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

    • 资源ID:9485732       资源大小:73.5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

    1、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第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试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驽(n)马 鞭笞 (ch) 藩(pn)篱 度长絜 (xi) 大B跬(gu)步 舟楫(j) 饿莩(pio) 良将劲弩(n)C逡(qn)巡 万乘(shng) 庠(xing)序 贻(y)笑大方D句读(du) 谪(d)戍 经传(zhun) 蛇鳝之穴(xu)【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应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来辨析。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都

    2、正确的一项”。A项,藩(pn)篱fn,藩篱的意思是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申为边界、屏障,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B项,跬(gu)步ku,“跬步”,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良将劲弩(n)n,“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D项,谪(d)戍zh,封建时代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叫谪戍。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姣花照水 悚然 潦倒 地崩山催 群山万壑B扪参历井 峥嵘 谪居 敛声摈气 纨袴膏梁C青冢黄昏 咨嗟 惘然 鸡豚狗彘 眉间若蹙D腮凝新荔 崔嵬 惫懒 司马青杉 间或一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题

    3、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应根据词语的意思来辨析字形。A项,地崩山催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催”,使赶快行动,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摧”,折断,伤害,毁坏。B项,敛声摈气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抑止;摈,排除,抛弃。纨袴膏梁纨袴膏粱,比喻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肥肉和细粮。D项,司马青杉司马青衫,“衫”为衣服。间或一伦间或一轮,“轮”,转动。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C感君区区怀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所以学

    4、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B项,两个“兵”意思都为“武器”“兵器”。A项,第一个“信”,随意,随手;第二个“信”,忠诚。C项,第一个“区区”,诚情挚意,形容情谊深厚;第二个“区区”,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D项,第一个“所以”,用来的;第二个“所以”,的原因。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吾师道也外连衡而斗诸侯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使人听此凋朱颜谨庠序之教囊括四海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耻学于师 天下云集响应A/B/C/D/【答案】B

    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首先应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依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其用法。都是名词做动词,“师”,学习;“水”,游泳。都属于使动,“斗”,使斗;“凋”,使变色。属于形容词做动词,“小弱”,缩小、削弱;“谨”,认真从事。都属于意动,“师”,以为师;“耻”,以为耻辱。都属于名词做状语,“囊”,用囊;“云”“响”,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转徙于江湖间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拘于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为

    6、天下笑者,何也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固定句式、一般句式。本题主要考查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于”为标志。是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一般的结构模式为“否定词+代词+动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为提宾标志。为被动句,“于”和“为”是标志。是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符合结构“中心词+之+形容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符合结构“中心词+动词+者”。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

    7、误的一项是A“七庙”特指天子的宗庙,故常以“七庙”被毁坏代指国家灭亡。B“战国四君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C“陶朱公”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隐居后的自称,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作为富翁的代称。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把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 :六种经书诗 书 易 礼 春秋 乐。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

    8、是(1)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 ,特别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都有特殊的困难和问题。(2)筱岩公书写处方之时,唯病家之安危为重,凝思于理法方药、君臣佐使之间,本不着意于笔墨, ,却写得冲和之气横溢。(3)苏裕钢把布抖开、码平、卷好,动作 ,半个小时的工夫,一卷40多米长的绒布卷 了。A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B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C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D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形容才思敏捷;一蹴而就,形容事情很容易

    9、办成;一气呵成:表示不间断的迅速的做完某件事或形容文章或说话气势畅达、首位贯通。第一句中,强调“容易”用“一蹴而就”,第二句中,强调“书写快”用“一挥而就”,第三句强调“动作不间断”用“一气呵成”。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一蹴而就”指做事容易,一般用于否定句中;“一气呵成”强调连贯性。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一挥而就”一般形容才思。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

    10、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鉴于自然科学“双刃剑”的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的带来好处的同时,会不会因信息被滥用或错用而产生严重后果。B渐进式延迟退休就是采取比较缓慢而稳妥、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对社会和有关人员所带来的影响。C主流媒体是喉舌,也是重要的文化阵地,其传播的文化产品是否先进,刊播的广告是否诚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D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

    11、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主语残缺,可以把“使得”去掉。B项,搭配不当或残缺,“采取”没有着落。D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句式杂糅,“包括”和“由组成”两句杂糅。二、每题3分,翻译10分,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

    12、,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

    13、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

    14、。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惮高、国、鲍、晏

    15、 惮:害怕B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 过:错,犯错误C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置D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 卒:同“猝”,仓促,突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君愚而不仁 蟹六跪而二螯B窃为王危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君因以兵迎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乃使子贡之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B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C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D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

    16、朝吴/霸业成矣。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程。B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C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13翻译下面句子(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2)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

    17、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答案】9C10A11D12C 13(1)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 国去讨伐吴 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2)吴国的精兵都在齐国,重兵 被晋国困扰,大王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攻打它,这样灭吴是一定的了。【解析】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根据语境、语法、课内迁移、成语联想等方法判断正误。C项,“王置齐而伐越”中的“置”如解释为“安置”,在语意上讲不通;此处说“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意思是“越国强劲不过鲁国,吴国强劲不过齐国,大王您放着齐国不伐而去伐越”,可见“置”应解释为“弃置,放过”。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

