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人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docx

    • 资源ID:9453576       资源大小:431.0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人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docx

    1、山人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2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3知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第8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中的第二节,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与内容,知道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知道法律保护公民

    2、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的隐私。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本节课在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探究感悟中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与内容,知道未成年人也有隐私权,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落实尊重人格尊严,保护个人隐私。教学主要通过“辩论赛场,各抒己见情境分析,争作法官剧情伸延,小品表演出谋划策,依法维权自我剖析,升华思想”五个活动而展开的,以“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

    3、课堂教学,教学中穿插各种情景剧表演和小品、辩论等,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学方法与策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原则,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通过“情境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参与式教学、比较式教学(案例分析,自我对比),以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情境教学法为辅,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1)精

    4、读教材,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2)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活动。(3)精心制作课件。学生: 按照教师要求提前对课文进行预习,精心组织材料,准备情景剧、辩论赛、小品表演的内容。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漫画,同学们请看引导学生思考:(1)漫画一中的主人公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作为一个小偷,他有资格享有这项权利吗?(2)漫画二中家长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积极回答。师:刚才在同学们的回答之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和生命健康权一样,都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权利。那么,漫画一中的小偷已经做出了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难道他也有人

    5、格尊严吗?还有,漫画二中的母亲难道连自己孩子的日记也不能看吗?未成年人也有人格尊严吗?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讨论的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并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设计两幅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漫画,让学生在思考中唤起对人格尊严权的重视,对下一步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有很好的引领作用。)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辩论赛场 各抒己见1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从中找出有关人格尊严方面的法律依据。师:下面我们就刚才的两幅漫画中的问题分组进行辩论:小偷有没有人格尊严?A组:没有。学生的主要论据:小偷没有道德,没有道德的人谈不上有人格尊严。B组:有。学生的主要论据:小偷也是人,只要他是

    6、人,就有人格尊严。师就以上两组辩论进行引导。着重引导学生从法律依据上寻求答案:人格尊严,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师:小偷尽管违反了道德,甚至也构成了一般违法行为,但他终归也是我国公民,也应有人格尊严权。2.继续进行深层次探究:如果行为再严重些,小偷成为了犯罪嫌疑人,还能有人格尊严权吗?生:有。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是我国公民,不论他违法情节是否严重,都有人格尊严权。(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将“违法情节是否严重”和是否有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通过学生的辩论和教

    7、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判定一个人是否享有某项权利,应依法进行。也通过对比,让学生对人格尊严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活动二:情境分析 争作法官3多媒体展示视频资料南京一位年近6旬的老汉近日被一桩飞来的麻烦缠身,他的照片上了一个高档楼盘的广告,鼓楼广场的巨型广告牌上,楼盘销售资料上,都有老人的形象。老人一不留神成了“广告明星”,可这“明星”真不是好当的,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乱,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都跑来问他收了多少广告费师:楼盘广告侵犯了老人的什么权利?生:肖像权。师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老人、法官、楼盘及广告代理人等,进行当庭辩论。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法律依据: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

    8、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充分肯定。4.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以下漫画:情境一:我的艺术照怎么在橱窗里?情境二:为什么某同学诬告我考试作弊?情境三:为了报复班长,我捏造事实说他有偷盗行为。师引导学生思考:(1) 图片上的人物分别涉及到了哪些侵权现象?(2) 如果你是法官或老师,你将如何对上面的案例进行处理?(3) 这些侵权事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生开始进入角色模拟,并提出相关法律依据。教师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和总结性评价。(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角色的模拟和案件的审理,让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并能够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丰富了学

    9、生的法律知识,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动三:剧情伸延 小品表演5结合开头母亲偷看孩子日记的图片,让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小品日记风波妈妈在家偷看女儿日记,恰巧女儿回家撞见。女儿:妈妈,你怎么偷看我的日记啊?妈妈:你是我女儿,我看看怎么了。女儿:您这是侵犯我的隐私权,是不尊重我。妈妈:小孩子家有什么隐私权。最近你回家总不说话,我就想了解了解你到底怎么了。女儿很生气,回家更不说话了,妈妈越来越着急,这可怎么办呢?师:小品看完了,同学们你想对妈妈和女儿说点什么?生1: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生2:在我国,未成年人同样享

