的尾巴不动了。为了验证,刘建找来一根树枝碰了碰它,没想到那条断尾巴又左右扭动了几下。到了15分钟,我们再去碰它,它真的不再动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兴趣很高涨,通过观察他们知道壁虎的尾巴掉下来还会动,能活15分钟左右呢!回到活动室后,他们把这一发现记录下来。记录之后,还在津津乐道,说个不停。我们一起对这个现象进行讨论: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掉下来还

    12、会动?竟宇说:壁虎的尾巴掉了,尾巴里的神经还没死呢,所以它会动。“老师,壁虎的尾巴掉了,那小壁虎会不会死呢?”欣宁的担心为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是呀,壁虎的尾巴断了,它会死吗?孩子们激烈的争论起来。自然常识比较丰富的小铁站起来说:“壁虎的尾巴掉了,它不会死,还会长出新的尾巴!”“不对!壁虎的尾巴掉了就长不上了!”程一着急地说。孩子们争论起来,并把求证的目光投向我。我说:“你们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就要为自己的说法找到证据。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呢?”有的孩子说查资料,有的说找一只壁虎把它的尾巴弄断,放在小虫角观察,这个想法遭到了大多数幼儿的反对。昊天说请小朋友这些天留意观察,找一找有没有断尾的

    13、壁虎,如果有,就说明壁虎的尾巴断了,它还能活。我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周一的早晨,几个小朋友跑过来告诉我:“老师,壁虎的尾巴掉了,小壁虎还能活!潘瑶拿来了一只没有尾巴的壁虎!”果然,一个透明的饮料瓶里有一只没有尾巴的壁虎!潘瑶说这是她和爸爸在院墙上发现的,当时,这个小壁虎还在捉虫子呢!通过观察,孩子们知道了:断了尾巴的壁虎是不会死的。关于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掉,孩子们也查找到了一些资料:壁虎断尾是为了保护自己,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掉下的尾巴一直在动也是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再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我们把断尾的小壁虎重新放回了大自然。孩子们盼望着这只小壁虎能吃掉更多的害虫。

    14、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又一次感到了自然界小动物的神奇,也使他们产生了新的问题:壁虎的尾巴断了能再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呢?带着思考,他们将继续去探索神奇的自然世界。小虫角“惨案”冉冉带来了一只螳螂,由于小虫角暂时没有“空房子”,孩子们建议暂时把螳螂放到蝈蝈的家里寄养。午睡起床后,骁骁和小铁惊慌地跑过来:“老师,不好了!蝈蝈把螳螂吃了!”果然,螳螂只剩下半截身体和一对被咬下来的“大刀”,”这是个螳螂妈妈,它肚子里都有宝宝了。”螳螂的肚子里,有着满满的黑色的仔。“这个坏东西!它把螳螂妈妈吃掉了!”“它真是个大坏蛋!”“咱们打死它!”孩子们气坏了,边说边拍打着蝈蝈的房顶。蝈蝈显然受到了惊吓,跑

    15、到一个小角落一动不动。“如果我们把蝈蝈打死,我们的小虫角又少了一个居民了,我们还怎么观察呢?不如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蝈蝈为什么会吃掉螳螂,以后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好吗?”我一边劝慰着孩子们一边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刘鉴说:“蝈蝈一定是饿了,所以才把螳螂吃掉的。”“不对!蝈蝈的家里还有许多菜叶没吃呢!”晨晨站起来反对,她观察得很仔细。“蝈蝈一直是吃菜的呀,它为什么吃螳螂呢?”“是呀,我姥爷的蝈蝈就只吃黄瓜什么的!”孩子们对自己的已有经验产生了怀疑,“我们也没给它吃过肉呀?怎么知道它只吃菜不吃肉呢?”我把问题引深一步。“老师,蝈蝈可能既吃菜又吃肉。”浩天提出了新的想法,引起了部分孩子的支持。“老师,

    16、是不是蝈蝈不欢迎螳螂,以为它是敌人,才把它吃掉的?”小铁和程一说。确实动物中经常会出现为了争夺领地互相残杀的现象,看来,孩子们已经能根据一些现象去推理了,我暗自欣喜。到底谁的说法正确呢?我们决定亲自试一试,通过讨论,孩子们达成一致:把原来的蔬菜拿出去,再放一些新鲜的蔬菜进去,螳螂的那半截身体不拿出来,看看在没有新的敌人入侵的情况下,蝈蝈会选择哪种食物。第二天早晨,孩子们又去观察,发现菜叶和螳螂的身体都没有少,看来,蝈蝈没有进食。孩子们不甘心又为蝈蝈换上了新鲜的菜叶。第三天下午起床后,泽显跑过来告诉我:“老师,螳螂快没了,一定是被蝈蝈吃了!” 果然,螳螂只剩下一小截尾巴!而菜叶却一点也没少。这下

    17、,孩子们得出了肯定的结论:蝈蝈既吃菜,又吃其他的昆虫,并且更爱吃的是昆虫!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我们的想法得到了证实,蝈蝈不仅吃螳螂,而且还捕食蝉等其他昆虫呢!孩子们对蝈蝈的凶悍惊异不已。这件事使孩子们积累了新的经验:再也不能把别的小虫放到蝈蝈家里养了,否则这个小虫将会成为蝈蝈的美餐。另外,最好为一种小虫建一个家,不要混着养,以免发生类似的“惨案”。随着“神奇的小动物”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不断有着新发现,解开了一个个小动物的奥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活动中,教师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并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孩子们学会了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学会了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学会了与同伴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在不断探索神奇的小动物世界的同时,他们开始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注意事项

    本文(看神奇的小动物.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