    18、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别。平时应注意积累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 项,两个“而”均表并列关系。B项,第一个“之”,音节助词,无意;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个“因”,趁机;第二个“因”,凭借,就着。D项,第一个“乃”,于是;第二个“乃”,竟。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这句话是说“如果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

    19、,诸侯必定相随朝拜吴国,霸业就会成就了”;从句中来看,“存越”的目的是“示诸侯以仁”,故“以仁”应放在前一句,排除AC两项;“朝”的对象是“吴”,故“吴”应放在“朝”后,排除B项。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田常伐鲁的根本原因是“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而非“广齐”。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

    20、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C项分析田常伐鲁的原因,文章第一段说“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虽然,虽然这样;“业已”,已经;“加”,奔

    21、赴;“去”,离开;“之”,到,去;“奈何”,怎么办。第二句中,“重甲困于晋”,被动句;“敝”,弱点。参考译文: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子贡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以讨 伐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它的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它的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这就不能与它作战。您不如讨伐吴国。吴国,城 墙高大宽厚,护城河宽广水深,盔甲坚固铮新,士兵人选都是那种饱壮之人,贵重精良的兵器都在其中,又派贤明的大夫守卫,这是容易讨伐

    22、的。”田常忿忿地变了 脸色说:“你认为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认为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却拿这个来教导我,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击强大 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攻击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不胜,百姓在外面战死,大臣在国内就会空虚,这样您在朝廷上没有 与您争斗的强臣,在下面没有指责您的百姓,只有孤零零的君主,控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 离开鲁国去讨伐吴 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讨伐我请求前往出使吴王,让他援救鲁国讨伐齐国,您就趁机带兵迎战。”田常同意了,就派子贡南

    23、下参 见吴王。子贡游说吴王说:“现在以万乘之齐国想将千乘之鲁据为已有,与 吴国争强,我暗地里为大王您担忧啊。况且营救鲁国,可以显示大王的威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大利。”吴王说:“好。虽然如此,越王劳苦身体蓄养士兵,有报 仇之心。您等我讨伐完越国然后听您的。”子贡说:“越国强劲不过鲁国,吴国强劲不过齐国,大王您放着齐国不伐而去伐越,那么齐国已经平定鲁国了。如果保存 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诸侯必定相随朝拜吴国,霸业就会成就了。而且大王如果厌恶越国,臣请求向东参见越王,命令它出 兵跟从 您。”吴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子贡说:“现在我听说吴王要以营救鲁国为名

    24、讨伐齐国,他心里这样想但是害怕越国,说等我讨伐越国后才可以。这样一来,攻破越国是必然的了。”勾践听了 叩头拜了两拜请教子贡,子贡说: “吴王为人凶猛暴戾,这是衰残之国的政治。现在大王如果征发士兵帮助他来骄纵其心志,给他贵重宝器来悦乐其心,言辞卑微来 尊崇其礼法,他必定去讨伐齐国。他作战不胜,是大王的福分。他作战取胜,一定会率军逼近晋,我向北拜见晋君,让他一起攻打吴军。吴国的精兵都在齐国,重兵 被晋国困扰,大王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攻打它,这样灭吴是一 定的了。”越王非常高兴,答应了子贡。子贡于是离开吴国到晋国,告诉晋国国君说:“我听说,计划不事先确定就不能应付突然的变化,军队不事先训练好就不能够

    25、战胜敌人。现在齐国与吴国将要交战, 吴国与齐国交战取胜,吴王必定会带领他的士兵逼近晋圉。”晋国国君大为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修 整兵器让士兵休整来对付它。”晋国国君答 应了。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然与齐国在艾陵大战,大败齐国军队,果然带领士兵逼近晋国,晋国军队出击,大败吴国军队。越王听说了,带领军队过江袭击吴国,杀死夫差和他的宰相。攻破吴国三年之后,越国东面称霸。所以子贡一出,保存鲁国,搅乱齐国,攻破吴国,使晋国强大并使越国称霸。第II卷三、古诗文阅读及名句默写(18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下列小题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

    26、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答案】(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群雁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园孤壁,书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衬托。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情感的表现方式如下:直抒胸

    27、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

    28、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先分析颈联所写内容,根据内容分析情感,最后看情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写空园、白露、孤

    29、壁、野僧,融情于景;同是,白露是“滴”,以声衬静;以“野僧”来烘托自己的孤独。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飞湍瀑流争喧豗,_。(2)_,白帝城高急暮砧。(3)一去紫台连朔漠,_。(4)间关莺语花底滑,_。(5)沧海月明珠有泪,_。(6)_,他生未卜此生休。(7)谨庠序之教,_,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蹑足行伍之间,_。(1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答案】 (1)砯崖转石万壑雷 (2)寒衣处处催刀尺 (3)独留青冢向黄昏 (4)幽咽泉流冰下难 (5)蓝田日暖玉生烟 (6)海外徒闻更九州 (7)申之以孝悌之义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而倔

    30、起阡陌之中 (10)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重点把握如下词语:“砯崖”“壑”“青冢”“孝悌”“阡陌”等。四、现代文阅读(16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 爱 情苏童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别人家夫妇扛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裁,因为那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