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原创湖北省特供版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946680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原创湖北省特供版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1、A B C D10.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A甲 B乙 C丙 D丁某年一次台风侵袭太湖水域(如下图A),湖面风向先为东北风然后转为东南风,下图B是沿湖甲、乙、丙、丁4个水文站实测的水位变化过程线,回答1112题。11.四个水文站与实测的水位线对应正确的是A. 甲 B.乙 C. 丁 D.丙12.在此期间,台风中心经过了湖心,四个水文站中台风最先经哪个水文站A. 甲 B.乙 C.丙 D.丁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回答1315题。13.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14.造成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出现上题所示变化的原因有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

    2、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A. B. C. D.15.图示河流水文的一大特点是: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月9月的雨水使上游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份才到下游。这样,就使得下游在当地雨水造成的洪峰到来之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 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 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A. B. C. D.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

    3、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如图);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完成1617题。16.这个实验模拟的是A. 水土流失 B. 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17. 2011年6、7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A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雨岛效应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科学家在亚平宁半岛西海岸水面下30米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如图所示,据

    4、此回答1819题。18该洞穴岩石成因与下列岩石相同的是A. 花岗岩 B.玄武岩 C. 大理岩 D.石灰岩19.从石笋剖面可以得知A.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 B. 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C.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两次 D.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一次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2021题。20.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 OMNPO B.MNOPM C.MNPOM D.NMOPN21.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正确的是下图中,右图为左图区域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2223题。22.曲线与经线对应正确的是A. 甲 64 B

    5、. 乙67 C. 丙70 D.丁7323.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A. 印度洋 B.大西洋 C. 太平洋 D.北冰洋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读图完成2425题。24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A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B东坡大于西坡 C西南坡大于西北坡 D西北坡大于东北坡25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北坡最小,这一现象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 北坡 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B. 北坡为阴坡,积雪多,积雪融水作用强C.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D. 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流水侵蚀力弱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中圆表示晨昏圈,圆中所示区域为昼半球,A、B为该圆上纬

    6、度最高点,A点与C点纬度相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世界时是(2分)(2)B地的地理坐标是,C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最短球面距离是(2分)(3)C点此时太阳高度为,该日日出时日影朝向为,B点此日日出时间为(3分)27.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材料二 新几内亚岛简图材料三 甲城市气温资料(1)简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丙分析其主要成因。(2)根据材料二、三, 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

    7、因。(6分)(3)乙河为该岛最大的河流,判断其入海口附近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沿海多沼泽的原因。(5分)28.分析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材料一 我国西南部分区域示意图材料二 甲、乙两城市气温日较差及降水量、降水日数比较表(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表特征。(3分)(2)根据材料2信息,并运用所学地理原理,分析1月、4月甲、乙两城市日温差差异明显的原因。(3)简述丙河水电梯级开发对河口三角洲的发展及环境的主要影响。请考生在第29、30、31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9.(10分)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拥有“世界自

    8、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平地起新楼,客栈、宾馆林立,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旅游业的兴旺使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材料二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1)九寨沟地处_气候区,其发展旅游的

    9、主要条件是具有丰富的_(自然,人文)景观。(4分)(2)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等两方面分析九寨沟怎样开展生态旅游?30.(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材料一: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常饱受水患。北宋刘彝任知州期间,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点,采取分甚排水丛原则和自然流向的办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统,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当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赣州

    10、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时至今日,这些措施仍能使赣州古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材料二:赣州古城图(1)从自然条件说明,宋朝以前的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4分)(2)从地理角度说明,刘彝采用的几项措施使赣州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31.(10分)环境保护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空气质量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描述1975年以后该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

    11、35x10-3mg/m3和75x10-3mg/m3,与世卫组织(WHO)过渡期第阶段目标值相同,该城市欲打造宜居城市,简述改善该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参考答案第卷 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A。5月30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日落位于西北方向,且18:00后日落。所以,A巴黎时间约在23:00以后,所以夜幕深沉,正确;B项,伦敦此时也是23:00以后,所以烈日当空不对;C项,北京时间约为7:00以后,所以应至少日出了1小时,不对;D项,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应该早已日落,所以不对。2C。5月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西北。本组试题考察 地球运动中的太

    12、阳视运动规律,这部分考点较深,高考中出现过类似考点,比如考察物影变化问题。本题难度中档。尽管地球运动在近3年高考中全国卷未出现,但是复习时还应全盘掌握本部分基本知识。3C。强调区域西部的差异。A项,同一地区就不存在纬度差异;B项,西部全年多晴朗天气,所以不明显;C项,白昼长度,是决定性的,因为夏季昼长远大于冬季昼长,从而日照时数长些;D项,同一地区冬夏季地形没有变化,所以没有影响。4B。地靠近西宁,日照时数长且距市场近。本组试题考察等值线知识及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高。第4题对能力要求较高,考察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太阳能的开发不仅要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还应尽可能靠近市场,以提高利

    13、用率。5A。根据离水源近的湿度较大来判断。所以靠近湖泊湿度大,应为草甸,向外逐步变为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6B。注意指北针,湖泊东侧湿度状况明显好于西侧,东侧应为湖泊的下风地带。本组试题考察了干旱地区自然带的分布状况。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个难度较高的考点,平时教学中要重视。7B。根据三维坐标判读:(30N,120E)为图中A点,林线高度读出B点,作BC平行AO读出C点即可。8A。从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上可以发现,林线分布在300N附近最高,即林线高度由赤道向300N先上升,过300N又下降;甲处林线向北凸主要是海陆分布的影响,林线水平分布较同纬度高,因为同纬度其他地方几乎都是海洋,陆地缺