    10、有隐私权。生3: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薄、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都是个人隐私。生4:小品中的妈妈侵犯了女儿的隐私权,应该向女儿道歉。生5:女儿做的也有不对的,不该什么事都瞒着家长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并对思路和回答较全面的学生进行表扬。(设计意图:将问题情境进行拓展伸延,将法律知识融入到小品表演,既能加深学生对隐私权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活动四:出谋划策 依法维权6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侵犯我们隐私权的现象?这些现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各学习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回答。生进行分组讨论,并积极回答:(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

    11、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偷拆未成年人信件,偷看未成年人日记,在背后散布和议论未成年人的身体缺陷等。(2)启示:青少年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教师对于以上回答给予积极性评价。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7.生活中的小故事李小乐最近非常烦恼,他跟爸爸闹着要转学。原来,小乐天生左腿有点瘸,班里有几个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铁拐李”,刚开始,小乐没感觉到什么,可叫得同学多了,小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整天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假如你是小乐的同学,

    12、你怎样帮他摆脱烦恼?(1)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解决。(2)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的隐私权受到了侵害,当你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你应怎样做?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从中选出探究活动较好的学习小组进行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活动五:自我剖析 升华思想8.师:每个人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每个人的隐私权都应该得到保护,当我们要求别人尊重我们,不要侵犯我们隐私权的时候,想一想你尊重别人了吗?你又是如何对待别人的人格尊严的呢?同学们你有勇气在这里说一说你以前做的不对的地方吗?生诚恳地讲述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并请求他人原谅。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不要紧,关键是知道错了你能不能改正过来。我相信咱

    13、班的同学都是知错就改的好学生。也请曾经因为同学的鲁莽和不经意而导致自己人格尊严被侵犯的同学,摒弃前嫌,理解宽容,共同将我班构建成一个和谐的大集体!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9.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我了解了人格尊严权包括的内容有: (2)我今后要在生活中这样维护人格尊严: (3)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权,要这样做起: 教师寄语公民的人格尊严既需要道德的维护,更需要法律的保护。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同时也要尊重别人,保护别人的隐私。让我们永远记住: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附:板书设计: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4、1、初中学生小明的妈妈常常偷看他的日记。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妈妈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B妈妈侵犯了小明的个人隐私C小明妈妈的行为是违法行为D小明属于未成年人,他还没有隐私权2、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他人,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诋毁他人,都是侵犯他人哪项权利的行为。 ( )A姓名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3、下列说法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有 ( )某摄影中心为招揽生意,私自张贴某人照片某报社在新闻图片中使用某人肖像 某公司私自把某人肖像印在挂历上 寻人启事使用被寻找人的肖像A B C D 二、价值判断:(下面的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同桌小强趁你不在时拆看了你最近

    15、收到的一封信的内容,并在同学中传播。判断:( )理由: 拓展资料人格尊严权【概念】是指公民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不容侵犯的权利。在法律概念上,具体的人格权是多种多样的,如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隐私权、信用权、人身自由权等等。在这些具体人格权之上,有一个抽象的人格权,即一般人格权,也就是人格尊严。这就是公民和法人享有的,包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人格基本权利。在一般人格权的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中,其核心和基本内容,就是人格尊严。要使人人都会用一般人格权来保护自己,所有的法官都会用它来审判案件,这是一项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

    16、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如当众辱骂他人是一种侵犯人格的违法行为。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的,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用污秽语言当众骂人,足以毁坏他人名誉,侮辱他人人格,使人感到不堪凌辱,造成被害人羞愧自杀的严重后果,就构成侮辱罪,要负刑事责任。公民的人格尊严必须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1、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有下

    17、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4、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9条: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课外作业课下查找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

    18、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对公民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手抄报、作文等)展示给同学、父母或老师,并在班内交流。教后反思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对课堂的设计,主要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觉悟为目的,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做到“两个突破”,即一是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地变动”。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反映,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以达成教育的目标。


    注意事项

    本文(山人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