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

    • 资源ID:9471514       资源大小:376.38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

    1、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贯彻实施,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办法、漳州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及其它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漳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建筑工程项目用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面积在2万平方米(含2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需编制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管线综合总平面规划和竖向规划。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

    2、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编制要求见表(一)。 第四条 在漳州市规划区内,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发的其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 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 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十)水域或其它用

    3、地(E)。 表(一) 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编制要求(试行) 序号 图纸 图纸内容 图纸 比例 1 规划说明书 色效果图、表达设计意图,反映空间环境,视线分析,景观效果。 1: 200 以上 6 绿化规划图 标明各种绿地位置、面积、尺寸。 1: 500 7 道路交通 规划图 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8 竖向规划图 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面规划标高。 1: 500 9 单项或工程管线综合 规 划 图 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竖向高程,各种管道总进出管的管径、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各管线之间及与建(构)

    4、筑物之间的间距,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容量。 1: 500 第六条 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用地。 第七条 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

    5、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包括市属办公用地(C11),非市属办公用地(C12)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C21)、金融业(C22)、保险业(C23)、服务业(C24)和旅馆业(C25)和市场(C26)等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指新闻出版(C31)、文化艺术团体用地(C32)、广播电视用地(C33)、图书展览用地(C34)、影剧院用地(C35)和游乐用地(C36); (四)体育用地(C4),指体育场馆用地(C41)和体育训练基地

    6、用地(C42),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5),指医院用地(C51)、卫生防疫用地(C52)、休疗养用地(C53),不包括以居住为主的干休所用地,该用地归入居住用地(R); (六)教育和科研设计用地(C6),指高等院校用地(C61)、中等专业学校用地(C62)、成人与业余学校用地(C63)、特殊学校用地(C64)、科研设计用地(C65),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归入居住用地(R)。 (七)文物古迹用地(C7),指经批准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遗址等用地,不包括已作其它用途的文物古迹用地,该用地分别归入相应的用地类别; (八)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7、(C9),除以上之外的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等用地。 第八条 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一)第一类工业用地(M1),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二)第二类工业用地(M2),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三)第三类工业用(M3),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第九条 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一)普通仓库用地(W1),指以库房为主的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地; (二)危险品仓库用地(W2),指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

    8、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 (三)堆场用地(W3),指露天存放货物为主的仓库用地。 第十条 对外交通用地(T),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一)铁路用地(T1),指铁路站场和线路等用地。 (二)公路用地(T2),指高速公路用地(T21)和一、二、三级公路线路(T22)、长途客运站用地(T23)、不包括村镇公路用地; (三)管道运输用地(T3),指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 (四)港口用地(T4),包括海港用地(T41)和河港用地(T42),指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和客运站等用地;机场用地(T5),指民用及军民合

    9、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不包括净空控制范围用地。 第十一条 道路广场用地(S),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 (一)道路用地(S1),指快速干路和主干路用地(S11)、次干路用地(S12)、支路用地(S13)和其它道路用地(S19),包括其交叉口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用地。 (二)广场用地(S2),指公共活动广场用地,包括交通广场用地(S21)和游憩集会广场用地(S22),不包括单位内的广场用地; (三)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指公共使用的停车场和停车库用地,包括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S31)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S32)

    10、,不包括其它各类用地配建的停车场(库)用地。 第十二条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一)供应设施用地(U1),指供水用地(U11)、供电用地(U12)、供燃气用地(U13)和供热用地(U14)等; (二)交通设施用地(U2),指公共交通用地(U21)、客货运交通用地(U22)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U29); (三)邮电设施用地(U3),指邮政、电信和电话等设施用地; (四)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指雨、污水处理用地(U41)、粪便垃圾处理用地(U42); (五)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U5),指房屋建筑、设备安装、

    11、市政工程、绿化和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等用地; (六)殡葬设施用地(U6),指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存放处和墓地等设施用地; (七)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9),指除以上之外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如消防、防洪等设施用地。 第十三条 绿地(G),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 (一)公共绿地(G1),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的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及其范围内的水域。包括各类公园(G11)和街头绿地(G12); (二)生产防护绿地(G2),指园林生产绿地(G21)和防护绿地(G22)。 第十四条 特殊用地(D),指特殊性质的用地。 (一)军事用地(D1)

    12、,指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军事设施用地,不包括部队家属生活区等用地; (二)外事用地(D2),指外国驻华机构及其生活设施等用地; (三)保安用地(D3),指监狱、拘留所、劳改场所和安全保护部门等用地。不包括公安局和公安分局,该用地归入公共设施用地(C)中的行政办公用地(C1); (四)保税区用地(D4),指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保税区用地; (五)农业保护区用地(D5),指政府规定、地方划出的永久性农田保护用地; (六)风景区用地(D6),指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区用地; (七)自然保护区用地(D7),为保护动、植物种群而设置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用地。 第十五条 水域和其它用地(E),指除以上各大类