    14、失;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降水,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即温度越高,林线越高;降水越少林线越高。所以选A。本组试题考察了三维坐标系的判读方法以及林线的分布规律。难度系数高。本类试题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要方法,即给定一个概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对能力要求较高,高考中每年必出现一组这类试题。9B。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为我国塔里木盆地,干旱地区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为水源枯竭。10。B。水源丰富即河水径流量大,也就是流水作用显著、沉积颗粒物最大的时期。本组试题考察了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难度系数中档。本组试题综合性较强,既考察了区域特征,又考察了地貌类型及成因,属于重要考点。11

    15、C。风向先为东北风时,甲为迎风岸、丙为背风岸,甲对、丙对;后为东南风时,乙为迎风岸、丁为背风岸,乙对、丁对。12D。风向先为东北风时,台风中心位于太湖南侧;后为东南风时,台风中心位于太湖西侧。所以台风自东南向西北移动,所以最先经过 丁 水文站。本组试题考察气旋的特征,难度系数中档。13C。尼日尔河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于热带多雨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减少、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种植灌溉),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14C。同13题。15B。地势平坦,水

    16、流缓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是导致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的主要原因。D。小石块的空隙大于带土草坪,因此水的下渗量大。该试验模拟的是水循环的下渗环节。本组试题考察区域特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难度系数中档。河流是高考中核心知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复习时要尽可能把各大区域的重要河流分析清楚。16C。当前许多城市每遇暴雨而积水,这与城市化进程中造成的天然河湖减少、硬化面积扩大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17D。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判断。本组试题考察水循环中各环节的作用过程,难度系数中档。下渗是人类改变水循环的重要方式,但是不合理的改变易于引起灾害。本组试题考察了近几年热点问题,值得

    17、关注。18 C。白色沉积层为海面以下生物沉积,棕黄色的岩石层为海面以上泥沙沉积。19C。本组试题考察了岩石成因及其分类,地壳运动方向的判断方法。地壳运动是高考中涉及较多的考点,考察方式多变,复习时重点还是对基础知识逐一突破。20. B。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B项正确。21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D项正确。本组试题考察了热力

    18、环流,难度系数中档。大气运动是高考的核心考点,年年都要考,复习时还是要做到考点全覆盖。22D。该区域降水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受西风影响,在迎风坡降水丰富。根据所在经线与山脉的南北距离可判断:甲-67,乙-70,而73南部受西南风影响稍多,降水开始增多。23. B。同22题。本组试题考察了区域地理及气候相关知识,难度系数高。区域是各类知识的载体,复习时一定要按分区来进行学习,并且要注意各区域中的一些特殊区域,其往往是考点所在。24. C。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读图可知各选项的正误。25. D。北坡为阴坡,昼夜温差小,冻融风化作用弱;春季,北坡增温慢,积雪融化速度慢,流水侵蚀力弱,

    19、夏季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侵蚀力弱,以上原因导致北坡侵蚀沟密度最小。本组试题考察影响地表的因素及区域相关知识。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 (7分)根据昼半球读出中心为直射点O,A、C纬度相同,读出其为刚出现极昼的纬线圈,S为南极点。(1)(10S,160E) 1时20分(2分)(2)(80N,160E), 7770千米(2分)(3)20,正北,12时(3分)27.(共18分)(1)特征:地形崎岖,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海岸线曲折,沿海沼泽广布;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多火山。(3分,每点1分,任答3点给满分)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降水丰富,

    20、流水作用显著。(2)特征:全年高温(1分),气温年较差小;(1分)原因:位于10S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1分),且年变化小(1分),所以终年高温;纬度低,昼长变化小(1分),年太阳辐射变化小(1分);近海,气温受海洋调节明显。(3)河口三角洲(1分)。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汛期长,易淹没周围地区;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海水入侵,多滩涂。(每点1分)28(15分)(1)西高东低;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峰林、石林和山间小盆地。(2)1、4月,甲地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乙地降水

    21、多,阴雨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日较差小。(3)缓解珠江三角洲用电紧张的状况;改变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河口三角洲的防洪、防旱能力;径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生长与栖息;入海泥沙减少,河口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每点1分,共6分)29. (10分)(1)亚热带季风 自然 (4分)(2)做好旅游规划,划定保护区,把旅游活动的线路、范围限定在保护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 量旅游”,特别是旅游旺季,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沟内游,沟外住”, 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每点2分,共6分)30(10分)(

    22、1)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洪水侵袭(2分)(2)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两江)洪水对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将水排入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答3点即可,6分)31(10分)(1)空气质量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增加。(2)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比重,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废气排放;提高城市绿化率;合理规划城市

    23、功能区;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工业布局(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建立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考点分布:选择题部分1-2:地球自转。3-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5-10,22-23: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1-12天气系统:13-15:气候与水文特点。16-17:水循环。18-19:地质作用。20-21:热力环流。24-25:影响地表环境的因素。非选择题部分26:昼半球的判读。27:新几内亚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影响。28:我国西南云贵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影响。29、旅游地理:九寨沟的基本特征及旅游活动分析。30、自然灾害:赣州的洪涝灾害。31、环境保护:城市的大气污染及其对策。命题方向: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及自然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原创湖北省特供版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