    13、用地之外的用地。 (一)水域(E1),指江、河、湖、海、水库、苇地、滩涂和渠道等水域,不包括公共绿地及单位内的水域; (二)耕地(E2),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菜地(E21)、灌溉水田(E22)和其它耕地(E23); (三)园地(E3),指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等园地; (四)林地(E4),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等林木的土地; (五)牧草地(E5),生长各种牧草的土地; (六)村镇建设用地(E6),指城市规划区内的集镇、村庄等农村居住点生产和生活的各类建设用地; (七)弃置地(E7); (八)露天矿用地(E8)。 第十六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

    14、行。 凡表二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二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特殊情况,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凡建筑物竣工验收后近期内不得改变使用性质。确须改变使用性质的,应先提出规划调整,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补交有关费用后执行。特殊情况或重大项目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凡用地单位征用未开拓或未拓宽的规划道路旁土地,需同时代为征用规划道路宽度一半范围或未拓宽部份的土地,作为开拓道路及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道路另一侧

    15、是广场、河道或绿化带且未被征用,用地单位应将道路全部代为征用并负责拆迁,不得它用。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按实际建设用地计算。 第十七条 规划区范围:东起九龙江北溪江东桥,沿云洞岩风景区东边缘接龙文区柯坑、蔡坂,往北经好坑、新社、樟山、翁建、市农科所、张坑至芗城区下高坑、白碑、伍里铺,往南沿九龙江西溪北岸接龙海市九湖镇的大梅溪,经凤凰山北麓与324国道相交,向东经龙海市颜厝北部、东山、寺仔,往北接九龙江西溪北岸至九龙江西溪与北溪的交叉点,总面积100平方公里。 根据漳州市现状,按照漳州城市总体规划,漳州市城市规划区划分为三类建设区,以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具体划分如下: 三类

    16、建设区(新区5.3平方公里):九龙大道(环城东路)以东,东三号路以西,迎宾路以南,江滨路以北。 二类建设区:除三类建设区和一类建设区以外的建设区。 一类建设区(内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东至新华南路,西至钟法路、南台路,南至澄观道,北至胜利西路。 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十八条 漳州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建筑容量(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应按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建筑用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按照漳州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建筑总量控制指标。在不超出建筑总容量控制的前提下,区内各地块的建筑容量可参照本规定表(三)、(四)、(五)的

    17、规定适当调整。 第二十条 建筑基地面积小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经批准的有关规划设计中已确定的,应按已批准的规划执行(此规划设计指控规、修规及总平面设计等)。 第二十一条 表(三)、(四)、(五)规定的指标中容积率、建筑密度为上限,绿地率为下限。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标准车位数和绿地率的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设用地,对混合类型的建设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设用地或综合建筑物的用地,应按各种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相应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成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

    18、标。 第二十二条 对未列入表(三)、(四)、(五)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简称文、教、卫建筑,下同)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表(三)、(四)、(五)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二十三条 在一类建设区中心地段及市区内建筑较密集或人口密集地区,其建筑容量可根据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情按同类控制指标适当上浮10-20%。 第二十四条 基地内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基地内原有建筑的总建筑容量未超出其规定值,但申请扩建、加层对原总平及空间结构有较大改变的,亦不能进行建设

    19、。 建筑的维修改造工程,不得超出原有建筑平面轮廓线和高度线。否则,应视为加层或扩建。 建筑加层、扩建改造,其建筑间距和退让应符合第四章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低层居住建筑为3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为8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为2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层至15层); 高层居住建筑为3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6层以上); (四)高层公共建筑为3000平方米(建筑高度大于或等于24米,小于50米);高层公共建筑为4000平方米(建筑高度大于或等于50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

    20、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三)农村地区的村镇建设,因特殊情况,确实难以达到前款规定面积的。 第二十六条 市区一类地区内的建筑基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和绿地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规定的前提下,可按下表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乘以核定建筑容积率)的百分之二十。 表(六) 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建筑面积补偿换算表 建设项目的容积率 每 提 供 1 平 方 米 有 效开 放 空 间 面 积 允 许 增加 的 建 筑 面 积 150 m2 车位/户 1.0 1.5 建筑面积80-150 m2 车位/户 0.5 建筑面积80m2 车位/户 0.25 2.0 工业厂房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0.5 (9) 说明: (1)表列配建指标为建设项目应配建的停车车位最低指标。弹性指标按相应的说明进行控制。 (2)级别高的宾馆取上限配建指标,级别低的宾馆取下限配建指标。 (3)工厂办公楼包括生产办公楼、综合楼等,其配建停车设施可在工厂用地范围内统一集中设置。


    注意事项

    本文(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